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順水推舟

第169章 順水推舟

程知節在收割了秋冬時節的糧食,穩定了嶺南人心後,便上書給朝廷,準備離開嶺南。

而朝廷也沒讓程咬金在嶺南那邊多待着的意思,畢竟南方穩定下來就足夠了。

朝廷也不指望嶺南地區能有什麼收穫,只要別在給朝廷添麻煩也就足夠了。

至少現在朝廷想在嶺南進行大規模開發是不現實的,需要投入的資源實在是太多了。

說實話,誰要給朝廷提出開發東南的意見,怕是誰就要被踢出朝廷。

所以在程知節上奏,保證嶺南地區已經平叛完畢後,便被朝廷徵召回朝了。

畢竟兵士們雖然不能說全是北方士兵,但多少也是思鄉心切,能早點回去自然是好事。

不過,雖然是在華夏版圖境內,他們從廣州回來卻也需要兩個月時間,這一路來回到底不是好走的,而就在這段時間中,長安城內開始漸漸起了風聲。

倒不是朝廷出了什麼亂子,或者說任何亂子再亂也比不上李承幹出的亂子。

一兩個月過去,李承乾的腿傷開始慢慢恢復,但行走雖還能走,但瘸腿卻是無法避免了。

一個兩個的還真以爲抓住了這機會,若非我原本就打算離開長安這是非之地,我定然讓他們看看什麼才叫水軍!”

“……”李世民聽到李泰話語中的自信,不由愣了愣,道,“你想去幽州?”

“只要高陵在農業學府在,我能離開自然也能回來!”李泰從容道,

畢竟自己爲什麼等了這一兩個月的時間纔想辦法去見到李承幹,還不是因爲自己看看風向,好像李世民並沒因爲李承幹瘸腳的意思想要廢了李承幹。

“這個決定不止愚蠢,而且懦弱!區區流言,就需要逼得你這越王離開長安嗎!”

當初靠近自己的彷彿都只是趨炎附勢之徒,讓李承幹狠狠體會了一把。

現在,許敬宗拿着自己正在修編的《隋書》過來,不論怎麼樣,許敬宗還是尊敬自己的。

與之相比,還是如同李泰所說,讓李泰到封地去就封纔是最好的選擇。

“還請太子放心,敬宗正是怕校訂有誤,所以送了三捲過來給太子過目。

“也就是說,有人把髒水潑我身上了!”

“你什麼都好,就是給我好好管管這張嘴,因這嘴惹出來的事還不夠多嘛!”

許敬宗說道,“若太子放心不下,試試也就清楚了。”

杜楚客與呂才兩人聽到李泰這般的話語,也不由雙手行禮表示明白了。

“伱今日騎馬來的,顯然是想要表示自己長大了……真是幼稚啊!”李世民開口道。

“哦?”李泰聽到這話,倒是愣了愣,笑了笑道:

說實話,李泰騎馬而來,倒讓宮中的侍衛帶着幾分驚訝。

杜楚客聽到李泰的話,道,“尤其您在長安一手創出來的產業,怕是會消散不少。”

這種事情自然而然便在朝廷中形成風聲,不僅是朝廷,就算底下百姓也都知道了太子騎馬不知怎麼的摔了腿,然後摔瘸了!

作爲不良帥魏旭到底是有聽一聽議事的資格。

許敬宗恭敬的對着李承幹說道。

“你才十二歲,幽州雖然算不上是邊塞,卻也地處邊疆,乃是苦寒之地!”李世民有些捨不得的說道。

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張張嘴,最後還是開口說道,“我準備去幽州!”

李承幹聽到這話,心中不自覺的生出一絲暖意,道,“世人若都如卿般忠貞體國,寡人也能少了很多煩惱啊!”

李泰倒是從容道,“而且我也好接着這次機會,去幽州避避風頭。”

“說話啊!”李世民看着李泰說道,“你騎馬來見我,不就表示做出了什麼決定!”

“而且這時候我順勢的離開,對多方來說都是好事,農業學府到底需要時間沉澱啊!”

李泰看着李世民,倒是從容不迫:

說實話,隨着自己受傷的這一段時間,李承幹算是深深的體會了一把人情冷暖。

既然如此,自己做次政治投機又怎麼樣,想要在朝堂上發達,做政治投機,成爲從龍之臣纔是王道。

近期聽聞太子恢復,便馬上把這謝謝日子積累的文稿,就一起送來了,還望太子操勞!”

只要是正常人都清楚,這些謠言是衝着李泰過來的,但李泰想解釋,也很難進行解釋啊!

