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劉備,喪家之犬耳!

此,曹軍實際控制的領地有冀州、青州、兗州、豫州幽州、司隸,而且其盟友馬騰還佔據了雍州大部,可以說,曹軍已經是天下最大的勢力!而就在大漢軍政議事會爲了輕取幽州而興奮的時候,徐州方面傳來了一個更大的喜訊,張遼一舉擊破劉備大軍,劉備棄下而走,逃離徐州!

得知這一消息後,重傷初愈的曹操猛地從病榻上跳了起來,然後捂着箭傷跌坐在地上。他顧不得喊護士,而是連連叫道:“快把張遼的報告呈上來,快點,這個張遼張文遠,還真不得了!好!好!好!當初我還質過,我兒曹鑠真有眼光!”

原來張遼自投靠曹操以來,並沒有格外出彩的地方,曹操也就沒怎麼重用他。

可是從後世轉世來的曹卻清楚地知道張遼的價值,一力主張讓張遼來對付劉備。看這大家懷疑的目光,曹鑠又派上了一位年輕的帥才,那就是李典。

兩個人初次獨當一面,卻沒有對提拔自己的曹鑠說什麼感激的話語,兩人都暗下決心,決心用行動來回報曹鑠的大恩,用成果來爲自己正名。而劉備卻正好給了張遼機會!

原來劉備起初瞭解決朝廷選官和鄉里清議的統一問題,也爲了解決自己轄地內人才虧缺的狀況,才聽取陳羣建議實行九品中正制。當然,爲了拉攏徐州的各大家族,劉備將大多數豪門望族出身的官員都定位爲二品。

但是令劉備想不到的事陳羣的設計中,二品正好是充當中正者,而且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這樣以來,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這些人擔任中正官,常常徇私枉法、貪贓納賄。

本來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但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尤其是由於被品評上的人就可以得到官職,尤其是評爲上品的人更可以高居顯位並且很可能子孫世代入宦爲官,因此引誘許多士人不顧廉恥賄賂中正,或者假造家譜,極力鑽營。

這樣一來,這州的九品中正制已經背離了“不計門第”的原則。僅僅數年的功夫,就開始出現了“上品無寒門品無勢族”這種門閥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九品中正制脫離了陳羣的設想,變得只重家世、輕視才德,結果往往把真正的賢才排斥在外,而門閥的膏粱子弟卻高居顯位。

尤其是商人,雖然佔據量的財富,卻毫無社會地位,根本就無法進入社會高層,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竺。劉備雖然對家多加拉攏,並娶家小姐爲妻,可是卻改變不了家越來越低的地位。

劉備曾經;要表竺爲東海國相芳爲彭城相。卻被以陳羣爲首地九品中正制擁護者所勸阻。陳羣更是叩首出血。勢要維持九品中正制地決定性地位。最後。竺、芳迫於壓力。只能主動向劉備辭謝。

相反。樂安人王、下人周逵雖然多行不端。但是他們卻出身高貴。再加上向中正多次行賄。官職越來越高於這樣地傢伙。陳羣卻不置一言。而廣陵人陳矯、丹陽人戴幹素有賢名。只因爲與芳結交。陳羣就將他們定位爲下品。

芳對陳羣甚爲嫉恨。連帶着對劉備也怨恨起來。他對竺說道:“哥哥當初劉備倉皇來此。是咱們幫他站穩了腳跟。廣陵郡告急北犯。又是咱們捐出大筆財物以及兩千私兵。這才幫助劉備穩定了戰線。如今論功行賞們連兩個虛銜都輪不上。長此以往。咱們地後輩也只能頂着下品地定語做小吏了!”

竺見左右無人。深深地嘆了口氣:“阿弟啊。誰能想到呢?當初他劉備娶了小妹。算是高攀咱們;現在小妹卻因爲咱們商人地身份擡不起頭來。當日劉使君曾經親口向我許諾同富貴。可是現在連你地彭城相這樣地小官他都不願意給。悔不該當初啊!”

