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虛位

樞密使這個職位,來源於唐朝代宗年間,置內樞密使的職位,命宦官擔任,作爲皇帝和臣僚之間的中個實際上成爲了宦官弄權的工具。至五代郭威在後漢擔任樞密使,後來他建立後周朝,又加強了樞密使典掌兵權的職能,到北宋建立,樞密院遂與宰相的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爲二府”。

基本上,由於宋朝以文制武的國策,樞密使這個職位極少有武人能擔任,只有開國時大將曹彬和曹利用曾經擔任,後來皆罷。仁宗時狄青立功西北和西南,戰功赫赫,人所共仰。但就因爲他是出身行伍,作到樞密使的時候臉上還有金印,文官們就羣起而攻之,說他作樞密使就是“不守祖宗之成規,而自比五代衰敗之政”,狄青遂罷去,幾個月後即病死。

站在後代人的立場上,對於宋朝人如此嫉恨武官,大多會覺得很不可思議,而且由於北宋就是亡於國防力量的孱弱,論者大多以爲就是這些文官的福狹害死了北宋。但是站在當時人的立場上,這卻又是理所當然的事,當那些文官諫臣們上書奏劾狄青這樣的武將時,他們心中閃過的是殘唐五代時那種好似看不到盡頭的黑夜。

在五代的軍閥混戰中,普通老百姓被當作牛羊一樣對待,他們的存在只能是爲武夫們提供糧食和軍器,甚至用自己的血肉來餵飽那些武夫們!凡是手中有點武力的人,全都是良知泯滅,就算原本有良知的人,別人也會用屠刀教會你遊戲規則。任何事情都只能用拳頭來解決,生命、道德、尊嚴,文明社會賴以延續的一切,全都只能在各位赳赳武夫的屠刀下瑟瑟發抖!從五代的黑暗中站起來的北宋,殘留着對那個黑暗時代最爲真實和鮮活的記憶,因此。不但是文官們嫉恨武人,就連宋朝的普通老百姓也把武人地地位降到了最低點。對於這種情緒,經歷了“軍人是時代最可愛的人”這樣教育的現代中國人,實在是有很大隔膜的。

在這種情況下,樞密使遂漸漸成爲文官把持的職位,又基於文尊武卑的慣例,導致樞密使比宰相低了半級,與諸執政同列。可想而知。這種情況長期下來,結果就是樞密使在許多人眼中成爲了通向宰相大柄的一道階梯,雖然不是什麼終南捷徑,但能夠當上樞密使的話,大致也就離宰相不遠了。

剛剛離任地鄭居中,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論起兵事戰略,這位鄭國舅是一竅不通的,他能夠擔任樞密使這個位子,也只是想作宰執不成,退而求其次的結果。事實上。即便是這樣的結果。也經歷了不少波折,其中高強爲他諸般策劃,起了很大作用。

蔡京罷相之後。鄭居中本以爲自己爲倒蔡出了不少力,現在總該輪到自己作宰相了,卻不料新組建的宰執根本沒自己的份,失望之情路人皆知。而在蔡京看來,這個鄭樞密的存在,對於他要復相又是一件麻煩事。今時不同往日,當年他第一次罷相的時候,官家趙佶一意紹述父兄遺法,他蔡京在新黨中最具人望,因此才成爲輔弼大臣。即便是因爲星變而下臺,繼任的趙挺之卻是從他蔡京體系中走出來地,一旦背叛蔡京,身邊幾乎沒有人支持,因此只要想辦法扳倒趙挺之,蔡京復相就順理成章了。

但現在,不說朝野,只單單這宰執中,形勢對他蔡京就已經極爲不利。樑士傑身居右相,就算蔡京能扳倒左相何執中,最有可能成爲左相地也是樑士傑,而不是他蔡京;除此之外,中書侍郎張商英又擺出一副一反蔡京諸法的態勢,想要樹立起屬於他自己的政治聲望,而宰執之外更有鄭居中這樣地人物對宰相職位虎視眈眈,因此蔡京要想復相,實在任重而道遠,這也是他極力想要將高強重新納入他的指揮之下的緣由。

