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

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

李泰自然不知道杜如晦與高季輔間的交談,也不知道杜如晦對高季輔的的期許。

但就算知道,李泰也無所謂,畢竟他們從來不是自己的依仗。

李泰把全部心思都放到這段運河上,整個天津小鎮內能調度的資源都被李泰調度起來。

李泰捨得這般投入,自然不是因爲杜如晦忽悠,而是李泰有自己的目標——發展天津。

是的,李泰不管杜如晦過來到底心中有着什麼樣的打算,對李泰來說,卻有着屬於自己的心理標準,那就是有助於天津發展的事情,那自己就幹,不利於天津發展的事情自己不幹。

至於杜如晦到底有多少的算盤,朝廷有多少的爭鬥,跟自己又有什麼關係。

所以這件事又回到原點,那就是天津要怎麼樣發展,唯一的依靠就是運河!

說實話,爲什麼李泰來到了幽州後,看到了幽州城,也就是未來北京的位置,李泰第一時間便放棄掉了北京,而是選擇了天津作爲自己的起點。

隨着《漕運計劃》的展現,天津的區位優勢,開始展現出來,那就是幽州城更偏向一座戰爭堡壘,而天津纔是後勤核心。

如果李泰追求得是藩鎮割據,追求得是造反稱王,那在京杭大運河開通後,選擇幽州的遠比天津要優秀。

但家裡連土地都沒有,那給哪家大戶做事不是做事,你們遇到過比燕王還敞亮的官爺不。

“有了糧票,你們就能買一些吃食或者用的,甚至找找花船窯姐也不是什麼問題。

自己以前在長安時,徭役不但能吃三餐,而且還能享受到鴨肉鴨湯,補充他們充足的蛋白質,使得有充沛體力應對徭役。

這大冬天的來一場徭役修這破運河,誰知道要累死多少人啊!”黃隊正感嘆道,

“你這年輕小夥子,好好幹,燕王肯派人教授你們識字,肯定是希望你們留下來的。”

不抓住這個機會,不說飛黃騰達,至少存點積蓄以後娶媳婦吧!”黃隊正道。

“你要是良家子,家裡有幾畝良田什麼的,我就不勸了,服役後回去好好種田。

而事實上,在李泰看來,這頭一個月只是讓自己從幽州這麼多徭役中挑選出一批適合被王真儒的徭役體系拆解後重新填入徭役的人選,整個過程也不過只是整合徭役體系。

明年若有機會,還是來燕王麾下服役,至少燕王麾下是真把人當人來看啊!

這年輕的小夥子倒也是連連點頭,畢竟這年頭有這麼靠譜的活幹,是不容易啊。

這看得徭役們心驚肉跳,連忙吃口饅頭壓壓驚。

“想什麼呢!”負責發放棉服的黃隊正道,

但隨着各種標準是自己制定,裡面管理的基礎人員是農業學府提供的,那自己就好像列強通過鐵軌控制滿清內陸一樣,自己也能通過運河本身影響整個大運河。

“其他的徭役不一定,但給燕王做徭役,那就是包吃包住的待遇,賺錢是肯定的。

畢竟,等到這些工廠徹底完成整個京杭大運河修繕的磨合後,就算杜如晦不再用自己的人手,但修建大運河的材料呢,甚至標準呢!

有了幽州區域的珠玉在前,那後面階段修繕所需要的材料與標準是不是就順勢輸出了!

睡得通鋪是極其舒服的火炕,晚上燒熱起來,躺在上面睡覺很是安穩。

就算當不了專業徭役,但每年服徭役時能好過一些,對底層百姓來說也知足了。

“黃大人……這這些衣服是給我們的?”一名年長些徭役,看着發放到自己手裡的棉衣有些發愣,官府還給發棉服的嗎?什麼時候官府對這些徭役這般好了?

“存錢……”黃隊正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不知道爲什麼明明自己的糧票收入在長,但真就是很難把錢給踏踏實實的存起來。

李泰沒專門派人去追捕,只是把逃役的名單交給高季輔,對這類人按照唐律應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反正對李泰來說他們不是自己想要的人。

黃隊正上下打量了一下老徭役,道,

“別爲難我,這身體幹徭役這重活,還能活個幾年?還是回去頤養天年,逗弄兒孫去吧。”

而天津興盛的第一個點就在這條大運河上,這條大運河的興盛程度,便決定天津這城市的下限,靠着這條大運河,天津便是北方不可或缺的經濟重鎮。

“李神仙算出不日將會有大雪,所以纔給你們準備了棉服。

但不來還不行,因爲來了還有機會活着回去,但逃役的話,說不定直接就沒了。

高陵在住宿上條件好得讓徭役們有些難以置信。

這纔是自己以後在幽州最能夠依靠的力量,也是自己願意答應杜如晦的最重要原因。

畢竟這年頭能多掌握一門技能,說不定到了災年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而說實話,幽州服徭役的百姓們,尤其那些長了年紀當初大隋修大運河活下來的百姓來服徭役的時候,那都是懷着,說不定今年就死在大運河上來的。

