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和平曙光

就在埃裡克發表全國講話不久,遠在海峽對面的英國戰時內閣領導人大衛?勞合?喬治也針對德國總統埃裡克的講話做出了迴應,並聲明希望麥克斯能親自到倫敦就和平談判進行磋商。

這天總統府裡的兩側沙發上坐着埃裡克總統邀請來的四人,分別是副總統興登堡、內閣總理施特雷澤曼、外交部長赫爾曼?米勒、幕僚長麥克斯?李赫諾夫斯基。

埃裡克邀請他們過來就是爲了應對英國戰爭內閣首相勞合?喬治就和平談判一事發表的講話,要說埃裡克政府裡有誰對勞合?喬治相對來說最熟悉,莫過於曾主要在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麥克斯了,可就是麥克斯對勞合?喬治也接觸多不,而是與勞合還是財政大臣時的同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私交甚密。可在勞合發表這次的講話前愛德華?格雷也在戰爭爆發後引咎辭職前往美國擔任外交大使了。而埃裡克對勞合的這次講話如此重視的原因就在於勞合將愛德華調回了國內,這就是一個對應的信號了,很明顯,勞合也知曉麥克斯與愛德華的私交甚密,這是放出了一枚深水和平炸彈。將埃裡克炸得感覺幸福來得如此突然,所以他緊急找來了四人商討這次德國的對應姿態。

麥克斯作爲最瞭解愛德華的人,首先說道:“這次勞合?喬治願意將遠在美國的愛德華邀請回國,其態度就很明顯了,德國應該爲了求和,哦,不,是和平談判一事繼續做出表率,要讓他們覺得這屆政府與之前的帝國已經完全不同了。”

赫爾曼?米勒點了點頭非常贊同麥克斯的話,他就任外交部長一職,之前又代表德國與協約國進行過一次和平談判,其結果顯而易見,埃裡克爲此再次發動進攻行動,不過這次的進攻迫使協約國又回到了談判桌上,是一件好事。他想了想,作爲外交部長也需要談談自己的看法,觀望了一下還沒有人接話,於是說道:“就我目前的瞭解,英美法三國之中最有意向就和平一事談判的是英國,美國其次,其意也很明顯,只是較英國來說又有一些強硬,主要是在戰爭賠款一事上不太願意做出讓步。法國則完全相反,根本沒有這個意思,英法也曾秘密在高層中進行了施壓,結果也不太理想。這個施壓是不是真有其事,還需要漢斯部長再次落實,我個人是偏向於相信的。英國現在的狀況並不比德國好,哪怕是有美國的幫助也已經是落魄戶了,國內的反戰聲也日趨強烈。如果要談判,巴黎行動過後的大好局勢就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機會。”

這次輪到施特雷澤曼點頭了,他也是這般想的,德國國內的狀況相較開戰前是更差了,哪怕是現在結束戰爭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財力來恢復,這是一個即成的事實。越早的脫離戰爭泥藻就對恢復國力越有幫助,施特雷澤曼這個總理的求和心態可見一斑,若不是埃裡克堅決不肯米勒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只怕是施特雷澤曼會直接代表他簽字了事。但是埃裡克知道,一戰並不是人類唯一的浩劫,二戰纔是人類浩劫的開端,這是一個完全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爲背景的戰爭,其慘烈程度比之一戰更勝一籌。

而二戰的楔子就是一戰後《巴黎和約》裡德國遭受的恥辱和強烈的復仇心態,以及那些喧囂着要報仇雪恨的普魯士軍國主義者。

施特雷澤曼雖然沒有講話,但是作爲總理,他更像是一個首相,是埃裡克的延伸,代表着埃裡克的一舉一動,所以埃裡克將目光投向了副總統興登堡。興登堡自就任副總統後雖然沒有了兵權,可仍舊在民間和軍方以及貴族中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力和。

興登堡也希望和平,而且埃裡克一再強調的和平談判而非無條件投降在他看來,一開始是覺得荒謬,因爲這不太可能。經過巴黎行動後,隆美爾的軍隊已經逼近了巴黎,攻入法國首都的一幕又要上演,而法軍此刻想要回援都來不及了,如果法國當局仍舊執着到底,他深信埃裡克會破罐子破摔將法國政要一網打盡。看到埃裡克投來的目光,興登堡猶豫了一下說道:“你們說的什麼鬼外交我不懂,不過我知道偉大的帝國有一支精銳逼近了巴黎,如果能夠拿下巴黎,我想對於親王的外事訪問會更加有利,對嗎?”

