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

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

“茶葉……”房玄齡看着餘杭送上來的稅收不由沉默。

一般上來說朝廷是不收商稅的,不過因爲李泰帶頭的原因,所以跟李泰交易的人一般上都要上交兩份稅,一份是要給戶部,一份是要給少府監。

而褚遂良也明白裡面的道理,所以他跟魏王交易所得錢糧,也主動上報給民部交賦稅。

至於少府監那是什麼,褚遂良不認識的。

因爲對褚遂良來說,他的目的自始至終都是要回朝廷,而且也不是以媚臣的姿態回朝廷,而是以能臣的姿態回朝廷。

所以,褚遂良是不可能跟魏王一樣,交一比錢給少府監的。

畢竟說到底,李泰是李世民的兒子,賺到了錢給自己老子一筆,那是符合孝道的。

朝臣們雖然羨慕,但也不會多說什麼。

但褚遂良給李世民送一筆錢那算什麼事,莫非打算走“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的路線不成,那不是成了朝野內外的笑話。

所以,褚遂良選擇把這筆錢交給民部,而最近因爲軍隊改革,尤其伙食全面提升所帶來壓力的房玄齡,自然注意到了褚遂良。

對房玄齡來說,老朋友的兒子有了如此的表現,那麼將起提拔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最重要的是,魏王雖然不在魏王府,但魏王府裡面的菜餚可沒落下。

房玄齡眼珠子轉了轉,沉穩道,“你不是截留了六萬的吐蕃奴僕嗎,難道這一批人給你修路還不夠嗎?”

“西海郡那道路改怎麼說呢……腳下的土地一直在變!”王玄策很是頭疼的說道:

“冬天的時候,那土地就像是冰塊,上層的鋪設的路基路面會被頂起來。

像長安這邊的茶葉,陶器,絲綢,蔗糖……各種各樣的東西在當地擁有相當強的競爭力。

“算是吧!”王玄策思索着說道,“一開始是讓我們在上面養鴨子,但後來發現鴨子在西海郡水土不服,漸漸就變成了灰鵝了。

所以西海郡這邊,雖然草種計劃非常順利的執行下去,但當地購買力是真的不強。

畢竟滅個高昌從李泰手中拿到一筆鉅款,但這錢只是飛來橫財,總不能每年讓人去滅一個國家吧。

雖然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獎勵,但讓他們一起在長安過新年,經歷元宵節,就是讓這些邊疆的戰士能親身的體會到,正因爲有他們駐守邊疆,所以纔有長安百姓的萬家燈火。

理由非常簡單,因爲交通成本太高了。

“王都督,你來了啊!”房玄齡看着王玄策進來,雖然在青海吃了幾年風雪,但王玄策那股書生氣卻也沒被他的邊境生活磨乾淨。

倒是房玄齡聽到了王玄策的抱怨,心中不由鬆了一口氣,拍着王玄策的肩膀道,

“具體情況我也沒見到,但這種會讓道路裂開的情況想來單純砸錢是解決不了的。

甚至在羌族中推行種子計劃,以及讓他們飼養一些灰鵝,他們也都能夠乖乖執行!”

只不過,看着魏王身邊是條狗都能輕輕鬆鬆靠着修路的方式輔助行政。

比如杜楚客在河湟地區幹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順着河道進行修路,也沒見出現什麼路裂開的問題啊!

房玄齡看着王玄策,倒鄭重的對着王玄策道:“莫要什麼事情都找魏王。

“伱還真不客氣啊!”房玄齡心中嘀咕了一句。

正因爲從上到下受府兵制與均田制的深厚影響,所以朝廷也沒感覺這政策有什麼問題。

王玄策對李泰的好意也沒拒絕,畢竟在王玄策看來,自己能有如今成就,真是魏王一如既往的支持。

換了其他主公,比如說那位太子,自己在第一次失敗怕就沒影了吧!

“還行!”王玄策點頭道,“當地羌族,包括吐谷渾,都有些畏威而不懷德。

說實話,王玄策還真沒有想到修路是一件這麼麻煩的事情。

“原來是因爲這事!”王玄策聽到房玄齡的話,連連點頭道,

“用得用得,在那地方水少,種植不了什麼蔬菜,將士們不吃茶葉,天天吃肉也憋得慌。

一般上能帶到長安這邊銷售的,都是較爲優秀的馬匹和動物皮毛,以及當地的特有藥物。

一部分製作成了箭羽,一部分製作成了羽絨,對物資運輸比較困難的西海來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補充材料!”

且不說搭進去的成本,就算是大唐周邊的人口也不是每一個都有百萬人口的啊!

