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大宋政和七年二月二十二日拂曉,賭上了遼東和金國國運的開州會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凌晨四更時分,宋軍諸營便升起了炊煙,各營的火頭軍將輜重中最好的肉菜都拿了出來,甚至每一都兵卒都能有一罈酒喝。士兵們大口大口地吃着飯菜,有的大聲談笑,有的竊竊私語,還有的卻是一邊吃一邊抹眼淚,好在諸營多半都經歷過戰鬥,心理上還不過分慌亂,沒有出現浪費食物和過分激動的情形。

士兵們吃戰飯,將官也沒有閒着。開州城樓中,便聚集了此次出征的所有統兵大將,以及兩位高級參議官,陳規和朱武兩人,居中而坐者自然便是大宋遼東最高的軍政長官,宣撫使高強了。

手中端起酒杯來,高強環顧一週,心中一時難以平靜。在凡事講究論資排輩的大宋而言,在這樣重要的戰場上,在座將吏們的年紀簡直就是一個奇蹟,他自己不滿三十自不必說,座中最長的陳規只有三十三歲,最年輕的李孝忠則只有二十三歲,按照當時的標準來說,這就是一幫嘴上沒毛的小夥子而已。

可是,就在這一幫小夥子手中,今天就要決定遼東乃至大宋五十年的命運!

“列公,飲罷這一杯,便可各回本營,跨河出戰矣!”站起身來,高強將手中那杯酒向周遭示意一下,而後一飲而盡,甩手向地上扔下去,清脆的一陣響聲,霎時便響成一片,諸將也都有樣學樣,將手中的酒杯用力摔在地下,身上的甲葉一陣鏗鏘。

“出戰!我軍常勝!”高強把手一揮,諸將齊聲呼道:“我軍常勝!”便是遼東的將領。如馬彪、王伯龍等,亦皆相率而呼,臉上更現出掩飾不住的興奮,因爲他們和中原來的宋軍一樣。也都是常勝軍!

諸將各自出門,這城樓中只剩下了高強、陳規、朱武,此外李孝忠身率此戰的主力軍常勝左軍,又是現今高強身邊最擅長指揮大軍地戰術長才,亦留在高強身邊參與指揮,事實上是擔當了此戰的全軍都統制職責。

“列公。與我上城頭觀將士列陣!”五更時分,隨着一輪紅日躍出地平線,出戰諸軍的身影也開始展現在高強的眼前,一行行一列列地大軍,間雜着戰馬、車仗,經由龍河上搭建好的五座浮橋,正源源不絕地跨過龍河,進入那一片預設好的戰場。

居中的一道浮橋,就在高強的腳下。跨過被作爲城壕的龍河水,無數軍將從開州城門中昂然而出,手中地刀槍弓弩高舉,每一隊經過,都在向城頭上的高強這裡歡呼。也不知是誰打頭,滿江紅的軍歌一經唱起,迅速便在每個將士的口中傳開。嘹亮的歌聲繼去年響徹了燕京城內外之後,再一次迴盪在遼東大地上。一遍又一遍,聲遏行雲驚飛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軍心可用,士氣可用!”一股熱流回蕩在高強的心中。縱使這首詞他早已背得滾瓜爛熟。亦是他一手抄襲過來的,然而在他心中。這大概是他最無愧於心的一次抄襲了,因爲即便是當初那位盡忠報國的千古英雄,畢生也沒有實現過這首詞中地抱負,甚至寫詞時都沒弄清楚真正的黃龍府是在哪裡。而他高強,倘若今日一戰得勝的話,黃龍府就在觸手可及之遠!

“正是,相公治軍有方,自成軍之初便教以殺胡報國之道,今日得以與金虜決戰,自當將士用命人人踊躍向前。”陳規的面孔仍舊消瘦,精神卻好了許多,孤城苦守的五十一日,眼睜睜看着一個又一個軍中袍澤死的城下,他比任何人都期盼着打敗金兵的那一刻道來。

當朝陽映照在開州城頭時,四萬大軍已經在開州城東擺開陣勢。事先經過實地堪察,又有諸位參議官們地協力策劃,宋軍的列陣嚴整不亂,好似早已爲了這片地形操練許久,擺就了陣圖一般。

當高強剛剛開始接觸兵事地時候,他對於陣圖是嗤之以鼻的,大半都是拜宋初最自以爲是的用兵家趙光義所賜,此人明明屢戰屢敗,平生就靠着欺負被柴榮和趙匡胤壓制了十幾年的北漢,而威風了一回,偏偏就是沒有自知之明,手製一張《平戎萬全陣圖》,彷彿是要學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他就來個一張陣圖打天下。

