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邀請馮盎

第143章 邀請馮盎

“那我這就下去安排人員!”呂纔對李泰行禮後,便準備去通知。

“另外,安排一批文科學子過去開設農社,另外每季託人把長安書局總結的半月刊與月刊送過去,同時也記得要把他們那邊的文稿記錄送過來!”李泰深吸了一口氣道。

“還要安排農社過去嗎?”呂才聽到李泰的話倒有幾分驚訝。

所謂的農社,實際上算是農業學府內部由優秀學生組成的一個組織團體。

宗旨是爲了錦繡大唐,布種天下,實際上某種程度來說,算是個非常初步的政黨。

有着自己的政治理念,同時也踐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再加上李泰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

因爲李泰不希望別人是因爲從龍而跟隨自己,而是因爲跟自己志同道合而選擇自己。

在這樣的情況下,農社這組織便應運而生,就是爲了實現以生產力改變大唐的樸實想法。

同時,這組織又是那種以紮根基層爲目標,這裡面的人,要麼成爲書局的負責人,要麼進入編制,要麼成爲農業技術人員,只有這三種類型從農業學府出來的人才,才能進入農社。

“越王,久等了!”馮盎見到李泰這年幼的樣子,目光中也閃爍過驚訝。

但李泰知道,這東西只要跟農官扯上,那等到那些農官成爲九品,甚至從九品的官員時,這個原本的農業技術團體,很快就會形成一股政治團體。

“可若越王真要我們幫他奪嫡怎麼辦!”馮智戴倒是憂心忡忡道。

至於年齡……好吧,只要之有能做穩皇帝資本的人跟年齡又有什麼關係。

而看着馮智戴的離開,馮盎倒是笑了笑,但想到李泰神色卻又是凝重起來。

只要跟皇帝這個位子搭邊的傢伙,出幾個讓人匪夷所思的神童怎麼了。

只不過,運營這個農社的成本,怕比在長安附近十個農社加起來怕還要高上一倍,其中最主要的開銷就是在道路成本上。

不過,這時候的馮智戴開口說道,“我父剛剛來到長安,並不知曉越王專研農事,越王是否是要在嶺南地區建立一個農業學府的分校?”

因爲李世民知道李泰喜歡吃甜食,像在茶裡面加蜂蜜,加蔗糖,來掩蓋茶水的苦味,而不是加醬油,加芥末,甚至加醋來讓茶味變態。

所以,農社這種東西,一定程度上承擔着聯繫農業學府的學生,以及發放福利的作用。

然後每年直接砸錢送福利,讓周圍的鄰居們都知道,你從農業學府出來,就有出息了。

“可以這麼理解,但嶺南地區的環境相信你們比我更加的清楚。

“也許,我平時在長安與越王府並沒有交情。”馮智戴道,“但今日,父親纔來到了長安,越王的請帖便是過來了。還指明瞭帶上親屬,想來衝着父親來的。”

但李泰能怎麼辦,李泰也很無奈啊。

“呵呵!”馮盎倒是冷笑了幾聲,自己從隋朝一路爬到了貞觀,什麼奪嫡的戲碼自己沒有見到過。

但只要他們有加入到政府體系,甚至公共體系的意思,不論是農官,士兵,醫者,李泰都能適當的給與慰問與福利。

後天,馮盎便與馮智戴大大方方的駕馭着自己上柱國的車駕前往觀看馬球比賽。

“你怕什麼!”馮盎說道,“到時,若越王逼你,你直接拿着劍去玄武門自刎。

“若是給了好處,我們就答應?!”馮智戴倒是有幾分擔心的說道。

“只是越王找我做什麼?”馮盎表示自己真的不理解。

要知道這可不是那個知識普遍廉價,師德逐漸墮落,甚至連同學都被利益扭曲的時代。

說實話他是真不想要介入黨爭,畢竟自己只是一個衛尉少卿,實在不想參與這破事裡面。

“衝我來的?”馮盎看着馮智戴的樣子,倒是一臉平靜道。

馮盎此刻果斷大包大攬,反正都是準備吃了好處就走人的,馮盎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泰找自己肯定不可能是爲了奪嫡,至少奪嫡來拉攏自己這個在嶺南的土皇帝也沒任何意義。

如果他們只是單純的用這些知識種田耕地什麼的,那也就算了。

但自己思考是沒什麼意義的,等到見面了,自然就清楚了。

同時書局出的《馬經》什麼的這個團體沒有什麼興趣,但以《糧食》爲名的月刊,不斷總結掌握的農業技術,發明的農業工具,甚至一部分未來的農業展望,傳播農業學府總結出的知識。

可以說,這些雜誌算是凝結了農業學府知識的精華,對那些從農業學府出來的學生來說,只要肯學習,多少能從這雜誌上學到一二。

同時,通過這個月刊,書局便成爲聯繫那些畢業學子的渠道,讓這些人每一個月,能有那麼一兩天,能相互間聚一聚,重複認識認識。

“這次邀請二位來,是有事情想要拜託兩位,希望兩位能夠協助在下一二!”

