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價值理念與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

“和諧社會”價值理念與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

摘要:本文以中發〔2004〕16號等系列文件的頒發爲背景,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爲命題,提出了“和諧社會”價值理念的基本觀點,並以“和諧社會”價值理念爲邏輯起點,提出“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教育,對推進和充實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新體系,構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新平臺兩方面進行了理論思考和實踐探討。

關鍵詞:“和諧社會”價值理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要深刻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紮紮實實做好工作,大力促進社會和諧團結”。胡錦濤同志代表黨和政府提出的這一執政治國的理念和新要求,標誌着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反映了我們黨在執政治國方略和思路上的新發展,同時也應成爲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突出的主導價值理念。

一、倡導和推行“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新體系建設

(一)“和諧社會”價值理念的基本含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本文特指“和諧社會”,下同)基本概念和價值理念的提出源於黨的十六大,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社會更加和諧”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價值目標之一。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我們黨要“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並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把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爲黨的指導思想新的理論觀點和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和諧社會”的概念,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爲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執政治國方略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寫進黨的正式文件,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認識,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時期又一重大理論創新。這一重要概念(理念)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理論)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理論昇華。因此,“和諧社會”基本概念和理念,既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價值理念和引領並整合多元社會價值觀的主導理念,同時也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主導價值理念。通過全黨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全黨和全民社會中倡導“和諧社會”理念,在大學生中開展“和諧社會”主導價值理念教育,深刻理解和把握“和諧社會”的豐富內涵,並在實踐中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和諧社會”理論體系,對我們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進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開展“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教育的重要意義

當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教育,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理論爲指導,體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的具體要求;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包括高等學校)領域的指導地位,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性的具體體現;是堅持黨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以下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新實踐,實現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材建設、課程和專業建設等創造性的新途徑。因此,在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教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特別是價值觀的需要,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實踐的必然要求和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通過開展“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教育,充實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新體系,使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深入大學生思想深處,進一步樹立正確的“和諧社會”價值觀念,使大學生學會運用這一價值理念(理論)對身邊的事物和社會現象進行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爲選擇

,使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具體體現價值觀教育成果,從而做到“充分體現當代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推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工作”。因此,在當前開展“和諧社會”價值理念爲主要內容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新內容,是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新性的一條新途徑。

(三)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爲依託,積極推

進“和諧社會”主導價值理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新體系建設

構建以“和諧社會”主導價值理念爲基本內容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新體系,要以新設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和已經設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研究爲依託,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和諧社會”理論體系和價值理論觀念體系,進一步明確其爲科學發展觀理論和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加快相關教材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步伐,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及《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改〔2005〕5號)等相關配套文件的貫徹落實爲載體,形成國家戰略性層面的強勢推動,按照“少而精”的原則,合理設置和安排課程及內容,把上述學科對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和“和諧社會”理論研究形成的最新成果,體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設置實施方案(即2005方案)的相關課程和教材內容之中,以此推進以“和諧社會”主導價值理念爲基本內容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新體系建設,努力形成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氣派的理論教育體系和教材體系。從而實現“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哲學社會科學教學中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用優秀文化培養大學生”的要求,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包括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爲重點的課程(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相關課程的“三進”工作。

二、以“和諧社會”價值觀理念構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臺

(一)以日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爲載體,倡導和推行“和諧社會”價值理念

當前,在大學生日常活動和社會交往中,倡導和推行“和諧社會”價值理念具有很強的普遍適用性和思想政治性意義。在組織日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活動、開展黨團組織生活、指導學生社團文化等活動中,把大力倡導和推行“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教育,作爲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特別是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補充環節和教育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理論針對性、實效性和實踐可行性。無論是在以上述活動爲載體開展和推行“和諧社會”價值理念主題教育活動,或是在上述活動中倡導和推行“和諧社會”價值理念,積極使用“和諧社會”話語,強調“和諧、協調、融洽、合作、公平”等用語和詞句,推行和深化“和諧社會”的概念及基本含義(包括提倡:人自身的和諧、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與人之間相互友愛、相互幫助、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社會成員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人與自然之間協調發展)。從而激(擊)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體系,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觀點、新理念和話語興奮點,使之成爲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實踐的一個新熱點。這對克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刻板、僵化的模式和高調、空洞行不通,而務實、低調話語又不新的沉悶乃至蒼白狀態,爲構造“和諧社會”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臺,有着創新性的先導和啓迪作用。可以預測和想見,以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爲背景,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爲標誌,伴隨着中央16號文件及其相關配套文件的逐級貫徹和具體落實所形成的戰略性強勢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提升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學科的建立,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正在形成。

