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木這話說的倒是讓人感覺有點沒那麼孤單了,常勝將軍忍不住感慨道。“如果當年我們不是宿敵的話,可能也是好兄弟吧!”
常勝將軍是沒有兄弟的,作爲將軍,手底下的人全部都是君王的人,就算是親信也不得不成爲君王的人。
畢竟君王纔是有權利的,而他作爲一個將軍,也只是一個臣子而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再加上他當初,功高蓋主,本來就是因爲他功高蓋主的原因,所以最終也導致他變成了這樣君王眼裡的眼中釘了。
耶魯木聽了這話,忍不住開口道。“其實當年我看你也是一條漢子,你們皇朝的那點事,我可是打聽的不少,倒是不知道你還有個女兒,只是當年聽說你與一位公主要結成連理,這本來也是沒有什麼可驚訝的。
君王要籠絡你這個將軍,也是應該的。
只是沒有想到,事情竟然如此曲折,沒想到你還有一個女兒。也難怪事情會變成這樣,當年你不聲不響的離開,最終我帶領軍隊攻城,竟然沒有見到你。
正是因爲你不在,所以我們也因此順利的拿下了城池。”
朱亮之前也想知道爲什麼常勝將軍最後失敗了一場,原來不是失敗,而是直接帶着小公主決定放棄城池而走,他不是逃避,而是爲了保護小公主,而是因爲他對自己所效忠的君王感到太失望了。
之前,他倒是聽常勝將軍說了當年的事情,但是卻沒有再次聽說這麼深刻理解。
朱亮最終忍不住開口道。“其實當年你也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你所做的也不過是一個父親該做的。”
常勝將軍沉默不語, 耶魯木此刻開口道。“朱亮兄弟 說的沒有錯,如果當年你能跟我聯手,我必然能助你一臂之力,可惜啊,當年你最後消失的無隱無蹤,我卻是找了你兩年都沒找到。
也是聽見了傳說,可是我並不認爲如此。傳言,你常勝將軍最終因爲我朝百萬大軍而膽怯丟下城池逃走。
可是我始終不相信會是這樣的情況下,我一直都想找你問個清楚。
死後第一次見面,我也是衝動了,大概是因爲死了沒多久的原因吧!所以一見面就是想動手,也想贏你一次。唉,當時也忘記了自己到底是怎麼死的了。”
耶魯木心裡也是悲哀的,他是怎麼死的?當年並不是戰死,而是後來他的皇朝君王統一天下了,最終,他這個大功臣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了。
在朝堂之上,全部都是文臣,他作爲一個武將,本來就是笨口笨舌的,自然是鬥不過那些文臣。
他以前認爲君王是一個有抱負的君王,也是一個最好的君王。
抱負是有,但是一旦達到這個目標之後,所謂的抱負自然也就達成了,那種心境也就可有可無了。
所擁有的就是那些成就了,已經一統天下了,文臣們又是花言巧語。君王得到了一切之後,自然也就希望天下太平了。
雖然君王沒有說過,但是耶魯木平時都有些不服那些文臣,到了最後,文臣們竟然一直上奏摺彈劾他。
最後他被人誣陷有起兵造反的意圖,有人還謀劃了一處自導自演的戲碼,讓一些不屬於他部隊的士兵們聚齊起來。
君王本就不喜歡戰爭,當時一統天下之後,就有文臣陰陽怪氣的私底下說他,他這對一統天下並沒有功勞。
因爲當時常勝將軍已經離開了他的皇朝了,而當時兩個皇朝經常都在收復那些小國家。
後來逐漸壯大了起來,這兩個皇朝,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個皇朝也絕對不甘心臣服對方的,所以常勝將軍後來就和耶魯木成爲了戰場上的敵人了。
而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最終死,也是被人誣陷死,其實他不怨恨任何人,倒是對高高在上的君王是有所體諒的。
因爲他和常勝將軍一樣,功高蓋主。
即便當初君王並沒有像常勝將軍皇朝君王那樣對他,可是等一統天下之後,百姓們也對他這個將軍非常的尊敬。
甚至,人們津津樂道的都是他在戰場上的事蹟。
因此,有些文臣,便用在君王面前說一些挑破離間的話,君王既然得到了天下, 那自然也不會再器重武將了。
耶魯木心裡的流的是血淚,這種血淚,可惜他的君王看不見。
最後上了刑場的時候,如果不是因爲百姓們求情,他或許就是連個葬身之地都沒有。百姓們並不相信他會造反。
而他的確是沒有造反連百姓們都相信他,爲何他所效忠的君王不相信他?
那不是不相信,而是君王對他有所忌憚,所以纔會順水推舟將他處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最終選擇沒有任何反駁,將士們都隨時隨刻要救他離開。
他想要離開,最終是能離開的。
但是他卻沒有這樣做,因爲他不想讓將士們受到牽連,不想因爲他一個人,而牽連無辜。
後來,他死了,也看到了君王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其實君王是不會被矇蔽雙眼的。只是君王想要做的,纔會去聽信讒言。
只有君王自己的決定纔會讓事情進行到最後,如果沒有君王的絕對,很多事情都有不一樣的結果。
最終的裁決者還是君王。
他深深的知道,其實君王沒有變,只是少了野心,更希望治理天下,從征戰天下變成治理天下,他需要人心。
而不需要那種征戰的意境了,自然也就不需要比得到人心更多的戰神將軍了。
耶魯木心裡悲涼,卻並不恨君王,因爲君王所做的也只是他該做的事情,只是沒有人情味罷了!
要是顧及他一個武將,文臣們,以及那些已經有了權勢的家族們,又該如何?
君王選擇先到得到的不是民心,而是這些支撐着的心,天下的民心可以慢慢來,而這些人的心,卻是緩不得!
想到這, 耶魯木深深的嘆息了一口氣,有些事或許看不清纔是最好的,但是一旦能看清,那麼內心也是寒冷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