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全面戰爭的580萬

憑藉幾次大戰和多年的執政經驗,埃裡克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什麼武器是不被淘汰的。三號坦克作爲德國當年的頂樑柱,不但守衛了廣袤的疆土、拓展了外貿渠道,還訓練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乘員。

隨着四號坦克的研製和首車順利下線,三號坦克不得不逐步淡出德國陸軍的視線。

德國對於三號坦克的國防訂單一直不大,普及率也不如同期的友好鄰邦。因爲國家和企業都需要休養生息,這是促使企業家們優先生產外貿訂單的緣故。但是,德國依然在10年的時間裡爲陸軍添加了足足6061輛三號坦克。這還只是正常現役坦克的數據,沒有計算因訓練和戰損、以及其他事故造成的閒置。

四號坦克的問世讓三號坦克在德國的國防地位一步步下滑,它們的命運將不得不相繼走向坦克的“墳場”。但是,隨着日華戰爭的爆發與升級,替換下來的三號坦克似乎找到了很好的歸屬。可是,問題也來了,首先是價錢問題遲遲無法定音,然後,購買力也令人十分頭痛。

對於三號坦克的命運,國防軍內部有幾種不同的聲音,文官節儉,想折價出售,武將戀舊,想留下壯大聲威。顯而易見,武將們的態度相當明朗,不怕差,就怕少,只要是武器,多多亦善。

埃裡克也有自己的盤算,因爲政府手頭並不寬裕,希望能換點現錢貼補下一代改進型坦克的研究經費。

曼斯坦因和隆美爾是埃裡克最值得信任的愛將,隨着絕密文件的暗中簽署和企業之前的改組,兩人毫無疑問地站到了埃裡克的立場上,隨後,這種抱着老黃曆不放的思想也慢慢地消散了。

與華夏的軍售談判讓人感到身心疲憊,畢竟這時候的華夏財政就象一張白紙,甚至比戰後的德國都困難,若想賺華夏的錢,就猶如在釘子上削鐵。最後,雙方一致同意預付一成到五成不等的款額先把貨拿走,至於尾款,償付期限爲十年,等於是半賣半送了。

錢再少也是錢,軍方終於又可以在部分軍工企業中盡情採購四號坦克了。好在企業通過良性改組後生產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以前每月生產200多輛四號坦克,生產線還要加班加點,現在每月提升到600輛整車下線也不是什麼難事了。這種效率幾乎是奔着戰時生產目標去的,讓西方強國都刮目相看。

這個可怕的生產效率讓法國、蘇聯、英國終於坐不住了,紛紛提出了質疑。德國明明沒有戰事,卻在全國範圍內不停地擴充兵員,部隊明明裝備充足,卻在不停研製和採購。這麼大規模的生產軍備,自己玩玩也就算了,爲什麼還大張旗鼓地對外發售、弄得全世界惴惴不安呢。這樣的聲音一經發出,美國也迅速幫腔,莫衷一是。

英國曆來以國際尊者自居,首相拉姆齊·麥克唐納更是因爲政績不佳而備受在野黨的擠兌,此時,他象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不斷對埃裡克的聯邦政府說三道四,想以此緩和民衆對自己不滿的情緒。

唐寧街10號,麥克唐納首相給漢莎宮接連打了幾個電話,但得到的回答卻只有一個理由,“爲了有效防止蘇聯的西進”。

這個理由也說得過去,況且不讓蘇聯西進也是西方國家歷來的宗旨,說來說去都無可厚非。但是,善變的麥克唐納並不認同德國的回答,並申明阻止蘇聯的義務並非德國發展軍備的理由,英國人可以派出海外部隊協助德國來完成阻止蘇聯西進的任務。

此話一出,埃裡克立即明白了麥克唐納的意圖。英國人想打着阻止蘇聯西進的幌子在德國保留軍隊,讓德國引狼入室。埃裡克聽後哈哈大笑,想都沒想便拒絕了麥克唐納的“好意”。

麥克唐納的計劃破產後,再一次發表了德國武裝力量不透明的言論,一時間,其他國家也紛紛跟着一通瞎指責,讓埃裡克心裡總是窩着一團火。

對於英、美、法、蘇等國的指責,總統府和外交部發言人在歷次的記者招待會上都反覆重申:武裝部隊是德國的安全基石,不會對他國產生任何威脅,耗的也是自己國家的財力,輪不到他人說三道四。但英、美等國似乎怎麼也聽不進去,仍然自說自話,時間一長,新聞已不再是新聞,記者們也覺得疲憊了。