不論怎麼說,至少在李泰看來,這批徭役過得相當的辛苦,需要精神上的安慰與刺激。

至於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自己那些調度過來的工廠,以及各行各業調度到了幽州的基層人才,完全能夠藉助這次的機會有個大的發展。

對一直以來生活在幽州苦寒之地的百姓來說,這哪裡是來服徭役,這分明就是天堂啊。

尤其是隨着天氣開始入冬,李泰開始派遣人給他們發放冬衣,畢竟隨着天氣越來越低,再讓他們穿着他們自己的那身單薄衣服,根本就不能指望他們在冬天裡面幹活。

自己哪裡還敢有什麼過多的奢望,湊合着過唄,百姓嘛,能過一天是一天。

一來自己能通過這次的機會調度整個幽州的本土力量。

來到這裡後,發現自己居住的房屋雖然絕大多數都是木製的但很堅固。

作爲底層的百姓來說,不說做什麼學問,只是單純的認識幾個字,還是非常有渴望的。

當然心中若有幾分抱負,倒也可以把這些糧票存起來,直接買下這村鎮房子,多少也算是個落腳之地了。”

但每次配菜除了鹹魚與酸菜,就是酸菜與鹹魚,連點換的機會都沒有。

營地中的規則很詳盡,甚至詳盡到每人每天被子要怎麼疊放,營地要怎麼打掃,洗漱用品要怎麼樣放置,甚至所有二十歲以下的徭役,需要到指定地點進行上課。

老徭役聽到黃隊正的話不免徹底絕望。

“糧票?就是隊正小心存放的那些小紙張嗎?”一名年輕的徭役開口詢問道。

李泰深吸了一口氣,把自己的目光重新投射到眼前天津的徭役們搭建的徭役生活區。

而李泰每天半個時辰讓人教授他們識字,以及完成基礎的掃盲,對這些百姓來說,還是很樂意的。

只不過在正常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讓他們識字的渠道而已。

幾個幽州當地潑皮懶漢吃了饅頭後不幹活,不良人把他們抓出來,當着所有人的面打斷了雙腿,然後就這麼活生生扔在在營地外餓死了。

“可是,我家裡還有老人……”年輕徭役有幾分無奈道。

“知道燕王是好官就好,若不是燕王,掏錢給我們買來了糧食,讓人搭建起了這居所。

而李泰則讓王真儒把他們有序安排在天津徭役的麾下,讓他們開始幹起了活來。

不過,在燕王的手下服徭役的確比在其他地方靠譜太多了。

至於上面寫着的什麼包吃包住,百姓們難道還不熟悉這些當官的,他們哪怕是摻入沙子的糧食能夠給自己吃上幾口都是謝天謝地,給自己一個遮擋風雨的房屋自己就感恩戴德了。

這條運河修建了起來,你們土裡的生產能夠賣到更遠地方,幽州捕捉到的魚乾能夠販賣到內陸,幽州附近的牛羊也能販賣到遠處,從此整個幽州,尤其是你們的生活會富裕起來!

李泰必須要告訴他們修建這條運河的意義,唯有知道的這件事的意義,這些徭役纔不會把它單純當做一件辛苦的徭役,而是當成一件光榮的使命。

李泰預估每個生活區至少有五千人上下,因爲只有人數足夠的多,自己的配套設施給這些百姓搭建起來,纔能有足夠的消費完成自己的經濟循環。

當然,而這種制度持續的兩週,有一部分難以忍受的徭役選擇了逃役。

但自己追求的只是施展自己的內政才能,讓自己努力成爲大唐政壇中無可替代的存在,那自己選擇天津更是能夠展現出自己的內政能力。

這一天內可以不受到營地規則的束縛,去處理自己的私人事情,甚至能離開營地,只要天黑前回來就好。

不過等到伱們徭役服滿離開了,這些棉服可不能被你們帶走,都是要留下來的!”

剩下來的這些徭役,不論他們是逆來順受也好,還是他們捨不得這裡的伙食與住房也好,經歷了兩週的生活適應後,他們願意留下來,說明他們能適應這工作節奏了。

“這樣啊!”年長的徭役不由面露惋惜,他摸過這些棉服,這上面可都是自己這輩子未必有機會穿的好料子啊!