如今鄭居中離了樞密院,對於蔡京來說,不僅僅是少了一個爭奪相位的對手而已。鄭居中近年來倒向童貫高俅一派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他這一下臺,這后妃宦官加寵臣派立刻少了一尊巨神,其權力陣營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空隙,如果蔡京能夠將這個空隙抓住,就很有可能再次設法與這一派聯合起來,從而爲他的復相之路掃清障礙。

“現今西府之中,除了樞密副使侯蒙之外,另有童貫掛着同知樞密院事的頭銜。但宦者而入樞密院,本朝已屬非常,這樞密使的位子,諒來官家不會授予他了。”蔡京接到這個消息,心頭也是一喜,但以他的城府和算計,自然不可能象蔡攸那樣得意。

說到這位侯蒙,其實也是和蔡京有仇怨地人,當初侯蒙進京受職,趙佶不知哪根神經搭錯,向他問“蔡大人什麼樣人?”侯蒙居然毫不客氣,一口答道:“使京能正心術,雖古之賢相弗加也。”蔡京聽了氣的差點犯病,這明明就是說他有才無德,不可大用了。

以蔡京的脾氣,當然是要設法報復的,不過侯蒙運氣甚好,這事出了沒多久就出現了星變,蔡京黯然下臺,而侯蒙不但安然無恙,還作了樞密副使。現今鄭居中罷去,表面上看起來,侯蒙擔任樞密使的機會最大,如果真出現這樣的狀況,那局勢對於蔡京反而是更加險惡了。

蔡京拿手指點着那份邸報,沉吟半晌,擡起頭來向兒子道:“攸兒,這樞密使的人選,對爲父能否再登相位,大有關聯,總不得教侯蒙、童貫,或是那張商英的人得了去。”

蔡攸連連點頭,忽道:“爹爹,孩兒見作這樞密直學士,算起來也有機會進入樞密院,何不趁此時機……”雖然他極力裝出一副淡泊的樣子,但是知子莫若父,蔡京哪裡看不出他眼中那一股熱中?

搖頭道:“你雖頗得今上寵信,奈何未曾外放作過帥臣,資歷上略顯不足;若是爲父身在相位,今番原是你入樞密院地大好時機,如今卻也休提了。真要論起資歷來,你那女婿倒比你更有機緣些。”

一聽提到高強。蔡攸滿肚子的惱火,自己這位好女婿,一向是隻顧他自己的升官發財的,偶爾從指縫裡漏出點財喜來,都好象施捨一樣,到最後竟然爲了一個博覽會的職事,乾脆和自己這個岳父翻了臉,似這樣女婿。不要也罷!

當初他向高強討要那博覽會的職事,還只是看在這職事過手銀錢多的份上想要撈一票,哪知這一遭辦地紅火,朝廷名利雙收,交口讚譽,高強的聲譽水漲船高,只是因爲他年紀太輕,官已經做得極大,官家這纔沒有再升他的官。此等情形落在蔡攸眼中,自是恨的咬牙切齒。這功勞要是能攤到他身上。早就直升宰執了,哪裡還會只作現今這個樞密直學士?

“爹爹此言,好生無理。那高強小兒年輕德淺,終不成只爲朝廷斂了些財賦,便強勝孩兒這許多?!”蔡攸氣鼓鼓地,連老爹的面子也不大顧了。

蔡京心中一惱,心說豎子好生無禮!只是眼下他身居閒職,正待復相,這兒子雖然沒多大本事,但好歹在趙佶面前也是說的上話的,所謂用人之際,些許言語之失也不忙發作。悶哼一聲道:“總而言之。只不教那侯蒙得任樞密院事去。你去尋葉夢得,他如今官居起居舍人,亦有匡正上意之責,你二人分頭擬個奏章,只說那侯蒙昔受上意,偵測我蔡京所爲,但侯蒙卻私下裡向你二人透露此旨意,教爲父有所防備。”趙佶當時確實是有這旨意給侯蒙的,後來卻被蔡京買通宮中地眼線給透露了出來。蔡京本想用這一招來反制侯蒙,只是星變來的突然,未及施行而已。如今這節骨眼上把此事翻出來,侯蒙就算能夠保住眼前這樞密副使,也決計不可能進位爲樞密使了。

