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偶然的發現

第186章 偶然的發現

隨着李德謇把這些使者送走,李泰自然也回到了天津城。

因爲這時代的節奏相當緩慢,而且糧食的統一入庫也需要相當多懂得計算的人一撥打着算盤計算。

大約過了一週左右,王真儒完成對這次購買糧食的統計,便過來對李泰彙報。

“燕王!”王真儒見到李泰,第一時間對李泰行禮彙報,

“這次一共收到糧食三十三萬七千石,都已經用綢緞支付完畢,這是賬簿,請燕王過目。”

“放下來吧,我會找人覈算的!”李泰點頭道,

“不過,沒想到居然有這般多糧食,有些出乎意料了,原本還以爲幽州這地方能有個二十萬石糧食就不錯了!”

“自從東突厥被我朝李靖尚書所滅,北方邊境可謂再無禍亂。

之後,渤海水師當初在我們幽州駐紮,退役船隻供給了幽州,捕獵而來的魚羣也多向幽州出售,算來解決不少百姓的吃飯問題。

再說這幾年風和日麗,國泰民安,年年都是豐收之年,幽州這些大大小小的世家,手裡儲存了這麼多的糧食並不奇怪。

“終於結晶了!”李泰看着這些粗鹽,總算鬆了一口氣,轉過頭對李淳風道,

“淳風,真正能用上這些粗鹽,還要多少的時間?”

“冰啊!”李泰卻也有幾分感慨。

同時,幽州的煤礦也需要大量的勞力進行工作,自己肯定是會把配套設施給建設好,不至於讓他們冬天挖礦把命搭進去。

自己趁着冬天來臨之前,多忽悠一些幽州附近的百姓來天津搬磚掃雪。

尤其食鹽結晶後,接下來的處理工程還需細細琢磨。

李淳風聽到李泰的話,不由雙眼通紅,這就是他願意跟着李泰乾的原因。

“幾年以積累經驗爲先,不過可在邊沿處挖掘出溝渠,放置煤炭加熱維持水溫。

雖然只是北方,而且只能在最寒冷的幾個月,但即使如此,透明容器對科研所帶來的進步卻也是無比重要的。

總之有了這透明的瓶瓶罐罐,我能直接看到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看不到!”

管他什麼東西,先記錄下來找人慢慢分析,等到分析出了結果,再也譜寫海鹽法則!

“對了,燕王,快要入冬了!”李淳風很鄭重的對李泰提醒。

從六月份開始,現在秋收已過,已經有三個月多月了,雖然自己對曬鹽法有着絕對信心,但真正操作這件事情的卻是李淳風,終於出結果了。

“我不是這個意思!”李淳風苦笑道,

“燕王您沒有在這裡待過,不知道到了冬天這莫說這大運河,就算是桑乾河都會結冰。

所以,李泰感覺違和的確違和,但李淳風顯然已經適應了農業學府的思維方式。

比如說單筒望遠鏡,比如說天文望遠鏡,比如說顯微鏡,甚至聚光鏡。

彷彿不把這一筆錢給花出去,燕王就渾身都不舒服似的。

所以我需要墨科學子給鹽場的製作專屬器械,還有淋滷專用的滷池過濾掉海鹽中的雜質。

還有天津津口、天津城,以及天津港口三處道路要修繕,短時間內抽不出什麼力量了。”

“放心,我們積蓄了大量糧食,就算煤炭產業也已經找到幽州本土煤礦開始開採了。

王真儒說道最後,又補充道,

“冰……冰雕……”李泰的腦子嗡嗡的,不由道,“你還幹了什麼?!”

因爲這個時代的技術限制,這是無可避免的事。

說實話,自從什麼火之法則,什麼日之法則,什麼水之法則成爲證道附屬產物後。

這個是國策,只不過因爲政府管不到基層需要世家或者當地豪族出面支持。

現在秋收了,百姓空閒下來了,自己也該要好好使喚使喚他們了。

現在對上海鹽,李淳風自然是拿出理科專研的精神,開始想辦法去解析海鹽這種物質。

現在秋收結束,自己也能夠通過這些世家,讓百姓們服徭役了。

還好的是,對冬天作業,自己麾下倒是是有豐富的經驗,至少在長安不會出人命。

“諾!”李淳風無比堅毅的回答,“以後這鹽場出什麼食鹽,我就吃什麼食鹽。”

“驗證大道啊!”李淳風說道,“有很多證道法在春夏秋是沒辦法做的,只能到冬天。”

但這種自己敢賣什麼,自己就敢用什麼的態度,縱然有雜質,也是能慢慢改進的。

與此同時,高季輔隨着當初作爲中介人,完成了燕王與幽州世家的交易,也算與幽州大大小小的世家搭上了線。

而且我還會讓孔雀送一批棉衣過來,就算冬天幹活,也不會有人凍死的!”