是以最初練兵時,高強一聽到擺陣就反感。然而靜下心來之後,他也意識到了自己地偏頗之處,這陣圖雖然被一衆霧裡看花研究軍事地書生給弄的不成樣子,但究其本來,不過是講究不同兵種和部隊之間如何配置兵力,如何發揮戰鬥力地規則而已。好比現代軍校裡的基本課程,就是學習各種輕重火力如何配置,兵力如何部署,乃是打仗的基本要領,即便岳飛這樣的軍事天才,依然要承認擺陣是兵法之常。

因此在軍中引入參議制度之後,這臨戰佈陣也就不是什麼問題了,參議官的選拔原本就是以武舉的貢士優先,這陣圖在他們來說都是基本課程,進入軍中之後,因應不同地形下各兵種的裝備和戰術,常勝軍的陣圖比武經總要上的來得更加完備和複雜。

此時擺出的就是疊陣法。此戰宋軍的參戰兵力,乃是以李孝忠的左軍爲主力,計有兩萬之衆,分作四廂,列了四個方陣,中軍兩陣前後相疊,左右兩陣則分爲左右翼,這便是全軍的基幹陣形。

中軍與左右陣之間,以拒馬排成長列相互聯結,兩陣騎兵便在拒馬後面待命,居於北端者乃是馬彪所部五千騎兵,南端者則是韓世忠的背嵬軍,現今亦只得五千餘騎。而王伯龍六千兵則爲合後,從大軍最西端一直拖到開州城中,確保後路無憂。整個陣勢從南到北綿延五六裡之遙,東西更是長達十里,前鋒直達開州城東十里外。

至於新近前來投效的懷恩寨千戶阿海之兵,高強則將其置於全軍最南端。亦即整個陣勢的最右側,命其護翼大軍外圍,不得中軍號令,不得妄動。

眼見全軍陣勢列成。高強仍命陳規在城頭策應,一面守城,自己則與朱武和李孝忠下了城樓,跨上剛剛被阿海獻上的良馬黃驃馬,馬上加一鞭,那馬撒開四蹄。潑剌剌地奔了出去,後面牛皋扛着大旗緊緊跟上,衆牙兵持着高強的節鉞儀仗飛騎而出。中軍的戰力,最主要的就是林沖所率地教師營,在遼陽府演武招兵之後,其部驟然擴充至千人,戰馬甲冑兵器俱都精良,目爲全軍之冠。此外尚有臨時抽調精兵組成的大斧營,亦有千人之衆。由索超統領,只是扛着斧子一路猛跑跟在後面吃灰,聲勢就大大不及了。

事實上,在冷兵器時代,最能體現戰鬥力的就是這樣的一支突擊兵力,名字則各有不同,好比西夏有鐵鷂子。遼國有亦有鷂軍,女真有鐵浮屠。極一國之精兵,也不過數千之衆而已。郭藥師爲遼東之帥,手下自然也有這樣一支兵,號爲硬軍,不過六百之數而已。

全軍甲騎具裝地教師營。猶如一道鋼鐵洪流。奔出城時蹄聲隆隆,震得大地都顫抖起來。而宣撫使高強的親臨前敵,又給全軍注入了一針興奮劑,宣撫大旗所到之處,軍士無不歡呼,“我軍常勝”的戰號響徹雲霄。

戰場的另一端,金兵亦已列成陣勢,在五里開外與宋軍遙遙相對,這片歡呼聲自然也傳到了他們的耳朵裡,儘管大多數女真人並不懂得漢話,但那些貴人們卻多半不在其中。

“常勝?說起來好聽……”兀朮冷笑了一聲,隨即肋下就被人捅了一肘,斡離不向他皺着眉頭瞪了一眼,兀朮撇了撇嘴,方專心看着阿骨打在地上指畫。

“宋軍精甚,非等閒可比,爾等經開州之戰,亦當悉知。今觀其陣形嚴整,士氣昂揚,又有雷彈利器,不可輕動,務必要先引其出戰,衝亂陣腳,方好破陣。”阿骨打說了一遍,又嚴申禁令,不許任何人擅自爲戰,方道:“來,都將箭擲出去吧!”

諸將齊齊應了一聲,便各自從壺中取了一支箭投出去,遠近左右有差,隨後將箭取回來,便以此定下各軍的位置所在,這本是女真人圍獵時地慣用方法,全然不須文字指引,卻皆能明瞭各自職責所在,乃是金兵野戰指揮上的獨到法門。當然這種脫胎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戰術指揮,並沒有什麼推廣的價值,即便是女真人自己,在離開了祖輩相傳的生活方式之後,能夠以此法戰鬥的人也越來越少,金國立國後戰鬥力迅速下降,也與此有關。

