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大明國還魂

“爲何?”曹躍驚訝道,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即便是蒙古人的元朝,在面對自然災難的時候都要開糧倉放糧賑濟災民,後世的共和國中除了給糧還給錢給房子幫助重建家園,早就習慣了後世的處理方式的曹躍對王宇的阻止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王宇淡淡一笑道:“將軍,這些人今年吃了你的糧活下來了,明天天氣轉好之後又會回到老家了,故土難離,人人都想回到老家。你給他們的情他們雖然記下來,可是好處卻半分也沒有。”

曹躍撓着頭道:“你的意思是……”

“放糧不如借糧。”王宇陰笑道,“將軍,西北發展需要百姓,但家鄉受災的百姓很大程度會發生災民迴流現象,所以我們要全力將他們留下來就不能對他們太好。我們可以將糧食和錢我們借給他們,而房子和土地送送給他們,當他們有了土地和田地之後不會輕易選擇離開了,因欠了我們的錢,爲了償還欠款又必須努力工作幹活。其實我們可以讓他們慢慢還,一次還一點,一次還一點,分成十年二十年償還,這樣下來那些災民在西北生活十年二十年,就會把西北當做自己的家了,如此一來可以有效地防止災民迴流。”

曹躍沒有遇到過這個棘手的問題,災民還可以迴流,我們中國人還真是故土難離啊。唐致堯和唐國安卻反對王宇的建議,他們說這樣用利益拴住災民,會導致曹躍在名聲上受損。

王宇反駁道:“賑災本來應該是朝廷的事兒,西北宣撫使司沒有這個義務和必要,災民若不似感恩,只管去京師去鬧好了,義和團現在不是在亂京師嗎?”

唐致堯和唐國安口才辯駁不過王宇,只好相視苦笑,曹躍最終拍板決定,給災民借糧借錢送田送地渡過難關,並大規模地將災民安置在陝北、甘肅河西走廊以及寧夏地區。

因爲災民涌入,曹躍的軍隊入川又被耽誤了一個月,而四川則真正大亂了起來,一個叫做朱重陽的人聚衆謀反,居然打起了大明旗宣佈大明覆國。

曹躍可以忍受四川戰亂不休,但決不允許四川有大明覆國出現,他將四川視作禁臠,豈能容許,隨即他下令血軍第一路軍立即進入四川,消滅明軍!

“明軍”的皇帝朱重陽不過是成都的一個地痞流氓而已,他糾集了手下四五十人,趁着四川總督奎俊自殺,清兵鬧餉之際,帶着兄弟們深更半夜流進了成都滿城的軍火庫,並搬走了軍火庫裡的所有武器。

本來朱重陽目的是把這些武器拿出來賣掉,賺一些銀子來花花,但是他遇到了一夥兒不講誠信的會黨,不但從他們手中騙走了十條曼利夏步槍,還打死了他的一個兄弟。

這下朱重陽火了,他要爲兄弟報仇啊,便武裝了自己的四五十個地痞,拿着步槍和馬克沁重機槍,跑到會黨那裡一通開槍,打死打傷十幾個會黨成員,逼迫對方一百多人乖乖投降。這一次讓朱重陽名聲大噪,成都府許多人紛紛前來投靠,朱重陽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不到十天自己的手下擴充到了兩千多人。

靠着從滿城偷來的武器,朱重陽佔領成都外城,但是對成都內城的滿人卻不敢輕舉妄動。朱重陽成爲了成都王之後,大肆封賞手下,又讓手下攻打成都府各地,隨後地盤擴展到整個川中和川西。此時朱重陽頭腦發昏了,有人鼓譟他說既然你姓朱,明朝皇帝也姓朱,現在天下這麼亂,爲什麼你不能打着反清復明的旗號自立爲皇帝呢。朱重陽一聽,對啊,我也能當皇帝啊,於是在手下人的忽悠下居然豎起了大明日月旗來。

隨後朱重陽的“明軍”開始攻城掠地,從川中打到川南,基本上是打一個地方搶一個地方,打不下來就跑到其他地方去,和流寇無異。地盤雖大,但沒有一處重要地方,便是“明軍”的老巢成都,內城滿城依舊牢牢地掌控在八旗兵手中。成都知府劉心源一面巧妙地應對朱重陽的威脅,一面奮力抵抗,成都將軍恭壽日夜巡城,幾次打退了朱重陽的進攻,導致朱重陽的手下無心應戰裹足不前。而劉心源又委任威遠縣縣令陳兆棠爲剿匪經略,率領成都府清兵剿滅朱重陽叛軍。

