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無休止的巴爾幹爭端

德累斯頓是歐洲陸路交通的重要樞紐,寬闊的公路向北直通柏林。而往西則可以到達法國加萊、比利時、荷蘭等國;往東則可以到達波蘭、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境內。東南是德意志聯邦與捷克斯洛伐克的邊境,在烏斯季轉入捷克的公路,可以直達捷克的首都布拉格。

獨特的地理位置是德累斯頓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水路交通是德累斯頓的一大特色,貫穿南北的易北河是中歐繁忙的主要內河航運之一,通過易北河及其所連接的航運水道,貨物可直抵馬格德堡、並通過不來梅、沃爾夫斯堡、漢諾威、漢堡等地進入北海。西北方向是易北河的主航道,可以從易北河口通往波羅的海,併到達波羅的海各個沿岸國家。南部方向是黛娜考察的重點,實際上,易北河更可以暢通無阻地到達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

歷史上,因爲德累斯頓曾長期是薩克森王國的首都,並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兼任過波蘭首都的角色,擁有數百年的繁榮史、燦爛的文化藝術。因爲地理位置的限制,市內囊括許多鄉村地區,尤其是城北的德累斯頓草原,面積達多到50平方千米,因此,埃裡克當初就比較傾向於這裡,因爲地方夠大,交通夠方便,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起步更容易,因爲買地夠便宜。

發源於南部山脈的水系支流不斷匯入易北河,河水四季豐沛,並穿過內城區域,而德累斯頓又位於易北河繁忙水道的兩岸,使得德累斯頓更加具有歐洲中部商貿樞紐的潛質。

埃裡克集團兵工廠就在易北河東岸,是一個極具當地特色的園林式現代化工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許多國家帶來了災難,但也給少數國家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隨着戰爭的結束,不少國家似乎還沒有從沉痛中清醒過來,而作爲戰爭軸心的德國卻正在千方百計進行烽火涅槃,雖然資源短缺等因素導致經濟發展乏力,但埃裡克善於蒐集和利用人才,通過不斷優化投資環境,鼓勵創造發明,不斷找到了難題的突破口。

離開法蘭克福後,黛娜來到了德累斯頓的埃裡克兵工廠,這是她自己的企業,等同於回到了她自己的家。拋開總統夫人這一層關係,黛娜照樣能在德累斯頓找到非常多的合作伙伴,因爲埃裡克集團在這裡的影響遠非其他行業可比,更何況黛娜的知名度在成爲總統夫人後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埃裡克希望妻子能夠很好地利用家族的榮譽和德累斯頓良好的地理環境進行實地考察,並將第一手資料向總統府和內閣進行及時呈報,以便國家和地方政府早日對經貿樞紐進行合力打造。作爲這一重要的國家舉措,黛娜的心裡非常清楚,因爲這將關係到德意志聯邦將因此獲得更多的低價格生產能源,也將更多地向國外輸出本國高精新技術設備和高附加值成品,換來源源不斷的外匯,爲即將到來的經濟騰飛插上起飛的翅膀。

黛娜的到來讓德累斯頓市府非常振奮,德意志聯邦的辦事效力令市府政、經兩屆感到異常驚訝,可行性報告發出不到一個禮拜便得到了國家的積極迴應,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爲此,市政府立即成立了考察小組協助黛娜的工作,另外,土地管理選址和確權也在同步進行。

當地民衆一直非常擁護德意志聯邦國家新政權,埃裡克總統赤誠爲國、爲民的良苦用心更加得到他們的高度認可。只要是興利除弊的好事,當地政府和民衆都會積極響應,尤其是在選址徵地時,老百姓不計得失、主動讓路的佳話一時成爲全國稱道的風尚。

就在德國如火如荼進行經濟復興的同時,特蘭西瓦尼亞隨着奧匈帝國的解體,正在成爲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爭奪的地方,雙方軍隊一度有過中低烈度交火,但是隨着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兩國一直在保持克制的瓣提下明爭暗鬥。

