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黃龍府的建設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中,高強在遼東發出的招募令應者雲集,早已受困於土地不足的遼東百姓們在宋軍的保護下拉家帶口地北上,行間還盡其所能地攜帶了大批的糧草和器械——依照官府的公告,北征大軍的軍需有很大部分將由民間供應,到了黃龍府之後,衆百姓所攜帶的糧食便可賣於官軍。至於無力與官府作買賣的貧民,亦可向官府申請擔負部分軍資糧草的運輸工作,並從中獲取必要的口糧,作爲搬運的報酬。

如此安排,不僅有效地控制了後勤運輸費用,且使得剛剛興起的黃龍府物價保持在了一個相當合理的水平線上,對於意在長久佔據此處的大宋而言,無疑是給黃龍府的大宋時代開了一個好頭。

有了充分的勞動力保障,黃龍府的面貌讓高強想起了後世常常聽到的一句話:一天一個樣,三天大變樣。當然南北之間距離頗長,從遼東最爲重要的港口旅順口,到位於今日長春西北不遠的黃龍府,現代火車也要跑上十個小時,在這個時代至少是駝馬隊二十天的行程,是以短短個多月之間,黃龍府也只是初具規模而已,到今年冬季能夠將本地駐軍和百姓的房舍都建造完成的話,那便是巨大的成就了。

時至七月中,高強終於等到了他期待已久的情報:“耶律大石奉詔還京述職!”

“石三郎好手段!”與高強所期望的相比,石秀只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任務,再加上消息來回傳遞地空間。比高強所指定的兩個月期限縮短了近三分之一,眼看着時已入秋。留給自己進攻女真地時間越來越短,這十來天的時間真是貴比萬兩黃金。

信鴿所傳地信息量有限。因此高強並不知曉石秀完成此項任務的詳情,否則的話,即便不對秦檜在此事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莫名驚詫,單單是那十二道招還耶律大石的金牌,便要讓高強噁心不已。

有了這個好消息作鋪墊,女真人在汴梁城中所弄的那些小手段,高強也就不大放在心上了,即便知曉了有鄆王插手其中,但在時遷及時打出了“奸臣”牌對抗的情形下,加之老爹高俅與樑師成等人皆爲趙佶的寵臣。料想朝中也沒有什麼夠分量的大臣,能利用女真人的小小流言,來給高強制造多大地麻煩。

“時遷好手段,靈動如斯!待我回朝之後,定要大大獎賞於他。”高強在黃龍府的宣撫司留守衙門裡喜不自勝,看情報上時遷的陳述,可謂行事縝密應對得法,將自身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更難得的是在查到鄆王手上之後便及時收手,改而採取嚴密監視和限制對方的做法。尤爲難得。要知鄆王深得趙佶的信任,這點小事就算被時遷捉到痛腳,也傷不到他半點毫毛,萬一被他借題發揮,比歷史上更早地從趙佶手中獲得皇城司的權力,那可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儘管水滸傳中時遷在祝家莊偷雞,偷的很是失敗,不過這一次他明顯表現好了許多。

至於耶律大石和自己同樣遭到謠言中傷。遭遇卻迥然有異,高強連唏噓一刻地閒功夫也沒有,人和人本來就沒有可比性,同人不同命麼!他命人將這幾分密報整理好之後,隨即命人聚將軍議。

此時宋軍十餘萬大軍分佈在遼東各處。除了大忭的一萬五千兵在貴德州以北招撫諸部。保護遼東側翼,欒廷玉在鴨綠江邊和粘罕長期對峙之外。餘衆皆在黃龍府周圍佈防,賓、威、祥等州亦皆加固城防,並於要害處新建堡寨,以鞏固各州與黃龍府之間的聯絡。得悉軍令之後,諸將半日之內齊聚黃龍府大營,並那監軍童貫也一體列席,待聽高強宣佈遼國耶律大石回師中京之時,俱都一臉茫然,這不分明是一個壞消息麼?爲何相公卻是喜形於色?

待高強說明了其中的種種干係之後,諸將方意識到箇中關節,花榮便即道:“如此說來,那蕭幹曾兩叛遼國,遼國朝廷固然不能信他,他亦未必敢信遼國,所恃者惟耶律大石而已。林雷今大石回京,蕭幹必定彷徨自疑,此時相公若遣使招撫,他多半便會來降?”

高強笑道:“我也不必他現下便降,只須大家有一個默契,我便揮師渡江,與金兵決戰,諒他兵微將寡,又無遼國爲恃,也不敢大舉來援金國,到時候除了舉兵降我,他還有什麼路可走?”