“不過。”黃隊正繼續道,“那些平時表現優異的徭役會留下來,加入天津徭役中。

到時候不但夏冬兩季都有兩套換洗的衣服,而且還能拿上糧票,真正過上好日子!”

“怨不得,怨不得!”聽到黃隊正的話,年輕人連忙道,

“燕王是好官,他還讓人教俺們認識字,雖然俺們學得不快,但燕王卻也沒嫌棄。”

這樣的待遇,讓李泰有幾分的心裡有愧,畢竟徭役幹得是重活,吃得不好怎麼能行。

“黃哥,做徭役真能存錢嗎……”年輕人有些不相信。

所以,杜如晦讓李泰藉助疏通京杭大運河的幽州這一段,李泰毫不猶豫便答應了下來。

在幽州這裡,雖然自己購入了足夠糧食,絕對能支撐得起這些百姓們敞開吃飯。

最重要得是,只要沒吃飽,可以一直拿雜糧饅頭吃,一直到吃飽爲止。

同時營地內也不徹底限制他們的自由,每五天會有一天休息時間。

“嗯!就你小子眼尖!”黃隊聽到年輕徭役的話,倒是沒有否認,道,

當然,雖然在這裡待遇很是不錯,這一個個營地中卻有着凶神惡煞的不良人進行巡邏。

而整條運河從北到南這麼漫長的道路,自己所需要的未必是徹底控制這條運河。

吃飯時,自己更吃着精糧製作的只有地主家才能吃的雜糧饅頭,配菜更是有着酸菜,鹹魚,以及一些自己也不認識的野菜湯。

而高季輔的效率說實話並不差,短短半月時間,這些徭役們便陸續的到達了指定生活區,至少在這個時代已經算得上是能吏了。

然後,李泰開始讓每個小鎮把二十歲以下的徭役給挑選出來,每天半個時辰讓農業學府學子們定期給他們上課,除了簡單的讀書識字以外,更重要得是講述修建這條運河的意義。

如果違反了徭役區裡面的規定,輕則直接抽鞭,重得甚至會致死。

不過面對這小年輕,黃隊正自然不可能直說,神色一正道:

顯然這營地得管理者是兇人,自己來這裡是來服徭役的,不是來做大爺的。

第二點就是在這件事情上,幫助杜如晦就是幫助自己。

不過存錢就要看你自己了,畢竟要是你自己胡亂的花銷,存不下錢來可怨不得其他人!”

“黃隊正,你看我怎麼樣?”彷彿老松樹樹皮般的老徭役,此刻貼了上來道,

“我一定好好幹,要不您把我留下來吧!”

古代到了冬天,百姓們不得不躲在家裡面,其中很重要得原因就是沒有過冬的衣服。

等到整個體系整合完成,就是看這冬天到底低溫到什麼程度了。

如果是那種河水結冰難以行舟,那自己冬天就沿着自己建立的一個個徭役生活區,先把道路修築出來,繼續做好準備工作。

大不了等到明年再對整個運河沿岸進行疏通,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若今年是暖冬,也能夠直接進行疏通,同時物資也能暢通無阻的運輸,那自己就直接清理運河。至於河岸邊的配套道路,以後慢慢修建也就是了。

(本章完)

第229章 薛仁貴行動中第356章 明心見性第210章 糧食入河南第8章 馬周的提醒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251章 六鏡花第159章 棉布第65章 戰報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373章 年節禮物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237章 勝之不武第337章 廉租房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343章 大唐的棋聖第92章 熬出頭了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務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523章 決戰第161章 與李世民閒談第295章 自適應的發展第389章 農學社的無奈第175章 曬鹽法第325章 毛紡織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26章 建設商鋪第21章 儒家的問題第544章 兵議第204章 八牛犁第300章 閻婉第457章 橫推(今天一更)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382章 鉅艦抵達(陽了)第373章 年節禮物第428章 受傷的人第66章 重疾第321章 交稅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289章 青海生風波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決策第474章 令人絕望第179章 我就選你了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446章 魏徵之死第83章 又被彈劾了第4章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機會第295章 自適應的發展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511章 計劃的實施第455章 復仇VS團結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443章 口無遮攔第479章 親自動手第99章 杜如晦來訪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戰終結第372章 下山第300章 閻婉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針尖麥芒第10章 兩文錢第398章 征討高昌第345章 點金術的力量第80章 達成一致第481章 步步推進第409章 所謂壯陽特產第221章 觀風使至第397章 月餅製作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484章 占城稻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68章 繼續科考第153章 囂張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294章 面見李靖第546章 軍議結束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484章 占城稻第421章 茶葉之利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421章 茶葉之利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336章 博彩第177章 鹽場發展中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65章 墜馬第457章 橫推(今天一更)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439章 高句麗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