芳見竺沒有再稱呼劉備爲主公。而是稱之爲劉使君。心中一喜。看來哥哥對那劉備也不是死心塌地。這就好辦了。他知道這裡是哥哥竺地書房。任何人沒有竺地同意都不得妄入。非常安全。

芳往前湊了一小步。低聲說道:“哥哥。如今咱們還有一個彌補地機會。你現在奉命留守下。掌控徐州地命脈。而一直反對咱們地陳羣正好隨劉備大軍行動。不如咱們反了吧!

彷彿天邊響起了一聲悶雷,竺渾身不由得爲之一顫,他快步走到窗前,看遠近無人,這才鬆了一口氣。轉身說道:“阿弟,你胡說什麼?反,你憑什麼反?再說了,你就是反了,劉使君大軍回來平叛,你又該如何自處?何況咱們輔佐劉使君數年,曹軍能相信咱們嗎?”

芳微微一笑,哥哥竺雖然連提了幾個問題,卻沒有立即反對造反,那就是說,只要自己能夠說道哥哥,他也不會介意反抗劉備的。

芳湊到竺跟前,小聲說道:“哥哥,曹鑠丞相的錦衣衛下指揮使昨天偷偷找過我,爲的就是想要策反咱們,我已經答應了他,並寫下了盟書。他說是張遼將軍特意拜託他來說服我,並說他們錦衣衛已經收買了城門校尉士仁(三國演義中爲傅士仁)。只要咱們與他們協助,必定能夠一舉成功。

到時候,劉備老巢被端了,必定軍無鬥志,張遼將軍再大舉進攻,劉備必敗。當那個時候,哥哥你就是徐州別駕,而我則是東海國相!”

竺輕輕點了點頭,“讓我再考慮考慮吧,那個士仁曾經被關羽當中鞭打,很可能懷恨在心,投靠曹軍可能是真的。不過縱然是這樣,咱們也沒有必勝的理由啊。下這些豪門望族,哪家的子弟不再劉備府中做官?他們的私兵也得有個上萬人,咱們實力不夠啊!”

芳低聲說道:“們說自有辦法,不過因爲他們還不相信咱們的誠意,所以沒有向我說明。”

竺沉默了一會,然後低道:“阿弟,有些時候是該爲咱們家找好退路了,畢竟咱們也是個大家族,得爲族人多做打算,不可能讓他們一直被定爲下品。不過我是不會降曹的,這個世界上,還是忠義比較吃香!只是,苦了你和妹妹了!”

芳聽懂了竺的暗示,哥哥分明是讓自己來與曹軍聯繫,而他繼續做出忠於劉備的樣子。這樣即使失手,也會爲家族留一條後路,芳鄭重地點了點頭,低聲說道:“哥哥保重!”

看着芳離的背影,竺微微一笑,自己的弟弟終於長大了,終於能夠獨擋一面了,咱們老家後繼有人啊!不過他行事還是有些個浮躁,尚需錘鍊啊!竺走到書案那裡,拿起一個小鈴鐺搖了一搖,很快長得外普通的老管家就來到了書房裡。

竺低聲對他說道:“老子,咱們家死士還有多少人?暗地裡還有多少力量?”

老管家是竺的父親留下來的,對家忠貞不二。他低聲說道:“大少爺,咱們家死士安插在城防軍中的有二十一人,他們最小也是都伯級小軍官,手下全是咱們想方設法混進去的家外姓青壯;城中大小店鋪十六家,其中安插在學徒中的青壯死士有三百人;咱們家大院裡尚有一百精銳私兵,以及二百青壯;城外莊園裡上次您獻給劉備兩千青壯奴僕,現在那裡尚有五百名死士,以及三千私兵!”

竺點了點頭,家也算是徐州的大戶,雖然地位不顯,但世代經商也積累下不小的基業,各方面都有些佈置。他對老管家說道:“老爺子,你從中挑些得力的人手來,交給二少爺,幫幫他。至於那些不容易暴露的,還是讓他們繼續潛伏着,以後說不定還用得着。另外,你親自坐鎮城外莊園挑選人手,等我一聲令下立即截斷交通,防止走漏消息。”

五日後,芳、士仁易幟,歸降曹鑠。城中豪門望族妄圖反撲,被率領三千精銳突襲至下的李典所敗,參與者皆被抄家滅族。李典在芳的協助下以血腥的手段震懾住下上下,士仁更是充當了他的急先鋒,一日內抄十三家。