埃裡克曾經也想過從中進行平衡和干預,但由於國建設內事務纏身,尤其是經濟和軍事領域的發展更讓他更富有興趣,因此,只是睜隻眼閉隻眼。

這件事從某種意義上說與英國虎頭蛇尾、不負責任有關,羅馬尼亞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沒有得到英國許諾的土地,所以纔打算自己親自出馬,盡一切所能在這一區域獲得自己想有的蛋糕。英國政府自知理虧,加上懸孤海外,興兵也許於已不利,加上世界和平呼聲異常強烈的之際,恐怕也無法得到國內民衆和國會的支持,只能望洋興嘆,絲毫沒有能力制止。

當事國之一的匈牙利從表面上看非常無辜,因爲作爲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交戰國,匈牙利也沒有獲得自己所要得到的勝利果實,而匈、羅兩之間又本屬宿敵,因此,在對待特蘭西瓦尼亞的土地問題上,兩國一直爭執不二,互不示弱,直至先後派兵強行進駐。一時間風雲再起,衝突不斷,雖然戰爭層級很低,但對蘭西瓦尼亞的住民卻極不公道,並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除了國內發展,埃裡克對鄰居打鬧毫無興趣,但作爲在地區乃至歐洲頗有影響力的大國,德意志聯邦不出面是肯定是不行的,更何況問題就發生自己的家門口,如果事態嚴重失控,難民隨時都有可能大量涌入德國,勢必造成邊境秩序大亂。埃裡克非常惱火,只得急電正在美國訪問的外交部長米勒提前結束美國的行程,迅速前往上述各國進行緊急斡旋,並命令國安部長漢斯?克盧格密切注視國內輿論潮流和國際大國之間的態度;同時命令國防部長瓦爾特?勃勞希契暗中調兵遣將,以防邊境不測。

所有準備工作和邊防部隊到位後,埃裡克隨即將III型坦克繼續驗證的任務交給了弗萊徹?馮?瓦特上將和古德里安少將,並告訴他們,從今以後,凡是國家軍事領域的武器裝備,都必須依照國家重大項目檢驗程序驗證後方能准予服役,外貿型產品也同等重要,然後火速從法蘭克福回了柏林。

第二天,埃裡克發表了措辭嚴謹而又強硬的全國廣播講話,警告個別不負責任的國家不要蓄意挑起事端,並告誡全軍和全國民衆,無論國際上發生了什麼事態,德國要排除一切干擾,砥厲前行。因爲擺在德國人面前的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持續穩定和繁榮發展。

當天晚上,在漢薩菲爾特宮總統定期會議上,埃裡克對政府各部門進行了明確分工,由施特雷澤曼總理負責內外協調,並直接對德意志聯邦總統負責;外交部長米勒負責國際間事務,直接對德意志聯邦總統負責;財政部長亞爾馬?沙赫特、內政部長漢斯?路德負責國內經濟建設事務,直接對德意志聯邦總統負責;並重申,德意志聯邦仍然致力於本國綜合國力全面發展,致力於積極參與國際和平外交事務,反對強權政治和不理智的經濟封鎖。

德意志聯邦國家總統埃裡克?艾德里安向全國發表廣播講話前不久,匈牙利與羅馬尼亞的紛爭再度出現了有限的衝突升級,然而,兩國在外交和軍事上雖然都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彼此誰都無法做到克敵制勝,最後還是半斤八兩、難分勝負。埃裡克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兩國衝突的頻率,緊接着,米勒親往上述兩國斡旋,並寄希望於匈、羅兩國放棄仇恨,坐到談判桌前磋商解決爭端,以期達成諒解,結束雙方激烈的流血犧牲和武力衝突。

迫於德國的壓力,匈、羅兩國都極不情願地同意在停火協議上簽字,但分岐仍然太大。

宣佈獨立後政治並不穩定的匈牙利由卡洛伊伯爵領導的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派出外交官員遠赴柏林,請求埃裡克總統主持公道。作爲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雖然沒有起到關鍵作用、但卻一直從意識形態上支持德意志帝國的盟友,德國方面也有不少人覺得應該助其一臂之力,但是,內閣會議卻沒有得到通過,原因非常簡單,因爲德國正處於新的發展時期,綜合國力比較脆弱,而且一直想尋找藉口制裁德國的法國正在虎視眈眈。施特雷澤曼總理和米勒部長轉達了埃裡克總統的問候,並非常惋惜地將“愛莫能助”的結果告訴了匈牙利外交官。

