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點將

說起來,高強帶兵也不是頭一回了,當初在杭州攻打朱緬的都監府,就動用了近千兵馬;後來到了青州,沒事就練兵玩,還拉着附近幾個州的兵馬都監搞聯合軍事演習,最多時調動兵馬多達兩萬有餘。

仗着自己老爹的勢力,這些事務又多半屬於各州兵馬都監和屯駐將領的分內事,因此高強搞的這些都沒遇到什麼阻礙。但這並不是說他就有權力對這些兵馬隨意指手畫腳了,除了本州青州城的兵馬之外,他根本不能指揮別部,縱然是當時屯駐於青州的呼延灼,如果不是受了他老爹太尉高俅的囑託,也大可對這位知府大人隨意敷衍。

不過這次受命剿匪,高強的頭頂上加了一個銜頭:大名府及京東兩路盜賊招討使,這就與往日不同了。這個銜頭是什麼意思呢?可不是隨意亂封的,前面就說的是他職權範圍,大名府路與京東東路、京東西路這兩路,所有盜賊都在他管轄範圍內,對於這三路的所有兵馬都擁有調遣權;而所謂的招討使,則包含了招安和討伐兩種意思,基本上就等於任便行事了,但這裡的權力還是有界限的,因爲他並沒有赦免盜賊以及爲盜賊封官的權力,因此實際上如果是要對哪一部盜賊進行招安,還是要請示朝廷中樞——除非哪一夥盜賊情願無條件放下武器投降,任憑他高招討處罰。

話說,類似宋江等人接到高強的一紙書函,就率領大軍走出梁山俯首稱臣,這種美夢高強也不是沒有做過。不過想歸想,他也知道這念頭不具備操作性,梁山上知道宋江和自己關係的不過幾人,就連擔負着監視和掣肘宋江任務的楊林和公孫勝等人,乃至後來在石秀的授意下上了梁山的大名府原押牢節級楊雄,卻也只當宋江是個綠林中的豪傑而已。

如果宋江當真就此投降。不啻將他高強和宋江的關係大白於天下,那時節才真叫糟糕了——坐擁數萬大軍,又有八百里水泊之險,腦子想想也沒有無條件投降的道理,宋江的手下又頗多山野豪傑,豈能甘心?

於是乎,高強也只有一面在大名府建立起自己的帥帳,按部就班地整軍備戰。積聚糧草軍器,一面思謀着如何與宋江演好這場戲,還得想個辦法將這黑三給喀嚓了以絕後患。“……直娘賊,難度未免有些高了!”高強不由得心中焦躁。

其實,難度高也有難度高的好處,局面如此複雜,蔡京那邊對這一塊可基本上沒有什麼經營,自己都覺得有難度,蔡京就更不好駕馭局面了。況且如今自己手握招討大權,蔡京要想有什麼動作也只能偷偷進行。還得問過早已在江湖上撒下天羅地網的石秀一衆〉起來還是自己佔了更大的贏面。

他坐在帥位上,支着下巴這麼出神,下面的幾位將領可有些不知所措了。話說下站將領幾員,並無一員庸將。頭一位便是高強的心腹大將,歷史上中興南宋,號稱忠勇第一的韓世忠,目下擔任大名府路河北第三將,麾下將兵六千人,內中有騎兵五百;

第二員,自稱(注意!)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關聖帝君後人,人送外號大刀關勝,歷史上據守濟南抵抗金兵甚力,卻被賣國漢奸劉豫斬殺。目下是大名府路河北第六將,麾下將兵八千之衆,騎兵一千人;

第三員,天王李成,歷史上爲大宋雄州守將,抵抗金兵失敗後投降,成爲劉豫僞齊政權第一悍將,目下與韓世忠、關勝二人並列大名府兵馬三大將,麾下將兵也有八千之衆,並無水軍;

第四員,急先鋒索超,大名府留守司兵馬統制官,職責駐守飛虎峪隘口,麾下將兵三千。這三千兵年初與梁山軍對戰時損折千餘,後來便又補齊,只是多從廂軍中抽調充數,索超又是個只會衝鋒,不大會練兵地,因此現在這三千軍的戰力堪憂——話說當初對上梁山軍也還是敗下陣來,似乎原本戰力就不怎麼叫人放心的下。

餘外尚有青州的霹靂火秦明,齊州百勝將韓滔,兗州天目將彭汜,各帶本部兵馬前來助戰。堂下另有大名府留守司將佐十餘員,乍看去個個頂盔束甲全裝慣帶,挺胸凸肚架勢十足——也難怪他們這麼賣力表現,原本聽說本任留守司乃是當朝太尉的衙內,衆將校早已有心在衙內面前露個臉,軍中前程自然大好。不料新任留守司忙的腳跟不沾地,年初接任以來竟極少關心大名府的軍務,大半時間都在京城搞什麼博覽會,大名府除了多了一個韓世忠作將領,其餘根本沒有什麼變化,衆將校大爲失落。

今日好容易留守司升帳點兵,而且聽說是要出兵討伐梁山賊寇,這一來就不愁沒仗打了。升官發財的機會就在眼前,衆將校哪裡還不落力向前?

