第225節雙鳥,下

“何止是高明啊!”

陶大仙感嘆道:“爲了達到目的,佛門在九世大善人轉世時帶着宿慧,所以一出生就聰慧無比,少年就成名,風光無限,在少年心性不穩時就開始接受心性與意志考驗,等他出錯。佛門也特意把他安排在滄趙家族出生。滄趙家族雖然只是平凡之人,歷代窮苦凡凡卻也是上百年堅持慈悲正氣的人家,在戰亂中救助庇護了衆多人,無意中積下大功德,輪也輪到這一代應該翻身享受富貴榮華果報了,又歷代單傳久已,所以九世善人在這一世就是滄趙家族的長子嫡孫趙公廉,出生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有嬌慣長殘的環境。”

“爲了讓趙公廉這一世更風光更有底氣威榮當大官敢放手亂爲,佛門還安排了衆多能工巧匠先後轉生爲趙莊人,讓趙莊靠自身就能暴富發達,等到趙公廉長成少年,讀書有成,在家族的期許下開始夢想着問鼎官場急需要助力時就立馬先有了最重要的在經濟上的勢力根基。這也是滄趙家族能如此在商業經營上耀眼的原因。”

在趙佶或沉思或讚歎中,陶大仙感嘆道:“佛門如此做卻也是順天意,沒違背天道大勢。”

“天道之下,上百年積善的滄趙家族就應該富裕風光一回。“

”而九世大善人若想修得十全十美,在最關鍵的第十世就應該經歷更難更復雜的考驗。”

“由平凡化至尊神仙豈會那麼容易。趙公廉入官場做大官,幹大事做大功業,涉及衆生複雜之極的利益,這一世若是清明守善敗了,那是他德行心志還有瑕疵,福報運數不夠,無緣天界。反之,他若是成了,所建大功業也是他位列天界尊貴地位的基石。有了大功業在身,萬界神魔才能對這位十世善人心有真正敬畏折服。否則即使衆神魔不敢質疑天道,卻也會感覺天道並不公。畢竟天界也是以勢力與功業爲尊。你若沒點拿得出手的東西,只憑天道庇護,如何能讓衆神心服?”

“也就是說佛門所爲雖意圖不善,只爲佛門自身利益,卻皆可稱合情合理,就象他們的凡俗徒子徒孫僧人在人間所爲豎立的形象一樣內多不堪外卻光輝體面神聖。衆神魔心裡明白但無話可說。而我道教對這位大善人也是擔憂其得道後成爲尊神卻意向難明。畢竟此人也不親近本教更不信仰本教,他自有套信念與堅持,只按自己的信念行事,一旦成功飛昇,怕也未必不會損害道教利益。所以我教在此人轉世第十世時並沒有出手干預,不沾這個大因果,任佛門自己所爲,也是順天意讓此人經受更大考驗,遵守天道大勢。“

陶大仙說到這,意味深長地盯着趙佶緩緩道:”這個趙公廉就是個凡人,卻又是非同尋常的凡人,非他人可比。“

”他這一世歷劫對他至關重要,成了,自然前景無限。我教祖師也要對他禮遇有加,凡事退讓三分。敗了卻不是象其他人那樣無非是再入輪迴仍有做人機會仍能再努力創造世世大善人。天道不允許一個人有反覆衝擊十全十美成大道的機會。對所有智慧衆生,機會只有一次。否則那也是不公平。也會破壞了天道權威法則所定秩序。“

神仙妖魔多知道有如此成爲至尊大神的便捷途徑,若是可以反覆如此衝擊,成功的就多了,滿天是這種尊神,那就不是吉祥好事,而是大災難。天道要庇護關照這麼多尊神,怕是天道無心無情也會煩死。

站在金字塔尖的永遠只會也只能是最少數人。

在趙佶完全理解贊同中,陶大仙聲音變得淡淡道:”至於趙公廉到底會不會成功修完十世善人,貧道算不出來。他對陛下的江山到底會不會有害,這個也難說,也無法預先推算。“

”大事所趨可算。凡人的個人行爲是無法準確測算的。人是活的嘛,心思多變。“

”拋卻神論,單看現實。趙公廉這個人的所作所爲顯然證明他堅持忠孝節義也是很堅定的。但,一介凡人,當官,他和別的官員也沒什麼迥然兩樣,是忠是助力,還是成奸賊是危害,這得看陛下具體怎麼做怎麼對待他了。“

