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李靖的拜訪

第55章 李靖的拜訪

雖然歷史上是李靖作爲總指揮北伐突厥,但現在李世民到底是在考慮中。

在李世民看來李孝恭與李靖只能夠說是五五開,選擇任何一個人都是有可能的。

但李泰這份計劃書的出現,卻在李靖身上重重壓上了一塊籌碼。

就這點上來說,李泰自己都不清楚,自己這一份計劃書的重要性。

因爲他知道李靖是大唐軍神,但並不知道李靖同時也是大唐的水軍第一人。

而原本李世民需要考慮一個月的統帥人選,幾乎只是幾天時間,便被李世民決定下來。

而李靖定下來後,與之匹配的副將也相繼定下來。

當然,雖然開始北伐突厥,但國家組織力擺放在這裡,人員需要召集,物資需要準備。

就算竇靜也要前往幽州招募徭役,疏通河道,保證後勤,一切事情都是千頭萬緒。

還不如讓把他們重新召集起來,投入到隊伍中。

此刻,在知道了即將出發幽州的竇靜,居然會來找自己,李泰也十分意外。

所以自然沒有想到要去跟竇靜說什麼。

“李尚書客氣了!”李泰說道,“此事既然是泰提出來的,泰自然希望把這件事做好!”

而李泰主要是繁忙醫科學生的事,雖然這些人在李泰的定位中是後勤部隊,但戰場上的形勢會怎麼樣是誰也不知道。

所以需要有人去慢慢積累經驗,而不是直接讓我們大唐的江河水師轉職成海上水師。

但即使如此,李泰也只能在高陵地區這麼操作,要是去幽州也按這個標準來,沒有配套措施,所消耗的錢糧怕是會直接爆炸,李泰就真正要成爲散財童子從而填補這個坑了。

“司農您先坐着,我去拿一份東西過來,您一看就明白了,且先等一等,喝口茶消消火。”

“既如此,那在下就先回司農寺寫調令了!”竇司農目光閃過一絲驚訝道。

“淳風?他可惹到您了!那我替他道歉,還請竇司農放他一馬!”李泰說道。

這樣的話其他衍生產業所真正消耗的成本自然是比常人所想要少得多。

“靖感謝越王深明大義!”

李泰看着竇靜開始有幾分完全失去戰鬥意志的意識體前屈,不由道:

但我想要着手執行卻千頭萬緒,所以想要詢問越王,越王覺得從什麼地方着手比較好!”

但既然我們現在只是做鋪墊,那就沒有必要做得這麼急。

李泰很清楚,自己可沒作假賬。

李靖聽到李泰的話語,疑惑道:“越王覺得現在的船隻不適合海上航行。”

比如現在國家主要的木材都是從秦嶺地區砍伐,甚至有向蜀地砍伐的趨勢,我們想要建設船隻,總不能真的在蜀地砍伐了木材,然後送到幽州去建設吧,那成本就太高了。

如果以前竇靜看來,李泰是內政能力非凡,那現在李泰在竇靜眼中有點像是大慈大悲的散財童子。

而李淳風也是如此,他本來就是將仕郎,說明李淳風是想要做官的。

雖然兜兜轉轉沒有成功混到太史局混吃等死,但如今執掌徭役,一樣讓他的數學纔能有了用武之地。

“越王之言,令靖醍醐灌頂。”李靖聽到李泰的話語,道,“如此李靖知道應該如何執行這個計劃了,感謝越王解惑。”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運道,每個人都要自己爲自己負責。

最大的可能就是自己給李世民提出的天津魚港的計劃,李世民很可能交給李靖來執行。

但李世民正式宣佈李靖會作爲這次北伐突厥的統帥,並且詔書已經下達了三省六部,整個國家也開始爲北伐突厥開始動員起來。

李泰卻也沒有客氣,倒也對着李靖說着自己的看法:

“我是這麼想的,首先以江河水師思維去訓練海上水師定然會受到吃虧。

“這次李尚書來我越王府所謂何事,還請盡情直言,凡我能做到的事情,一定鼎力相助。”

因爲各種原因退出水師的將士,肯定是有着各種各樣的問題。

“竇司農請!我代李淳風還請以後竇司農能夠多多照顧!”李泰對着竇司農回答。

“雖然徭役隊伍無法出借,但如果竇司農需要李淳風的算術之力輔助,相信淳風還是樂意爲國效力的,只需要司農一枚調令即可。”

所以李泰便是想着給他們盡肯能的準備齊全,怎麼樣讓他們帶上既齊全又充足的裝備。

我並不覺得這種從江海中誕生的船隻能成爲最適合海洋的船。”