座中韓世忠與林沖都曾經在盧溝河邊隨高強與蕭幹交戰,見高強又要將自己的側翼暴露給蕭幹,兩人對視一眼,一起起身道:“相公三思,蕭幹爲人反覆,不可輕信!”

高強拱手道:“二位統制寬心,一之爲甚,豈可再乎!如今大澤尚存,固然不利我軍進兵長春州,然而他蕭幹若然要來攻我,也未必就是一馬平川,此險我與之共也,只須有萬軍扼守賓州,蕭幹有何能爲?諸位將軍看那蕭乾的爲人,可會棄守長春州,與金兵大軍會師來與我決戰麼?”

韓世忠見高強已有了提防,便放了心,應道:“他便是來了,區區一萬餘兵,又要連過鴨子河與混同江兩條大河,方能與金兵會師,濟得甚事?來了也好,正好算一算盧溝河邊未了的債!”林沖在旁不語,只是哼了一聲,一股殺意卻是一目瞭然。

高強見士氣可用,正要說話,忽然旁邊站起一人,叫道:“前次開州大戰,我等身在中原,不曾趕上,今番決要與金主對敵,相公若要使人把守賓州,乞使別將,郭某敢請渡江參戰,其金兵兵勢最重處。某願以身當之!”

原來郭藥師現在就在賓州駐防,一聽說高強要以萬軍守衛賓州以防蕭幹反覆←立時大爲擔心,這不是又要將他排除在主戰場之外麼?如今大宋在遼東的根基日益穩固。遼東常勝軍地老底子漸漸都變了樣,他若是此番還不能立下功勞,戰後餘人升官受賞,勢必又要將他拋下了,空自頂着一個太尉地榮銜,復有何用?

高強還未說話,童貫從旁笑道:“郭太尉威震遼東,前次又不曾立功,今番正要觀太尉驍勇,區區留守之責。自有大將擔當。如今只是軍議,相公尚未號令,太尉不必心急。”

此言一出,大廳中頓時一片寂靜,非但諸將盡皆面色異樣,即便郭藥師也是一臉的尷尬,誰料到這位監軍童大王會在這關頭插上一嘴?原本只是軍中常見地搶頭陣,被童貫這麼一攪和,立時變了味道,好似是高強有意排擠郭藥師。童貫在爲他報不平一般。而郭藥師明面上好似是童貫之舉的受益者,其實卻是橫受其災,沒問題也變成有問題了。

高強心裡彆扭,這死太監在開州戰後一直老實地很,怎麼現今卻忽然跳騰起來了?他轉念之間,便想到了時遷從汴梁送來地情報,這童貫與鄆王看來是結成一夥了,否則也沒有這般巧法。兩邊相隔萬里,卻一起來和我爲難!

“休看你把持西軍數十年,這裡可是我的地盤,憑你也想動我地兵!”高強心中冷笑,面上不動聲色。微微笑道:“昔日郭太尉曾護送我往女真國中追殺賊人。此情此景歷歷在目,而今郭太尉那五十騎尚在否?”

郭藥師正在尷尬。忽聽高強說起往事,哪還不知高強在給他臺階下,忙拱手道:“些許微勞何足掛齒?那五十騎歷年來傷折近半,現有張令徽、甄五臣等二十餘人在末將軍中,有勞相公惦念。”

高強點頭道:“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十餘年來,我無時不忘當日太尉對我救命之恩,縱使昔年酬以一些糧秣,也無從報答萬一。如今太尉奮勇爭先,亦是赤心報國,本帥自不當遏抑,況且太尉帳下諸將多曾到女真境中,雖事隔十年,山川形勢略未稍改,本帥正有倚重太尉處,更不當使廉頗遷魏,吳起沒楚,將軍無用武之地!”廉頗入魏,累戰無功,嘆息“我思用趙人”;吳起自魏之楚,雖得重用,後終被殺,二將皆一失其主,便無立功餘地。高強將這兩個典故說出來,明裡是表示會重用郭藥師,暗裡卻也是警告他,你再大的本事,改換門庭之後也未必有好下場!

不過郭藥師讀書不多,這等典故他是領會不到的,當時聽見高強說的懇切,心下甚是感激,想起當年遼東大災,若不是高強賑濟得力,舉族上下千口只怕百不存一,更不必說今日的高官顯爵,風光無比了。當時嗚咽道:“末將身受國家與相公大恩,更無以爲報,只思將這條性命報效國家和相公,也就是了。戰陣號令,自有相公司掌,末將只奉相公號令便是,更不敢與旁人爭競。”

高強點頭稱善,權且命郭藥師歸班,心裡盤算着要找陳規去和他解說解說,適才那兩個典故的深意。一面卻向諸將道:“今日本帥聚將,乃是爲了蕭幹既然行將入彀,便是我進軍之時,趁着金兵尚且不明蕭幹動向,本帥要請諸位將軍議一議,畢竟戰事如何開展?”