而朝廷官員,只要智商正常的那都不想要參合到這一件事情裡。

而許敬宗離開了,手中不由握了握拳頭,因爲他感覺自己的謀劃還是風險小回報大的。

“馬匹?!”盧安壽聽到李泰的話愣了愣,但卻也馬上答應下來。

這種客觀事實存在的事情,堵是堵不住的,尤其經過一兩個月沉澱,很快便傳入已在嘗試着康復行走的李承幹耳朵中,當天那幾個碎嘴的內侍,便讓李承幹直接廷杖五十,死了丟亂葬崗,沒死丟給掖庭,這才讓這件事情不在東宮中談論。

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目光變得銳利了起來,道,“你要做得是找出流言背後的人!”

“就當是我好了,比較起讓這流言更加的陰謀詭譎,還不如我順勢離開長安前往幽州。

可以說,除了李泰、長樂和父母等人,其他都沒一個來問候的,真讓李承幹感覺心涼。

然後李泰道,“不用管這個流言到底是怎麼來的,當做是東宮手段,十有八九錯不了!”

甚至在自己看來除了李泰吃虧了,自己不樂意,但對於其餘的己方人來說,李泰離開長安卻是最好的選擇。

李泰搖搖頭,對盧安壽道,“安壽,給我準備好馬匹,我去長安!”

“無所謂,一切對我們有害的事推到他頭上,本來就是他身爲太子的責任!”

“把鄭國渠翻新好,京杭大運河還等着你把漕運計劃給推行下來。

李泰看了一眼馬周,說道,“賓王?怎麼了,到現在爲止都是一言不發!”

許敬宗看了看左右,李承幹示意,讓周圍的人全部都退了下來。

雖然自己不知道李承幹是怎麼墜馬的,但有了前車之籤,李泰自然是認真學騎馬技術,可不能步了李承幹後塵。

就在這時候,許敬宗拿着書稿到了東宮,坦坦蕩蕩的對門口之人道,

就算是在正常情況下,哪裡有官員常常去見太子的道理。

而且某種程度來說,不良人這一支武裝雖然說是衙役,但實際上更偏向李泰的府兵。

而事實上,這純粹是李承幹因爲腳受傷而變得敏感了起來,任何人生病時都會如此。

“哦!”李泰雙手抱抱自己的額頭,總感覺額頭又寬了幾分。

如果不是因爲李承乾的身上掛着,編修《隋書》的重任,許敬宗也找不到理由過來啊!

“延族!《隋書》修繕得如何?”李承幹被人扶起坐在牀上,略帶虛弱的問道。

只要我們好好活着,這些魑魅魍魎,終究會有一天會被我們碾壓過去的!”

一開始還有人關心自己,但在知道自己的腳可能衆生有瘸後,曾經在自己身邊的人,那不說走得乾乾淨淨,但卻也多少都冷淡了下來。

“越王您由此心思,馬周便不再多做什麼言語了,只是馬周在想,感覺這京城的流言也許不是出自一家!”馬周笑了笑道,“也許您的離去,還真是多方希望見到的。”

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冒着風險參與到這樣掉腦袋的事到底圖啥。

李承幹看着信誓旦旦的許敬宗,不由雙目含淚,感覺這真是天下最爲忠貞之士。

這些日子太子不在崇文館,讓敬宗擔心《隋書》文質。

“哦,這就走!”聽到了這話,魏旭卻連忙跑出去跟盧安壽作伴。

“諸位,我今天就去長安一趟,不就是想我離開長安去就封嘛。

“此事交給臣來處理也就是了!”許敬宗恭敬的對李承乾道。

畢竟與覆滅高句麗相比,這不過小事爾!”

比如什麼“太子瘸腿瘸玉階,越王分田分天下”,加點料子誰還不會了!

隨着這些流言開始四起,整個朝廷上下剛剛聽到了這消息,便是有幾分風聲鶴唳。

這年頭什麼陰謀詭計,都敵不過健康的身體,以及沉甸甸的功績。

再怎麼也要等到皇子們再成長一些,他們真正進入奪嫡的階段再說吧。

但李泰讓盧安壽安頓好馬匹後,來到兩儀殿隔壁的偏廳,耐心等待李世民召見。

畢竟現在的李世民可謂是春秋鼎盛,不說活二十年,至少十年絕對沒任何問題。

魏旭說完這話,卻見到三人全部都把目光看向自己,不由感覺壓力山大,道:

“我說錯話了,越王,你是知道的,我是粗人,我……我不說話了!”

