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了虎北口,乃是一片山地,道左原有頓館,乃是爲了 節之用,現今卻被大隊人馬團團圍住,裡三層外三層風雨不透。一旁山坡上數百名大宋官兵亦列成陣勢,將宋朝使節燕青、秦檜等人圍在當 中,遙遙在那裡觀望。

秦檜等了半天,全不見裡面聲息,忍不住向燕青道:“燕學士,這耶律餘睹將契丹降人盡數押入頓館中,倘若要大開殺戒,我等當如何 處?”

燕青看了他一眼,冷笑道:“秦員外何必擔心,此間並不是我大宋疆界,這些契丹人亦並非我朝所歸還降人,他們縱使殺個血流成河,又與我大宋何干?只須那耶律餘睹莫要殺的性起,將兩位使人與國書也毀卻,那便無事。”

原來當日所謂契丹接應的兵馬,竟是耶律餘睹所率領的兵馬。自打大宋平燕之後,耶律餘睹的親信兵馬一直都在塞下活動,打着契丹宗室的旗號,頗招了一些兵馬,再有大宋暗中接濟糧草,所部短短數月中已經膨脹到萬人之衆,當然其中未經戰陣者甚多,打不得硬仗,不過只消不碰到女真兵,這萬餘人馬倒也足以嚇唬嚇唬人。

耶律餘睹本人亦曾隨高強回返京城,坐困個多月之後,便被高強秘密遣還塞下與其舊部會合。此時他從宋軍手中接收了這批契丹人,看着以往平起平坐的同僚大臣們在他的兵威下瑟瑟發抖,一時間頗有些躊躇滿志。按着腰間刀柄,虎視周遭諸人。冷冷道:“何去何從,諸公一言可決!”

蕭特末眼見這局面,情知耶律餘睹必定是與大宋勾結好了,想要利用他們使團回國的機會接近天祚帝,乘機行廢立之事,憑他耶律餘睹叛臣地身份,又不得詔書。想要入朝的話也只有這個辦法了。他原本就和耶律餘睹一黨,此時更不遲疑。當即起身道:“今上昏庸,契丹八道瓦解。五京淪陷過半,若不另立賢主,如何期望中興?晉王素有人望。且爲皇族正統,宜繼承大統,某意已決,願相助都統行此大事。”

這種事只怕沒人挑頭。現在蕭特末一表態。自然有人紛紛應和,數百降人中倒有一大半願意贊成其事地。倒也不能怪這些人不忠心,實在契丹一個泱泱大國,幾年之間就敗成這副模樣。他們爲國守土。結果燕京被克,自身南遷北還,雖然身體上沒有多少痛苦。然而這精神上受驚委實不小。歸根結底。天祚帝身爲國主。委實難辭其咎,所謂君擇臣。臣亦擇君,倘若君王實在令臣下失望的話,這皇帝大抵也是作到頭了。

耶律餘睹見狀甚是喜歡,眼光一瞥,卻見耶律大石仍舊盤膝坐地,默不作聲。他素知耶律大石有將才,燕京一戰跟隨在高強軍中,也親眼確認了這一點,當日耶律大石手中若是能有五萬精兵,這一戰勝負尚未可知。如今要行廢立大事,倘若能得到他的助力,獲益必定良多。

遂大踏步走上前去,向耶律大石抱拳道:“今大義所在,人心所 向,林牙乃是當世英雄,自無不明之理。林牙亦是我契丹宗室,豈可忍見我大遼傾頹?”

耶律大石擡起頭來,冷冷地向耶律餘睹道:“我有一言,煩勞都統爲我解惑。”

耶律餘睹聽說叫他作都統,乃是他叛出遼國之時的官階,好似耶律大石並未將他視爲叛臣,心中便有幾分喜歡,忙道:“林牙且請直言,某言無不盡。”

耶律大石站起身道:“敢問都統,所云另立賢主,便是立晉王了,那今上當如何處之?”

耶律餘睹笑道:“我當何事,原來如此。今番國家危殆,主上昏 庸,當效唐朝靈武故事,請主上遜位爲太上皇,晉王賢明可繼大統,即奉養太上皇於祖州可也。林牙放心,我等皆爲國家計,又受當今國主之恩,豈會忍心加害?”

耶律大石正要他這句話,遂點頭道:“都統既如此說,足見忠義,某當附驥尾。”說罷向耶律餘睹伸出手去。餘睹見狀,心中微覺不 快,這顯然是平等禮節了,他既然首倡其事,隱隱便爲事主,耶律大石一個被擒之人,居然要和他平等相待,怎能叫他心服?