這個把月來,宋軍可不是一直在埋頭工地,沿江諸軍每日裡都在偵察對岸金兵的守禦狀況,李俊地水師也已在江邊港汊中開造船隻,木筏造了百十條,用於搭建浮橋的船隻也造了不少,只是時日倉促,這般造出來的船隻可經不得風浪,戰船更是休提。

“相公,若是大軍現下便要渡江,水師可於一日內搭起三道浮橋,此外卻難以應付。”李俊連日來率人用木筏在江上漂流,沿江探尋流緩水淺的渡口,雖然在江上要舉着盾牌防止金人的弓箭,又要有人用神臂弓和金人對射,每次偵察都要死傷些人,不過一場辛苦下來,對於能搭建浮橋的地段倒也心中大致有數。

“只是金人守禦甚嚴,凡可渡之處皆多烽燧。甚或有石炮守把,要架浮橋甚是不易。倘若再有一月時間。多造幾道浮橋出來,這江岸百餘里有十餘處可渡。金人終不能處處兼顧。”李俊心中甚是無奈,北人不善舟楫,這混同江上下除了獨木舟啥船也沒有,他的水軍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否則地話,哪怕只有十來艘戰船,憑着宋軍水師強大的火器和遠器威力,縱然金人在渡口處有多少兵馬,他也能保證大軍渡江地安全。

高強點了點頭,且教李俊暫退。又望了望史文恭,史文恭忙即出班道:“相公,那些金人俘虜縱歸之後,有十餘人傳回了消息,說道其族情願歸降,內中有七八人可令守江之金人縱放我軍渡江。然經一一試探,皆未可信,反是有幾人並非守江者,其所傳回地金人佈防情報,多方印證之下。尚還可信。”

女真人地覺悟很低,高強的俘虜工作效果不佳,完全沒有解放戰爭時我黨的水準,是以他也沒抱多大期望。好在能探得對江的兵力佈防,也不算一無所獲。

“混同江上,有十三謀克,各守一處水淺可渡處,兵兩千四百餘。馬千匹;金兵大隊在寧江州,有十二猛安,兵兩萬,騎萬五匹,多分佈於守江諸謀克之後二十里處。可爲奧援。其領兵者爲金國寧江州都統婆盧火。此人驍勇善戰,惟性過剛。且金兵士氣低落,糧草又缺,若非婆盧火以城中之糧供養,只怕早已散去也。”

史文恭所言,在宋軍聽來有些不可思議,然而事實上金兵從來都沒有統一的後勤補給,向來都是各部自己養活自己,完顏部只是負責指揮而已,因此在戰爭中劫掠不但是戰爭的目的,更是生存地手段。當年對抗遼國天祚帝親征的護步答岡一役,阿骨打在出兵前要明確與諸部約定,拋棄輜重輕兵追擊,便是因爲他並沒有全軍的後勤管理權力。

只不過,從婆盧火動用寧江州地積蓄來供養諸軍的舉動,看來金人面臨滅國大難之下,也開始打破往日地慣例,國家地作用和凝聚力正在日漸增強之中,而歷年戰勝所得的虜獲,大約也可支持相當一段時間,總之要指望對手這麼快就自己崩潰,大約不太現實。

史文恭又道:“只因城中糧少,故此金人大軍尚在會寧府,據聞今已集結三萬兵在彼,騎萬餘匹。金人畏懼我兵深入,業已令其部民漸次向北遷徙,渡過鴨子河去,其意蓋不出相公所料,將欲以此二百里生地與我軍周旋,以待冬雪來臨。”

果然能留下些俘虜,便是情報戰地有效棋子,這些情報何其重要!高強心下甚喜,教史文恭退回,朗聲道:“金人守江十三謀克,其後十二猛安,騎兵之比例又高於其全軍之水準,足見其並不欲死守江上,若我兵渡者寡,便以騎兵趁我半渡而擊;若見江不可守,即恃其地理熟悉,及騎兵多,退守來流水畔,復與我軍周旋。諸位將軍,可有破敵良策?”

