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萬象神宮

大唐雖醞釀着危機,但就整體來說,還是相當的平靜。

尤其是快要過年了,除了在寒風之中趕工萬象神宮的徭役,其他的人雖然繁忙,但多少都已經把事收拾的七七八八。

至於李泰努力讓徭役們趕工,則是因爲這些天趕趕工,能在新年前把萬象神宮給修建好。

到時候元宵節讓李世民登上,自己也算了卻了一件事。

當然,同樣是大冬天,盧承基則被派遣作爲魏王的使者,去高句麗找淵蓋蘇文去了。

這幾年農業學府與高句麗之間的貿易越發的緊密,盧承基身爲幽州大族,是李淳風管理幽州的助手。

所以盧承基也不是第一次過來高句麗了,只是身爲幽州盧氏,盧承基或多或少有點頭疼朝廷交給自己的任務——以魏王名義與淵蓋蘇文達成默契。

盧承基自然不是傻子,這東西是朝廷的命令,顯然是朝廷在計算着什麼。

只不過自己所處的地位太低了,不知道朝廷完整的計劃而已。

但盧承基很清楚,自己這件事情若做好,那以後李淳風或者劉仁軌調走了,說不定就輪到自己執掌幽州了,只不過前提是自己能活着回去而已。

“莫離支願意見你,你跟過來便是!”很快侍者便通知了盧承基。

盧承基進入到室內,目光看着室內端坐着以爲身材魁梧的壯漢。

他臉上的皮膚帶着幾分明顯傷疤,粗糙的虎口更有着厚繭,而他目光看向自己時,那流露出來的煞氣,卻讓盧承基心頭髮寒,自己可不想要死在這裡啊!

“你就是唐人的使者!”淵蓋蘇文漫不經心的打量了一眼盧承基很輕蔑道。

“我乃魏王的使者!”盧承基定定心神,此刻的氣度卻是凌然不懼。

雖然眼前傢伙的確是一個不正常的人,但自己的背後,可是有強大的大唐。

一想到這裡,盧承基更有底氣了。

“魏王……那個建立了天津的魏王嗎?!”淵蓋蘇文清楚知道李泰的名頭。

畢竟李泰建設了天津,同時又讓高句麗開放了通商口岸,這件事情對高句麗內部經濟結構未必有多大沖擊,但對高句麗上層影響很大。

他們通過這通商口,把大唐各種奢侈品引入到高句麗之內,從而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雖然他們一直以來,很想表現自己高句麗自己的民族自尊。

但當這自尊碰上大唐文明所衍生出來的奢侈品時卻破碎得乾乾淨淨。

別得不說,這間房間裡面裝飾的書畫,淵蓋蘇文身上的綢緞,甚至連他面前的那一把利劍,都有着大唐的風格,甚至是從大唐來的。

“是!魏王對您成爲高句麗的莫離支表示恭喜,並希望能進一步增加與高句麗的貿易!”盧承基從容道,

“希望能從高句麗購入大量玉石,人蔘,鹿茸或者皮草之類的特產。

爲了展示誠意,魏王更是送來了糧食與綢緞,用於恭喜您成爲了莫離支。”

“你就不怕我殺了你,你現在帶來的這些東西也都是我的!”

淵蓋蘇文看着盧承基倒不屑道,“至於魏王,他遠在大唐可管不到我!”

盧承基從容一笑道,“莫離支說要殺我,我自然是相信。但莫離支殺了我又有什麼好處?

魏王是不希望高句麗王位更迭影響到天津與高句麗間的正常貿易,所以壓住大唐朝堂想要乘機討伐高句麗的呼聲。

但我被殺了,高句麗便失去了你們在大唐的唯一盟友,那所要面對的,就是大唐鐵騎了!”

“當初大隋都在我高句麗城下潰敗,若大唐想要試一試,我又有何懼!”

淵蓋蘇文面對盧承基的話冷哼一聲,重重拍下案板,然後道:“但如果有人願意跟我高句麗人做朋友,我們高句麗人也不會令朋友難做,只是不知道這朋友是不是真心誠意!”

“天津與高句麗通商多年是真,我帶過的禮物是真,莫離支又有什麼可懷疑的!

若非天津乃魏王一手建立的城鎮,更是與高句麗的貿易有着緊密的關係,你以爲整個大唐朝廷除了魏王,有誰會真正關心高句麗!”

盧承基道,“若莫離支不想要接受魏王的好意,便請殺了我,等到兩國戰爭再起就是了!”

“魏王使者何必說如此氣話!”淵蓋蘇文的兒子淵男生出來調節道,

“貴使者千里迢迢而來,不如先去驛館休息,對貴使的要求,我們高句麗會慎重考慮!”

