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李世民的無奈(今天一更)

第411章 李世民的無奈(今天一更)

李世民從張玄素的房間裡面出來,第一時間便找上孫伏伽這個大理寺卿。

孫伏伽也已寫好奏章,李世民纔剛剛開口問,孫伏伽便把手中的奏章遞上去。

李世民看了後,不由沉默半響,說道,“你是說,太子阻撓了你辦案!”

“臣不敢,只是臣查到兇手的確是被太子仁心收留在了長安的突厥人!”孫伏伽沉聲道,

“但在臣率領衙役前去捉拿時,路上被東宮衛士紇幹承基所阻,等到臣繼續帶人前去抓人時那刺客已逃走。”

“紇幹承基……”李世民聽到孫伏伽的話,不由沉默了下來。

因爲李世民想不通啊,這件事情是李承幹下得手,那他圖什麼。

張玄素可是東宮中最正直之人,甚至年年都是頂着壓力跟青雀不對付的傢伙。

尤其隨着魏王這些年逐漸長大,如果說上奏青雀的奏章有一石,其中怕有八斗是張玄素寫的。

孫伏伽神色帶着幾分猶豫,但看着李世民卻還是咬牙道,

“臣懇請,能把當初魏王被人刺殺一事,跟此次左庶子被刺殺一事併案。”

“你什麼意思!”李世民聽着孫伏伽的話,聲音卻是隱藏着,難以言說的憤怒。

李世民聽到衆人的話,卻略帶着幾分沉痛,

“查張玄素的案件便查張玄素的案,把青雀扯進來做什麼,沒直接證據此事莫要再提!”

“爲人父母,終歸會爲子女計!”李靖面對李世民卻坦然道,

而且,幽州那地方跟高句麗隔海而望,幾乎每次巡邏都能跟高句麗東拼西湊的海軍見面。

但在國家層面來說,這樣的犧牲是微不足道的,甚至連落筆在史書上的價值都沒有。

只不過比較起鹽鐵這種東西,那是必須的,人蔘鹿茸什麼的算什麼專需。

魏徵也嚴肅道:“臣雖不贊成輕起戰爭,但若真想要敲打薛延陀,最好還是師出有名,這樣才能給與薛延陀一個深刻教訓!”

“我們需要先行派遣使者前往高句麗,一則觀察高句麗的情況,二則與高句麗官方,達成特產收購的協議!”房玄齡道,

“臣認爲,直接補償魏王錢糧事難以統計,不如跟高句麗官方達成合作。

不得不說,隨着侯君集被丟到了家裡打磨,李世民還真沒想到,李世績跟李靖一樣,都是個悶葫蘆啊。

“這麼看來你是有人選了!”李世民聽到了李靖的話,笑呵呵道。

說實話,如果薛延陀真抓了農業學府學子,甚至主動去學習這上面的技能,怕必然要學漢話,知漢禮,到時候他們到底是薛延陀人,還是自己唐人,那就說不定了。

這件事情李世民放在心中,不過,身爲皇帝對比起這件事,更多的還是要處理國家大事。

畢竟其他人對大海完全都不理解,但李德謇雖沒參加什麼大戰,但卻已去幽州打了十年的海盜了,士卒也是常年輪換,擇其精英,去其老弱,算是精銳水師。

這就是大唐的朝廷嗎,連個二十歲的魏王心機都這麼的深沉嗎,自己還是謹慎一些好!

李世民的目光落到了李靖和李世績的身上。

“難爲你能夠想出此法了!”李世民看着房玄齡,知道房玄齡是不想要掏錢。

而李靖則在這時候很平靜的低着頭,並沒有多說什麼。

說實話,魏徵更想要勸諫李世民不要去討伐高句麗,但李泰這謀劃,只要朝廷沒有討伐高句麗的意思,那麼就能夠跟高句麗伱好我好的和睦共處下去。

說實話,對李世民來說,也是知道自己這麼做可能會折損農業學府培養出來的學子。

但不論怎麼樣,這件事情事關李承幹,李世民不敢用孫伏伽的去調查。

“臣遵令!”孫伏伽看着李世民此刻流露出來的姿態,知道這件事情不能再堅持下去了。

要像是張亮這樣的工部尚書塞進起來,到時候是聽李德謇的,還是聽張亮這大佬的。

“說道高句麗,臣倒是覺得需要有所補充!”這時候的房玄齡沉聲道。

房玄齡聽到李世民的話,卻也只平靜的看了李世民一眼,並不直接反駁。

只不過李靖沒有想到的是,魏王這種謀劃高句麗,那可真的是把高句麗往死裡逼啊!

說實話,李靖很清楚,雖然自己出馬,能震懾住除了純粹從李世民的秦王府一路提拔上來的人,但自己的兒子李德謇作爲統帥,那還是用自己當初的舊部比較的好。

若是貿然登陸作戰,怕反而會被高句麗所趁!”