趙佶點頭嗯了一聲。

官員嘛,朕對他好,自然能拉攏他忠心點效力,對他不好,他自然會憤恨不平,不肯忠心不說,多半會起壞心。

但趙佶又問:”難道他這一世就不會成爲野心勃勃卻善於僞裝的大奸大惡之徒?“

”當大奸大惡者總得圖點什麼?“

陶大仙笑道:”無非是權勢與享樂而已。趙公廉在滄北冒險受苦,不是在東京,還得常常親自上陣冒死衝殺,他享樂什麼?遠離了陛下,失了寵信,家破人亡,有兵不造反卻黯然回家當農夫爲還債發愁,辛苦訓練培養的忠勇將士也逃走得所剩無幾,生死榮辱全在陛下一念間,又哪來的權勢可言?這位侯爺當大奸大惡卻當成這樣未免也太失敗了。呵呵“

趙佶聽得臉色有點羞臊,卻又得意。

他老是覺得圍繞在他身邊的蔡京等京官是忠臣,至少是不會反叛他的,而邊關的浴血者卻是可疑的不能真信任。

他也明白,若趙公廉真反了,那也是他一手逼迫的。

陶大仙從趙佶得意的笑紋中捕捉到他眼中一閃而逝的兇光,知道這位昏君能寬容大度諒解敗壞他江山的那些馬屁奸臣卻不會放過忠心社稷建大功卻不肯總順着他胡來的得罪過他的國家棟梁。趙公廉言語衝撞激怒過趙佶。趙佶對趙公廉殺機在心,念念不忘,早晚會再出毒手。

他心中冷笑,但不會爲此做什麼,面上主動解開趙佶的尷尬,笑道:”帝王之術,御下之道,陛下自然不缺。貧道是不懂的,不能給出什麼良策建議。怎麼決定、怎麼做,全在陛下。“

趙佶聽得順耳得意,也適時轉換話題,又好奇隨口問儒家聖人孔子是不是死後成神仙了,或是根本就是神仙轉世特意教化人間立功德的。

陶大仙沒直接回答,只淡淡笑說:”春秋戰國時出了很多被尊稱爲子的各行大才。當時的社會最需要的是發展經濟,滿足人們最低的最迫切的生存需求,是富國強兵平息戰亂紛爭。孔子所教的是當時最沒用的道德學說。“

所創立的學說於國於民無大益,不合時宜,統治者與百姓皆顧不上關注這種空洞的教條,於當時沒什麼大影響,更不會建立大功業,泯於衆多學說中,遠比不上實用學說,你說他在當時會不會有資格成神,或者會不會是神仙轉世的?

神仙幹最沒用的事,難道是傻比?

趙佶聽了感覺驚訝,可再想想卻也釋然,感覺在情理中。孔子確實是後人逐步捧起來才成了聖人。

他問東問西,忌憚佛門,忌憚田虎等反賊,忌憚趙公廉,忌憚這個忌憚那個,好奇這個好奇那個,.問來問去卻就是沒問問註定要滅亡大宋毀掉他尊貴享樂並給他最殘酷恥辱的女真是不是妖魔所化會不會危及宋王朝。

陶大仙可沒心思浪費時間精力多和趙佶胡扯,應付幾句,就稱泄露天機,怕是報應隨時會來,說着緩緩起身走向宮外,邊緩緩走邊又緩緩說:”說來說去,終歸陛下是應運的天命之人,江山不倒,陛下爲帝王,天道之下就沒誰能奈何得了陛下此世的至尊榮華帝王福。是滅佛是叛教,都有利有敝,最終的後果非貧道所能測知,那得看二教至尊會怎麼對陛下。但,沒人能威脅控制陛下做選擇,人間事仍是全在陛下一念間。上界只能看着。“