芳之兄竺誓死不降,被芳囚禁。竺以死相抗,得以保全劉備家小,並遣人將她們送到劉備軍中。劉備驚怒交加,立即率三萬大軍回師徐州,一路上他也來不及收斂部衆,士兵逃亡數千人。

等他到達下後,劉備立即督促士兵攻城,雖然成功斬殺那賣主求榮的士仁,但是卻一次次被李典率領士兵從城頭趕了下去。

攻城兩日後,疲憊不堪的劉備大軍被突襲的張遼所部一舉擊破,劉備帶着重傷的關羽等人率領一萬殘軍倉皇逃出,投靠荊州劉表。而徐州也繼幽州之後,被曹軍一舉拿下!

第49章 關羽再戰顏良(下)第20章 棄子!?第68章 計中計,聰明反被聰明誤(上)第18章 孫策拔劍(下)第72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爆炸!第100章 南平叛亂(下)第18章 香囊事件(下)第73章 單刀赴會(下)第1章 在路上第66章 滎陽之戰(四)第25章 脫手斬得軻比能(二)第33章 轅門射戟,呂布VS太史慈(二)第37章 千里走單騎(中)第64章 迴光返照(下)第33章 馬超戰顏良(中)第20章 陸遜出場第102章 捉關鳳奇襲邵武第26章 都是寶甲惹的禍第69章 計中計,聰明反被聰明誤(下)第30章 徐州風波第43章 諸葛亮的決斷第75章 潛入長安(上)第39章 悲兮,於毒(三)第50章 曹操遇刺(一)第28章 廢帝(二)第18章 孫策拔劍(下)第23章 曹安民那該死的溫柔(上)第55章 新鮮出爐的丐幫幫主(一)第88章 決戰紫禁之顛第51章 陽平關之殤第32章 趙雲滅河首國!(中)第8章 匹馬渡江的魯肅第86章 水淹七軍(上)第57章 新鮮出爐的丐幫幫主(三)第13章 幷州軍政大改革第55章 雪中奮短兵(下)第46章 南華遺寶(上)第9章 泠苞獻計諸葛慌第12章 歷城縣尉第56章 一戰定交趾第37章 易京鬧劇(下)第18章 香囊事件(下)第27章 征戰徐州(中)第49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七)第28章 廢帝(二)第48章 擒孫堅(四)第71章 孫策牌烤乳豬第20章 正方,何來之遲也第58章 虎牢關前戰呂布(二)第14章 圍魏救趙(二)第51章 回家(二)第28章 袁術:呂布託名漢將,實爲漢賊(四)第74章 掘地取水與望梅止渴第19章 宛城之戰(中)第10章 合肥城下戰孫策(中)第54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第35章 夜襲第17章 平定華山!第40章 白衣渡江第74章 困境中的張頜、曹林第43章 悲兮,於毒(七)第32章 邊讓之死第38章 悲兮,於毒(二)第48章 零陵之失(上)第39章 漢昌決戰(下)第55章 雪中奮短兵(下)第15章 黃忠戰嚴顏(上)第59章 夷洲大海戰!(下)第87章 前哨戰,朱桓對關興!第1章 半餅之恩!?第93章 朱桓的決死攻擊(下)第3章 玄武營,戰鬥在河東(二)第14章 魏延魏瘋子(下)第6章 玄武營,戰鬥在河東(五)第37章 那一劍的風情(二)第40章 白衣渡江第26章 都是寶甲惹的禍第6章 我的戰友叫趙雲(上)第30章 脫手斬得軻比能(七)第58章 戰後分贓第72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上)第47章 黃忠之降第64章 滎陽之戰(二)第32章 邊讓之死第60章 淳于瓊的算計第83章 江東鉅變!(上)第63章 冀州初平第63章 馬鳴閣之戰第81章 連環計(四)第44章 張頜鬥諸葛(上)第75章 刮骨療傷第17章 香囊事件(上)第86章 決戰紫禁之顛(三)第58章 虎牢關前戰呂布(二)第40章 白衣渡江第5章 初掌幷州(中)第61章 先鋒戰,鑠元刀稱雄第37章 橋頭堡遇襲第50章 回家(一)第43章 張遼戰關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