就這一點上來說,魏徵還能接受的。

李世民聽到這話不由微微眯起,對李世績這種身處於第一線的人,李世民說很重視的。

最簡單的就是一個依賴數學的思維,以及對度量衡統一的苛刻要求。

與之對比,李世績倒是第一次參與這種等級的會議,一時間也有幾分拘謹。

“若如此,那接下來幾年卻需要好好敲打下薛延陀,這樣我們才能騰出手來對付高句麗!

孫伏伽面對李世民卻也沒有畏懼,因爲貞觀的朝臣,敢頂撞李世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很快李世民便去把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以及李世績招到宮中。

不如將此類產業獨家授予魏王,再讓魏王將出售所得,分於朝廷與內廷。

不過臣可以談一談薛延陀,自從東突厥被衛國公帶兵所滅,薛延陀一直以來都在吸收突厥在草原上的殘餘力量,崛起速度之快有幾分出人意料。

而自己的要求也不高,就只是希望李德謇打完高句麗便是讓他退休,然後安安心心守着自己的衛國公。

只不過更多的只是哨兵之間的交鋒,每年死上幾十人也是常有的事。

因爲侯君集現在正在朝廷有意識的打磨中,兵部尚書空缺便讓一直駐守在幷州的李世績過來接任兵部尚書的位置。

畢竟也不是什麼人都叫做魏徵,也不是什麼人都叫做張玄素的。

“且讓蘇定方把士卒訓練起來!”李世民沉聲道,“只不過何時討伐高句麗卻是未定。”

“不如放出風聲聖人東巡,若薛延陀真趁機動手,那我們便防守反擊,師出有名。

“臣知道當初刺殺魏王的死士已受不了酷刑已死,但臣只想要確認,那刺殺魏王的刺客是不是同屬於突厥之人,以及他們跟現在刺殺左庶子的那位突厥刺客之間是否有關聯!”

德謇在水師上待得太久了,而且他自身的能力也不足以指揮陸軍。

等到一衆大臣全部到來,李世民便向着衆人說了李泰的謀劃,開口道:

“青雀曾言如此怕會提升薛延陀的國力,更是會折損農業學府的學子。”李世民道。

“諸位覺得,青雀之謀,是否具有可執行性,又或者需要補充!”

“回稟聖人!”李世績深吸一口氣,開口道,“臣久在幷州,對高句麗並不熟悉。

相對而言,反而是很多實物物資,李泰在洛陽修建了相當多的儲備。

若薛延陀不動手,我倒覺得可以把魏王的種子計劃向着陰山以北推行!”房玄齡道。

“若如此,青雀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學子,想來會所折損!”

李世民聽到杜如晦的話,卻也不得不承認的點點頭。

而通過這樣的方式,同樣也給青雀的草種計劃增加時間。”

與之對比倒是那種獨斷的權利,怕纔是魏王真正所希望的。

雖然到現在爲止,很多東西房玄齡依舊沒有看懂,但房玄齡清楚貨幣對李泰來說是沒什麼意義的。

“工部尚書雖懂操船,但他陸戰不算精通,也不熟悉北方環境!”李靖對李世民回道。

當初李泰殺了那刺客,選擇掩蓋這件事,李世民雖有心想要查也有點無從下手。

在臣看來薛延陀只需要十五年就能恢復當初東突厥的兵力,甚至最近幾年,東突厥怕是會找準機會,主動跟我們大唐交手,以恢復草原民族的心氣。

“玄齡請言!”李世民聽到房玄齡的話略帶着幾分鄭重。

一直以來李靖就覺得魏王的實際上是會打仗的,但魏王的打仗跟正常將領打仗有點不同,這不就證明自己的話了。

那這個刺客在國家機器面前,那可就真是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甚至後面的人只要動手滅口,那終究會留下痕跡,現在需要得只是時間與耐心而已。

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塞些曾經的老部下,協助李德謇打完這場戰爭,不過分吧!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身上,那少說也是對腦袋來了一下板磚,死不死純看天命。

所以在房玄齡看來,這所謂補貼,對李泰來說只是笑話,魏王真正目的想來也不是這個。

如今既然商量用李泰之計謀劃薛延陀與高句麗,那必然需要朝廷大臣們的討論商量。

所以真討伐高句麗時,肯定要用李德謇作爲這水師的統帥直插高句麗的腹地。

“幽州司馬蘇定方!”李靖在這時候果斷推薦了自己曾經的部下。

當然魏王自己也留三份,若魏王不想做,想來會有別人願意的。”

這些便不是草原民族能夠輕鬆掌握的,就更不要說每一種植物動物的進一步細分。

“藥師,你呢,你對高句麗的計劃應該有所瞭解吧!”李世民看着李靖緩緩道,“當初的漁船計劃,可是你一手佈置下的!”