不過至少在現在,這樣一支軍隊上下同心,中軍的命令可以在頃刻間傳達到每一個戰士的心中,廣大的戰場上幾乎沒有任何指揮障礙,亦使得金兵在大規模地野戰方面獨具優勢。

待諸將去後,阿骨打卻獨獨喚住粘罕,低聲道:“觀宋軍陣勢,輕易不能撼動,如何引亂其陣腳,端看你的手段,莫要令我失望。”儘管已經稱帝,阿骨打卻還沒適應自稱爲朕。

粘罕點頭,便退了下去。

兩軍遙遙相對,金兵人數原本就比宋兵來得多些,儘管經歷了開州血戰折損甚衆,仍有超過五萬之衆。加之金兵皆是騎兵,陣形又較爲鬆散,驟眼望去竟要比宋軍多上一倍有餘,南北綿延十餘里,若是從上空俯瞰下去,就好似一個巨大的螃蟹一樣,舒張開的鉗子和腿隱隱將宋軍包在了當中。

“要是熱兵器時代,大家玩炮的話,本衙內這陣勢可就死定了。不過現在嗎,論起遠程兵器還是我軍佔優,你兵多又如何?”經歷了幾場大小戰鬥,高強已經明白了步兵和騎兵的優劣所在,其實真正要面對面地戰鬥的話,騎兵衝擊步兵陣營地損失會大的驚人,他更多地是利用機動力上地優勢,在廣大的戰場上尋覓分割殲滅步兵的機會。而今天在他面前,就足足有五萬號稱滿萬不可敵地女真騎兵!

不得不承認,女真的連年攻遼,確實從戰爭中獲得了巨大地利益。這些戰馬和兵器多半都是從遼兵手中繳獲得來地,或者是掠奪來地各族工匠打造,單憑女真人自己地話,一百年也養不出這許多戰馬。也湊不出這許多兵器甲冑來。不過,這些東西和高強都沒有太大的關係,管他究竟是怎麼來的,總之現在就只有殺上去了。

“衙內,敵兵皆騎兵,勢必要主攻。我軍自可靜待其挑戰。五萬騎兵吶,了不起……”李孝忠跟隨在高強身邊,就用高強的望遠鏡四下張望,口中嘖嘖連聲,好似對於金兵的騎兵規模頗爲豔羨。

“打完這一仗,我將繳獲戰馬半數分你,如何?”高強正與李孝忠打趣,忽見對面金兵陣中馳出一隊騎兵來,約莫百騎上下。筆直向着宋軍中央而來。

“咦,有這樣挑戰地麼?”李孝忠拿起望遠鏡去看了一眼,不旋鍾,臉色和語調俱都冷了下來,將望遠鏡交給了高強去看,一面卻命人傳令,叫前陣戒備。

高強從望遠鏡中看去。卻見當先者正是粘罕,他的坐騎身後卻拖着一個人。在地上翻滾掙扎,樣貌甚苦。“狗東西,竟敢如此!”高強心中的怒火登時燒了起來,因爲他看的明白,那地上的人身上衣衫雖然破碎。卻分明是宋軍的緋紅軍服!

“相公勿怒。怒不興師!此正彼之詭計,有意令我軍出擊。自亂陣勢,他騎兵大隊便有機可乘。”朱武問了李孝忠原委,忙向高強進諫。

高強憤然道:“我難道不知?只是若只爲此便不出擊,軍心何安,士氣何存?”

李孝忠目光冰冷,沉聲道:“相公,末將自有辦法,請喚林教頭一敘。”高強立時應允,不一會林沖到來,幾人低聲商議了片刻,林沖便從教師營中點十騎出來,穿過前陣向前奔去。

說話間,粘罕百騎已經到了離宋軍前沿三百步處,他將手一舉,衆金兵俱都按下坐騎,一起跳下馬去,人手一支槍插在地上,而後將馬鞍後面拖着的宋兵拉起來,緊緊捆在槍桿上,不片時便在陣前豎起一排來。

粘罕上前幾步,大聲道:“宋人聽真!爾等家國本無憂,卻受朝廷驅策到此,枉送性命,屍骨不得還鄉,是何苦也!何不罷兵休戰,我家狼主仁義,不來加害你等,自當送爾等回鄉與親族團聚。若還執迷不悟,對抗我家大兵,便是這般下場!”說着將手一揮,後面一名金兵揮起刀來,一刀砍下一名宋俘的手臂,那宋俘本已被拖的奄奄一息,此時只慘叫一聲,便即暈了過去。那金兵好似頗不滿意,又是一刀剁下另外一隻手臂,那宋俘哼也不哼,渾身上下一陣抽搐,便即斃命。

那金兵大聲咒罵了幾句,便砍下了那宋俘地頭顱,用力向宋軍這邊擲了過來,罵聲隨風飄過來,大抵是說什麼宋豬太也不濟,沒到砍頭便斷氣了。

宋軍見此,登時一陣騷動,無數將士都鼓譟起來,好似一陣無形的波濤拂過軍陣般,原本如同山嶽一樣巍然不動的陣形,頓時微微散亂起來。

託望遠鏡的福,高強比尋常軍士更早一步料定粘罕想要作什麼,身邊的人又能保持冷靜,是以也早一步從最初的激憤中冷靜下來:“金狗,恁地毒辣,竟以這等手段來挫動我軍銳氣,一俟我軍向前衝鋒,他大隊騎兵便可相機穿插分割我軍陣形了!”

