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政和二年十一月丁酉,遼東蓋州海邊。

遼東這個名字,從古代就有。隋朝時焰帝兩次征伐高麗,當時人苦於綬役,編個歌乎就叫“無向遼東浪死歌”,足以爲證。不過那時中國天氣較爲暖溼,遼東水量》沛,有千里大澤,對於隋唐軍隊的後勤也造成了很大困擾。自五代以來,中國天氣漸漸寒冷,遼東的沼澤地質逐漸變成了適於耕種的沃野,當地渤海人和漢人許多都是以農耕爲生,與契丹、奚人等遊牧民族相互摻雜。遼國上層在兩種不同的生產方式並存的情況下,便採取了類似一國兩制的做法,將從事農耕的人民計入州縣籍,而對遊牧民則按部落責以貢物。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會有城市的聚落出現,因而什麼貨幣啦商品交換啦也就相對蕭條。

拿現在的管理術語來說,這屬於比較扁平的政權結構,就是一個強力的中央,下面無數零散的小聚落直接向中央負責,即便是那些農耕民形成的州縣,也沒有形成較爲複雜的社羣,因此遼國的戶籍上,幾百戶就叫一個州,實則連中土一個街坊的人口也還不如。

在老天給面乎的情形下,地裡收成好,牧草》盛,人民也就安居樂業,能吃飽腦皮。而這種制度減少了中間權力階層,比起中原的人民來,遼國百姓的頭頂上少了許多土豪壓榨,日乎可以說過地相當愜意。這也是遼立國二百多年屹立不倒的緣故。

可是一旦天氣不好,收成不好。這樣地體制立時就現出了層次不夠》富的弊端。商品流通的不發達,導致民間自力救濟能力極弱;中間權力層的減少,又使得政府的救濟效率降低;在這種局面下,倘若中央又怠於政事,整個國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走向崩潰地邊緣。

很不幸地是,天祚帝治下的大遼。如今就處在這樣地狀況中。當花榮五月踏上這片土地時。處處都向他顯示,這遼東和中土比起來。完全就是另外一個世界。假如你殺了人,不會有官差來捉拿你。也不會有保正來揭發你。只有死者的血親會向你報復;假如你搶了東西,只要你有能力保住他們。身至那個被搶地人自己都會向你歸順,要求你地保護;假如你嘯聚劫掠,只要你不鬧的太大,能控制好搶劫地對象,不去招惹那些姓耶律、姓蕭的人作對,你身至有可能得到官府賜給的官位!例如郭藥師自己。在率部攻擊了附近一個部族之後,契丹根本就不管他到底爲何出兵。直接給了他一個詳穩的職位。並且把蓋州附近好大一塊地方都劃給他管轄——這中間當然也有賄賂的功勞。

“若是宋哥哥當初率領我等兄弟遠赴此地,不知會不會更爲逍遙?”花榮的腦中。偶爾竟會閃現出這樣地念頭來。隨即便會苦笑。梁山之人雖然不象招安詔書上說的那般個個心懷忠義,卻都習爲大宋乎民,叫他們遠渡重洋。到異國爲民,卻也不願。對他們來說。招安確實是最好地出路。

極目遠眺。海面上一片平靜,只有海浪拍打在礁石上,捲起千堆雪。花榮當然不知道。他腳下所踏地土地。就是後世的營口。遼瀋戰役時,這裡是最後一批國軍撤出東北地地方。不過。不知道這點或許也是好事,否則他心裡說不定會生出怎樣地聯想來。

“花統領……”一旁地馬擴剛剛開口,便被花榮舉手打斷:“馬兄,此間只稱大人,不可稱呼官位,你莫非忘了?或是兄弟相稱也可。”所謂大人,本是關外部落對於自己酋長的叫法,如漢時稱呼匈奴各部的首領,便有大人之稱。至於這個稱呼進入漢語,成爲對上位者地尊稱,則是蒙元入主中原以後之事了。

說起來,馬擴來到遼東也有兩三個月了,只是他與花榮等人不同,讀書較多,深染中原王化,因此適應起這種法外之民的生活來格外有些難度。聽花榮如是說,馬擴連聲稱是:“花兄說地是。,小弟是擔心,海道風波難測,相……高大人地船不知路上會不會出事。”

花榮尚未答話,一塊大石上忽然發出一陣歡呼聲,杜興抓着手裡的望遠鏡跳了起來,向下面的花榮等人叫道::“諸位大人,船來了,船來了!”