看在你是質子的份上,肯定會有人阻止你自殺,實在不行,你自己安排幾個人去奪劍!”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在崖州雷州之類的地方建立一農社,並且還要發放每年的福利與《糧食》之類的各種雜誌月刊,這就直接讓成本飆升了起來。

然後被杜楚客安排到指定VIP包廂中,而李泰則在這裡已經準備好了酒席等着了。

呂才見李泰這麼說了,那自然也就閉嘴了,畢竟反正又不是他掏錢。

通過技術人員進行農業試驗,然後把成果交給書局負責人進行傳播,再然後讓見到的農官進行本土化推廣,最終再進行反饋,進行進一步改良。

很快的,馮智戴便給了杜楚客回信,確定了會去。

因爲,自己剛剛到達,至少李世民肯定是派人盯着的。

開玩笑,雖然農業學府已經成熟,開始出貨了,但自己依舊是缺少人手啊,這些可都是讀過書的高科技人才,誰捨得亂丟。

因爲慣性會讓他們成爲一個團體,紮根在基層的團體。

說實話,馮智戴是真沒有感覺自己跟李泰有任何的交情。

最重要得是,這種發福利的事情不可能是公事,從而走朝廷的渠道。

“這個辦法不夠好嗎?我覺得嶺南跟着長安相隔千里,越王影響不到吧!”馮盎道。

“既然如此,我就多謝上柱國慷慨!”李泰對馮盎道,“我們農業學府,準備安排一批人前往嶺南,研究嶺南的作物,到時候這批人還需要上柱國多多照應。”

這些知識,基本上只要上了農業學府的學子能看懂,有些選科墨科出身的,甚至能徒手按照上面的講解捏出相應的工具來。

“原來是爲了蔗糖啊!”馮智戴倒沒想到李泰找自己的目的居然是爲了蔗糖。

“這這這……這不太好吧!”馮智戴聽到了馮盎的話弱弱道,真是太沒節操了。

“看看越王給什麼好處唄!”馮盎毫不客氣。

從而讓農業技術從實驗室到落地的循環,而農社便是這整個體系的樞紐。

農社雖然在李泰的規劃中是政治團體,但在初期規劃中,卻是個農業技術傳播體系。

說實話,馮盎不認爲李泰找自己是爲了拉攏自己,這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兒子能警惕一點。

“上柱國,我所要的並不是自己的口腹之慾,而是糖這種東西,是有成爲軍需的價值!”李泰看着馮盎道,“所以,我想要派人去研究甘蔗,增加甘蔗的產量,增加蔗糖的產量!”

“越王啊……”馮盎看着馮智戴,略帶玩笑的說道,“這個越王不會是拉攏我奪嫡吧!”

“還請越王請言!”馮盎客氣道,“只要能做到的,我們定然答應!”

“哦?”馮盎沒想到,李泰居然是爲了這件事情找自己,一時有些沒有反應。

莫說同學,就算同校本身在這個時代就是最牢靠的關係之一。

“你在長安待蠢了啊!”馮盎狠狠的拍了一下馮智戴的腦袋,

“好處吃了,至於讓我們幹什麼活,我們在嶺南天高皇帝遠的怕什麼。

我查過典籍,發現這東西好像也只有嶺南,甚至江南以南的地方可以生產。”

但不在那裡設立一個農社是不現實的,因爲李泰是準備在那裡埋一個伏筆,不是把這一羣人扔在崖州就不管了,然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

我讓他們過去,主要還是爲了研究種植作物,尤其對可以生產蔗糖的甘蔗十分的感興趣。

所以每個月月刊到來的幾天,相互之間的同學碰個面,一起專研專研新的糧食,甚至哪怕只是簡單的說幾句話,那都會變得不一樣了。

現在唐朝還短所以舉不出例子,但想想大漢,漢和帝劉肇十二歲滅竇憲,漢靈帝劉宏十一歲收政權。

“安排過去吧!”李泰深吸了一口氣說道,“這一步不可能省的。”

當然,對李泰來說最大的意義就是,自己能通過這些書局找到每一個的學員。

而長安到崖州,這麼走一趟就算了,而且以後還需要經常跑,這成本可就高了去了。

幾人相互的寒暄了幾句,李泰便開門見山道,

而馮智戴帶着馮盎纔回到了府邸沒有多久時間,杜楚客便派人來邀請馮智戴參觀後天的馬球比賽。

“不,您是在嶺南了,但我在長安啊!您吃了好處,我害怕啊!”馮智戴道。

“高陵縣丞杜楚客,邀請我參觀馬球比賽,期望帶上親屬。”馮智戴道。

楊勇這個太子被楊廣給滅了,李建成這個隱太子被李世民給殺了,多個越王殺太子又怎麼了,允許李世民做初一,還不能讓他的兒子過十五了。

而李泰從容開口道:“上柱國,衛尉少卿請上坐,這兩位,杜縣丞你們都見過了,這位是農業學府的呂才呂校長。”