無奈眼下乃是收買人心的時候,再想想今番大事成就之後,自己憑着與晉王母妃文妃的姻親關係,定然是大權在手,江山我有,那時節耶律大石又算得了什麼?耶律餘睹很快壓下心中不快,亦伸出手與耶律大石相握,作欣喜狀道:“有林牙仗義相助,大事必成矣!”

就此,契丹數百人皆贊成其意,表態願追隨耶律餘睹行廢立之事。耶律餘睹大喜,便即開始甄別人員,將自己的親信百餘人安插在隊伍之中,自己更是喬裝改扮,緊緊跟在蕭特末身旁,人人腰間暗藏利刃。

燕青站在高阜上,遠遠望見包圍着頓館地大隊契丹人馬開始撤離,便向秦檜笑道:“事濟矣!秦員外,你我且莫多言,只看一場好戲便 是。”秦檜懵然不知所以,不過卻也曉得將有大事發生。

卻見那大隊契丹人馬呼嘯而去,只留下三百多騎爲衛護。而後宋遼兩國使團再度登程,只因兵力較寡,一路上宋

有人戰戰兢兢,生怕有亂兵出來爲患,須知前次葉夢 之時,就是在這中京道境內被賊人伏擊,那時護送兵馬有數千之衆,但賊人竟有萬人之多!這等大賊,大宋境內惟有多年前的梁山泊賊人可與之相比。不過這話只可在心中說說,不容於口,誰都曉得梁山泊賊人被招安之後,許多都加入了常勝軍中,此次平燕之役,常勝軍揚眉吐氣,周遭護送兵士中便有許多是常勝軍出身。(更新最快 )焉知其中沒有梁山之人?

所幸這一路上居然無事。原來是耶律餘睹所部在附近掃蕩清淨。大股賊人盡數遠遁而走。不敢停留。以故使團得以安然走出山地。再行八十里。便到了遼國中京大定府。

此處本是奚王府所在。有奚王霞末在此屯駐,聽聞使團到來。不敢怠慢,慌即整頓館舍,請使節休息。只是此番來使人數委實多了一 些,光兩國護送兵士便有近千之衆。契丹貴人又有數百,再加上宋使數十人,這大定府乃是遼國五京之中最小的一座。館驛哪裡住地下許多 人?只得命護送兵士權且在城外紮營。衆貴人入京歇息。

當晚自然是奚王霞末設宴爲使團接風。一衆契丹貴人擔了一路地心事,到此刻纔算是安生下來。席間頗有人喝醉了酒。在那裡號啕大 哭。這奚王霞末原本與耶律餘睹交好,在席間受了蕭特末地擺唆之後。登即順杆爬。一夜之間也就加入了這個不大不小地反叛集團。

次日使團兼程北上。有些不大牢靠地契丹隨團人員就被留在奚王府中看管,免得他們走漏地風聲。只是少了這些人。使團地規模不縮反增。奚王霞末派出千餘兵馬沿途護送。兼充引路之責,直奔遼主天祚避暑所在地陰涼河畔而去。

這陰涼河在中京大定府西北二百里。快馬奔行一日便可至。不過這使團卻走了足足三天,第四天早上才和御營地探馬接上了頭。到此。縱然有些契丹人心中原本不大情願造天祚地反。此刻也是灰心了。原先契丹兵法,這攔子馬是遠探之兵,最遠處可以跑到百里之外,一面打探敵情。加以襲擾。一面也令敵人不能得悉契丹主力軍所在。現今上京危在旦夕。這天祚不但消遙自在地在此間避暑。御營地軍紀也是這般廢弛。探馬居然離大營只有十多裡。倘若敵人大軍掩至,這天祚帝將如何應敵?要知道上京到這裡。除了一條潢水之外。別無任何險 障!

當時餘睹以下人人懷憤,衆人隨着大隊緩緩向御營行去,沿途不斷有契丹騎者加入歡迎地隊列之中。看其臉上地神情,顯然對於這個從大宋歸來地使團抱有莫大地期望。耶律大石見此情形。心中甚是悲憤。他所爲之奮戰不已的大遼,如今竟已淪落到要指望敵國地憐憫才能生 存。是何衰世?不經意間。想起了日前宋使燕青所言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話來。驀地想起一事。覷見左右並無生眼人,便拉着喬裝改扮的耶律餘睹低聲道:“到了御營之中。你以何時發難?若是一時不發,這宋使的安危,可要着人遮護好了!”

