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下

原來高強剛一得到這消息,立刻想起了現代的政府大工程項目建議書。在儒家的傳統觀念中,興建這種大型工程都是勞民傷財的事,能免則免,然而以現代的觀點看來,政府投資進行大型工程建設,對於社會生產其實有着相當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目前的情況下,由於北宋的土地政策就是不抑兼併,又寬待士大夫,導致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於官僚地主階層手中。

以現代經濟學的觀點來看,社會財富在某一個環節上積聚過多,最終必然導致整個市場的流動性缺乏,進而帶來市場蕭條。如何解決呢?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增加投資和消費,讓已經堆積起來的財富重新進入流通當中。而明堂的建造,客觀上就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契機。

這並不是說,明堂這類大型工程造的越多越好,相反,最適合拉動經濟增長的消費,不應該是建造這類面子工程,而是應當用於大型的民生工程,如增加國民福利,建設大型水利設施和道路橋樑之類。但歷史的教訓告訴高強,對於徽宗趙佶這樣的皇帝,和他講道理是沒用的,他嘴上都說你有道理,屁股一轉照樣想怎麼辦就怎麼辦,而那些讓他看不順眼的人,沒幾天就會從朝中貶斥到地方上去了。

有了這種認識,高強纔不會拿自己的事業開玩笑,去硬頂趙佶。他一面聯絡自己老爹以及童貫、鄭居中等政治盟友,約定日期一同上書,以達到一舉促成明堂建設決議的效果;另一方那個面通過燕青。提出關於明堂建設的具體方案,憑藉方案本身的新穎性給趙佶帶來的刺激,再有幾人一同上書所造成的“勢”,定可如願取得明堂的建造大權。

而高強的這份明堂建造方案,說穿了其實也沒啥了不起,無非是工程招標和政府採購相結合而已。這樣的觀點,在當時已經有了一點雛形,比如熙寧年間一度推行的均輸法,就很有點政府採購的苗頭,但是如高強這樣系統性的提出。對當時人絕對是一種震動。

此外,高強手中還有一個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應奉局。應奉局的設立初衷,就是爲官家提供享樂的物質。其營設範圍開始是花木奇石,很快便被高強塞進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奢侈品和玩具所代替,趙佶這幾年玩的不亦樂乎,對應奉局是一千一百個滿意。如今高強大力贊成他修建明堂,又有應奉局自告奮勇總覽其事,他哪裡還有什麼不願意的?

對高強的這一路組合拳。蔡京也有些措手不及,他就算有心要爭奪明堂的建造權。一時間又哪裡能提出堪輿高強的方案相媲美的計劃來?當然,以蔡京的老辣和沉狠,若是一心要給高強下絆子,那麼這計劃就算制定的再好,施行起來也會處處受阻。最終可能連個地基都打不起來。

只是蔡京經過了這場旱災時的艱難處境,他也明瞭了高強一派的支持對自己乃是極大的助力,最起碼一點。如果沒有大通錢莊,那樣的大災他是絕對挺不過去的。因此雖然高強將這明堂的差事搶了過去,念着大家還是同一道戰壕裡的戰友,蔡元長還是接受了這個結果。

“只是高強這小子,近來越發狂妄了,怎生給他敲打敲打纔好……”蔡京這裡打着小九九,那邊翰林學士待制已經開始商量奏章,熱烈討論一番之後,大宋明堂的建設議案就此敲定,應奉局總其外,樑師成以入內省都知(相當於大內總管)總其內,期以兩年竣工。

張商英哪裡自然懊悔的很,不過高強這個方案所申領的錢財只有原來預計的六分之一,看在省了不少國用的份上,張中丞也勉強認了。要說張商英這個人,倒還是個肯做事,性格正直的官員,原來他被前任宰相章敦迫害,曾經打入元佑黨籍中,責徙巴州安置。

這人到了地頭,日子過得很苦,他原本在當地有間宅子,就提請蔡京許他搬到自己的宅子去住。蔡京也知道他是被章敦整了,其實政治立場未必就偏向舊黨,於是便答應了。所謂雪中送炭,在這種情況下伸手拉了一把,張商英心裡很念着蔡京的好處,後來復起以後,直做到御史中丞,對蔡京始終留了情分。再加上他爲人正直,頗敢直諫,居然朝野內外都對他評價頗高,以至於旱災最嚴重的時候,蔡京的相位遙遙欲墜,當時最有望接任的就是他了。

