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一種代表歷史性轉折的革命精神,是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系列革命精神的延續和發展,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發展的新階段。它產生於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之後,是黨中央在西柏坡時期的輝煌歷史和成功經驗的最直接體現。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時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歷史轉折時期,也是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過程中最成功、最輝煌的時期。西柏坡是“毛主席、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在這裡,毛主席、黨中央領導了偉大的土地改革羣衆運動,從根本上廢除了中國幾千年封建制度的根基,“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的戰略大決戰,摧毀了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爲將革命進行到底,奪取全國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出了合併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區爲華北解放區、建立華北人民政府的重要決策,形成了解放全中國的穩固的戰略後方,爲組織新中國的人民政權打下了基礎;召開了九月政治局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促進和組織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規定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了城市和革命取得全國勝利後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指明瞭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爲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爲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繪製了新中國建設的藍圖。在西柏坡,中國共產黨取得了全國性的勝利,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向城市的轉移。不僅領導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而且爲順利地由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開闢了通途。在這一偉大歷史轉折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思想得到繼續發展,並鑄就了一種代表歷史轉折的時代要求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

那麼,西柏坡精神的內涵是什麼呢?

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開拓進取精神。

西柏坡時期,革命形勢迅猛發展,解放戰爭已轉入全國反攻階段。這時,不失時機地發起戰略大決戰,將革命進行到底已經迫在眉睫。黨中央發揚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精神,抓住機遇,部署了偉大的戰略決戰,殲滅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進程。1949年春節,毛澤東針對蔣介石發動的“和平”攻勢和當時國際勢力提出的“劃江而治”的主張,發表了新年獻詞。他號召全國人民“將革命進行到底”,儘快在全國範圍內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這便是抓住機遇,頂住壓力和挑戰,爭取最大勝利的革命進取精神。

堅持依靠羣衆,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

爲保證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中共中央急需解決兩大緊迫的難題。一是爲戰爭的勝利提供巨大的物質基礎,二是加強黨內的團結統一。

爲解決第一個問題,中共中央最大限度地發動廣大農民羣衆參與戰爭和生產的積極性中,爲戰爭的勝利提供巨大的物質基礎;爲解決第二大問題,中共中央盡最大力量克服存在於黨內的某些無紀律無政府狀態,爲爭取革命的最後勝利提供了組織保證。

爲此,中國共產黨依靠羣衆、發動羣衆,進行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羣衆參戰和生產的積極性,使解放戰爭“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同時黨中央把加強紀律性和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作爲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來抓,達到全黨、全軍在政策上、行動上的高度統一,充分體現了堅持依靠

羣衆、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

戒驕戒躁的謙虛精神、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西柏坡時期,中國革命即將全面勝利。執政問題,首先擺在了中國共產黨面前。毛澤東在進京前,告誡全黨同志,一定要警惕敵人的“糖衣炮彈”,不要像李自成那樣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因爲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

在毛澤東看來“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所以,他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西柏坡,一個將永載史冊的名字。西柏坡精神,一個劃時代的最強音。

西柏坡精神提出之時,其最根本的特徵是兩個“敢於”和“兩個務必”。而它的實質和核心,就是善於破壞一箇舊的世界,善於建設一個新的世界。

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西柏坡精神仍舊需要我們繼續發揚和傳承下去。歲月在變遷,時代在變化。唯有西柏坡精神的精髓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地展現出新的光芒。如今,弘揚西柏坡精神的時代意義,可以概括爲:

新的歷史轉折的強大思想武器

“兩個務必”是中國革命第一次歷史性轉折的產物,它集中反映了時代的要求,科學地回答了共產黨人應怎樣經受革命勝利和執政考驗的歷史性課題。它使中國共產黨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取得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

三十年後,中國革命的第二次歷史性轉折再次發生。這一次的中心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相比第一次轉折而言,這一次轉折面臨的任務更加艱鉅,環境更加複雜,挑戰和考驗更加嚴峻。雖然歷史條件變化了,但西柏坡精神並沒有過時。“兩個務必”的堅決執行,使我國完成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任務,經受執政考驗和國際鬥爭挑戰,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

進行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精神柱石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已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經濟建設成爲全黨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與堅持“兩個務必”是密不可分的。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將永遠是中華民族不斷進取,攀登人類文明高峰的精神柱石。

黨經受執政和改革開放考驗的理性長城

在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是順利推進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根本保證。改革開放以來,廣大黨員和幹部牢記“兩個務必”,不僅經受了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而且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信賴。

今天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在人民羣衆中的威望、凝聚力、號召力,是黨多年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人民謀求解放,領導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結果,是中國人民對此作出的歷史性選擇。

走向新世紀的黨魂、民魂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而建設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丟棄的優良作風也同樣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繼承發揚下去。西柏坡精神,在時代的感召下,散發出中國共產黨人

開拓進取、敢於勝利的獨特魅力。

“兩個務必”作爲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不僅應當成爲中國共產黨人永遠保持的優良作風,成爲中國共產黨永遠擁有的黨魂,而且應當成爲全體中國人民永遠保持的優秀品質,成爲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民族之魂。

西柏坡精神是以毛澤東爲首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昇華,是全黨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對指導現實、昭示未來有着不可替代的不朽意義!

西柏坡精神助力“中國夢”

西柏坡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奮力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特別值得我們發揚光大。

西柏坡精神體現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精髓,即它具有無產階級革命精神的共性內容。西柏坡精神是在戰略決戰的殊死搏鬥中產生的,是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前夜產生的,是中共中央在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的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它是中國歷史上最生動、最活躍、最威武雄壯的一幕,因此,這種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革命精神更具有表現力、影響力,應該有別於登上井岡山後必須自我探路的井岡山精神,有別於踏上長征路後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長征精神,有別於極端困難條件下既要抗日又要自力更生髮展壯大自己的延安精神等。

正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中,產生了以兩個“敢於”(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兩個“善於”(善於破壞舊世界,善於建設新世界)的科學精神、兩個“堅持”(堅持依靠羣衆,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兩個“務必”(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的創業精神等爲基本內容的西柏坡精神,而其突出特點是兩個“敢於”、兩個“務必”。兩個“敢於”體現了大無畏的英雄革命主義精神,兩個“務必”體現了積極進取不斷革命的精神。”兩種精神貫穿於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革命鬥爭的全過程,成爲最突出的特點,而且兩種革命精神互相輝映,相得益彰,成爲奪取勝利、迎接解放、戰勝困難、實現轉變的強大精神力量。

西柏坡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鬥爭中鍛造的革命精神的一次昇華。大力弘揚西柏坡精神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凝聚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一部分。西柏坡精神不但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財富,而且是中國精神的一部分,我們對西柏坡精神要上升到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高度來認識,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指導現實、昭示未來的不朽意義,變成教育全黨、凝聚社會、鼓舞人民、推動事業向前發展的有力武器。凝結在西柏坡精神中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有的是我國傳統美德的反映,有的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更多的則是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彙集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期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包括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富裕等豐富內涵的“中國夢”植根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寄託着全國各族人民的美好夙願和深厚情感。“中國夢”不僅鼓舞着中華兒女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上奮勇前進,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的偉大抱負。

大力弘揚西柏坡精神,有利於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創造中華民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世界。

(本章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