“那就多謝越王相助。”竇靜聽到李泰這般的話語,卻也接受了李泰的好意。

而隨着竇司農離開,他與李靖兩人還在門口打了一個照面,雙方相互恭維了一下,李靖坦然的來到越王府內。

而李泰看着李靖登門拜訪,卻也有幾分的驚訝,連忙過去迎接李靖。

正常來說,李靖這人謹慎小心,像李泰這種親王府正常情況下李靖是絕對不會來的。

李泰道,“司農,這本賬簿便是高陵的那支徭役隊伍的每月消耗。

沒想到這次李靖居然會主動的找自己,李泰一邊忍着激動一邊做出了肯定的判斷,那就是絕對李世民對李靖囑咐了什麼,否則以李靖的性格是絕對不會過來的。

從糧食、工錢,以及福利上,大大小小的支出全部都在這上面。

所以這種事情需要時間去沉澱,形成就近獲取的材料,而不是通過國家強行調配解決問題。

至於第三,我覺得在海洋航行的船隻,也需要時間去磨合出最適合的類型。”

畢竟這一份賬冊都是根據市場價來出售的,以這個時代的人能找到問題那才真的怪事。

畢竟沒有想到用桑乾河來溝通幽州跟朔州,那津口這塊地方自然就不會被想起來。

“原來如此!”李泰思索道,“我覺得從那些因爲各種原因離開水師的士兵入手比較好。”

簡單的說,自己給的福利是真的,發的工錢是真的,甚至連讓徭役吃進去的鴨腿也都是真的,只不過市價跟這些東西的實際成本終歸是不一樣的。

竇靜是第一個找上門,因爲一直以來都跟李泰的關係不錯,他實在是想不通李泰爲什麼拒絕徵調徭役,甚至連李世民出面都沒說通。

李靖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開口道:

只要司農您能夠支付得起這錢,我的徭役隊伍直接拿去。”

但制定了這個後勤計劃後,那津口的作用就彷彿是圍棋中,在跳了一手後,小尖了一下,一則北伐突厥時強化了後勤保障,同時也爲將來對付高句麗埋下了鋪墊。

這樣不論是對突厥,還是對高句麗都不會太過重視,畢竟這樣的手段更加潤物細無聲。

所以,在得到李世民允許後,李靖便登門拜訪,求見李泰。

尤其是這次肯定要劉神威帶隊,那怎麼跟劉神威與孫思邈溝通,這些都需要李泰去處理。

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佈局規劃。

“越王,我找您是爲了李淳風之事,您不會不清楚吧!”竇靜略帶着幾分不忿的說道。

感覺徭役隊伍雖弄不到,但弄來一個李淳風也算是自己的助力。

與其讓他們在這社會上無所事事,或者讓他們因爲失去勞動力而受到鄙夷。

畢竟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的人才都拽在自己手中,讓他們有發展的舞臺纔是自己要做得事。

一想到這裡,竇靜看着李泰的目光不免有幾分的迥異。

說實話,如果自己不是這個計劃的具體執行者,如果別人實行了這個計劃,李靖也不敢保證自己能看出這一步的具體作用來。

“此計劃是越王所提,雖然關係厲害已經講得清楚。

而如果是不同的船隻,那修築船隻的木材從哪裡來,鋼鐵從哪裡來,帆布從哪裡來……

畢竟按照市價計算,李泰提供的福利與工資,那實在太高了,反正自己是拿不出來。

這裡面肯定會經歷陣痛,如果是我們需要直面高句麗,那麼強行轉職也就轉職了。

李靖聽到李泰的話,張張嘴原本想要問問李泰有關突厥的戰略。

所以這種新修水利的活,李淳風也是願意幹,讓他跟着竇靜幹活,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更重要得是,這個爲軍事服務的計劃,以內政的形勢施展。

所以李靖覺得自己有必要跟越王談一談。

“江河與海洋到底不同的,沒有親眼所見,誰也不能想象海洋的無邊無際。

“此次來尋越王,還是爲了越王向聖人諫言的在津口設立漁場然後進行捕魚之事!”

同時,在李靖被李世民私下裡留了下來,把這李泰所寫的以漁船捕魚的計劃交給了李靖,讓李靖去操作這件事情,並且有什麼疑惑可以找李泰商量。

只不過,李泰沒想到,自己的高陵縣也因此變得也有幾分熱鬧。

但是讓李淳風去幫忙,至少也是幹實事,實際上對這種利國利民的事還是很支持的。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啊!