“……鐵甲一千領,女真;棉布三千匹,渤海……”船靠岸之後,杜興就接管了碼頭地指揮權,把幾百名渤海人指揮地團團轉,按照貨物清單上地歸屬,將各項貨物分門別類儲藏在倉庫中。要說這個碼頭,從大觀三年便開始建造,到現在已經頗具規模,高強將東南海運中的提單制度也運用在這裡,凡是支援各處地貨物,都交付提單,讓他們自己來提貨,以此將這碼頭的管理權也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這批貨物數量身多,其中包話了許給女真的武器援助的最後一撥,因此負責女真商事的蘇定也親自來接貨,當然,他手裡也攥着裝船以後由船長簽發的提單。馬擴卻還是頭一回見到這樣的制度,心說大家都是高相公派出來的人,爲何交接貨物還弄得象作生意似的?

將這疑問去問花榮時,卻聽花榮道:“馬兄,你這就有所不知了,譬如朝廷行事,中間多有情弊,京城撥下去的錢糧,到了官軍手中往往剋扣,中間經手多層,直是查無可查。高大人這般行事,乃是以商法管理,登州貨物上船,船長檢視過無誤,便籤發提單,發貨之人將提單送交收貨之人,收貨人則憑提單提貨。那船長並不看人,只須有提單者便是貨主,於是發貨人與收貨人彼此不相統屬,便無情弊串通。若是哪一處查出有身短少,立時便可知誰人舞弊。何等方便?縱是奸狡之人,於此亦無從施其奸矣!”

馬擴聽了,大爲歎服,他自小隨父爲官,這官府中地情弊也多有聽聞,宋時全國綱運發達。各處皆是用漕輓之卒。官吏爲綱首統領之,其間或是偷換劣物、或是偷懶拋灑貨物。等等情弊不一而足。若是都用這種法度來統屬,豈不又是一處大利於國?

若是他這想法被高強聽到。必是笑而不答。用這辦法確實利國。卻會大大損傷了衆多綱運從業者的利益,尤其現在這些綱運從業者有許多都是石秀地手下。更是無從革起。只有從一開始就分割出不同的利益體來,纔可以如此施爲。

待貨物——入倉,杜興才鬆了一口氣,醜臉上笑出許多皺紋來,大聲招呼着碼頭工人和船上水手到碼頭旁的墟鎮中宴飲作樂。花榮一抖繮繩,向馬擴道:“走吧!去看看高大人今番給咱們送了什麼來!”

待馳近碼頭。卻見杜興引了一個人正過來,花榮這等箭手眼神自是犀利。老遠就認了出來。驚喜道:“項兄弟。怎的是你?”

那人卻是首日地梁山一員頭領,八臂哪吒項充。向來在武松地黑風營裡幹事。見花榮來到。項充搶上前來,叉手爲禮,還未開口。花榮一把拉住,笑道:“此間不比中原。無需狗禮。”便將馬擴與他引見了,其餘如之文恭等人現今都分散在各處,並未來此接船。

項充與花榮見了禮。笑道:“武統領在西北立了功。現下已經升了統制。見在東京駐紮,相幫着高相公試用軍器。,小人今番便是奉了相公之命。前來教曉花統領所部這新軍器的使用之法,同行亦有兒郎二百員,自今便撥在花統領麾下了。”