緊接着,羅馬尼亞派出的代表團不久也到達了柏林,施特雷澤曼表現十分冷淡,最後只得由外交部長米勒出面接待。早就收到總統埃裡克重要指示的米勒,表面上非常熱情地接待了羅方代表,通過一天的交涉,德國明確表示在對待特蘭西瓦尼亞的問題上,德意志聯邦不持立場。這個結果對於羅馬尼亞來說雖然不是什麼好事,但也並不是壞事,至少證明德國現在無意干涉巴爾幹半島問題,羅馬尼亞可以依據“柏林和談”奪取自己想要的土地。

實際上,羅馬尼亞攀扯德國純屬迫不得已,因爲此時的蘇聯自身麻煩不斷,不想被巴爾幹半島事務纏住,而一直懾於德國戰鬥力的羅馬尼亞,非常擔心德國在這個時候偏向匈牙利。萬一德意志聯邦總統腦子一熱答應了匈牙利,那麼,羅馬尼亞就將處於非常不利的形勢,有可能重蹈歷史悲劇,甚至滅頂之災。實際上,自一戰以後,各國之間的關係都非常微妙,明哲保身的同時,都在整肅國內的麻煩事。別說德國與蘇聯,就連法、英、美等國此時都不願意再次介入一場沒有任何油水可撈的局部之戰,以避免惹上一身的麻煩。

第220章 蘇伊士第285章 一個電話搞定第435章 襲擊英倫三島?第83章 聯情局與軍情局第346章 高層大清第219章 蘇聯大單第93章 埃裡克心中的海軍限制底線第96章 英德停戰會談風波第390章 一讓再讓第114章 外交部高規格訪美第260章 德國勢力圈(感謝開心雄軍的打賞)第316章 填補空白第77章 救生艙第320章 擴張無止境(感謝小刀子123的打賞)第47章 宴會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200章 漢莎1號的發動機第318章 造船起重機第175章 德奧本一家第374章 坐鎮工業園(我沒有!TJ···意不意外!?)第433章 慕尼黑會議第47章 宴會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418章 豪賭第136章 德法危機第337章 營救第46章 美國參戰第403章 日本的節奏感(求推薦、月票、打賞)第272章 法國總理換人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442章 佔領中心廣場第222章 德貨地位第134章 德捷金融第214章 提前準備第311章 萊茵內部分歧第413章 背鍋俠第58章 悍將威廉·勒布第354章 德美危機第378章 啓動巴巴羅薩計劃第266章 被玩壞的三號坦克第122章 攪局第281章 狼噬主的故事第172章 萊茵翻身仗第412章 忍不住了第442章 佔領中心廣場第350章 硬扛英國第277章 交易後的正義之戰第116章 到處要錢第177章 宣戰第136章 德法危機第119章 埃爾哈特·米爾希第229章 丹麥繼承權第370章 德國絕不俯首第352章 麥克斯接盤第244章 不想當拿破崙(第六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255章 Z-21方案競爭第171章 無奈的選擇第6章 火速晉級少將第277章 交易後的正義之戰第266章 被玩壞的三號坦克第432章 不老興登堡(因屏蔽430和431,補發後面的)第417章 轉型第271章 民族自強演講轟動世界第31章 裝甲單位升級計劃第438章 宣戰第90章 幕僚長第284章 柏林七所軍校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第212章 蘇聯那種第415章 全都抓起來第170章 太貴買不起第184章 奉命阻擊第435章 襲擊英倫三島?第364章 保羅·馮·萊託·福爾貝克第439章 激戰邊城第122章 攪局第235章 攝心的國防陸空軍第330章 陸海不合第428章 微胖隆美爾第96章 英德停戰會談風波第23章 軍事經濟總辦第362章 海軍挺直腰桿第138章 匈牙利大使第198章 沒有什麼是不能賣的(今天第四章)第157章 軌跡第330章 陸海不合第355章 展示肌肉第192章 進入深藍(一)第355章 展示肌肉第463章 華沙爭奪戰(十九)第458章 華沙爭奪戰(十四)第437章 蘇西之戰第8章 煽動翅膀的惡果第198章 沒有什麼是不能賣的(今天第四章)第146章 軍事演習第87章 平息內閣風波第86章 巴黎情報站第163章 採購計劃(補發)第51章 能源研究中心(一)第319章 比皇室財團更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