李泰騎着馬帶着人向幽州城而去,因爲他真的不理解,爲什麼自己想要乾點事情,總會遇到缺少勞力力。

“爲什麼?”李泰有幾分莫名。

當然要是天真太冷就先算了,每年停一兩個月也就是了。

區分海洋到底多了什麼或者少了什麼,使我們能更詳細瞭解海鹽,爲它編寫海鹽法則!”

想要科技的真正進步,到底還是需要,尋找到合適的材料,擁有合適的工藝,然後老老實實的攀科技。

不過隨着冬天到來,幽州之地不但會出現運河冰封的情況,甚至幽州本身也非常有可能在大雪下道路堵塞,李泰覺得自己也是時候去找高季輔了。

尤其當他手上有一大筆錢後,正常人要麼把它給存起來,要麼把它拿出來買地,但燕王喜歡的卻是擴大再生產。

說實話,這海鹽相對陸鹽來說,多多少少在現代人看來還是有很多雜質的。

而李淳風見到了李泰有所準備,不由道,“若結冰了,這鹽池怎麼辦?”

“沒什麼,我就是讓冰雕匠人制作了當初一些放置各種不同溶劑的瓶瓶罐罐,讓我能看得到裡面的情況。

“我們騎馬去鹽田看看!”李泰聽到李淳風的話,直接了當道。

“不過,這種曬鹽法曬出來的只是粗鹽,百姓吃吃也許不計較,但若吃得多了百姓會掉頭髮的,還需要用配置滷液,用淋滷法慢慢沖刷裡面的雜質才行!”

“說到底,還是燕王您賢明遠達,爲我們在幽州工作,打下基礎。

有燕王您這大善人幫助他們清理一下倉庫,他們本就是求之不得。

王真儒看着此刻李泰,倒也不敢多說什麼。

你先把這兩件事情,一件件的處理過來也就是了。

而實際上天津小城,雖然有了足夠的糧食和炭火,但如果因爲結冰斷了水路交通也還是很麻煩的,畢竟自己剛來幽州,很多的準備自己做得未必充足。

“我會注意這一件事的!”李泰神色嚴肅的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不過表完態了,李淳風繼續道,“燕王,我需要大量人力繼續開拓鹽場。

李淳風帶着李泰來到最小的大約只有十六平方米麪積的小鹽池中,卻見到這鹽池的底部,鋪着一層晶晶亮的雪白食鹽,看到這幕,李泰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終於結晶了。

李泰的目光不由向着王真儒看了一眼,嗯,有前途!

然後,李泰徐徐對王真儒道,“把糧食儲蓄好,很快就會用到了。”

李淳風點點頭,至少自己的所做所謂不會全部白費就好。

在這沒透明玻璃的時代,是不是能通過頂尖冰雕匠人的手,完成一些也許只有這個時代才能完成的奇蹟操作呢!

李泰不知道自己的設想能不能成功,但要真能這一步跨越過去,當人們發現肉眼視野以外的其他世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驗證?”李泰聽到了李淳風的話,倒是有幾分好奇的說道,“什麼驗證?”

李淳風感嘆道,“不過到了冬天也不全是壞事,我們幽州學府的很多驗證,也在等冬天到來,等着去一一實驗,一一驗證。”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專門鹽科人才,過來區分海鹽與陸鹽的分別。

李淳風點點頭,衆人沒有耽擱,很快便來到鹽池,一個個的彷彿湖泊一般。

“需要什麼!只要伱要,只要我有,全部給你配置好!”李泰大手一揮對着李淳風說道。

這所謂法則二字,就是代表着物質絕對不會改變的性質或者定理。

李泰看李淳風卻是信心滿滿的回答,畢竟幽州這地方比長安可是要冷的多。

不過,燕王既然如此支持,那王真儒也不再多說什麼,燕王怎麼說,自己怎麼做唄。

唯一不清楚的就是,北方這裡的風雪到底是多麼的寒冷。

“燕王不記得當初的水銀實驗了嗎,我們用冰作爲器皿檢測出了水銀的高度,確定了新的度量衡啊!”李淳風道,

“後來我又嘗試換了好些器皿,但都做不到可以透視的程度。

李泰聽到李淳風的保證,不由點點頭。

“嗯?”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倒有幾分茫然,不由問道,

“燕王可是有其他任務?好教燕王知道,我們手上還有天津對渤海的港口要建設。

李泰揮揮手,對王真儒道,“你多慮了,我怎麼可能會這般把你往死裡用。

李泰聽到李淳風的話語微微發愣,倒是有幾分恍惚。

自己到底是陷入到死衚衕裡面了,當初自己雖然用冰放置水銀,研究出了想要的度量衡,卻沒想到,這東西居然還能這麼用。

比如一張紙條在冰封瓶子裡面燒起來,上面放個瓶塞,我讓士卒把整個冰瓶子捏碎了,都沒把這瓶蓋給拔出來。

李泰聽到李淳風的話語,嘴角不由抽搐了一下,總感覺某些話語,說出來總感覺很違和。

李泰繼續道,“我事先說好,這種粗鹽給百姓吃豈不是禍害百姓,你想辦法去除掉裡面雜質,以我用得食鹽作爲標準,百姓吃什麼食鹽,我就吃什麼食鹽!”