只可惜,留守司點完了卯之後,就久久不發一言,堂下諸將站了許久,腳踝已經有些痠痛了,卻都不敢妄動,眼巴巴只望着堂上,盼望能聽到一言半語。

韓世忠是高強的心腹,膽子較爲大些,眼見高強遲遲不發一言,雙眼的焦點渙散,顯然是在走神,只得重重乾咳一聲,出班道:“留守相公,今日擂鼓聚將,可是爲了那梁山草寇一事?”

高強如夢方醒:“啊,啊。正是!”他端了端架子,清了清嗓子,向堂下道:“衆將官,本官受朝廷和官家之命,招討京東與本路盜賊,重責在肩不敢輕忽,列位將官可有方略呈上?”

李成是個老資格,捻鬚笑道:“相公,想那梁山草寇,年初也曾犯我疆界,趁着上元節門禁大開,竟想混入城中劫掠,幸得相公事先知會,我等率兵滿城佈防,將那賊寇一網打盡,匪首晁蓋亦授首,那一陣殺地痛快!如今草寇又奉宋江爲主,剽掠地方,正是不知死活!”

關勝接口道:“正是。年初我等與梁山草寇一戰。彼等亦有隊伍紀律,可稱盜匪中的翹楚,卻也不是我官兵對手※慮者,此寇巢穴深在水泊之中,又皆是本地漁民,我部探子稟報,說道梁山水軍不下兩萬,戰船大小千餘。若接戰不利,此寇大可逃入水泊之中,官兵無用武之地。因此敗敵不難,難在根絕。”

說到這裡,大家就沒了聲音∥代黃河水患頻仍,黃河上不治水軍,頂多有些渡船而已,就算臨時拘刷民船改造成戰船,水兵將佐的訓練又耗時日久。因此想到要和這些土生土長的漁民打水戰,衆將都是皺眉。

高強心說不要說你們了。就連歷史上橫行一時的女真鐵騎。打水戰也還是差點被韓世忠打的過不了江,可見這打仗還是很講專業性的。想到這裡,眼角瞟一眼韓世忠,卻見他也是一樣皺眉沉思,好似對這水戰也是沒有把握。

“奇哉,怪也,你韓世忠應該是個打水戰的好手啊,怎麼也沒章程?莫不是沒有梁紅玉給你擊鼓助戰,就打不了水戰?”高強心中很是惡意地調侃一把,其實他是有數的,韓世忠知道自己和宋江的關係,在沒有明確高強的打算之前,他就算有方略也不會輕易說出。

他將案頭的虎威一拍。高聲道:“衆將官!方今賊勢頗張,官家心憂,我等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豈可因一個水泊而裹足不前?今觀河北士甲,因承平日久,大多疲散,因此當務之急應是一面整兵繕甲,預備應敵。一面四處派遣得力探子,打探梁山賊情如何。傳我將令!”

一說到這裡,堂下諸將齊齊踏上一步,躬身接令。不得不說,這一下很是齊整,甲葉的鏗鏘聲即起即停,聽在耳中很有一種軍旅的氣勢。高強自我感覺很有“委員長命令”的感覺:“韓世忠,關勝二將,即日整頓士馬,嚴厲部伍,十日後於城外演武!”

“得令!”這號令顯然是要讓他兩部出征了,韓世忠與關勝轟然應諾。

“李成將軍,率領本部兵馬嚴守大名府四城,須防賊子如前一般潛入我城中騷擾,一面分佈探子打探敵情,不得有誤!”李成老練威嚴,正適合擔當守備重任,當下躬身應了,臉上也不見有什麼表情。

“索超統制依舊守把飛虎峪隘口,若得賊人消息,不可輕易出戰!我今命劉琦虞候爲你副將,凡事商量而行,不可莽撞了!”飛虎峪是個緊要去處,若是大軍出擊,這隘口卻被人偷襲,那麼就連後路都被斷了。本來索超這個急脾氣,叫他守這種隘口是極爲不稱職的,高強原本是想直接調劉琦去守這裡,苦於劉琦年輕資淺,目下只是個虞候,連兵都沒帶過,難以統御索超手下的兵馬,因此只得讓他先去給索超當副手。

其實要按照高強手下衆將的特點來說,這個地方最適合的人就是陸謙了。不過……

剩下的秦明等客軍將帥,到這裡原本是來應卯的,高強除了留下秦明一軍聽用,餘人都命回去本州備戰。倒不是高強有所偏頗,這幾處除了青州之外,都是直接和梁山泊接壤的,現在梁山佔據了水師之利,用軍事上的觀點來看,也就是處於內線作戰,這幾處都處於梁山地威脅之下,因此需要加強戒備。——照理說,宋江闖了這麼大一個禍事,眼下該是着急上火怎麼向高強交代纔對,不大可能四處生事,但這種理由高強怎麼能出口?話說回來,祝家莊被劫原也不是宋江的手筆,誰也想不到一個董平狼子野心,就把局勢弄的這麼大這麼亂,可見偶然因素無法預計,還是防備些好,有備則無患麼。