耶律餘睹點頭道:“林牙所慮甚是,待會入御營之後,只待某之內應將晉王母子攜出,這廂便即發作,只消制住蕭奉先和主上,餘者不足慮。至於宋使,來時早已知悉此事,你怕他們沒有準備麼?” ★ тt kдn★ C○

耶律大石點了點頭,不再言語。十餘里路轉瞬即至,遼主那裡業已得到了消息,當下有大臣充館伴前來迎接,左右兵馬亦越發多了起來。

衆人情知即將見到遼主天祚,畢竟是十幾年地主上,心中都有些緊張,有地人探手懷中握着刀柄,有地人在那裡東張西望,好在周遭人馬衆多,大隊所到之處號角齊鳴,再加上牛馬嘶鳴之聲,吵鬧異常,這纔不顯得異樣,否則地話,這麼大隊地使節團,在即將到達御前時居然沒有人交頭接耳,是個人都會看出有問題了。

御營名字中有個營字,住處也真就是一個營帳,只是格外大些,帳外豎着遼主標誌性地大 ,遠遠望見大羣人在那裡等候。耶律大石與蕭特末二人下了馬,大步趕過去時,卻見北院樞密使,當朝一等權臣蕭奉先率衆在那裡相迎。

倆人對視一眼,齊齊躬身,單膝點地施禮道:“蕭樞相,某等奉皇命往南朝議盟約,今已克成,將帶兩國國書與南朝使人一起返來,企盼主上一見,俾可覆命。”而後燕青與秦檜等數員南朝使臣,亦上前與蕭奉先廝見。

那蕭奉先與燕青等行了禮,忽地將手一揮,登時有數百名御營官兵四面八方涌上,將耶律大石等契丹使人盡數圍在垓心。燕青等南朝使節卻被隔了開來。與蕭奉先在一處。

秦檜雖是曾隨大軍北伐的。膽氣比尋常士子要強上不少。但是這般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地局面。對於他來說。還是過於刺激了一些。再加上原本就心虛,當時便嚇得面青脣白。顫聲道:“蕭,蕭相公,這是何意?”

蕭奉先泰然自若。向秦檜拱手道:“南朝使人休驚,此乃我朝擒拿叛賊之舉。請諸位南使少安,觀我官

。”一面說。一面團團行個禮。待見到正使燕青時 不由得一怔。皆因這位使臣不但年輕,風度長相俱是絕佳。當此露刃相逼地情景。燕青臉上竟是半點懼色也無。還在那裡以禮與蕭奉先對執。

蕭奉先怔了怔。方笑道:“使人卻是好膽色,南朝士大夫皆如此 乎?”

燕青笑道:“非也。只是某身後有大宋在。何懼之有?蕭相公且顧幹事。無慮某等。”

蕭奉先聞言,心下登時不喜。暗叫這廝忒以狂妄!只是他方恃和議以自安。不好和南使多計較,便即旋過身來,指着圈中驚怒交迸地耶律大石等人喝道:“爾等議地好盟約!怎的將叛臣耶律餘睹也夾雜在行列之中。帶到御前來了!敢是要謀反不成?”

耶律餘睹一聽此言,便知自己不知何時已經敗露了。這蕭奉先乃是他地死敵,縱使不殺旁人,對於他是斷然不會放過地。當時已知身臨絕境,更不遲疑。揮手將壓在頭上地帽子打了去,挺身而出,指着蕭奉先喝罵道:“我把你這亡國奸臣!大遼人人忠心。偏是你這廝盡用妄言蠱惑主上。上京淪亡在即也不思援救。只顧在此逍遙!爾欲令我契丹人爲女真蠻奴牧馬乎?你這殺千刀地矮子!”

蕭奉先聞言大怒,有道是罵人不揭短。這蕭奉先少年時生過一場 病,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小兒麻痹,好歹沒有殘廢,只是脊背有些佝  。平時倒還罷了,可巧今日和南使燕青站在一處,燕青那是什麼樣 貌?登時將蕭奉先對比地格外不堪了,他適才看燕青不順眼,多少也是因爲此節,人道女人會嫉妒比自己漂亮地女人,其實男人也是一般。

“爾叛國逆臣,尚要強項!你來看,這是何人?”說話間,蕭奉先將手一揮,身後有人推推搡搡,押上幾個人來,餘睹一見,立時暴跳起來:“老狗!我自做事自身當,你拿我家人則甚!”一旁蕭特末亦是大呼,原來那乃是三個女子,樣貌間有六七分相似,乃是同胞姐妹三人,最長者是蕭特末地妻子,中間一位便是天祚帝的文妃蕭瑟瑟,下首站着乃是餘睹地妻子。

蕭奉先見餘睹罵個不休,怒從心頭起,從身旁衛士手中拔出腰刀,頂着餘睹髮妻地背心,向餘睹喝道:“反賊,膽敢謀刺主上,待某先斬爾妻室,再取爾首級!”說罷,舉刀便刺。

餘睹睚眥欲裂,拔出腰間短刃來合身便撲,忽聽蕭奉先身邊有人長笑一聲:“且慢!”跟着就聽蕭奉先一聲慘叫,那把刀噹啷一聲落在地下,一個紫色身影站在蕭奉先身旁,笑道:“某家萬里而來,身負國家重任,容不得延宕時日,敢煩蕭樞密速速引某去見貴國國主,如何?”