粘罕在對面見狀,心中有些得意,大聲道:“宋人聽着,我屈指百數,每數一下,殺一人,若是你等要解甲時,便趁此百數之間行事,無謂浪死遼東!”跟着手一揮,又是一名宋俘人頭落地。

宋軍見狀,又是一陣大譁,正是羣情激憤,忽見數騎躍出陣來,爲首者胯下烏騅馬,掌中丈二大槍,身上披着金甲,紅色戰袍耀眼之極,頭上不戴兜鍪,用一塊璞頭包着,乃是這位軍中大將的獨門標記。前陣將士見了,頓時歡呼起來:“林教頭,林教頭!”

林沖到了陣前,大槍一指對面粘罕,喝道:“某家林沖,久聞女真將士勇銳,威震遼東,故而不辭千里而來,欲求一會當世英雄,豈料竟是一班無膽匪類!一味殘殺被縛之人,算得什麼本事,林沖在此,將爾等百騎性命,交換我家這百名軍士,一起滾回去吧!”

粘罕目光一凝,向身旁一名金兵點了點頭,那人會意,即時翻身上馬,揮着狼牙棒衝將過去,口中喝道:“何物宋豬,敢辱我兵,吃我一棒!”

林沖冷冷一笑,雙腿一夾胯下烏騅馬,那馬奮蹄揚鬃,頃刻間便跑得四蹄生風,數十步間兩騎相交,林沖陡然將左手放開槍桿,右手捉着槍桿盡頭,那支槍如同毒龍出淵一般刺出去,丈二長地槍桿加上手臂的長度,遠遠長過需要雙手揮舞地狼牙棒。

電光石火之間,那槍頭只在金兵面門上一點即收,林沖右手一抖左手一抄,那支槍自然而然便消解了兩騎對撞的巨大沖力,交到左手之中,那金兵卻在這一霎那間已然失去了生命,撒手扔了狼牙棒倒撞下馬來,那匹馬茫茫然跑了十幾步,被林沖手下軍士牽了去了。

粘罕瞳孔頓時收縮,事先雖已做好了宋軍會出來挑戰鬥將的準備,但誰料到對方武力居然如此強勁,這名縱橫無敵的女真勇士,狼牙棒下不知殺了多少契丹兵將,在林沖馬前居然只是一個照面!

心中正在打着主意,不意身邊竟冒起一聲大吼來:“林教頭,殺的好!殺盡金狗方罷手!”

高強正從望遠鏡中看,不禁失聲叫了起來:“石勇!是石勇!”原來這身子被縛,命在頃刻,卻大聲爲林沖叫好地宋軍俘虜,竟是前陣子到遼陽報訊地背嵬軍正將,昔日梁山好漢石將軍石勇!

第19章 內審第二十章第36章 關撲(下)第八十一章第2章 冤案(下)第12章 誤闖第40章 結局(下)第32章 奔襲(上)第23章 錢荒(上)第二十六章第3章 回京(下)第四十三章第21章 詐病第13章 夜話(二)第20章 北望第七十六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三十七章第六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第四十六章第48章 大舉第15章 賣刀第16章 遺篇(上)第28章 解勸(下)第九章第二十六章第十章第23章 翻覆第9章 姻緣第14章 狹路(上)第49章 沒羽箭第1章 歸來第7章 射殺(下)第三十八章第70章 蕭讓第26章 對箭(上)第五十四章第五十三章第15章 炒金第16章 試軍(下)第三十二章第六章 上第9章 美人第7章 大名第九章 下第五章第71章 託夢第4章 三人第17章 師師第12章 東南第34章 藏兵(上)第3章 回京(下)第21章 招降(上)第九章第八章 下第2章 下第30章 練兵第八十八章第十九章第13章 一上(下)第20章 危機(上)第五十七章第22章 民反第四章 上第二十二章第78章 莫測第18章 論棒第37章 包裝(上)第14章 麒麟第16章 遺篇(上)第十一章 下第2章 買賣(上)第21章 博覽會(上)第七章 下第三十二章第5章 心戰(上)第34章 反目(上)第16章 遺篇(下)第五十四章第12章 夜話第29章 洞房第28章 鬼臉(上)第二十一章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上)第28章 解勸(下)第四十八章第20章 刺客第三十五章第11章 述往第18章 盤妻第21章 詐病第65章 招安第15章 拒戰(下)第27章 淵源(上)第31章 天書(下)第55章 夜行第61章 死戰第35章 動員(上)第三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