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飛龍航發 開始測試

自從與校工廠的萬師傅對接以後,陳東風和楊輝除了上課,其他的時間基本上都泡在校工廠的車間裡面。

果然最難的還是風扇的製造,萬師傅甚至都勸陳東風直接使用Mini2000的小展弦比風扇而放棄這種帶蜂窩結構的寬展弦比風扇。

“萬師傅,Mini2000之所以可以使用小展弦比風扇,是因爲航模沒有防止外物(如飛鳥)進入發動機的需要。如果在飛龍上使用小展弦比風扇,加工雖然容易了,但是爲了防止外物進入必須要在通過在葉身距葉尖三分之一附近處增加一個凸肩甚至兩個凸肩或者增加葉冠來解決。”陳東風解釋道。

“那我們不可以增加凸肩或者葉冠結構嗎?有什麼影響嗎?”萬師傅問。

陳東風第一次負責項目,還是蠻有耐心的,繼續解釋道:“葉冠不僅增加了榫根處的載荷,而且在葉冠與葉尖交界處還存在較大的彎曲應力。爲此,採用帶冠葉片時,須加大葉柵稠度,以增加葉片數、縮小葉冠周向尺寸、降低葉冠質量。這些措施一是會增加總體風扇的質量,二是對材料要求非常高。”

“再說凸肩,如果風扇葉片採用葉身凸肩也會帶來一些問題。首先,帶凸肩後,葉片加工也會變得困難得多,其次,凸肩不僅增加了葉片質量,使葉根處承受的應力增加很多,而且在凸肩與葉身轉接處,凸肩對葉身還產生一個附加的彎矩,使該處應力狀況變得複雜,更重要的是,凸肩對風扇的性能影響較大氣流流過凸肩時會在其後產生紊流區,不僅縮小了有效的氣流通道面積,而且使壓力損失加大。”

“所以爲了防止外物進入的話必須要你設計的使用這種結構?”萬師傅也是一根筋繼續問道。

陳東風只好繼續解釋:“上面兩種都可以,只不過會增加風扇的質量,降低發動機效率。如果採用實心的寬展弦比風扇,那麼抗擊外物自然沒有問題,但帶來的是風扇質量進一步加大,所以不得已才使用這種蜂窩結構的寬展弦比風扇。這種風扇對飛龍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沒有它,飛龍就翱翔不了,所以還是要需要萬師傅多想想辦法。”

萬師傅聽陳東風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也不好在反駁什麼。與陳東風一起在加上工廠裡面的老師傅,經過1個多禮拜的反覆試驗,最後決定使用三層結構即兩面面板在加上一塊整體鑄造的蜂窩結構,由這三個組裝焊接後形成寬展弦比的蜂窩結構風扇。

雖然製造方案出來了,但是要製造出實物來確實要花費不少的功夫。尤其是內部的蜂窩結構需要找外面的鑄造廠製造,從磨具的開發到最後的交付實物,整整花了1個多禮拜。這還是要感謝李廠長深厚的關係,不然一般鑄造廠都不會接這種實驗用的小單子。

緊趕慢趕的,飛龍的發動機終於在3月12號那天組裝成型了。也沒有慶祝,也沒有剪綵,在萬師傅等人的幫助下直接拉到了實驗室準備開始測試。

和上次一樣先開始的是發動機空氣流量測試,發動機空氣流量是評價發動機性能的重要參數,準確獲得該參數是發動機臺架試驗和飛行試驗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不同於Mini2000的測試,這次的大涵道比發動機的空氣流量測試對發動機的性能至關重要。大涵道比的關鍵是把內外涵道的空氣流量按照設計的比例進行分配,而且空氣的流量不是按照內涵外涵的面積比例進行分配。這裡面涉及到複雜的空氣動力學知識。

所以飛行試驗中,常在進氣道出口和發動機風扇進口之間的平直段加裝測量耙,測取測量截面的總壓、靜壓、總溫等參數,基於穩態流動的連續方程和能量方程計算得到發動機的空氣流量。在流量的測量中,可以選擇各種形式的測量耙,如:傾斜耙、折線耙及曲面耙等。測點受感部有扁平探針型式、眼鏡蛇型探針型式和皮托管型式等。其中皮托管型式的感受部易加工、成本低、對管道流量影響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陳東風和上次一樣選用的測量耙爲垂直型式的測量耙,壓力受感部爲皮托管式。當然少不了的是需要進行誤差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誤差模型建立在測量系統和計算方法之上,測量系統與計算方法不同,誤差模型也不盡相同。

誤差來源主要是三個地方,一是校準誤差,主要來源是受感部至傳感器的系統誤差,當然數據採集誤差及數據處理誤差這些非顯著的誤差源被忽略不計。

二是介入式測量的誤差,測量耙安裝在進氣道出口與發動機進口之間,儘管測量耙的阻塞比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還是佔用了測量截面的一部分面積,對空氣流量的測量與計算帶來誤差。