正常情況下,朝廷只是給徭役提供食物,就成本來說,李泰的徭役隊伍的成本已經超過正常徭役的數倍了,有這資本自己還不如再多招募一批人來幹活好了。

竇靜看到李泰這本賬冊上以市價標註的徭役隊伍每天的糧食消耗,每個月的工錢,以及身爲徭役的福利。

強行以自己的意志壓制對方成長,還用什麼爲對方好的名義,本身就會損耗雙方的羈絆。

而李靖作爲軍神,只不過因爲視野的限制讓他沒有想到津口這裡建立港口的想法。

畢竟這些都是自己的產業,尤其是煤炭與糧食這兩個最基礎產業成本被李泰下降到極致。

畢竟李淳風調度過這整隻的徭役隊伍,多少也有徭役的經驗啊!

而對李泰來說,雖然不知道竇靜北上修桑乾河主要目的是爲了應對北伐突厥的後勤補給。

畢竟李靖算是整個貞觀時期最小心謹慎的人了,自己想要接觸怕也沒有任何的機會。

竇靜接過李泰送出的這一本賬冊,翻閱了起來,越看臉色就越是難看。

而反過來,如果想要在蜀地建設完成船隻,然後想要順江而下前往幽州,那長江與運河本身的寬度,就決定了船隻的大小。

“什麼?我想要調度他和他的預備役前往幽州,想要保他的前程!”竇靜說道。

“哦?”李靖聽到李泰的話,伸出手來示意一下,希望李泰能繼續說下去。

再加上李泰所知道的,只是李世民跟自己也要李淳風的徭役隊伍,又不知道是竇靜要的。

甚至李泰主動去找李靖,李靖怕是要跟李世民請示過之後,纔會給李泰開門進去。

李泰想到這裡,自然邀請李靖來到內室中,讓白鶴上茶之後,開口道,

“竇司農?找泰何事,怎老得您親自登門?!”李泰連忙跑過來,彷彿狗腿子似的道。

“哦……我明白了!難怪阿耶會提出高陵的徭役隊北上的事”李泰點頭道,

李泰說着便起身去拿了一份賬簿,然後把這一份的賬簿遞給了竇靜。

所以在最適合海洋上航行的船隻定然與江河中不同。

原本竇靜是想等着李泰給自己一個解釋的,但左等不來,右等不來,那也就只能自己上門了,因爲自己真的很需要這支徭役隊伍啊!

“他該不是胡亂報價晃點我吧?”竇靜騰昇起這疑惑,但看看價格,真就市價啊!

面對着這鐵一般的事實,竇靜無奈的發現,好像自己還真用不起李泰的徭役隊伍啊。

這些福利包括不限於平凡加餐的禽肉,保護雙手的手套,每天洗澡的熱水,甚至還有若是在大中午還有綠豆湯喝!

看得竇靜有些理解爲什麼李泰的徭役隊伍的效率會這麼高了。

一則他們有着紀律,能做到令行禁止,二則他們最擅長艦船,能最快速度的適應海上船隻。

就在兩人把這件事情商議得七七八八,有人通報道,“兵部尚書李靖求見越王!”

因爲李泰的戰略眼光從津口漁場這一件事設立,便能看出一二來,真的很不錯。

但最終李靖還是忍住了想要詢問的話,畢竟自己作爲執掌軍權的大臣與李泰走得太近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想到這裡,李靖起身道:

“若越王沒有其他事情囑咐,那靖就先告辭了!”

(本章完)

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372章 下山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麗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277章 被發現了第300章 閻婉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242章 折衝都尉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運兵速度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155章 學員入嶺南第484章 占城稻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461章 對質太子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470章 光箭雨第97章 發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458章 叛亂終結(今天一更)第267章 自古以來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349章 醫舍的觸動第284章 自適應的妙用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機會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484章 占城稻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257章 李泰的戰爭模式第282章 令人頭疼的材料學第386章 刺殺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181章 河東衛家第473章 銅牆鐵壁第317章 稱心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193章 杜如晦來訪第82章 李泰的請求第99章 杜如晦來訪第210章 糧食入河南第525章 唐軍的伏擊(今天一更)第183章 見遣唐使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120章 失敗的蒸汽機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183章 見遣唐使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193章 杜如晦來訪第143章 邀請馮盎第417章 陳大德歸來第519章 李淳風的推薦(今天一更)第458章 叛亂終結(今天一更)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20章 呂才第290章 保護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428章 受傷的人第515章 登陸平壤沿岸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來第315章 鋼鐵城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479章 親自動手第96章 呂才的堅持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81章 大豐收第492章 戰爭會議第78章 杜如晦的決定第105章 精英宿舍第506章 世間良將第278章 真正好處第294章 面見李靖第214章 與劉仁軌的商議第328章 大唐的道門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324章 飛行的熱氣球第110章 李泰的小實驗第274章 魏徵的建議第382章 鉅艦抵達(陽了)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09章 李世民的決斷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193章 杜如晦來訪第35章 行刺第94章 制約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第131章 再見長樂第252章 圍城打援第101章 拿錯劇本了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179章 我就選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