“但臣絕不敢因私忘公,蘇定方當初擒拿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功,乃突襲的一把好手,與水軍搭配正好合適。”

“既然你提出來了,可有人選推薦,張亮如何?”李世民聽到李靖的話,不由詢問道。

李靖聽到李世民的話,對李世民行禮道,

“臣相信這些年德謇在水師上下得苦功,但臣覺得,若水陸並進,那就需要一支登陸陸地作戰的軍隊。

別得不說,現在的大唐第一水將,在不考慮李靖的情況下,真說起來,還真就是李德謇。

李泰弄出來的東西,雖然用李泰的嘴巴里面說是儘可能下降學習成本,但看看那些人沒有經歷過農業學府的培訓試試。

對於專營這種模式朝廷並不陌生,鹽鐵專營怎麼來的,難道朝廷還不知道。

“懋功你來說說!”李世民看着李世績沉穩道。

шωш⊙ttκǎ n⊙¢〇

“蘇定方!”李世民聽到了李靖的話,指着李靖笑了笑,“藥師,你也會顧私乎!”

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對方既然再次動手,這次可沒厚道老實的青雀來遮掩此事。

他是真沒有想到,魏王居然有這般的深沉的心思,至少在自己看來,若是真按照魏王的計劃執行下去,那等到大唐找到機會時,高句麗至少在自己這爲將者眼中那是必死無疑。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難道說,當初青雀的猜測是對的?承幹已喪盡天良到這地步。”

“且線放出朕出巡的謠言吧,若是薛延陀不中招,再執行下一步。”

在這樣的情況下,幽州水師也不敢懈怠,真當雙方沒有爆發過摩擦嗎。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至少等到靈州,豐州,勝州,幾州的人才培養出來,再前往陰山以北,臣覺得薛延陀等不了!”

杜如晦道:“但薛延陀國力再是提升,難道短時間內能夠高得過當初的東突厥嗎。

說實話,房玄齡跟李世民看事務的方式不一樣,更準確得說,自從李泰在房玄齡的面前表演了那一手印錢術後,房玄齡便細心觀察着李泰的運作模式。

“魏王沉穩謀國,步步爲營,乃是我大唐幸事!”杜如晦點點頭說道,“臣無有補充。”

所以,再回過頭再看魏王的草種計劃,臣認爲這是能從根本上解決薛延陀問題的謀劃。

“臣明白!”李靖對李世民行禮很是感激道。

此刻李世民卻是厲聲厲色的對孫伏伽道。

就更不要說魏王那套東西看起來簡單,但你讓薛延陀人試一試!

莫說薛延陀想學,就算是我們朝廷想要學,那都要費多少的功夫!”

畢竟李德謇這些年也就打打海盜而已,軍中威望真的不高。

而李世民或多或少也是明白李靖的心思,而且李世民也必然有着自己的考慮。

而這件事情在李世民看來,那就是房玄齡這個鐵公雞,這可真是一毛不拔,爲了不支付這所謂的補貼,所以便是把這所謂的專營拿出來糊弄魏王。

“不對啊!”李世民回過神來,看着房玄齡道,“這可是青雀孝敬朕的錢,你憑什麼收!”

“聖人,這是稅收!剩下才是您跟魏王的分成!”房玄齡很是嚴肅的寸步不讓道。

反正房玄齡表示,這筆錢朝廷肯定要咬一口,總不能全進你的內帑去。

我今天去提瓦特拯救世界了……相信大家能理解吧。

(本章完)

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72章 集裝箱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158章 張玄素的見聞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251章 六鏡花第433章 三個天賦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540章 隱藏在計劃之下的計劃第71章 漕運稅收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們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51章 李泰的準備第62章 突襲第428章 受傷的人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92章 熬出頭了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24章 學府內的會議第25章 五百文學費第471章 身鑄薪柴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141章 馮盎第337章 廉租房第481章 步步推進第319章 南市第185章 與李德謇的碰面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186章 偶然的發現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341章 賭狗拯救計劃第78章 杜如晦的決定第224章 張亮眼中的天津城第372章 下山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們第145章 僚人叛亂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197章 過完年就不消停了第300章 閻婉第309章 破碎的計劃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391章 結社率的野望第274章 魏徵的建議第491章 序幕的拉開第53章 捕魚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202章 五月無事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第149章 新的計劃第152章 平定嶺南第546章 軍議結束第402章 覆滅高昌第87章 醫療營迴歸第476章 進擊的吐蕃第258章 覆滅第193章 杜如晦來訪第341章 賭狗拯救計劃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務第124章 縈繞的緊迫感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279章 整頓親衛第208章 貞觀的年常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142章 嶺南地區的小計劃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規劃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251章 六鏡花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412章 天地精氣上升中(今天依舊一更)第22章 羣星匯聚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309章 破碎的計劃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餘波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145章 僚人叛亂第127章 長樂來訪第118章 與潘師正論道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364章 戰爭前的雪花第297章 解讀第264章 機會第37章 規劃高陵第100章 心黑第425章 李泰擺爛中第250章 李靖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