“看來太子也是聽到近期紛擾之語,無端崖之詞!”許敬宗道。

“怎麼試?”李承幹聽到許敬宗的話,倒有幾分好奇。

這時候自然不可能讓李泰入職中樞,否則怕不是坐實了要廢太子,立越王的流言。

“在下弘文館學士許敬宗,攜《隋書》三卷,以求太子校正。”

“咦,阿耶,你怎麼來了?”李泰看着李世民的到來,倒有幾分出乎意料。

“嗯?言語的確紛擾,卻未必是無端崖!”李承幹聽到許敬宗的話語感嘆道。

畢竟這才經歷了玄武門幾年,誰都對當初的事情很是有印象。

“周明白了!”馬周聽到李泰的話,倒對李泰行禮從容回答。

“去跟安壽一起守着大門,別讓人偷聽了過去!”李泰揮揮手道。

李泰自然是會騎馬的,畢竟自己練武的過程之中也是有着騎術訓練。

當然,如果李泰直接選擇閉門謝客,讓時間沖刷掉流言也不是不行。

李泰倒是坦然說道,“與之相比,不論是誰放出的流言,倒也合乎了我離開長安的意思。”

不過,李世民通過內侍知道李泰是騎馬來時,便沒把李泰召入兩儀殿見面,反而是自己動身來偏廳見李泰。

畢竟按照常人理解,沒皇帝會選擇個瘸腿的人做皇帝,畢竟實在太有損天威了。

李泰在越王府中,看着馬周、杜楚客呂才幾人,得出了最終的結論。

但即使如此,這些風言風語也讓李承乾的心思特煩躁,畢竟外面自己可管不到。

“啪!”李世民的手毫不客氣的敲到了李泰的額頭上,羞怒道,

李泰騎馬來到了長安的越王府,等到了第二天,再次騎馬來到皇宮。

“額……”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到時有幾分的愕然,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

“越王您可是要考慮清楚,您這一退,想要再回長安來,可就不容易了!”

“只要能發揮我才能的地方就好,等到鄭白渠建設完畢,除非我入職中樞,否則高陵已經限制了我的發揮。

“也許因太子腿受傷有失威儀,再加上越王所作所爲頗得民心,當太子衆望所歸呢!”

但偏偏李泰自己不是一個閒得下來的主,他自己就是要藉助這個藉口,順勢前往能夠發揮自己才華的地方,彷彿與天爭時般的發揮自己的才華。

“但這個留言的傳播,也有損東宮的威嚴啊!”呂才略帶着幾分懷疑道。

至於怎麼樣讓這件事情安全下來,那就更簡單了,既然已經有了這流言了,自己往裡面添一把火也就是了。

至少魏旭是魏王府兵曹,除非是一開始就安插在李泰身邊的臥底,否則他就是李泰的人。

“爲國爲家,把苦寒之地經營成繁華之所,纔是我大唐皇室的責任與義務,否則只在百姓身上汲取民脂民膏,那根跟碩鼠又有什麼區別,這種人不死何爲!”李泰昂首挺胸傲然道。

聽到這話,東宮守衛過去通稟,許敬宗馬上被李承幹請了進去。

所以趁着這次機會,去大唐需要我的地方走走,又有什麼不可以的。”

李世民的手倒很快摸到李泰腦袋上,道,“你要去幽州我不阻你。

不過,你怎麼說服你母親是你的事,若說服不了就給我乖乖待在長安,哪都別去!”

“阿耶……您是聖人啊!”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弱弱抗議道。

“聖人就不能是人了!”李世民毫不客氣道,“想想你的追求,這事你自己搞定!”

(本章完)

第179章 我就選你了第365章 我們纔是最強的第208章 貞觀的年常第517章 蘇烈的戰術計劃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37章 規劃高陵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489章 各國的舉動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324章 飛行的熱氣球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392章 荒謬的刺殺第179章 我就選你了第161章 與李世民閒談第428章 受傷的人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36章 幽州的交換生第100章 心黑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207章 計劃書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針尖麥芒第348章 宮裡見聞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509章 反向伏擊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145章 僚人叛亂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第355章 工匠考覈第103章 褚遂良與劉仁軌第211章 傳信第511章 計劃的實施第154章 恥度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第256章 李靖的碾壓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150章 軍樂師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127章 長樂來訪第245章 洛陽開發計劃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390章 世家的底蘊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173章 封燕王第25章 五百文學費第401章 嚇死了第393章 李靖的建議第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72章 集裝箱第28章 開學第36章 成爲縣令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122章 馬球場的見聞第336章 博彩第64章 勝利第250章 李靖的任務第519章 李淳風的推薦(今天一更)第233章 軍用轉民用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26章 建設商鋪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針尖麥芒第495章 邀請李靖第237章 勝之不武第75章 分校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428章 受傷的人第28章 開學第345章 點金術的力量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443章 口無遮攔第458章 叛亂終結(今天一更)第8章 馬周的提醒第55章 李靖的拜訪第285章 你說了,我便相信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462章 謹小慎微(今天一更)第524章 交鋒第485章 分封第481章 步步推進第162章 巡查體系第466章 改革的風險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75章 分校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輔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541章 徭役們的福利第156章 冬日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501章 降維打擊的後勤體系第381章 廣州的發展第360章 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