儘管宋軍在開州城下打敗了金兵,然而凡是瞭解其中內情及略知兵事者,皆可看出那一戰宋軍委實勝得僥倖,若不是阿骨打中了陷阱,宋軍最多也只得一個平手而已。如今一戰之後,雙方的優劣盡皆顯露,真刀真槍地較量起來,金兵在自己的地面上作戰,又有騎兵的優勢,宋軍最爲犀利的震天雷可是不能移動地笨傢伙,只須金人能將戰場設在自己選定的所在,宋軍便無從施其長計。在此情況下,優勢的兵力也並不能造成戰略上的優勢。

倘若大軍平推過去,金兵自然是逃之夭夭,只消留下些騎兵在寧江州左近騷擾,宋軍人生地不熟,這茫茫山野中有時連路都看不出來,想要捉到敵人真是千難萬難。要真是落入那種地步,想要在冬季來臨前的幾個月中結束戰鬥,如何能夠?

Www●t tkan●C○

一番商議之下,仍是無有頭緒,對於佔據了天時地利,又不願決戰的對手,宋軍縱使兵多將廣,卻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計策來。苦就苦在這地方人煙稀少,又是民族間的戰鬥,能玩得轉地計策少之又少,想要學呂蒙白衣渡江,給金人來個偷襲的話,這江上自來沒有什麼商船的,要怎樣神不知鬼不覺地拿下對方的烽燧?

既然無法在寧江州打一仗,消滅敵方的有生力量,高強也只好退而求其次,先命諸將做好渡江作戰地計劃,倘若能集中騎兵,從距離寧江州最近地地段渡江發起進攻,多少也能在寧江州城下捕捉到對方一些來不及撤退的兵力吧。

軍議既罷,諸將自與軍中參議去作計劃,童貫在軍中幾無立錐之地,也只得回去和他地勝捷軍待在一處。高強回到後堂,遣人喚來陳規,問道:“前日先生獻計,要說降蕭幹,以利大局。如今耶律大石已去,正是說降蕭幹之時,倘若我命先生全力爲之,能有幾分把握?倘使能說得蕭幹舉兵反金,盡起他鐵驪部之兵從後斷絕女真人後路,則吾事濟矣!”

陳規自獻此計,早籌劃周詳,今日得知高強已然用計斷了蕭幹後路,自覺時機成熟,忙道:“相公既已將大勢造就,下官只須一介使者,憑三寸不爛之舌,勸說蕭幹來降,爲我大宋立功。”

高強嚇了一跳,心說這差事內戰中不妨用,那是有一定底線的,這可是民族間爭鬥的戰場,你再玩什麼縱橫家的把戲,仔細人家翻臉將你砍了!就算是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把你關起來也受不了啊?歷史上金人強留使者的例子可不少,連二帝都是被人家騙到軍營裡才擄走的。

當下只是不許,陳規聽高強說了這些顧慮,不禁笑道:“相公,下官雖然不才,也知這勸降須故舊纔好,我與蕭幹素不相識,如何使得?卻有一人在此,正好行事。”

第39章 練兵第12章 審李(下)第38章 御筆(下)第5章 太學(二)第十九章第20章 設伏(上)第六章 上第10章 心曲第二十章第15章 備荒(上)第二十六章第11章 論兵第七十二章第19章 獻甲第8章 自投第21章 幫閒第9章 到任(上)第26章 私鹽(下)第21章 招降(下)第三十一章第四十三章第五十三章第四十七章第三十九章第23章 歸來第17章 降服第七十三章第16章 劉公島(上)第16章 變數第8章 花石第九十五章第24章 詢奸第30章 內事第17章 拔刀(上)第16章 交易所第30章 思變(上)第五十九章第30章 議定(上)第七章 上第一章第25章 憔悴第四十七章第四十四章第33章 董平(上)第五十八章第39章 練兵第2章 叔賊第31章 河工(下)第17章 難爲(下)第2章 上第38章 說親第6章 心結(上)第4章 易相第四十四章第54章 雙面第八章 下第1章 燕青(上)第七章 下第72章 談判第九章 上第19章 殺巧第三十二章第8章 拔刀第3章 上第五章第23章 混沌第六章 下第20章 設伏(上)第18章 李逵(下)第三十四章第五十四章第39章 嫁禍(上)第35章 受降(上)第12章 連心第四章第16章 演武(下)第二十六章第五十六章第9章 索索(上)第九十三章第30章 議定(上)第三十章第7章 授書(下)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10章 徐寧第八十二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19章 河水(上)第31章 天書(上)第5章 刑訊(下)第40章 結局(上)第29章 佈局(下)第七十八章第六章 上第五章 上第二十五章第76章 換酒第10章 來歷第33章 詭譎(下)第15章 金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