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訪美前奏

1919年整整一年的再次高速發展在1920年的聯邦馬克發行後直觀的展示在了德國民衆的眼前,這是直觀的。

埃裡克沒有以1914年開戰前的數據作爲對比,而是以德國在戰爭時期工業產值最高的1916年作爲比對,1919年的工業產值相較1916年增長了32%,而美國1919年相較於1918年的工業產值僅爲18%。英法蘇三國更是連美國都比不上。

英國4%,法國2%,蘇聯6%,德國一家的增長率是英法美蘇四家的總和,但是帳不是這麼算的。這其中就以美國爲例,基礎就遠不是蘇聯可以比較的,哪怕是美國只增加了1%也比蘇聯增加的6%強上太多。

德國的快速發展是舉國歡慶的事情,可埃裡克卻並沒有多高興,這種極不平衡的繁榮孕育着極不平常的金融危機隱患。德國沒有了歷史上大量的經濟和領土損失和技術帶來的絕對市場份額加快了國內和國外的投資潮,美國更是藉着參戰前的各國借款掀起了投資熱。

德國本土的市場並不大,很多的產品需要靠銷往國外來牟取利益,巴爾幹的絕對影響力很大程度上都滿足了這點要求。加之各行各業的低成本貨物和獨有技術產品的遠銷海外,德國的工業危機還不明顯。

可是國際市場就是這樣,份額是固定的,德國佔去的份額就得迫使其他人讓出,不管是不是被迫的。

受到明顯擠壓的美國自然感觸頗多,本土生產的優勢除了在戰時擁有着唯一進口渠道外根本無法和德國的本土生產直接供應相提並論。

要不怎麼說埃裡克運氣好呢,威爾遜的突然昏倒讓美國政界方寸打亂,根本沒有人領導美國快速找到應對辦法。而隨着米勒在美國越籤越多的貿易協定讓美國金融界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原料提供的巨頭們自然無所謂是誰買,德國有需求,需求量大,美國人自然不會跟錢過不去。而成品方則完全相反,受到德國進口商品的市場擠壓,本土的商品竟然只能打成平手,而在其他方面更是被獨佔。

美國航空客運的客機幾乎都是從德國訂購,大家都在搶佔市場,而現在能生產出達到要求的客機,無論是價格還是質量也都沒有下家。自行研發生產是肯定的,但是提前購買德國飛機搶佔市場更是當務之急。這個市場份額,美國資本界是想搶都搶不到,技術問題。

華盛頓的德國駐美大使館隨着德國的發展也在不斷擴大,米勒最後乾脆租下了整整一棟辦公樓充當大使館,而工作人員數量也是遠超他國。

德國發展迅猛,影響力也水漲船高,米勒的地位也隨着德國的國際不斷攀升。美國作爲發起國聯的國家卻因爲威爾遜的昏倒而以失敗告終,除他以外的人似乎都對這個國聯機構缺乏興趣。

作爲國聯最主要的國家之一的德國卻利用這個機構擴大自己在歐洲和美洲等地的影響力。

在美國的這段日子讓米勒着實磨礪了一番,和談的失敗是他自認爲的污點,美國之行是他想要自證價值的機會。

外交大使辦公室裡坐着幾個駐美機構的關鍵人物,米勒坐的地方並不是做主要的位置,而是給一個穿着普通的中年人讓出了位置。

中年人的表面身份是德國駐美警備總指揮,平時也不插手米勒的任何工作,米勒也知道這個人是國安部的,再具體的就不清楚了。但是中年人卻有在特殊時期下指揮他的權利。

“拉佛萊特少將,今天把我們叫來是有什麼要事嗎?”米勒非常奇怪平時並不插手具體事務的少將怎麼突然就把這些人秘密召集了過來。

拉佛萊特少將從口袋裡拿出一張捲起來的紙條攤開後說道:“接到命令是這樣,具體是怎麼回事,我也不清楚,命令要求我們同時知曉紙條上的內容。”

攤開紙條後拉佛萊特少將慢慢念道:“總統明年訪美。”隨後又補充道:“沒猜錯的話應該是美國總統大選之後。”

大家頓時活躍了起來,自家總統到駐地國訪問,那大使館絕對是必經之地,這些常年駐守外地的人無時無刻不曾想過光鮮回國,能在總統面前露臉的機會對他們而言實在太少了,所以他們一個個都高興得不行。特別是大使米勒更是開心,一個外交部長在國外一待就是近一年,說句好聽的那叫爲國出力,難聽點的別人以爲是總統不待見。只是米勒心裡清楚,他的任務和擔子很重,這也是爲什麼他一個外交部長在美一紮就是快一年的原因,因爲他是帶着“尚方寶劍”來談判的,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利,這對機遇來說非常重要。