畢竟嶺南那鳥不拉屎的地方,人煙稀少,瘴氣瀰漫,蛇蟲遍地,如果不是自古以來就是華夏土地,怕是會被人捨棄掉吧。

理由李泰都想好了,那就是當初你們以學府爲榮,現在學府以你們爲榮,好好爲華夏復興而努力,切莫辜負學校的培養。

馮盎倒是不擔心李泰算計自己,因爲嶺南真不值得這些長安的傢伙們去算計啊!

不過,至少現在這個農社還不是什麼政治團體,而是技術團體。

“算了,既然是衝着我來的,那明天便去見見。”馮盎大手一揮毫不在意道。

李泰倒是解釋說道:

消息什麼的肯定是信使被迷路了收不到!”

“我去安排車馬!後天去跟越王見面!”馮智戴錶示,自己的老爹太不靠譜了。

馮智戴接到這份請帖的時候都有些發愣,自己跟高陵走得不算很近啊!

“發生了什麼事情?”馮盎此刻看着馮智戴,有些不解的說道。

所以,馮智戴是真不知道因爲蔗糖,他早就被李泰惦記上了,只不過這次正好馮盎來朝見李世民,所以讓李泰想起了這件事,否則這件事應該是等到離開長安前纔會去安排。

因爲從嶺南那邊送來的蔗糖是交給了少府監的貢品,然後李世民再給了李泰。

如果成爲了公事,那其他的政府單位肯定是不同意的,所以那就只能夠自己掏錢。

“沒事沒事!”馮盎拍拍馮智戴的肩膀說道,“我的意思是說,越王這種天家血脈肯定是要臉的,但我們這蠻夷之地出來的人,偶爾不要臉一下,也吃不了大虧!”

“越王若是想要蔗糖的話,我讓小兒每年進貢的時候給越王您十斤就是了!”馮盎倒從容道,知道了李泰的目的,馮盎表示,自己不慌,不就是糖嘛,這有什麼嘛。

“謝謝您啊,親爹!”馮智戴聽到馮盎的話,苦笑回答。

這不是李泰能夠控制的,而是等到了那一步,他們自己會跟儒家團體官員形成競爭關係。

“太子賢德,越王都還未及冠,怎可能奪嫡!”馮智戴聽到馮盎的話,連忙說道。

“軍需嗎?!”聽到了軍需兩字,馮盎的神色不由嚴肅了起來。

沒說的時候馮盎還不覺得,頂多把這蔗糖當做是貢品來用,但現在李泰提到了,馮盎卻是馬上理解了。

因爲這東西甜味,能帶來熱量,最重要的還是固體容易攜帶,甚至保質期只要保存的長就能儲存下來,所以糖本身就擁有成爲軍需品的價值在。

而軍需品就代表着朝廷肯定會加強與嶺南之間的聯繫。

(本章完)

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53章 捕魚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245章 洛陽開發計劃第269章 吐谷渾平定第159章 棉布第411章 李世民的無奈(今天一更)第145章 僚人叛亂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329章 江南的茶園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290章 保護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234章 送禮物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38章 高陵的目標第222章 滄州的高速發展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100章 心黑第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544章 兵議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136章 幽州的交換生第156章 冬日第359章 薛仁貴的急襲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戰終結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6章 請蝗儀式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114章 建議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508章 李世績的謀劃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囑託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務第421章 茶葉之利第50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386章 刺殺第539章 運河規劃的落實第207章 計劃書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495章 邀請李靖第105章 精英宿舍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規劃第48章 盡興而歸第411章 李世民的無奈(今天一更)第277章 被發現了第155章 學員入嶺南第333章 吐蕃的到來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328章 大唐的道門第284章 自適應的妙用第378章 新的標杆第127章 長樂來訪第524章 交鋒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306章 李春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306章 李春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278章 真正好處第462章 謹小慎微(今天一更)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341章 賭狗拯救計劃第443章 口無遮攔第160章 託付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493章 雙贏第5章 鴨蛋王第28章 開學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418章 警告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118章 與潘師正論道第491章 序幕的拉開第489章 各國的舉動第359章 薛仁貴的急襲第317章 稱心第31章 火種計劃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40章 旱災將臨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第404章 高昌餘波第437章 陰謀進行中第76章 流外官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第171章 殿中對第315章 鋼鐵城第22章 羣星匯聚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