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的幾個註釋

【注1:據史書記載,李思恭一個兒子叫李仁祐,另一個叫李承慶,但是李承慶是否爲李思恭的兒子,或者是否有其人,目前暫存疑。關於李承慶的問題,最主要的集中在兩點:其一:此人存在不存在?其二:此人是不是李思恭之子?

清代吳廣成編撰的綱目體西夏編年史《西夏書事》裡認爲沒有李承慶這個人,澳門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湯開建教授和日本學者岡崎精郎支持吳廣成的說法。

不過,承認李承慶有其人而且是思恭之子的,史料除了資治通鑑有記載之外,另外就是根據《全唐文》卷八四零《授李成慶夏州節度使制》,這裡“成慶”被疑爲“承慶”或者“仁慶”。另外,吳廷燮的唐方鎮年表以及周偉洲先生的早期党項史研究、早期党項拓跋氏世系,均認爲不能否定沒有李承慶其人。】

【注2:根據出土的李光睿墓誌和李彝謹墓誌所記,李仁福是李思?的兒子,缺的這個字是什麼呢?是思恭還是思孝?對此有不同的說法,有學者認爲是李思孝,因爲只有李思孝被贈過太師,而李思恭沒有太師的職務,而且沒有京城四面都統教練使的職務。

有人則認爲是李思恭,依據是李思恭封贈的官職那麼多,太師是否漏記了呢?畢竟李思恭做過京城四面都統,和墓誌所書的京城四面都統教練使相差三字,或者是漏記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隋唐五代宋初党項拓跋部世次嬗遞考》和《早期党項拓跋氏世系補考》。

因此,李仁福到底是誰的兒子,還是隻能暫存疑等待新史料發現了。】

【注3:關於李仁褔的幾個兒子的問題:說李彝超是李仁福的兒子這毋庸置疑,但是兄弟中的順序有點混亂,根據新舊五代史以及宋史,都說李彝超系李仁福次子,乃是李彝殷之兄長,但是,後來出土的《大晉故虢王李仁福妻瀆氏墓誌》裡卻說李彝殷是老大,李彝超卻是老四,這就有些古怪了。根據這些來看,很難理解李仁福死後,爲什麼部下不推舉老大李彝殷,反而推舉老四李彝超爲新的領導人呢?畢竟李彝殷還好端端的活着,所以這很不符合長、幼、兄、弟的道理。】

【總而言之,飛翔的學識水平和掌握的資料有限,讀者朋友對《功名》裡面的人物以及具體數據描述與某些考據不必太認真。】

第四十二章死地第一三零章爲君百戰施權謀,狂掃鳳翔無與儔第二十八章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二)第二十五章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三)第三十二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十五章風雲之夜第一零四章人間心不足,無家問死生第五十七章宿命第七章皇宮(一)第八十一章你爲什麼不憤怒第四十五章意想不到第一三六章再戰洛陽第五十三章火燒木家樓(二)關於“萬歲”一詞第六章絕境第八十三章山海幾千裡,人心方寸間第三十二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十三章悲憤第四十四章茹毛飲血以及寂寞又漫長的日子(二)第一一七章撒尿擤鼻涕兩頭都拿第七十九章河中之水向東流第八十七章心中已是空且亂,人生知否柳明暗第三章殺戮第七十八章霓裳的秘密第十三章悲憤第八十章來者何人第二十六章志存高遠第八十三章山海幾千裡,人心方寸間第九十四章魂兮如可返,痛飲別離騷第一二五章偷龍轉鳳??? 第一章伏擊第一一三章王子李彝殷第一一六章夜會第一零五章兄弟同生死,豪情耀古今第一二零章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第三十八章丟人比丟命強第一三三章人生、輪迴、故人、魔咒第二章紈絝第八十三章山海幾千裡,人心方寸間第四十一章星星第七十五章命該如此第七十二章鏡花水月第九章古廟第七十七章人間好事到頭少,致得恩愛成煩惱第四十三章茹毛飲血以及寂寞又漫長的日子(一)第七十九章河中之水向東流第一零五章兄弟同生死,豪情耀古今第三十章虎口奪食第四十四章茹毛飲血以及寂寞又漫長的日子(二)第一一六章夜會第二十一章天地蒼茫我獨行第十四章孤墳第十九章窮途第一零四章人間心不足,無家問死生第一二零章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第五十五章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三十六章千里飄飄何所似第一二八章羣魔亂舞第七章皇宮(一)第九十二章繡旗城上展黃龍,所言皆自書中從第八十九章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第八章皇宮(二)第二十章生死第一零四章人間心不足,無家問死生第一二二章成瘋成魔成雙成對第八十章來者何人第四十五章意想不到第三十四章日暮鄉關何處(二)第一二二章成瘋成魔成雙成對第二十三章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一)第五十七章宿命第二十七章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一)第七章皇宮(一)第一零五章兄弟同生死,豪情耀古今第十章意外第六章絕境第一一七章撒尿擤鼻涕兩頭都拿第四十九章醉妝詞第十八章艱難第七章皇宮(一)第七十七章人間好事到頭少,致得恩愛成煩惱第一零二章人間心不足,意外事難量第一一六章夜會第十章意外第七十二章鏡花水月第一零四章人間心不足,無家問死生第七十四章恩怨糾纏(男兒正當時卷終)第一一零章奸人與賤人第二章紈絝第八十三章山海幾千裡,人心方寸間第九十五章勿言心事付東流,一死千年恨不休第五十六章萬里跋涉行走,奇怪出自人間第六十八章殺李存勖(二)第九十九章丈夫志古人,絕世而獨立第七十四章恩怨糾纏(男兒正當時卷終)第一二九章你還來世上做什麼??? 第一章伏擊第一一三章王子李彝殷第三十章虎口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