英、美等國一直不遺餘力地加大本國的軍費投入,稱霸世界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卻反而賊喊捉賊,並習慣了對別人的正常發展指手畫腳。這一點,埃裡克實際上早就看出來了。

“讓他們自說自話好了,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努力工作,自強不息。”爲了讓國內戒急用忍,埃裡克及時告誡康斯坦丁和格勒納。

“是的總統先生。但我最看不慣的是他們那副自以爲是的醜陋嘴臉,所以總想向全世界揭露他們的本來面目,甚至真想直接乾死他們。”康斯坦丁仍不解氣。

“我能理解你們的心情,部長閣下。其實世界各國都知道他們的險惡用心,只是現在沒有人敢站出來說真話罷了。我相信,當全世界真正愛好和平的人都能團結一心的時候,美、英等國的霸權思維就自然沒有市場了。別急,這是早晚的事。”埃裡克端起茶杯,一口而盡。

英國是全世界擁有殖民地最多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麥克唐納也象歷屆英國首相一樣,將大部份軍隊派駐世界各地,用來四處維護其橫行霸道的海外權益。相比德國,英軍的總員額並不低於德國,然而,它們的軍隊分散在全球,一旦遭到進攻,卻要面臨國內無兵可調的境地。

既然這樣,英國本來可以擴大徵兵,但是,非常抱歉,英國人經歷了1914年世界大戰的消耗,尤其是大量陸軍被德軍俘虜後,年輕人對英國陸軍的印象完全形成了鄙視,反而對海軍非常認可。

“柏林和約”是一個龐大的條約集錦,其中附有英、德之間的另一份協議,那就是十多年後讓英國人後悔不已的《英、德雙向海軍條約》,不過,現在說起來也讓英國人着實挺尷尬的。

當時,因爲勞合與施特雷澤曼在德國本土防衛的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勞合轉念一想,那麼好吧,既然英倫三島孤懸海外,其他問題乾脆交由法國繼續糾纏,英國只需管制好德國的海軍就行,於是,一份新的條約就此達成了。

結果,德國開始按“條約”管制要求對海軍進行重點投入,但顯然在很多方面超出了英國的想象。面對德國海軍的迅速崛起,英國玩起了你造一條,我造兩條的老套路,可是,這條路沒走多遠就被老舊艦船拖累,只得放下身段和德國重新簽署相關條約。

滿心歡喜的英國人隨後發現這份條約最後成了笑話,因爲當初規定的噸位僅僅只侷限於歐洲本土。

其實,這也不能怪勞合,因爲當時簽署條約時,德國已經沒有任何除歐洲以外的軍事基地和殖民地。

而現在德國有了科威特,甚至於有了阿拉伯世界這個龐大的朋友圈,造出來的軍艦直接派遣到了這些地區,不但數量多,而且噸位持續增長。只要德國不將艦船放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在地中海或其他海域,條約便無法限制。

等到英國猛然發現情況不對、想重新簽署條約時,時效爲期八年的約定還沒有到期,德國人不想再節外生枝,便以此爲藉口,將這個問題暫時擱置了。

得了便宜也不能賣乖,埃裡克現在不想和英國鬧翻,因爲這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可能是德國進攻蘇聯時最好的幫手,所以,能夠相讓的地方就儘量讓。

但是,相讓並不是沒有底線,按照四艘航母,兩艘戰列艦,四艘重型巡洋艦,十八艘驅逐艦,六艘潛艇爲模板的航母戰鬥羣基本配置已經完成了三個,分別是波羅的海艦隊,公海艦隊,地中海艦隊。

科威特海港僅僅駐紮了幾艘巡洋艦和驅逐艦,除此以外,東亞艦隊擁有龐大的航母戰鬥羣。這些都是德國長期派駐海外的部隊,並不受條約的限制。

用十六年的時間,德國幾乎從無到有,很快位居世界第二大海軍的行列,將第三位的日本遠遠拋在後面。此時,德國海軍已經具備了與英國皇家海軍一較高下的能力。

這種令人恐懼的發展速度簡直讓英國人感到窒息,外交口碑極好的德國讓英國無處下口,“聚衆圍摳”、“四處封鎖”等手段都被德國逐一化解,英國人忙前忙後,最終也沒能讓德國停下發展的腳步。