當時議定,又奏了些政務,便即散朝。蔡京回到自己的書房,剛把朝服脫下,長子蔡攸已然闖了進來,滿臉的憤憤不平之色,叫道:“高強這小子,真的無禮!居然瞞着咱們搞些鬼扯伎倆,搶了明堂造作提舉去,簡直目中無人!”老丈人這麼罵女婿的,大概也不太多見了。

這當兒樑士傑也卸了朝服走進房來,聽蔡攸罵得起勁,他與蔡京都是有志一同,默不作聲的聽他罵。蔡攸罵了一會,火氣略微降了些,才發覺房中只有他一個人說話,忙向蔡京道:“爹爹,這小子能有今天的地位,還不是仗着娶了我的寶貝女兒,如今卻騎到我蔡家頭上來了,若是不給他點教訓,日後還不知作出什麼事來!”大抵蔡京知道他的能力,真正執掌國政是不大行的,建造明堂這種事倒很適合他,原先已經許了蔡攸,哪知畫餅成空,這橫刀奪食的人偏偏還是他的女婿,也由不得蔡攸不惱。

蔡京聽了這話,哼了一聲,反問道:“以你說,要怎麼教訓他?”

蔡攸嘴上叫的兇,實際肚子裡墨水有限,被蔡攸這一問,頓時不知所措,愣了一會才道:“孩兒聽說父親原打算來年擡舉他作大名府留守,這豈不是太過便宜他了?正好找個藉口,加他老老實實在青州再待上幾年。”

蔡京暗歎兒子草包,那磨勘和升階的文書已經呈遞上去了,經御筆批示存檔了,沒有夠分量的理由,如何能變動?他不再理會蔡攸,轉問樑士傑的意見。

樑士傑沉吟片刻,才道:“如今童貫和高俅等人已然結成一黨,現今又統攬了明堂建造,未來兩年之中勢必勢力大漲。好在恩相多年經營,門生故吏遍朝野,若不得恩相首肯時,便是天子令也未必能出的了東京,這一節便是恩相的高明之處。究其本源,童貫等都是官家的倖臣,再怎麼得寵,也取代不了大宋天下的大小官吏。因此彼此之間,漸漸要成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局面,我意咱們還得一如既往的扶持高強,不出所料的話,此番明堂造作,咱們也大可從中分一杯羹。”

第24章 婚俗第24章 婚俗第36章 反掌(上)第14章 毒計第二十六章第十五章第23章 無聲(下)第38章 遇險(上)第四十章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11章 浴火第34章 藏兵(下)第八十四章第11章 述往第5章 十字第74章 無間第13章 劫牢(下)第19章 河水(上)第20章 楊戩(下)第五十九章第4章 太學第四章 下第11章 連環馬(上)第三十五章第18章 逃亡第二十五章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二十九章第三十四章第十一章第六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9章 索索(下)第六章第五十四章第37章 底定(下)第四十六章第37章 包裝(下)第21章 官逼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九十二章第27章 欲見第1章 燕青(上)第二十二章第一章第六十四章第20章 危機(下)第9章 弄權第11章 連環馬(上)第19章 鐵牛(上)第29章 談兵(下)第六十章第十章 上第81章 底定第九章 下第三十六章第六十五章第十六章第11章 述往第58章 退兵第二章第二十七章第38章 說親第27章 結盟(上)第三十六章第26章 种師道(下)第24章 理財(上)第二十三章第五章序章第21章 招降(上)第4章 三人第23章 錢荒(下)第二十七章第26章 私鹽(下)第6章 建策(下)第23章 翻覆第8章 收服(下)第71章 託夢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五章第39章 嫁禍(上)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十七章第4章 太學第八十四章第8章 自投第十八章第26章 私鹽(下)第65章 招安第35章 武松(下)第五十八章第一章第3章 籠絡(上)第三十八章第52章 審死官第三十章第二十六章第五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