盧承基行禮後便傲然的跟着下人先去驛館休息,沒再多說什麼。

淵蓋蘇文看着盧承基的離開,倒有幾分疑惑道,“你說……這魏王真想交好我們?”

“孩兒也不是很清楚!”淵男生道,“但是他所帶來的禮物是真的,而且那個魏王一直以來都跟我們坐着生意,倒也沒有什麼異動。”

www¤ TTKΛN¤ ℃O

“你說,他們要收集那麼多的人蔘,鹿茸做什麼?”淵蓋蘇文不由疑惑。

“孩兒聽說好像是人蔘補氣,鹿茸補腎,是唐人藥師能把這東西弄成補陽的奇藥,食用之後可以夜御百女!想來那個魏王天天需要吧!”淵男生回答道。

“嗯?”淵蓋蘇文聽到淵男生的話,倒有幾分理解的說道,

“這樣我倒有幾分理解,爲什麼那魏王不想要斷了與我們的交易,甚至還要大量收購了!

看起來那魏王雖然有幾分的才華,但說到底也就只是一個色中餓鬼。

跟此人做交易,若能讓唐皇免於攻打我高句麗也不是不行!

明日設宴,讓我們好好犒勞,那位魏王的使者,再多給那魏王送些人蔘鹿茸補陽!

對了,告訴那使者,把那奇藥的藥方也算在交談的條件裡!”

“遵命!”淵男生連忙回答道。

說實話,不論是淵蓋蘇文,還是淵男生都沒有注意到盧承基所說的運輸糧食的事。

若正常文官當政,聽到了對方能夠輸送糧食過來,怎麼也要問一問。

但淵蓋蘇文算是軍人當政,雖然對於糧食也重視,但是他不會去管糧食到底是怎麼來的。

只要糧食最終能夠落在自己高句麗,那從魏王哪裡交易得來,還是從百姓手中徵來的,淵蓋蘇文都不在乎。

所以盧承基想了一大堆的話,結果發現根本就沒有用上的必要。

等到第二天淵蓋蘇文真正宴請盧承基後,雙方的貿易非常順利就繼續進行了。

像大唐根本就不限量的收購人蔘鹿茸,同樣有了大唐銅錢的他們,也能輕鬆從大唐手中購入糧食,甚至這些糧食比自己種田種植出來的販賣的糧食要更加便宜。

這就導致百姓們見到了有利可圖,紛紛決定明年改挖人蔘,反正高句麗人蔘多,甚至能論斤稱。

至於糧食,碼頭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糧食,而且比其他的地方要低得多。

總而言之,盧承基很出色的完成了屬於任務,與高句麗達成了默契。

畢竟送得糧食是真的,魏王的善意是真的,但如果真出現什麼唐人在高句麗走丟,所以必須要派軍去高句麗轉一轉的想法也是很合理,只是那時候魏王也管不了啊!

不過,隨着跟唐軍這邊達成默契,淵蓋蘇文到底放下心思,開始對高句麗內部的反對者進行有序清理,那當真是順者昌,逆者亡,一時間好不熱鬧。

而高句麗的內部在風起雲涌時,大唐內部也算到了暴風雨來臨前的最後一個冬季。

這座萬象神宮到底在春節前建成了,日夜三班倒持續工作的工作效率,說實話真嚇到了那些靠着徭役進行修建工作的朝廷重臣們。

當初他們只一直聽着魏王手下的徭役工作起來到底有多麼快,多麼高效,但他們從來沒覺察有什麼問題。

但現在看着這座由麻布與竹子搭建起來的巨大帳篷的宮殿一天天的拔地而起,短短一年不到,這一座萬象神宮便是已經修建好了。

不知不覺,路人們經過時,也不由要仰起頭望一望,想看看這頂上到底是什麼!