更不要說,他們投了大量錢財在《草種計劃》上,現在能有個回血機會,自然再好不過!”

當然,這種取巧的方式,想要走得遠是不可能的。

因爲跟着李泰在高陵混過的王真儒非常清楚,燕王就是這種喜歡沒事找事的傢伙。

讓工人們也休息休息,若是有閒不住的工人讓他們到天津城來,少不了讓他們幹得活!”

至於渤海海面也會有結冰的時候,我是說您是不是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了!”

這時候,李淳風快步走進來,臉上春風得意,激動道,“燕王,結晶了,結晶了!”

後來來到了幽州,發現這裡的冰雕匠人很是不錯,幹活又快又好,就用冰雕器皿了。”

因爲李泰真幹一件事時,從來不是索索扣扣,而是真得信自己,真敢給自己砸錢啊!

只不過,既然糧食收齊全,自然要進入下一步,否則糧食這麼多,放在倉庫裡做什麼!”

冰雕匠人,直接把冰打造成相應的器皿,那是不是冰雕匠人是不是也能把冰打造成其他的東西。

“按照這速度,大概再用一個月,就能出粗鹽了。而第一批食鹽要久一些,至於以後,那就要看這日光有多烈,海風有多強了!”李淳風看着李泰,開口道,

而解析出來的有關海鹽的所有信息,便被稱作是海鹽法則。

我們不過只是做了一點不值一提的工作。”

就算是港口因爲冰雪的原因,沒辦法在今年年底修好,但道路倒是能儘可能先修好再說。

“嗯?!”李泰聽到這話,神色變了變,說實話自己又不是北方人,運河結冰這種事情自己都會本能的忽略掉。

李泰在李淳風這裡倒是大受啓發,便答應李淳風很快他需要的東西便是會送過來。

高季輔明白這過程中世家會把自己的徭役轉嫁給普通百姓,但百姓又怎麼拒絕得了呢!

他們也就只有咬咬牙,把這徭役完成過去,捱過這一年再說吧

“高長史,我來拜訪你了!”就在高季輔遙想時,李泰的聲音遠遠得就在門衛傳來。

高季輔感覺自己的太陽穴隱隱作痛,畢竟這燕王太會來事了。

但自己能怎麼辦呢!自己也想拒絕啊!

可對高季輔來說,自己的主要職責就是監督李泰,幽州長史纔是副職。

(本章完)

第158章 張玄素的見聞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171章 殿中對第541章 徭役們的福利第373章 年節禮物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399章 桑布扎與辯機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267章 自古以來第113章 與太僕寺的合作第414章 武侯八卦陣第103章 褚遂良與劉仁軌第349章 醫舍的觸動第531章 遼難運河第319章 南市第121章 書局的意外發展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392章 荒謬的刺殺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278章 真正好處第26章 建設商鋪第222章 滄州的高速發展第516章 正面的碰撞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515章 登陸平壤沿岸第420章 萬象神宮第451章 魏王謀反了第85章 渭水工程開始了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第152章 平定嶺南第448章 李承乾的佈置第292章 百羌的習俗第544章 兵議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92章 熬出頭了第37章 規劃高陵第285章 你說了,我便相信第483章 房玄齡復職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152章 平定嶺南第93章 與張萬歲的愉快交流第175章 曬鹽法第32章 邀請孔家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505章 新神農第130章 教化異族第498章 順利的伏擊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528章 爲了勞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492章 戰爭會議第244章 衆人商議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511章 計劃的實施第548章 成爲太子(大結局)第523章 決戰第36章 成爲縣令第471章 身鑄薪柴第168章 嶺南舊事第201章 馳道建設的計劃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第495章 邀請李靖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20章 呂才第473章 銅牆鐵壁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220章 高句麗的特產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103章 褚遂良與劉仁軌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煩第137章 研發中的蒸汽機第221章 觀風使至第496章 抵達幽州第546章 軍議結束第11章 煤炭與飼料第157章 張玄素第521章 各自的應對第15章 冬日將近第515章 登陸平壤沿岸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73章 李承乾的鋒芒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520章 神通難敵天數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155章 學員入嶺南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486章 政治的延續(今天一更)第185章 與李德謇的碰面第172章 劉神威歸來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15章 冬日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