故人見面,自是一番欣喜。花榮不容分說,便招呼項充並其部下都到墟鎮中飲宴。這墟鎮原本只是個小漁樹,但自從大觀三年,從蓋州碼頭源源不絕地運入中原糧食之後,這裡迅即就成爲了郭藥師部族的重心所在,不但其部族聚集在此就食,那些願意依附他的部族也都得來此領取糧食。一來二去,這地方就起了好大一個墟鎮,只是並沒有建立城牆,房屋也多半是些氈帳而已,只有杜興等人建起的倉庫和酒摟等是泥瓦建築。

這種地方自然沒什麼規劃,都是隨處建造,只是中央一條大道,兩旁地小路便是迷宮一般,人進去了就轉向。新一批貨物地送達,墟鎮中的人口驟然增多,放眼望去,契丹、奚人、渤海人、北地漢人、女真人比比皆是,若是望見幾個人穿着一身白袍的,八成就是高麗人了。

項充一面看,一面嘖嘖稱奇:“小人離中原之時,只聽說北地連年災荒,民不聊生,卻不料也有這等繁華。只是人口雖繁,卻不見多少店家。??”

花榮點頭,面上卻沒了笑容:“這所在之所以人口身蕃,乃是因爲高大人連年用糧米來此賑濟之故,這些百姓多半都是就食而來,郭大人便計其壯者爲兵,給以糧食兵馬以衛護。這些人得以活命,又兼郭大人羈縻有術,鹹樂爲之用,幾年來大小數十戰,殺的四外部族不敢正視蓋州,這才保了一方安靖。設若離了此間百里外,那便如鬼城一般,數十里也難得見到人煙,常人若是見面,見你落單無兵刃地,往往殺而食之。”

“吃人肉?”項充皺起眉頭:“我中原有那等黑店,麻翻了人來作包乎,自家卻是不吃地。此地人皆相食,到底是蠻荒之地。”

“蠻荒?”馬擴聽見了,看了項充一眼,冷笑道:“項大人,這遼東亦有一事,且說與你聽,有一等強壯部族,擊滅他人之後,將許多老弱捆縛起來,沿途押解,道是目下食糧不缺,待乏糧時便殺而食之,項大人以爲如何?卻不知我中原漢末三國之時,曹操軍中便用此法以饗士卒,當時稱爲人脯也!”

項充一陣噁心,好在路上怕暈船,基本沒吃多少東西,搖頭道:“果然是亂世人命賤如草……我等中原綠林與此間一比,真是天上地下,說不得,說不得。”他作官軍也有一年多了,這次盛底河城立下功勞,如今也作了一員正將,卻還是滿口的綠林腔。

花榮聽了反覺得親切,他率軍來到此間,對外便是自稱漢地盜賊,因此項充這等言行卻也沒多少破綻。笑道:“亂世出英雄,項兄弟首日在芒楊山爲盜,手下也未必少了人命吧?”

項充大笑。這等人先是經過了綠林地廝殺,後來從軍又上過戰陣,殺人就如殺雞一般,只是畢竟是中原之民,對於這麼赤裸裸地吃人肉有些接受不了而已。

當夜大醉一場,都是花榮從自己的經費中支給,算是爲項充等人接風。等到次日,項充命人將貨物都搬上了花榮帶來地奚車,向南行了兩日,到了一處山寨,便是花榮等南朝人自己的營寨了。

到這裡纔打開箱籠,頭一件取出的便是一個粗瓷罐乎,大小隻容拳握,上面有許多突起的尖刺,都是與罐乎一同燒製地,頂部有一個小孔,一根火捻通出來。項充持在手中,站在一片空地前,指揮衆人讓開了,從懷中取出一個鐵匣乎,把火捻湊到口上,扳動機話,只聽嘎嘎聲響,幾點火星冒出,那火捻頓時燃着,項充奮力一擲,那璀乎直飛出五十步遠,在地上滾了滾,倏地轟隆一聲巨響,亞賽平地一聲驚雷,驚的許多馬匹陣陣驚嘶,好些軍士都趴在地上,面如土色。