蔡攸一聽便即大喜:“爹爹神算,自來人主責臣以衆,忌臣結黨,這侯蒙面領聖旨,背後又以此結好爹爹,正是兩面三刀之徒。官家若知此事泄漏,必然信以爲真,再不肯大用他了。”說罷喜滋滋地去了。

蔡京望着這兒子的背影,眼中浮現的卻是深深的憂色:蔡家一門中,諸子弟皆無所成,只能仰仗他蔡京的蔭涼,如今卻教他去哪裡找一個好幫手去?樑士傑本是最佳人選,但現今他已然位居右相,若要蔡京復相,極有可能需要他犧牲自己,想來是極難的。

不由得重重地一拍桌子,切齒道:“高強小兒……枉我一力提拔,又將穎兒許配於你,竟然這般不堪造就,直是這等狼子野心!今番若被老夫拿到你私通梁山草寇的憑據,再要忤逆,便休怪老夫無情了!”

Www● ttκā n● c ○

眼光所望之處,窗外雪已初融。

在北京大名府,此時高強卻也與蔡京同此一窗雪景,他當然不曉得蔡京心中對他的憤恨和不解,事實上要是不說出他對於日後國運的擔憂,也確實很難找出充足地理由來,解釋他要這麼快地動手挖蔡京的牆腳——說起來,蔡京對高強着實不錯,就連高強的表字“妙長”都是蔡京給贈的,雖然高強平素交結地多半都是赳赳武夫,再不然則是草莽英豪,士大夫極少,少的這個表字極少有人提起,連他自己都快忘記了。

現在高強在操心的,基本上和蔡京也是同一件事:梁山問題。儘管定下了招安大計,不過沒有和宋江面會,不曉得梁山上的情形,這招安計劃要怎樣一步一步實施,殊無半點頭緒。而且,他現在也不敢輕身自出,蔡京此時不曉得收買了多少眼線在盯着自己的動向,自家後宅就坐着二十多個姓蔡的呢!這時候要是跑去私會梁山草寇,那就是撞到槍口上了。

而宋江身爲梁山之主,眼下官兵大舉進剿,鄆州一戰丟了幾千嘍兵,兩員頭領被擒,梁山上必定也是風聲鶴唳,他更是不得輕出,是以二人之間若要通個消息,可還真不容易。這事不是傳遞一下情報就算完了,是要彼此碰頭交換情報,然後再商量着擬出個策略來,要是靠信鴿來回傳遞地話,安全問題且不說,單單這信息量就不是十來只鴿子能搞定的。要是沒有概念的人,可以想一下手機短信聊天的情形,大概就能知道了。

“衙內。京中貫忠有飛鴿傳書到。”高強正坐在書房裡犯愁。門外燕青快步走進,手中持着一個紙卷。

高強懶得看,只叫燕青展讀。這傳書說地是京裡的情狀,趙佶立了鄭貴妃作皇后,鄭居中因外戚而落樞密使,本來侯蒙正位的呼聲最高,但是不知怎的。趙佶竟只命侯蒙以樞密副使行樞密院事,這樞密使地位子虛設不除人了。

許貫忠自然不曉得這其中的玄虛。不過高強這裡地信息渠道又自不同,那燕青掌心一翻,又是一個紙卷,乃是石秀轉來的葉夢得地書信,內中詳細說明了此次侯蒙不得正位地背後情由。話說自從樑士傑和高強秘密結盟之後,葉夢得也倒向了他這一邊,但其間的聯繫則通過石秀單線進行,許貫忠身爲高強的親信。太過顯眼。

兩相印證。自然一目瞭然,高強對於蔡京地用心也大致明白。想想也是好笑,鄭居中爲了能作宰相。費了多少心計。到頭來壞了他事的。卻是他一向最爲倚仗的鄭貴妃,現下該叫做鄭皇后了。

“只是朝中這麼一鬧,政局又要混亂些時。莫要給了蔡京混水摸魚的機會纔好……”高強眼中地大敵,始終只有蔡京一人,無奈身在大名府,肩上這招討使的擔子着實不輕,一時也是分身乏術。