現在,看着褚遂良納稅的樣子,很顯然,這將會是一筆相對穩定的收入。

大唐最後導致了節度使尾大不掉,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明面上的均田制與府兵制已經因爲各種原因逼迫而終結,但在心裡的府兵制與均田制,並沒有真正清理乾淨。

而褚遂良如果真有才能,那褚亮能夠保證褚遂良至少到四品之前毫無阻力。

房玄齡向王玄策感謝,幫助自己瞭解了有關西海郡的特產。

也正因爲如此的鍛鍊,所以每個邊疆地區的將領或多或少都是有出將入相的本事。

像王玄策在西海郡建立的種子體系,其中肉是基本上運輸不出來的。

既然邊疆沒有什麼事,那就讓王玄策等有功之臣安安穩穩過了年,再讓他回邊疆去。

現在想修路自己又修不好,莫非自己天生跟內政衝突,王玄策感覺自己真的很倒黴啊。

而且這些傢伙在西海郡那邊爆發瘟疫的概率也低,對當地百姓來說,灰鵝直接放養,養起來也比較的方便。

再想一想魏王當初交給自己的種子計劃,自己也莫名其妙的被許敬崇趕出了計劃。

然後面對房玄齡的傳訊,王玄策還是很快的趕到了房玄齡的面前。

而且褚亮雖然是一直在朝廷,但表現出來的姿態更多是遊離在朝廷之外,在朝廷內的動作,也只給褚遂良鋪路。

房玄齡又對王玄策詢問道,“那當地的異族,是否還聽話?”

王玄策這種情況,至少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砸錢進去修路了。

尤其邊疆戰士,不是說,他們想成爲小政府,而是如果不行成小政府的模式,那根本上是不可能在邊疆地區長時間的駐紮下來的。

其中尤其是茶葉,還是那句話,以前當地的百姓是不知道茶葉這一種東西,但自從他們喝過茶葉後,茶葉就是他們居家旅行的必需用品。

“嗯!”房玄齡聽到王玄策的話點點頭。

只不過長安居大不易,尤其王玄策這種新晉升邊將,李泰便把魏王府借給王玄策落腳,向整個朝廷坦坦蕩蕩的表示了王玄策是我的人。

你現在是朝廷的西海州都督,與魏王保持一定的距離,對你對魏王都好!”

最重要得是,從此他們的日常食物中多了鵝蛋,等到過年時,會有一批灰鵝被宰,我們也會從他們那裡收購灰鵝的羽毛。

想要正常修路根本修不起來!”

王玄策果斷堆滿笑容對王玄策道,“朝廷能給西海州撥款嗎?我們想修一條大路通向河湟谷地!”

王玄策聽到房玄齡的話,此刻不由雙眼冒光,他等着的就是這一句話了。

只有找到了問題,解決了問題,這道路才能順利修起來啊!”

說實話,房玄齡並不是非常理解,爲什麼這種東西會這麼受到歡迎。

自己跟着魏王在幽州混時,魏王在幽州把幽州大大小小世家凝聚的契機之一就是修路。

思索一下,便找一個懂行的人過來問一問,很快的,房玄齡便看到了王玄策到來。

只要是屬於褚遂良的功勳,那褚遂良就能穩穩拿到。

而到了夏天,這土地又溼噠噠的,開始融化了,冬天鋪設的路基路面又會下沉形變。

“原來如此!”房玄齡聽到王玄策的話若有所思,瞭解的點點頭。

現在朝廷願意支援西海州,就真的太好了!”

若不是這一年都是自己在監督修建,王玄策覺得這絕對是有人貪污了修路錢款了。

王玄策聽到房玄齡的話,目光帶着幾分渴望的向房玄齡看過來。

某種程度上來說,褚遂良算是秦王府的真正二代,更是李世民的嫡系。

“見過房僕射!”王玄策見到房玄齡,到底是第一時間給房玄齡行禮。

畢竟朝廷可是很支持你修路的,都派大匠給你做技術支持了,但要是這技術問題沒有解決,那可不能怪朝廷啊!

你要是讓當地殺了牛羊送出來,那運輸路費都賠不起,而要是活羊活牛進行販賣,這些價格比隴右地區建立的牛羊價格更高,正常情況根本賣不動。

只看一眼,那真的很難想象他是一軍統帥。

“但我想物資跟魏王說一聲,基本都能在兩個月內送來,就算是身上的甲冑,也是魏王給我們準備的,若跟朝廷說……”

這是他們在實踐中一點點打磨出來的。

這樣的知遇之恩,自己被認爲是魏王一黨是理所當然的,自己在長安沒個居所,蹭着魏王府也是合情合理的。

當初與吐蕃一戰,讓當地百姓徹底見識到他們與我們大唐的差距,變得容易管理多了。

而基本上官員到了五品,就入了皇帝的眼,再向上爬那就是要看個人能力了。

“灰鵝?”房玄齡聽到了這東西,倒是略帶着幾分的好奇,“魏王讓您們去幹的?”