這陳兆棠的父親是清朝中興名臣陳士傑的兒子,說起來他的爲官之路頗爲坎坷,陳士傑的幾個兒子都入了翰林院做編修,而陳兆棠年紀最小,等到他中舉之後,父親先去世守孝三年,等三年守孝剛過,母親又去世,又守孝三年。陳兆棠無奈只好捐了一個五品同知的官銜做了知縣。但他擅長的不是治理斷案,而是剿匪,在他的任期內的各縣大小土匪全部被殺絕,劉心源正是看中了他這一點,才讓他來剿匪。

陳兆棠的清兵和的“明軍”在成都府多次交鋒,互有勝負,誰也奈何不了誰。

這朱重陽沒什麼文化也不懂得各政治,卻投機取巧地舉起了明旗,可算是捅了馬蜂窩了,清廷允許地方亂起來,絕對不允許地方造反,更不允許大明覆國。

慈禧前腳剛剛得到大明覆國的消息,後腳就收到曹躍下令西北軍入川,對衆臣感慨說:“還是曹百川忠於我大清國啊,這小子雖然有野心了一些,但畢竟是忠於咱們大清國,忠於咱們的。”

“太后聖明。”以載漪爲首的一衆大臣現在已經進入權力中樞,將榮祿等人逐漸從慈禧身邊排擠走了。榮祿靠着支持慈禧太后軟禁光緒皇帝獲得慈禧的信任,但在廢帝的問題上,榮祿持反對態度。慈禧由此對榮祿不甚滿意,並撤了他的直隸總督的位置,改由裕祿擔任直隸總督,由啓秀擔任內閣總理大臣。

而在關於廢立皇帝問題上,瑞郡王載漪、莊親王載勳、大學士徐桐、刑部侍郎徐承煜、禮部尚書崇琦、各國總理衙門大臣啓秀、兵部滿大臣剛毅、山東巡撫毓賢、惇親王載濂、輔國公載瀾、軍機大臣趙舒翹、武衛後軍統制董福祥、順天府因何乃瑩等人表示支持。

各地總督和朝廷中的兵部漢尚書徐用儀、戶部滿尚書立山、工部左侍郎許景澄、禮部左侍郎聯元、總理衙門章京袁旭表示反對。

此時洋人明確表示反對之後,慈禧不得不停止廢除光緒皇帝的行爲,載漪等人對洋人大恨,若不是洋人反對,自己就成了皇爸爸了。(他的兒子就是大阿哥溥儁)

此時的山東和直隸義和拳越鬧越大,尤其是在趙三多被剿滅之後,另一個拳民領袖朱紅燈宣稱繼承了義和拳的精神,並提出口號: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勸奉教,自信天,不敬神,忘祖先。男無倫,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產。如不信,仔細觀,鬼子眼珠俱發藍。天無雨,地焦乾,全是教堂止住天。神發怒,仙發怨,一同下山把道傳。非是邪,非白蓮,唸咒語,法真言。升黃表,敬香菸,請下各洞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體把拳傳。兵法藝,都學全,要平鬼子不費難。拆鐵道,拔線杆,緊急毀壞火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美俄德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載漪本來就對洋人恨之入骨,一聽到這口號立即向慈禧進言我們要支持義和團,人家義和團可是終於大清的。並對慈禧溜鬚拍馬,成爲慈禧身邊的寵臣。

曹躍曾經在北京城西救過那些自以爲是的貝勒貝子們,算是滿清貴族的救命恩人,八旗子弟雖然在後世風評不好,可有一點可能是北京人傳承下來的特點,那就是知恩圖報同時也有仇必報。北京爺們的特點就是,你對他好一些,他一定會報答回來,但你對他不好,他絕不會以德報怨,必定會以牙還牙。

載漪等人還記着曹躍的恩情呢,又聽到慈禧對曹躍表示出欣賞的意思,載漪便上前說道:“這個曹百川能打洋人,倒不如讓曹百川帶領西北血軍到天津去,好好嚇唬嚇唬洋人。省得他們指手畫腳,皇族的事兒自然有太后老佛爺做主,他們洋人算是什麼東西。”