麥克斯一聽興登堡的意思是要繼續打下去,馬上就有些激動的說道:“那這樣會破壞勞合首相的求和意圖,這中間會有太多的變故了!而且若是兩軍依舊交戰,對英國的訪問也會成問題的。”

興登堡知道麥克斯會意錯了他的意思,開口解釋道:“我不是說要繼續打下去,而是隆美爾的軍隊可以繼續進攻,南面和法軍作戰的部隊保持原定計劃不變,甚至可以爲了表現出德國的求和態度將與英美兩軍作戰的A、B兩個集團軍調遣一部分去C、D集團軍,然後暫停對英法的進攻,既加強了南面對法軍的作戰力量又能夠對英美示好,一舉兩得,不是嗎?”

埃裡克嘴角一翹,暗想果然還是老薑辣,馬克斯?霍夫曼當初定下的巴黎行動裡就有這個類似的計劃,不過興登堡的眼光和見識比埃裡克更勝一籌,一眼就能破局。

埃裡克發現這四個人都對此次的對英和平訪問沒有異議,於是爽朗的說道:“今天下午在上議院召開議會,討論一下可以就和平談判中德國能夠妥協的條款。就這樣吧,大家辛苦了,軍方的行動就按興登堡副總統說的辦。麥克斯,你將這個意思轉告馬克斯和勃勞希契。”

一場簡短的會議就在五個人的幾句對話中結束了。

而英國能否就這次的和平談判滿意,也需要雙方的進一步溝通,而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橋樑,在英德兩國最高領導人的默契下達成了。愛德華此時正與美國的外交大使一同趕回英國。

第317章 門式起重機第66章 城市戰(二)第81章 B022號第18章 行動開始第84章 橋樑爭奪戰第35章 陸軍軍購大會(二)第332章 先下六艘(要罵的就在這章裡罵,別跑遠了)第239章 反托拉斯(第一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223章 識別碼惹禍第205章 2165高地(二)第223章 識別碼惹禍第151章 硬幣第73章 法國的態度第248章 黑金第352章 麥克斯接盤第118章 橡膠來路第36章 陸軍軍購大會(三)第300章 我不會接受失敗第27章 意見分歧(二)第141章 軍售第263章 英國斡旋第303章 五國聯軍吊打希臘(求推薦、月票、打賞)第210章 2165高地(七)第224章 國安部的權利第431章 南京陷落第394章 被發現(求推薦、月票、打賞)第4章 履帶運輸車登場第437章 蘇西之戰第463章 華沙爭奪戰(十九)第130章 奧匈帝國瓦解第174章 丐版經典第436章 荷西主政第268章 美國斡旋(感謝書荒迷蟲的打賞,求收藏,求訂閱)第270章 埃裡克親臨薩拉熱窩(感謝小刀123的打賞)第173章 德國航空巨頭第70章 入主柏林第115章 國防體系的窘境第88章 民共破冰交談第389章 向鷹派讓步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第190章 你好,我叫朱可夫第355章 展示肌肉第388章 鷹派上位第260章 德國勢力圈(感謝開心雄軍的打賞)第462章 華沙爭奪戰(十八)第218章 反坦克炮第18章 行動開始第27章 意見分歧(二)第401章 突變(求推薦、月票、打賞)第336章 叫哥哥吧第171章 無奈的選擇第4章 履帶運輸車登場第81章 B022號第444章 華沙戰役第22章 羅曼諾夫王朝的終結第423章 常凱申惹毛路德第31章 裝甲單位升級計劃第223章 識別碼惹禍第446章 華沙爭奪戰(二)第150章 鄧尼茨的調令第291章 周的外交天賦第187章 烏雲閃電第235章 攝心的國防陸空軍第389章 向鷹派讓步第91章 化干戈爲玉帛的全國講話第319章 比皇室財團更有錢第57章 軍心可用第344章 內戰第248章 黑金第283章 兩難第49章 西線戰事(一)第407章 圓桌密謀第248章 黑金第224章 國安部的權利第181章 根本不算傷第194章 專業攪屎棍第179章 希佩爾的咆哮第259章 英德海軍條約修正第362章 海軍挺直腰桿第220章 蘇伊士第327 科爾馬失蹤第68章 埃爾溫·蓋哈德第346章 高層大清第258章 英德矛盾第302章 爲戰抽重稅第306章 震懾宵小第23章 軍事經濟總辦第389章 向鷹派讓步第40章 暴動第300章 我不會接受失敗第355章 展示肌肉第94章 亞爾馬?沙赫特第437章 蘇西之戰第67章 城市戰(三)第243章 聯邦黨內部分歧(第五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361章 厚積薄發第77章 救生艙第415章 全都抓起來第274章 德法再修條約(感謝瓦洛蘭的統治者的打賞)第65章 城市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