三是數學模型誤差,在建立數學模型和計算的過程中,一般假定測量截面爲沒有熱量交換的理想狀態並且計算方法也是有誤差的。而這些因素都會給計算結果帶來誤差。

在這些反覆的測試中,得到多組數據,並按照陳東風建立的測量誤差數學模型進行計算。結合誤差分析的修正得到比較合理內外涵道的空氣流量數值。

你以爲測試到這來就結束了?太天真了,風扇還需要在不同的轉速下保持基本相同的內外涵道空氣流量分配比例。

這些數據都測試完成後,需要再和陳東風利用三元流動原理計算出來的理論數值進行比較,再修改風扇的展弦比和曲面方程。等新的風扇製作完後,在進行多次測試達到期望的數值後,纔算是把風扇的測試給完成。

陳東風和楊輝前前後後忙了十幾天才終於把第一個風扇給測試完成,而現在距離三月底也只有2個星期的時間了。好在發動機的核心機是改進而來,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實驗,雖然飛龍的核心機有些許變化,但是也是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

第九十三章 偵察演習1第一零六章 組裝調試第一五六章 方向第八十九章 第一次試射第三章 一語驚醒 砥礪前行第九十六章 驪山軍演2第七十七章 組裝完成 試飛計劃第五十九章 飛龍啓動 工廠對接第一五八章 問題越來越多第三十四章 賽前準備 驚豔亮相第五十五章 商業天賦 合作深化第五十六章 新的合作 戈力出世第六十四章 方案研討 李組折服第七十章 LT-3測試第十一章 大一結束 計劃開始第一三五章 電風扇第一四二章 賽前2第八十三章 機房觀摩第一三三章 前往鵬城第十八章 核心機完成 繼續前行第一一五章 反火炮鷹眼第三十五章 橫空出世 橫掃比賽第二十六章 完成定型 院長欣喜第三十一章 院長帶隊 奔赴金陵第二十九章 試飛大綱 全部完成第十四章 瘋狂模式 鯨吞虎噬第三十四章 賽前準備 驚豔亮相第五十一章 返回金陵 明竹歸來第五十九章 飛龍啓動 工廠對接第三十章 特技設計 飛行訓練第五章 初識學霸 猶如神助第五十章 考試結束 學校頒獎第九十五章 驪山軍演1第七十章 LT-3測試第九十一章 209的軍演準備第九十六章 驪山軍演2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一三二章 鵬城消息2第八十九章 第一次試射第四十章 列車臥談 籌劃生產第六十章 飛龍航發 開始測試第一五九章 專業跑項目第五十二章 靈光一現 明竹從商第二十七章 院長三招 整機裝配第四十二章 新的計劃 ‘飛龍’在天第十三章按時而來 聆聽建議第一零五章 麻栗坡第八章 實習結束 新的開始第六十六章 制導方案 葛森入夥第五十三章 比例切割 算法初成第三十一章 院長帶隊 奔赴金陵第四十六章 設計複雜 開始建模第九十四章 偵察演習2第一一六章 功能測試第三十三章 董明竹 竟是嬸嬸?第四十章 列車臥談 籌劃生產第二十五章 核心機點火 艱難測試第九十七章 驪山軍演3第七章 機械加工 任重道遠第一二七章 支援2第一二一章 夜戰第一二一章 夜戰第九十八章 夜視設備第五十八章 飛龍立項 獨立負責第一三零章 不輕鬆的會議2第十章 考試周中 計劃暑假第二十五章 核心機點火 艱難測試第十四章 瘋狂模式 鯨吞虎噬第一三三章 前往鵬城第一五一章 航模協會第六十章 飛龍航發 開始測試第九十五章 驪山軍演1第四十四章 求助院長 二議‘飛龍’第三章 一語驚醒 砥礪前行第一零八章 傳音2第一百章 軍方來了第一三一章 鵬城消息第一零三章 最後的準備2第76章 圖像數據處理第一一九章 提前開始第一二五章 戰後第四十章 列車臥談 籌劃生產第八十一章 兵圍西工大第一一二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九章 飛龍擱置 備戰考試第六十五章 修改方案第十九章 航發子系統第一四二章 賽前2第一四四章 比賽第一百四十八章 感受工程藝術之美第四章雞肋雞肋 食之?棄之?第一一二章 請君入甕第一二二章 出人意料的變化第一四二章 賽前2第一一六章 功能測試第一五七章 幾何約束第四十章 列車臥談 籌劃生產第四十四章 求助院長 二議‘飛龍’第八十二章 考察飛龍第一五三章 IBM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