大西洋、印度洋、甚至太平洋廣大的海域隨處可見德國海軍的身影,就在同一時刻,德國的陸軍又開始增加軍費,理由仍然是警惕蘇軍的西進。

шωш ●тtκan ●c o

本來這件事並沒有英國人想象的那麼糟糕,就因爲麥克唐納的不斷威脅與警告,讓埃裡克發現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那就是用強大的武裝力量迫使英國人閉嘴比抗議一萬次都管用。

1934年的秋季,澤克特代表德國國防通過媒體向世界宣佈,德國將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國防軍隊……

英國、法國、也包括蘇聯,都沉默不語了。

按照埃裡克向國防部提出的要求,除海、空軍以外,德國陸軍將在未來三年內增兵至580萬!以實現本土防衛無死角。

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養得起的數字,除非應對全面戰爭!

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第410章 日本動手第200章 漢莎1號的發動機第283章 兩難第355章 展示肌肉第173章 德國航空巨頭第276章 爲雷達擱置海軍造艦計劃第238章 咖啡提神第414章 烹狗第102章 忙中偷閒第144章 威廉·勒布歸隊第332章 先下六艘(要罵的就在這章裡罵,別跑遠了)第442章 佔領中心廣場第89章 利赫諾夫斯基親王第1章 震驚帝國的大禮第247章 土耳其的造艦計劃第371章 潛艇也能表演第461章 華沙爭奪戰(十七)第10章 集體下課第12章 天才並非與生俱來第103章 和會第193章 進入深藍(二)第7章 能源危機第218章 反坦克炮第88章 民共破冰交談第39章 壓力第250章 地中海艦隊(祝大家元旦快樂!事業有成!旺旺旺!)第163章 採購計劃(補發)第156章 班貝格(二)第448章 華沙爭奪戰(四)第16章 艾德里安下課第118章 橡膠來路第53章 赤色風暴第103章 和會第324章 透支資本第33章 軍購大會第456章 華沙爭奪戰(十二)第281章 狼噬主的故事第18章 行動開始第357章 HS123第129章 布爾什維克威脅(二)第47章 宴會第257章 Z-21T雷擊艦第271章 民族自強演講轟動世界第185章 慘烈的開始第461章 華沙爭奪戰(十七)第197章 BF-1(感謝三位老爺的打賞,晚點再加一章,今天4章)第26章 意見分歧(一)第439章 激戰邊城第9章 東線危機第36章 陸軍軍購大會(三)第105章 洛林與薩爾第174章 丐版經典第244章 不想當拿破崙(第六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248章 黑金第431章 南京陷落第52章 能源研究中心(二)第341章 廓清環宇(三)第306章 震懾宵小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358章 英法合成機動旅第409章 始亂第270章 埃裡克親臨薩拉熱窩(感謝小刀123的打賞)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第268章 美國斡旋(感謝書荒迷蟲的打賞,求收藏,求訂閱)第87章 平息內閣風波第280章 資源第342章 廓清環宇(四)第172章 萊茵翻身仗第245章 名存實亡的同盟國(第七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277章 交易後的正義之戰第401章 突變(求推薦、月票、打賞)第341章 廓清環宇(三)第36章 陸軍軍購大會(三)第223章 識別碼惹禍第244章 不想當拿破崙(第六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207章 2165高地(四)第415章 全都抓起來第207章 2165高地(四)第234章 史無前例的國慶閱兵第175章 德奧本一家第219章 蘇聯大單第303章 五國聯軍吊打希臘(求推薦、月票、打賞)第462章 華沙爭奪戰(十八)第87章 平息內閣風波第306章 震懾宵小第24章 說親第392章 拔苗助長第148章 鄧尼茨的想法第227章 埃裡克的救生艙(第三更,求訂閱、收藏、推薦、月票、打賞)第259章 英德海軍條約修正第460章 華沙爭奪戰(十六)第441章 衝過比亞瓦第187章 烏雲閃電第144章 威廉·勒布歸隊第15章 位極人臣第213章 虛假繁榮第355章 展示肌肉第332章 先下六艘(要罵的就在這章裡罵,別跑遠了)第96章 英德停戰會談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