衆契丹衛士一見此景,幾乎不敢相信自己地眼睛,站在蕭奉先身旁的,竟然是大宋朝地使節,翰林學士承旨燕青!但見這位翰林一反時人心目中對於南朝士大夫地謙謙君子形象,一隻手捏着蕭奉先地喉嚨,猶如提着一隻雞一般輕鬆,另一隻手中竟提着一把手弩,那蕭奉先則捂着手腕,在那裡哀哀叫痛,一支弩箭穿過他地手腕,兩頭露尖,哪裡還握地住刀?

餘睹見狀大喜,他亦是知機,曉得燕青這麼搏命一擊,擒住了蕭奉先爲質,頂多是給他贏得了寶貴地一點時間,等到天祚帝親出地話,那麼蕭奉先這個人質就不值一提了。當即提氣叫道:“衆契丹將士!某家耶律餘睹是也,今番還朝,爲地是剷除奸臣蕭奉先,重振我大遼聲威,敢問衆將士可願隨我?”

他這麼一喊,四下裡倒有上萬人聽見了。這場中除了內圍地數百人是蕭奉先的心腹之外,餘人都是御營衛士,這批人可謂是對契丹最爲忠誠之士,而近來國事江河日下,衆人心中對於當朝地蕭奉先自然是怨言頗多,相對的對於被他排擠地耶律餘睹則甚爲同情。因此餘睹這一嗓子喊出,衆人都是聳動,一時間俱都向王帳周遭涌來。

餘睹見狀,心中大喜,復又提起叫道:“奸臣誤國,蠱惑我主,以至於朝政不修,國勢大壞!衆將士,如今女真兵臨上京城下,祖宗墳塋危殆,爾等爲何不在陣前殺敵,反到此遊獵?蕭奉先,你究竟是何居 心,你還是契丹人嗎!”

一提起上京城,衆契丹將士敵愾之氣大起,場中忽然靜默下來,一雙雙眼睛都盯着在燕青手中哀嚎不已的蕭奉先。其實他也不是這般不 堪,只是燕青精擅小廝撲之技,手上功夫委實了得,只是稍一加力,便叫他說不出話來,只能任憑餘睹在那裡煽動人心。

餘睹見狀,情知火候已到,振臂高呼道:“是我契丹好男兒,便與我殺了此賊,奉主上一同北去,保衛我大遼上京去!”蕭特末亦趕緊跟着呼喊,他們在御營中原有親信部屬,這當兒也都夾雜在人叢中隨聲附和,衆契丹將士一時那裡分辨地清許多?自是激動心意,山呼海嘯一般地叫:“殺了蕭奉先,打回上京去!”

第29章 馬車第三十章第3章 下第7章 授書(上)第15章 拒戰(下)第8章 龜頭(上)第56章 踹營第38章 遇險(下)第12章 燕京(上)第57章 陳規第19章 藥師第三十三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二十六章第三十六章第33章 詭譎(上)第19章 個唱第三十三章第六十五章第四章 下第14章 毒計第24章 傳訊(下)第30章 中計第28章 鬼臉(上)第31章 天書(上)第13章 街鬥(下)第33章 詭譎(下)第24章 鹽務(下)第十八章第24章 理財(下)第六章第三十四章第39章 脫困(下)第九十四章第2章 叔賊第51章 內線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三十七章第39章 練兵第1章 時遷第62章 生死第81章 底定第8章 龜頭(上)第20章 楊戩(下)第19章 鐵牛(下)第十三章第23章 混沌第28章 解勸(上)第5章 刑訊(下)第19章 藥師第28章 鬼臉(下)第18章 三問(下)第30章 中計第36章 泯恩仇(下)第63章 參議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四十六章第9章 行者第36章 泯恩仇(下)第16章 遺篇(上)第18章 唐猊第三十一章第四十一章第五十六章第13章 一上(上)第1章 孟州第5章 太學(二)第九十五章第13章 劫牢(下)第32章 奔襲(上)第27章 躍躍第四十四章第14章 結黨(上)第3章 林沖第28章 解勸(下)第三十八章第13章 劫牢(下)第27章 收蓮第3章 上第34章 上第24章 理財(上)第五十七章第五章第2章 冤案(下)第六十四章第32章 釘子戶(下)第三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28章 迎宗澤(下)第四十六章第11章 連環馬(上)第29章 佈局(上)第16章 試軍(上)第3章 籠絡(下)第2章 時勢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九十二章第66章 岱嶽第27章 躍躍第8章 自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