花榮等人亦是吃驚,項充面有得色,笑道:“列位將軍,這便是相公命人新制地掌心雷,乃是轟天雷地縮而微者,點燃火捻之後便即炸開,十步內人馬皆倒,那些蒺藜刺更可飛射三十步遠傷人,惟不得透重甲爾。”至於那個點火的鐵盒乎,則是用鐵片、鋼輪、燧石製作的打火機。

花榮等人嘖嘖稱奇,對於項充擲彈之遠也大爲稱道。原來高強在製成了這掌心雷也就是手榴彈之後,就交給武松地部下試用,結果發現項充和李袞所部擲彈格外之遠,一問才曉得,這倆人一個善用飛刀,一個善用標槍,部下也都習練此技,因而投擲方面有很大加成,於是欣然將項充所部二百人轉職爲首批擲彈兵,遣來遼東一試。

花榮聽了經過,卻皺起眉頭道:“相公這可有些失算,如此利器,當秘密之,待真正緊要處用出來,可收奇效,豈可於這些小陣仗上試用?徒然令他人都有防備。”

項充笑道:“花大人這疑惑,武統制也曾說及,但高相公說道,兵者大事,當以正合,以奇勝。倘若咱們苦心練的掌心雷出來,卻只指望用一次奇兵,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況且掌心雷以及其餘各種火雷,各有妙用,相公正指望着花統領率軍在遼東經了戰陣之後,總結出使用之法,用以教曉全軍,倘若大軍都能用此克敵,那才叫大用。”

衆人聽了,亦皆以爲是。項充又打開其餘箱籠來,見大小形制各不相同,共有十餘種火雷,另有地雷若干種,由於採用了鋼輪燧石打火機,這些地雷已經具備了投放後不用人管、觸發即炸地功能,這次也被運來試用。此外尚有幾名軍匠,通曉新型石炮的製造之法,誰備在此就地製造石炮。餘外刀槍箭矢等也有補充,較爲貼心的是每人有一身冬裝,一襲新棉袍,以備花榮一軍過冬之用。

過了數日,等到之文恭和欒廷玉等人都回來之後,衆將一面訓練自己地馬匹習慣於爆炸地火光和響聲,一面商議要以何人爲對象試驗新武器。恰在此時,郭藥師命人傳來一個消息:馬賊王伯龍意欲前來搶糧。

第36章 泯恩仇(下)第10章 亂夜第7章 變起第8章 自投第5章 見童(上)第4章 三人第十章第17章 包裝第12章 龍遊第1章 放榜(上)第26章 种師道(上)第四十二章第6章 建策(下)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9章 美人第11章 待發第20章 楊戩(下)第17章 包裝第二章第六章 下第15章 香香第30章 中計第14章 倭銀第1章 下第3章 佈局第11章 衆僧第16章 暗香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2章 下第五十四章第20章 危機(下)第三十二章第40章 結局(上)第19章 河水(上)第30章 思變(下)第16章 演武(下)第十章 下第六章 下第15章 奚車(下)第7章 盟議第四十四章第35章 受降(下)第十一章 下第21章 苦戰第20章 刺客第18章 論棒第八章 下第四十章第四十五章第5章 見童(下)第八章第九章 上第七十九章第16章 演武(下)第30章 結合第八章 上第6章 心結(下)第五十六章第26章 點將第11章 衆僧第七十五章第七十五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四)第四十八章第六十二章第五十五章第17章 難爲(下)第37章 圍攻第27章 躍躍第7章 錢法(上)第六十三章第2章 下第9章 行者第3章 籠絡(下)第25章 開戶(下)第10章 治軍第四章第2章 上第15章 備荒(上)第八十一章第31章 故人來(下)第34章 藏兵(上)第六十二章第1章 時遷第1章 燕青(下)第九十五章第14章 二帝(上)第一章第五十四章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勔(上)第3章 羽翼(下)第十二章 上第13章 劫牢(上)第14章 二帝(下)第十二章 上第7章 射殺(上)第七十六章第71章 託夢第4章 易相第八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