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布袋口行動

俄軍漫長的防線兩百多萬人,每天的吃喝拉撒讓身爲統帥的布魯西洛夫當成了比德軍還危險的敵人。沒有子彈的槍還能用刺刀和敵人拼殺,刺刀彎了還能用身軀和德軍搏殺,但是沒有吃的,別說讓他們衝鋒了,不譁變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布魯西洛夫之所以痛快的答應沙皇這次的進攻,其實也有一部分減少補給損耗的意思在裡面,雖然很殘酷,但是爲了大局着想,這是他必須做出的選擇。

就在布魯西洛夫原以爲這次的進攻會以雙方傷亡過大而告終的時候,德軍方向卻是在全線十幾個地段發起了一次反衝鋒。布魯西洛夫也收到了前線傳回的電報,但是沒有過多的擔憂,縱然德軍突破了防線,也不過是一地一城的得失,無法讓他的整個防線傷筋動骨。

尼古拉斯二世,俄國的現任沙皇,聽到歐洲東線戰場上爆發的戰事後並沒有感覺有哪怕一絲一毫的輕鬆,英國喬治國王發來的電報還在他的桌上躺着,如果給他一個選擇,他寧願沒有戰爭爆發,或者俄國沒有牽扯進來。希望結束戰爭的他多次給自己的另一個表親德國皇帝凱撒·比利,即德皇威廉二世發去和談電報,但每次換來的都是冷嘲熱諷和極其苛刻的條款,懦弱的他沒有惡語相向,而是選擇了將這些情況告訴了喬治,換來的是喬治的鄙夷和猜忌。隨着新任的俄軍統帥在前線的頻頻勝利,國內的反戰聲也漸漸低頭,但是他並不輕鬆,依然膠着的戰局隨着德國的再次大規模行動又撲朔迷離了。

自北起波羅的海但澤城開始,德軍沿着這條漫長的防線部署了超過65萬的大軍,這完全違背了當初的《施裡芬計劃》中以西線爲主導的思想。原本的13個集團軍又重新編組爲三個更大的集團軍羣,北方集團軍羣下轄第9、第10、第23集團軍,共計25萬人,由奧古斯特·馮·法肯森元帥親自指揮。東方集團軍羣下轄由西線秘密轉運到東線的第2、第4、第7集團軍,共計22萬人,由赫爾曼·馮·弗朗索瓦這位艾德里安推薦的新晉元帥指揮。而南方集團軍羣由德軍和奧匈帝國兩軍共同組成的聯軍共計18萬人,指揮官是艾德里安親自掛帥,實際指揮官則是東線總參謀長馬克思·霍夫曼。

俄軍的進攻一開始的時候,按照原定計劃部署的德軍就已經開始了反衝鋒,這種打法直接就將戰場演變成了近身肉搏的地方。雙方的火炮都會顧忌傷亡而選擇停火,以免炸到自己人。而這也是霍夫曼想要的效果,實際指揮和觀察過戰法演練的他深知武裝運輸車的弱點。在沒有了炮火侵擾的情況下,武裝運輸車纔會發揮更好的作用,只要能夠在俄軍炮火來不及支援之前抵達俄軍前線,就能極大的減少傷亡和損失。

一連幾天過去,萬斯都還活着,這讓駐足後方指揮的人感到很奇怪,按理說發起衝鋒後能回來的很少,甚至一個連的人出去後都不再有這個編制的情況也正常。但是萬斯的這個連卻在連續十幾次的衝鋒後只損失了幾個人。

不知是萬斯的指揮官奇怪,萬斯自己也很納悶。那些在他們發起衝鋒後緊接着同樣發起衝鋒的德軍並未過多的跟他們糾纏,而是短暫的接觸後就隨着一陣獨特的哨聲原路撤退了,雖然每次都有傷亡,但是卻不多。而被阻擋了攻勢的俄軍繼續發起衝鋒的效果大大的減少了,一陣金屬風暴就把他們擋在原地動彈不得,前線指揮官眼見衝鋒沒有效果,也吹響了撤退的哨聲。就這樣一連幾天過去,原以爲會損失巨大的布魯西洛夫發現傷亡人數很少,只比平日裡的遠距離交火多上一點。他有過一些閃現的念頭,但是卻總是抓不到關鍵的地方。

這種詭異的打法並非沒有意義,而是埃裡克·艾德里安根據布魯西洛夫戰役中精準彈幕不破壞前進戰場而想到的辦法,這種打法能夠讓原本該炮擊的部隊會顧忌友軍而放棄開火。沒有破壞的戰場當然就更容易讓武裝運輸車發揮應有的速度,突擊的時間更短,給俄軍反應的時間也就會越短。

但是這種詭異的情況並非是在整個東線上演,僅僅是以北方集團軍羣和南方集團軍羣爲主,居中的東方集團軍羣平日裡該怎麼打,還是一樣的打法。沒有抓住關鍵點的布魯西洛夫想要親自去前線看看這種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就在他還在路上的時候,德軍的進攻終於開始了。

埃爾溫·隆美爾少校,因多次立功,榮獲兩次鐵十字勳章,又因參與作戰計劃設計而被提拔成爲北方集團軍羣下轄的第1裝甲旅的指揮官,他的副手是同爲設計者之一的費迪南德·舍爾納,此時已經晉升爲上尉,是裝甲旅的副指揮官。