“爲什麼要通過這麼隱秘的手段傳遞消息?”米勒將自己的疑問直接說了出來。

“沒說原因,但我猜測與我們的海軍有關。”拉佛萊特提到海軍,大家都有些黯然了起來,說實在的,德國這一年的發展全世界都有目共睹,但是唯有在海軍方面的發展實在是讓人有些氣餒。很多德國人都有私下議論說埃裡克總統因爲害怕英國人所以不敢在海軍方面花大力氣,當然,這些人都只是抱怨的口吻。

也有一些知道內幕的高官打聽到自家總統對德國海軍的發展和現狀非常不滿意,甚至傳言埃裡克總統想要替換海軍大部分將領,提拔一些年輕人。

若是放在以前,很多人會覺得這些謠言是空穴來風,但是有了勃勞希契,漢斯·克盧格,亞爾馬·沙赫特等這些部長,以及國防軍的一些年輕將領作爲例子,提拔一些年輕的海軍將領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此時的國家元首出訪他國需要越洋時,都是以海路爲唯一選擇,因爲根本沒有任何飛機可以搭載多人跨洋飛行。那些成功跨洋飛行的人都是冒險式英雄,國家元首根本就不可能這樣做。

所以拉佛萊特對海軍的失望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埃裡克總統如果不乘船訪美,那到底會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呢?

第80章 502坦克營出擊第350章 硬扛英國第152章 德奸第306章 震懾宵小第420章 鄉巴佬的想法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7章 能源危機第437章 蘇西之戰第251章 噸位能使鬼推磨(新年求推薦!求月票!)第312章 死或慫第235章 攝心的國防陸空軍第337章 營救第56章 埃裡克內閣第413章 背鍋俠第7章 能源危機第379章 擴軍招來鷹第386章 黃金組合(一)第101章 貝爾克戰役第364章 保羅·馮·萊託·福爾貝克第160章 訪美前奏第175章 德奧本一家第272章 法國總理換人第410章 日本動手第277章 交易後的正義之戰第174章 丐版經典第413章 背鍋俠第205章 2165高地(二)第305章 檢閱裝甲師第216章 賺錢的戰爭第462章 華沙爭奪戰(十八)第147章 德國航空第160章 訪美前奏第307章 鐵樹開花第298章 巴巴羅薩計劃第229章 丹麥繼承權第447章 華沙爭奪戰(三)第259章 英德海軍條約修正第409章 始亂第326章 密謀第170章 太貴買不起第201章 跨越式發展的弊端(爲打賞加更)第279章 寶馬公司新任務第399章 BF109(求推薦、月票、打賞)第93章 埃裡克心中的海軍限制底線第377章 拖後腿的資本家第421章 全面戰爭的580萬第414章 烹狗第309章 四號坦克第258章 英德矛盾第455章 華沙爭奪戰(十一)第355章 展示肌肉第407章 圓桌密謀第370章 德國絕不俯首第283章 兩難第271章 民族自強演講轟動世界第41章 毒蠍第235章 攝心的國防陸空軍第227章 埃裡克的救生艙(第三更,求訂閱、收藏、推薦、月票、打賞)第457章 華沙爭奪戰(十三)第380章 第10集團軍組建(求推薦票、月票)第104章 柏林和會開幕第103章 和會第163章 採購計劃(補發)第26章 意見分歧(一)第391章 戰略儲備局第65章 城市戰(一)第55章 軍隊!軍隊!軍隊!第121章 投懷送抱第167章 國防(二)第220章 蘇伊士第86章 巴黎情報站第281章 狼噬主的故事第188章 AFW990第183章 漢莎1號第90章 幕僚長第374章 坐鎮工業園(我沒有!TJ···意不意外!?)第46章 美國參戰第252章 凱末爾買航母(感謝開心雄軍的打賞)第349章 送托特上天(4000字,不分了)第372章 國防傾斜第361章 厚積薄發第114章 外交部高規格訪美第435章 襲擊英倫三島?第314章 打進雅典抽菸喝酒(求推薦,求月票,求打賞!)第394章 被發現(求推薦、月票、打賞)第55章 軍隊!軍隊!軍隊!第357章 HS123第61章 內戰(一)第399章 BF109(求推薦、月票、打賞)第356章 摩洛哥重歸第204章 2165高地(一)第218章 反坦克炮第405章 租艦隊保進口(求推薦、月票、打賞)第445章 華沙爭奪戰(一)第215章 密接支援第121章 投懷送抱第155章 班貝格(一)第173章 德國航空巨頭第450章 華爭奪戰(六)第15章 位極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