”只是有一事陛下須知,事情至此,二者必選其一。若是想象以前那樣崇道又禮佛左右逢源求平安省心,呵呵......“

”滋事體大。陛下需自己靜下心好好掂量清楚再決斷。貧道不敢多打擾陛下。“

陶大仙長笑着離去,心中則想着:趙佶呀趙佶,你若是想苟且偷安不肯冒點險滅佛,那你剩下的價值真就只有等待被女真抓去北方的冰天雪地坐井觀天品嚐自作孽的滋味了。

趙佶打的正是苟且的主意,要不然也不會有閒心問東問西問一些不相干不着調的事了。

此時一聽這個,他才色變,自己想想也不禁暗罵自己苟且僥倖心太重,是糊塗了。

不穩定因素,也就是潛在隱患,必然是要先除掉的。騎牆派總是會被雙方共同敵視與優先打擊。

到了此時,道佛二教矛盾激化,都不能退讓,否則會氣運有損,朕這個人間帝王成了矛盾衝突的焦點,道佛二教豈會容朕騎牆。左右逢源的結果不但不會討好兩面,反而會成爲二教都鄙視痛恨的目標一齊懲罰......

況且就算寬恕並優渥佛門,天下的佛門與佛門資助成了氣候的河北淮西二反王也決不會停止敗壞他的江山寶座。

凡間國家既定的國策都不會輕易轉變。上界的高傲神靈又豈會輕易改弦易轍。

氣運之爭,事關道佛二教興衰甚至存亡,二教決不會把希望放在一個心思不定的人身上,都不會手軟。

從佛門勾結民間反賊又勾結安慶王,在朝野都極力佈置篡位勢力也能看出佛門推翻他這個帝王的決心之大。

沒有妥協的中間路可走。

趙佶對其中厲害想得明白,可明白是一回事,怎麼幹又是另一回事。他仍然下不了剷除佛門的決心。

勇敢能練出來。一個膽小懦弱的人可以後天磨鍊成大無畏的勇士。

但,擔當這種素質主要是天性,不是後天歷練就能歷練出來的,一到危急關頭天性就會流露。叛徒多是這麼來的。

趙佶的天性說優柔寡斷是輕的。

從歷史上苟且天真投降金軍就可知,涉及生死存亡大事,趙佶哪是有擔當的料。

苟且也是宋朝的祖制與生存本質。宋朝的皇帝,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會把苟且偷安當成羞恥,而是視爲高明政治妥協。

這種本質落到趙佶身上尤爲顯得鮮明。這時候就不是當初決心整死滄趙家族那麼果斷狠辣了,完全菜了。

就在趙佶獨自愁腸百轉,猶猶豫豫時,突然有太監倉皇來報:“陛下,皇后娘娘她,她病危啦。”

趙佶吃了一驚,這纔想起皇后遭受大驚嚇極需要他這個丈夫安慰保護,而他卻嚇破了膽,壓根兒沒想起這茬。

一時難決,先去看看皇后再說吧。

趙佶來到皇后宮看到皇后的心腹女官雲姑正滿臉愁苦焦急含淚伺候皇后,皇后鄭娘娘躺在牀上雙眼緊閉,往日玉白美豔的姿容如今卻是滿面灰青,奄奄一息,看着就心驚。趙佶的心一顫,怯懦苟且只想求安的心終於又燃起沖天怒火。

鄭皇后和趙佶的關係可不一般。

早在趙佶還是區區閒散王爺端王時就和鄭娘娘結緣。

那時,他常去向太后那問安盡孝道。

向太后很喜歡風度翩翩文雅有大才嘴甜又極孝敬她的趙佶,見趙佶喜歡她身邊的兩漂亮精明心腹宮女,每次趙佶來都特意安排兩宮女出面招待趙佶,是有意成全。這兩宮女就是如今的鄭皇后與早死也追封皇后的大劉氏。

鄭娘娘與大劉氏顯然也不是一般人,頗有心機,抓住了機會。可以說趙佶能當上皇帝,其中有二女很大的功勞。

正是二女總在向太后耳邊誇讚趙佶孝順有才最親近太后當了皇帝利國也最有利於向太后,向太后才最終力排衆議下定決心定了趙佶接了大位。

趙佶的原配品行端莊,行事公正,爲人節儉,是賢德之妻,也是稱職的皇后,但相貌凡凡,行事更不如浪蕩虛華趙佶的口味,自然不得歡心,當皇后沒過幾年早早被趙佶氣死了。極其美豔又凡事如趙佶意的鄭娘娘自然就登上皇后寶座。