這些當初的設計參與者都已經被下放到各個部隊當中擔任主要進攻力量的指揮官,這是艾德里安當初承諾的,也是必然的,熟知計劃內容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還有一點就是他們都在後方親自指揮過這些戰術,不單單隻有他們,那些莫名其妙下臺和退居後方的高層都有參加這些秘密演習,掌握了這些突進力量的使用方法和要領。

1917年2月16日,德軍的進攻在傍晚時分開始了,而此時的俄軍因爲白天發起的衝鋒而打算休整次日再戰,卻不想德軍的衝鋒卻突然開始了。原以爲又是一次草草結束的衝鋒卻沒有如俄軍想的那般,黑壓壓的一羣德軍正快速的逼近俄軍防線,有的人探出頭來看着戰場上那些被餘暉襯托的德軍以從未有過的速度朝着他們衝來,接着就是一陣金屬風暴將俄軍防線打得泥土飛濺。密集的子彈在傍晚顯得格外耀眼,猶如一張可以流動的絲綢。已經抵達前線的布魯西洛夫正拿着手中的望遠鏡站在後方看着其他俄軍士兵看到的景象,卻驚訝得說不出話來。而這個時候,隨行的傳訊兵也把各地指揮官發來的電報交給了他,看着電報上的內容,不難想象其他地方也是這般模樣。

最先抵達俄軍防線交火的是那些乘坐武裝運輸車快速穿越戰場的士兵,這些士兵都是德軍中的佼佼者。每一輛裝甲運輸車都是一個突擊班,十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拿着一把可以單人操作的MG-16H型機槍,其餘的人則是人手一把MP14或者改進型的MP16衝鋒槍。以艾德里安的設想,這些人的任務並非是主要的輸出力量,而是起到用絕對的火力壓制清理和佔領關鍵地點的作用。輸出力量就交給了快速跟進的步兵,他們纔是真正在接下來的戰鬥者承擔主力的部分。畢竟武裝運輸車的數量有限,隨着戰鬥和非戰鬥的損耗,這種本就不多的存貨會越來越少。

布魯西洛夫在接到電報後沒有停留就趕回了自己的司令部,打算坐鎮後方儘快穩住目前的狀況,但是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德軍給他的反應時間根本不夠用。等到他回到司令部後,南北兩端的戰事已然結束,隨着防線的丟失,情報也隨之截止。早將地圖熟記於心的他只需稍稍在腦中過了一遍就發現了德軍的主攻方向是東普魯士地區和喀爾巴阡山脈兩處。

突破防線的德軍先頭部隊沒有停留,在夜色的掩護下,朝着平原深處繼續前進。

第335 脫離掌控第283章 兩難第302章 爲戰抽重稅第32章 三點要求第350章 硬扛英國第350章 硬扛英國第169章 機炮第239章 反托拉斯(第一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338章 不買賬的空軍第448章 華沙爭奪戰(四)第176章 全新佈局第282章 工業新方向第453章 華沙爭奪戰(九)第359章 將矛頭引向東亞第279章 寶馬公司新任務第177章 宣戰第415章 全都抓起來第410章 日本動手第380章 第10集團軍組建(求推薦票、月票)第88章 民共破冰交談第226章 月亮上的老夥計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第225章 四樓遇人才第263章 英國斡旋第285章 一個電話搞定第390章 一讓再讓第176章 全新佈局第5章 戈爾利採戰役第95章 停戰會談第296章 sdkfz305第382章 施佩爾的軍旅生涯第144章 威廉·勒布歸隊第206章 2165高地(三)第314章 打進雅典抽菸喝酒(求推薦,求月票,求打賞!)第228章 埃裡克的背景(第四更,求訂閱、收藏、推薦、月票、打賞)第95章 停戰會談第455章 華沙爭奪戰(十一)第349章 送托特上天(4000字,不分了)第422章 法國的應變第156章 班貝格(二)第166章 國防(一)第194章 專業攪屎棍第441章 衝過比亞瓦第179章 希佩爾的咆哮第391章 戰略儲備局第339章 廓清環宇(一)第232章 第4號研究所(今天第四更 )第419章 大亂之際第95章 停戰會談第441章 衝過比亞瓦第289章 挖英國人第346章 高層大清第162章 海軍造艦計劃第70章 入主柏林第237章 精簡陸軍第371章 潛艇也能表演第345章 就是一次軍演第134章 德捷金融第134章 德捷金融第205章 2165高地(二)第96章 英德停戰會談風波第13章 霍夫曼的心結第13章 霍夫曼的心結第75章 真真假假第213章 虛假繁榮第89章 利赫諾夫斯基親王第390章 一讓再讓第268章 美國斡旋(感謝書荒迷蟲的打賞,求收藏,求訂閱)第281章 狼噬主的故事第416章 人望的作用第177章 宣戰第117章 獨斷專行第441章 衝過比亞瓦第460章 華沙爭奪戰(十六)第164章 取捨第103章 和會第207章 2165高地(四)第427章 陸軍要權第158章 里希特霍芬酒店第424章 反蘇包圍網第437章 蘇西之戰第41章 毒蠍第380章 第10集團軍組建(求推薦票、月票)第426章 未清的蘇聯第312章 死或慫第63章 內戰(三)第74章 坦克營第357章 HS123第257章 Z-21T雷擊艦第130章 奧匈帝國瓦解第266章 被玩壞的三號坦克第234章 史無前例的國慶閱兵第371章 潛艇也能表演第48章 弗裡茨·哈伯第75章 真真假假第312章 死或慫第324章 透支資本第143章 艾德里安中學第6章 火速晉級少將第68章 埃爾溫·蓋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