衆將一一領命,關勝適才強調了水軍的必要性,卻沒見高留守有什麼反應,還以爲他忘記了——雖然大家以往都有交情,畢竟高強年輕,關勝雖然不會給他穿小鞋,卻未必真心服他——趕緊道:“留守相公,敢問水軍如何整備?若要拘刷民船入軍,末將這便差人去辦來。”

高強搖手道:“不勞關將軍掛懷,本府已然調了經辦水師的人才來此,只因路途遙遠,刻下未到。當務之急,列位將軍還是各領本部,打探賊寇動靜,待機而動爲上。”

“原來留守相公早有成算,末將莽撞了。”關勝自詡爲關羽後人,平時也好學春秋,頗以儒將自詡,因此要客套幾句。實際上所謂的儒將,就是因爲宋代以文官統領大軍,纔有儒將這個稱呼,那些文官帥臣至少都是進士出身,哪裡是他讀了幾天半吊子春秋能比得上的。

高強所說的這經辦水師之人不是別個,正是現任東南應奉局提舉的燕青。須知燕青在杭州經營應奉局和外洋船隊,眼下船隊足跡已經跨過馬六甲海峽直抵天竺國,而應奉局蒐羅大宋的諸般財貨以供外貿,而當時的國內物流以水路爲主,這內河的貿易也作的極大,要他負責建立水師,正是得其所哉。

要說這人啊,就是不經唸叨,高強升帳第五天,便有人來報,燕青已經到了。

“來的好快!”高強又驚又喜,倒不是爲了急着建立水軍,這本來就是他用來拖延時間的藉口,而是許貫忠留在了京城,石秀又忙着蒐集梁山內外的情報,身邊沒有個能說上話的心腹,高強很有些沒着沒落地。

當即親自出迎,到門前見了燕青,只見他一身新潮的白色棉衣,外罩錦袍,頭上一頂逍遙巾,腰繫絲絛,依舊是那副瀟瀟灑灑的模樣,氣度更現從容。

高強看看他,再看看自己,不由得大笑道:“小乙,如何穿戴的這等華美,倒襯得本衙內甚是不堪了!”原來他自己卻只穿着一件棉布長袍,因爲天冷,加了件鼠皮坎肩。

燕青笑道:“說什麼華美,怕是說小乙淺薄才真!只是俗話說,富貴不還鄉,如同錦衣夜行一般,小乙離開大名府,算到如今整四年,怎麼不穿錦衣?”

高強這才省起,燕青自從崇寧五年被他從大名府帶出來之後,竟是一次都沒回來,上次設計對付盧俊義,他也只是跟着高強到了飛虎峪而已。不過,以高強所知,燕青自幼是孤兒,由盧俊義撫養他長大,但盧俊義勾結山賊謀反身死,一家都被抄了,他如今回來,這大名府中還有他什麼人在呢?

第50章 神兵第五十四章第五章第16章 暗香第14章 夜探(中)第11章 連環馬(下)第二十八章第1章 上第9章 索索(下)第36章 關撲(下)第3章 羽翼(上)第12章 連心第十一章 下第3章 回京(上)第六章第6章 建策(下)第12章 算計(下)第15章 頭陀(上)第3章 星變第23章 花榮(下)第17章 包裝第五十章第八十六章第五十六章第5章 見童(上)第7章 授書(上)第二十章第四十五章第五十八章第26章 种師道(下)第20章 至尊第5章 見童(上)第26章 私鹽(下)第10章 治軍第五十七章第3章 豪奪第25章 開戶(上)第七章 上第八十四章第18章 謀定第九章第三十三章第十九章第13章 夜話(二)第9章 餘波第17章 嚐鮮第33章 再見宋江第65章 招安第五章第20章 北望第8章 自投高俅隨筆第61章 死戰第18章 論棒第16章 試軍(下)第四十五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七章 上第30章 議定(上)第9章 弄權第四十七章第28章 迎宗澤(上)第五十一章第23章 無聲(下)第18章 抽薪(上)第43章 新軍第五章 下第17章 嚐鮮第32章 釘子戶(下)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5章 見童(下)第二十四章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上)第二十章第32章 戰情高俅隨筆第28章 迎宗澤(上)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62章 生死第五十二章第三十五章第15章 頭陀(上)第十章 上第3章 籠絡(下)第30章 思變(上)第51章 內線第三十二章第一章第23章 無聲(下)第11章 出使(上)第九十一章第21章 官逼第十一章 上第18章 李逵(下)第二十五章第40章 結局(下)第四十六章第36章 泯恩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