兩有恩有情的寵妃,大劉氏(沒落野獸金軍手,有福)先死了。剩下個鄭娘娘倍得趙佶珍惜。

鄭娘娘與趙佶之間不止是身爲衆多后妃之長與帝王間的關係,是真有那麼點夫妻之情,對趙佶有不一樣的意義,是幸運臂助象徵。所以,即便鄭娘娘不是太子親母,也沒兒子生存下來可代現太子接位,皇后寶座卻一直得坐並且比較穩固。

這樣一位皇后卻受大相國寺逆賊僧人危害極可能死掉,趙佶自太監後變態日益不在乎宮妃的心終於痛了。

眼看皇后昏迷不醒,轉眼想到其他只生了閨女的衆多小老婆和所有閨女盡遭毒手,趙佶的怒火殺機全部暴發。

“禿驢,朕斷斷饒不了你們。佛門,佛門,哼哼”

趙佶咬牙切齒間終於下了決心。

怒火衝昏了理智間,他卻仍沒忘了報復趙公廉。

“九世大善人,十世十全十美,得道後成至尊會壓在朕的頭頂上?哼,妄想。斷不容你得逞。”

不管趙公廉忠不忠,趙佶決定了都一定要壞掉趙公廉的此世功德善和在民間的巨大威望,然後着機殺掉讓他永遠消失。

一干這種事,他的腦子就特別好使了,立即清晰想起趙公廉在質疑愛了個假國的奏摺中提到的那個可惡和尚,越發痛恨佛門,又知道趙公廉以及滄趙家族都不待見佛門並且和佛門有仇怨。他頓時有了主意。

正好一箭雙鵰。

不不,如此可恨的佛門與趙公廉豈配稱傲凌長空的雕,只配是等死的兩鳥,小島。

要一箭雙鳥。

582再辭官706旋渦3第128節沒有坦途第172節苦盡甘來第167節慘烈504驚變3第302節梟雄手段第300節寒風4第234節地下的秘密,終第402節out的思維和手段,6第246掠北10第547節形勢逼人第294節你能,我爲何不能?第258節必死第51節血戰,拜求訂閱356妙469最關鍵的博弈第90節自食其果第69節狠角色(下),拜上求訂閱推薦第4節猜不透的,上627從趙跑跑到李跑跑再到構跑跑第321節愁個屁呀311都在謊言中下第218節悔恨不及,上第83節啓動水滸和終結水滸的人物(上)599高唐635爲權力自由奮戰1第73節瘟神趙莊第626節韓昌的難受第16節金賊(上第298節寒風2第46節蛇腹谷之戰(中)第36節水滸散財童子出場284節席捲西北的風潮1304節好戲上演,上691山東流寇2第17節東京顫慄,下377年後應變第62節自大夫婦第27節養虎第46節蛇腹谷之戰(中)第94節修羅場第104節威震大王山第223節邊關終之堅忍之謀,下第18節果斷的誠意第13節大戰野豬林第69節千年豪族啊下第481節幸福其實是種意外第82節妙極的申請第12節彩雲之南,下第448節重點二龍山517力挽狂瀾上第222節邊關終之堅忍之謀,中第247掠北11291節雪崩中445節殤,4279節平西8第397節out的思維和手段,上第281節兇性大發第417節搞笑的高麗終第17節不再客氣,下第197節煞星第21節襁褓裡的奮鬥(3)第559節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29節老辣(再續第23節拔刺5全殺了乾淨第586節無話可說第197節隨勢505驚變4第519節變相盟友第212節血染江州續第33節高參的擔憂第151節怨毒與感悟第196節爲了有資格說NO(完第219節兇險三關之邊關,9第45節蛇腹谷之戰(上)第71節望眼欲穿第36節後心之刺,斷背之痛,中第63節急火流星1第201節安慶王第711節旋渦859節當壞蛋誰不會,下第506節及時雨藉機發彪3第224節天災3506如何破解第300節寒風4465武夫猖狂第70節跟我走吧第7節嚴冬過後綻春蕾第13節無聊的賊祖宗470強者的心,上458欲罷不能,6第430節八如宰相第230節年關,下第303節剪除後患362冬天裡的一把火第204節吃個飯吃出意外又一災第161節小事大道第231節可惡的煞星第32節逆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