載濤也跳出來說:“曹百川能打仗,用他最好,這小子對咱們滿洲人忠誠的很呢。”

慈禧露出不易察覺的擔憂來,曹躍這個小子手段的確是強,作戰兇猛,但是最近傳出來一些維新的學子們跑到西北讀書一事,讓慈禧對曹躍有些懷疑。畢竟曹躍曾經被光緒單獨接見過,雖然他們談話內容慈禧都知道,但她是一個異常敏感的人,只要她覺得有一點點的危險,就絕對不能犯錯。

萬一讓曹躍率領能征善戰的西北軍進入直隸,萬一曹躍來一個逼宮——她不能冒險。

慈禧道:“軍機處不是缺了一個人嗎?陶模在西北做得不錯,就調他來軍機處吧,讓他負責西北平亂一事。至於甘陝總督……”

“臣保舉一人。”大學士徐桐道,“新疆巡按使魏光燾,魏光燾曾擔任陝西巡撫,對西北一代熟悉,與西北宣撫使曹躍曾經一道合作,而曹躍平叛甘肅時又救了魏光燾一名,雙方可以說是毫無嫌隙。所以臣推薦魏光燾。”

慈禧道:“既然有大學士保舉,便由魏光燾署理甘陝吧。”。

第227章 大小姐出事第710章 戰鬥在哈爾濱(五)第254章 建清朝警察制度第289章 西安股票交易所第558章 兵部改革第628章 枕戈待旦第191章 爾之賜,吾之辱第47章 計殺刀客第781章 炮擊東京第603章 大清29式制式步槍第771章 接觸第355章 曹躍威脅清廷第254章 建清朝警察制度第46章 冷兵器單挑第303章 荒野中的激情燃燒第580章 平叛(五)第542章 不許拖欠稿費第434章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第68章 魚躍龍門第253章 曹躍再擴軍第686章 火燒克拉斯諾爾克斯第797章 伊藤博文遇刺第729章 臨陣換帥第667章 中國海軍聯合艦隊的新艦第844章 最後一戰(八)第812章 乙巳政變第155章 鎮西北(二)第91章 大樹底下好乘涼第167章 納蘭晴第662章 世界級冷笑話第608章 牛小滿受訓第76章 曹躍練兵(下)第495章 酣戰第383章 皇權相權之爭第325章 嚴防曹躍入北京第128章 活寶成俊將軍第230章 凍死不拆房第605章 軍官先生,你做我助理吧第550章 中舉第459章 自立軍武裝反叛第79章 陝西練軍勇營第622章 英國佬不甘心第696章 第二軍團的戰略目的第510章 《大清律例》第180章 親審徐天昊第654章 籌備帝國元老院第75章 曹躍練兵(上)第634章 遠東之戰第818章 雙國籍的中華帝國第324章 曹清漸行漸遠第19章 心黑手辣第449章 三相共國第330章 500萬英鎊的重託第815章 中華帝國立國第54章 定邊之戰(六)第692章 偷襲伊爾庫斯克(六)第816章 封侯拜爵第715章 誤會,絕對是誤會第416章 神奇的8月27日(下)第842章 最後一戰(六)第679章 如此宣戰太窩囊嗎?第254章 建清朝警察制度第333章 曹躍再勤王(一)第788章 請旨宣戰第32章 曹躍動心第145章 收陝北(八)第242章 軍機處第710章 戰鬥在哈爾濱(五)第752章 不再追究第120章 秋後算賬第537章 中國南北大鐵路第606章 趕走日本顧問第52章 定邊之戰(四)第680章 戰時休息(上)第300章 曹躍打虎(上)第551章 狀元辭官第653章 國會雛形第804章 總結反思第502章 普羅米修斯實驗室第647章 巡迴演講?第817章 帝國行政體系第93章 石橋軍營第783章 日本蒙受巨大損失第136章 你背黑鍋我賺錢第339章 全殲西摩爾聯隊(五)第132章 陝西武備學堂考試(二)第822章 庫頁島的問題第657章 世紀大騙局(中)第837章 最後一戰(一)第463章 彈性防禦第585章 藍祺兒重掌恭王府第672章 中日不能聯合作戰的理由第90章 軍陣表演(四)第410章 國之賊第19章 心黑手辣第399章 通州城破第498章 誥命夫人陶悅第246章 太后賜婚第583章 除根第673章 血軍枕戈待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