而直到春節前的幾天,天氣很是晴朗,這一日人們經過這座建築時,卻陡然見到一團映照着七彩光輝的建築闖入衆人視野裡面。

紅橙黃綠青靛紫,宛若彩虹一般按照次序排列到了衆人的面前,尤其在陽光照射時,一眼看過去,這些光輝變得是這般璀璨奪目。

“神蹟,真的是神蹟啊!”“這就是魏王在修建的奇觀嗎?”“簡直不敢想象!”……

各種聲音絡繹不絕,所有人見到了萬象神宮的真實面貌後,都感覺這不像是人間的建築。

但實際上是李泰在外面的牆壁上裝上了彩色玻璃……

說實話,對比起透明玻璃這一種東西,彩色玻璃要來得好弄多了,根據加入不同的比例的材料,往往能夠調節出自己想要顏色的玻璃出來。

至於透明的玻璃也研究出來了,但工藝技術不行,燒出透明玻璃的成本還是太高了。

倒是這些有顏色的玻璃,遠遠看過去七彩顏色,但近處看的話,透光度還是不夠。

所以這窗戶是可拆卸的,確保每年直接換一批新的對應顏色的玻璃,使得越來越透明光滑,多少也算檢驗玻璃工藝了。

不得不說,這一座萬象神宮有得不僅是李泰這麼多年來徭役們的效率的體現,更重要得是自己砸了這麼多年的玻璃,也多多少少砸出了相應的成果來。

不過真正把這些材料發揮到極致的還是閻立德的設計,以及王真儒帶着整個工匠與徭役們的共同努力。

畢竟這些人這些年來一直在幹活,不說成爲神匠,但只要把要求說清楚,他們都能夠靠着自己的雙手,把這座建築給搭建起來。

這些一個個的御史看着眼前的彩虹般的建築,一時之間卻也有些難以接受。

他們總感覺,因爲這樣的建築想要建設起來,怕是要砸入萬貫起步,上不封頂。

但現在這建築就被魏王拿來孝敬了李世民……

不知道爲什麼,他們感覺真是發自內心的疼痛,這到底花了多少的錢!

李世民看着眼前這座鋪滿了彩虹玻璃的萬象神宮,不知道爲什麼就算自己身爲皇帝見貫了大風大浪,但是看着眼前建築,卻也忍不住的嚥下口水。

甚至自己都忍不住的產生一個想法,這樣的宮殿真的屬於自己嗎?

不得不說,玻璃這種東西與建築相互結合,一開始出現在衆人面前時,那真的是閃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不管是不是還有幾分凹凸不平,不管是不是有雜質,但足以讓這這時代的人都開開眼界。

另外,這頂層實際上是按照溫室的標準去建設的,甚至用上了李泰手中幾乎所有的透明玻璃,突出的就是一個通透但卻溫暖,也能在裡面種植反季節花朵。

任何人進入到了裡面,看着這般景象,多少都會有幾分的恍惚,彷彿真的身臨神境!

畢竟整個建築也就只是這一層纔是真正的神宮,自然是用真實去凸顯出神奇!

當然,在這座萬象神宮揭開後,還有一首伴隨着萬象神宮的五言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不得不說,這首詩自然是魏王的搶救性傑作。

原本李泰想要改成是渭河,但想了想,當然要黃河,黃河才大氣啊!

而且渭河也算是黃河支流,自己說它是黃河自然沒問題。

靠着這一首千古閃耀的五言詩,以及這座彩虹般的璀璨建築,萬象神宮和《登萬象神宮》這一手詩詞成了整個長安討論的對象,所有人都時不時的擡着頭看看這座高聳入天的建築。

至少對所有唐人來說,看着這般的建築出現在長安城中,自然是說不出的自豪!

但此刻,李承幹聽着李泰寫得那一首詩詞,看着高聳入雲的建築,卻是不由咬牙切齒: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青雀,你果然覬覦我的太子之位!那就莫要怪我不念兄弟之情!”

第114章 建議第264章 機會第343章 大唐的棋聖第48章 盡興而歸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第157章 張玄素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285章 你說了,我便相信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158章 張玄素的見聞第25章 五百文學費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211章 傳信第471章 身鑄薪柴第367章 大非川之戰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429章 卑路斯再臨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284章 自適應的妙用第467章 徐惠的心思第506章 世間良將第171章 殿中對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114章 建議第267章 自古以來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359章 薛仁貴的急襲第260章 李泰的決定第338章 初見辯機第228章 回來的岑文本第73章 李承乾的鋒芒第63章 阻擊第349章 醫舍的觸動第508章 李世績的謀劃第421章 茶葉之利第399章 桑布扎與辯機第389章 農學社的無奈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531章 遼難運河第27章 曲轅犁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539章 運河規劃的落實第56章 玩真的第380章 年節禮物的發放第467章 徐惠的心思第517章 蘇烈的戰術計劃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542章 回長安第24章 學府內的會議第30章 世家的根基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364章 戰爭前的雪花第524章 交鋒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284章 自適應的妙用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149章 新的計劃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221章 觀風使至第341章 賭狗拯救計劃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244章 衆人商議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389章 農學社的無奈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330章 寺廟第11章 煤炭與飼料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26章 建設商鋪第488章 房玄齡很饞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386章 刺殺第167章 盡心國事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179章 我就選你了第491章 序幕的拉開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502章 軍隊伙食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172章 劉神威歸來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33章 狂熱的追星第145章 僚人叛亂第433章 三個天賦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