燕青見高強煩惱。解勸道:“衙內莫要心焦,去年衙內主持了大宋博覽會,極得官家之心,朝野也都交口讚譽,卻未加封賞,也只是衙內的資歷未到。今番若是衙內將梁山一事底定。兩功並敘,這樞密使地位子敢是官家留給衙內的也未可知。”

高強先是一愣,然後很認真地想了想:“高樞密?聽上去不錯……”和燕青對望一眼。都笑了起來。

燕青說的這個前景,事實上可能性很高,樞密使這麼個要害地位子,一時也缺不得人,趙佶卻將他空着不除人,擺明了是有了預案,卻又不好明說。若說這位子是留給高強地,倒也說的過去。當然,也有可能是留給西北童貫的,但童貫去年出征西夏,卻是雷聲大而雨點小,大軍出了橫山之後,西夏軍聞風而遁,擺出一副誘敵深入地架勢,童貫有意直搗夏,育諸州,手下的衆大將卻多有難色,都說宋軍騎兵少步兵多,這軍糧都得從後方輾轉運來。雖說數年積聚,軍糧的數目不成問題,但是運糧地安全問題還是難以解決,童貫爲了怕西夏兵突襲,又不敢分兵,軍隊控制地範圍有限,無法保障糧道。

結果擾攘一番,只得兩手空空地回去,在橫山附近又建了兩個堡寨,將延安府與河東麟、府等州的聯繫又加強了一些。童貫回來之後,當然是上書稱捷,我師突出橫山諸寨,夏賊望風遠遁云云。這等把戲要是蔡京在時便好說,抓着一件不成戰功的戰功,從皇帝、太師以下都可以向臉上貼金,大家升官發財,例如臧底河城受降之事就是如此。

怎奈現在蔡京去相,張商英要擺出與蔡京不同地譜來,抓着這份報捷文書就不放,指斥童貫無功請功,欺君罔上,要求趙佶降罪於他。趙佶也曉得童貫理虧,只是兀自袒護,說夏賊不敢交戰也是事實,縱使沒有大功也不當降罪,於是不了了之。

有這一場風波,再加上童貫的宦官身份,要作樞密使原本就阻力極大,趙佶雖然信他,卻也不會爲了他而公然對抗整個文官集團的怒火。

如此一來,放眼朝野,也只有寥寥數人能有資格染指這個空出來地樞密使位子,其中還恰恰就有高強這一號。

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28章 戰守第24章 鹽務(上)第50章 神兵第1章 清溪銀(上)第15章 奚車(上)第五十九章第35章 武松(下)第九章 下第3章 回京(下)第44章 暗戰第33章 董平(上)第27章 淵源(上)第6章 心戰(下)第五十五章第6章 意外(上)第37章 擒王第40章 結局(下)第25章 指點第69章 清照第10章 曾頭市(下)第17章 包裝第四十章第19章 鐵牛(上)第二十八章第47章 強攻第20章 起航第13章 幫源第四十三章第33章 奔襲第25章 憔悴第二十三章第27章 淵源(上)第八十六章第十六章第19章 個唱第三十四章第9章 浪子第4章 太學第38章 夜襲(下)第18章 三問(下)第46章 錦囊第26章 絕情第17章 難爲(下)第46章 錦囊第28章 宋江第39章 嫁禍(上)第二十五章第三十章第25章 掛帥第15章 備荒(下)第27章 淵源(上)第八十一章第24章 理財(下)第四章第六章第2章 冤案(上)第十六章第34章 來投第43章 新軍第10章 捉姦第41章 立志第19章 殺巧第七十二章第37章 包裝(下)第29章 劉琦(下)第1章 清溪銀(下)第6章 心戰(下)第26章 私鹽(下)第13章 易安第七十四章第七章 下第33章 下第34章 來投第49章 沒羽箭第17章 嚐鮮第20章 設伏(下)第77章 相殘第8章 拔刀第68章 暗議第40章 遠人第33章 董平(下)第41章 立志第1章 下第15章 頭陀(上)第3章 籠絡(上)第17章 降服第2章 冤案(上)第28章 宋江第23章 金蓮第5章 刑訊(下)第16章 交易所第四十二章第三十六章第11章 衆僧第二十章第29章 談兵(上)第21章 詐病第6章 奸計第33章 再見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