所以自己見到了西海郡提升爲西海州,自己也威震青海,便是想着有樣學樣,通過道路把這些羌族給整合起來。

簡單的說,如果褚遂良扶不起來,那褚亮能夠讓褚遂良穩穩繼承他的陽翟縣侯。

王玄策自然不知道房玄齡的心思,對房玄齡十分感謝道,

“多謝房僕射,我原本還打算從魏王那裡借調一些大匠過來幫忙找找原因。

畢竟朝廷也不是那沒人性,王玄策好不容易在年底時趕回來,結果在長安還沒待幾天時間,就給人一腳踢到西海郡去了,這是人乾的事嗎!

而且就算是我們喝不完,把這些茶轉手換給當地的異族族長,更是能夠換得大量牛馬!

在西海郡當地的牛羊不值錢,但茶葉很值錢,半斤茶換一頭犛牛,也是有異族願意換的。”

不過,這次褚遂良因爲茶葉而進入了自己的視野,卻讓房玄齡對茶葉這種東西好奇起來。

至於羊肉牛肉若殺了後,哪怕冬天也來不及送出去,或者說送出去的成本也太高了。

因爲朝廷執行的是府兵制,基本上除了甲冑其他東西都是需要將士們自備,下面的士卒,上面的將軍,基本上都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我不如推舉你幾個大匠,你回西海時,讓他們跟着修修道路,探查探查到底是什麼情況。

房玄齡對褚遂良自然有印象的,畢竟他爹褚亮跟自己算是秦王府最早的一批人。

怎麼到自己這裡,修路都會變得這麼難呢,王玄策表示不理解。

但自己修路的計劃,進行了一年後,哪怕是最簡單的石子路,經過半年冬雪,半年曝曬,直接就四分五裂,那道路的慘狀簡直令自己不敢直視。

“不過你是邊將,以後少回長安,跟魏王關係好點那就好點吧!”

對於房玄齡來說,近期朝廷花銷比較大,錢能夠省着一點花,那就省着一點花。

還是派遣幾個大匠給王玄策,幫他把這個問題給解決掉了再說。

房玄齡回禮後,便對王玄策道,“這次讓王都督你過來,是因爲我發現大量茶葉都向西海州流去,所以便有些疑惑,西海消耗得了這麼多茶葉嗎?!”

但魏王不計前嫌,給自己搭建好了平臺,讓自己終於有了證明自己實力的機會。

房玄齡對王玄策道,“那西海郡那邊是否有什麼困難,需要朝廷給予支持!”

因爲自己喝的茶葉,那是加入了醋的,喝起來酸酸澀澀不是很好喝,還是酒好喝。

房玄齡拍拍王玄策的肩膀道,“就當守着魏王在西海郡的草種計劃吧!”

房玄齡果斷打發了王玄策,心中不由暗暗嘆口氣,魏王對自己派系的人實在是太大方了點,這價錢,朝廷都給不起啊!

如果魏王不是聖人的親兒子,房玄齡覺得,魏王現在是不是應該考慮怎麼死了。

與之對比,聖人的另一個親兒子,越長大,越是讓這些老臣頭疼了。

家裡來客人了,今天一更,不用多等。

(本章完)

第61章 李靖的僞裝第241章 理所當然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79章 與杜如晦的交鋒第353章 稱心之死第515章 登陸平壤沿岸第443章 口無遮攔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計劃》第153章 囂張第218章 親兵入伍中第22章 羣星匯聚第76章 流外官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177章 鹽場發展中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353章 稱心之死第515章 登陸平壤沿岸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239章 李泰的謀劃失敗了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專業畫大餅第76章 流外官第349章 醫舍的觸動第289章 青海生風波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144章 順利通過第87章 醫療營迴歸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537章 高句麗滅第458章 叛亂終結(今天一更)第186章 偶然的發現第278章 真正好處第451章 魏王謀反了第521章 各自的應對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207章 計劃書第55章 李靖的拜訪第508章 李世績的謀劃第433章 三個天賦第290章 保護第329章 江南的茶園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173章 封燕王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13章 獎賞第6章 請蝗儀式第162章 巡查體系第235章 李世民的詢問第483章 房玄齡復職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458章 叛亂終結(今天一更)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252章 圍城打援第101章 拿錯劇本了第420章 萬象神宮第84章 帝國的執行力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72章 集裝箱第55章 李靖的拜訪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346章 接收物資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70章 馬周的奏章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1章 貞觀蝗災第40章 旱災將臨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50章 戰爭將起第485章 分封第26章 建設商鋪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474章 令人絕望第330章 寺廟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52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292章 百羌的習俗第508章 李世績的謀劃第246章 進步神速第325章 毛紡織第211章 傳信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務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96章 呂才的堅持第397章 月餅製作第278章 真正好處第29章 圖書館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第448章 李承乾的佈置第37章 規劃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