因此,倡導和推行“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教育,以此作爲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主旋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並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構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

育活動載體所對應的規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如:在校園內開展和諧社會與和諧校園精神文化,和諧社會與和諧校園環境等主題日、周、月活動),從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使大學生在長期的教育活動中形成穩定的“和諧社會”價值觀念,推動其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昇華。同時,不斷更新“和諧社會”價值理念的教育內容和模式,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與時俱進,不斷構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臺。這是新的歷史時時期和新形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客觀社會要求,也是積極思考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與時俱進所應獲得的直接啓示。

(二)以“和諧社會”主導價值理念引領和滲透校園文化建設,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大學校園文化作爲社會亞文化的一種特殊現象,受社會價值觀念、文化觀念多元性的影響。當今校園呈現出活躍的、充滿時代氣息的、一元爲主導多元並存的精神文化氛圍,使得當代大學校園文化凸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不具有的、重要的育人功能。它以生動活潑、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喜聞樂見和富於個性的方式並以某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着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爲時代背景的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關注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的形成和影響,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維度、視野和觸角引申和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中。

關注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的影響,必須突出符合時代特徵的“和諧社會”主導價值理念教育並唱響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主旋律,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導和引領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主觀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新維度、新視野和觸角引伸和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就必須改進原有的教育方式方法,轉變刻板、單調、嚴肅、單向灌輸教育模式,(即:由單向說教模式向雙向互動轉變),以大力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爲手段,以和諧社會與和諧校園爲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思想教育、“三觀教育”、道德文明等教育於喜聞樂見、易於操作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把積極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作爲突出、引領主導價值理念教育和傳播先進文化的載體和主陣地,着力建設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主導價值理念的校園文化,從而體現校園文化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併成爲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

(三)把“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全方位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既是中央和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發展規律,實現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需要。因此,依循“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要爲實踐服務”的基本原理,把“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教育滲透到實踐教學各環節和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進社區開展社會調查、青年志願者服務和公益活動中,通過建立健全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和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使廣大專業教師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學會運用“和諧社會”理論和價值理念,在傳授專業知識、指導實踐教學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體現和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這對全方位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瞭解國情和工農、增長才幹、奉獻社會、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課堂理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育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大學生運用“和諧社會”價值理念觀察分析判斷社會現象的能力,以深化教育教學效果,進一步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臺、新途徑。

同時,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幹部和教師要在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加強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與研究,不斷深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形成發展規律性認識,進一步充實以“和諧社會”爲主導價值理念的大學生教育理論體系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體系,使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富有成效。

注: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廣西科學基金項目“社會價值觀多元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導向體系的構建”(項目編號:桂科自0481043)課題研究成果之一。

(本章完)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話語的“泛化”與哲學社會科學觀念創新以思想大解放促高等教育大發展把握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特徵和導向推進學生社團文化建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意識形態教育兼容和滲透科學發展維度下高校廉政文化功能要素與建設實踐新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意識形態教育兼容和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構想與探析高校職務違規和違法犯罪易發環節的技術防範與對策探討雙因素理論在高校管理中的若干應用與思考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哲學思考——關於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兩大原則的對立統一認識網絡話語影響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新模式探析“創先爭優”概念下高校黨建“四項活動”實踐探索與理論思考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學性原則之我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學性原則之我見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堅持與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 找準學校定位促進協調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論科學發展觀的思維觀念理性化與思想理論教育理性化新觀念論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與社會功能考量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話語的“泛化”與哲學社會科學觀念創新清廉爲政 克服貪慾 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從世界金融危機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生命力“和諧社會”價值理念與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高校職務違規和違法犯罪易發環節的技術防範與對策探討創新辦學體制 爲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努力開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構想與探析中國共產黨90年價值觀話語表達方式的變革中國共產黨90年價值觀話語表達方式的變革網絡話語影響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新模式探析論科學發展觀的思維觀念理性化與思想理論教育理性化新觀念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現代闕如與觀念補闕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現狀、問題與發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努力開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堅持與創新雙因素理論在高校管理中的若干應用與思考中國共產黨90年價值觀話語表達方式的變革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話語的“泛化”與哲學社會科學觀念創新中國共產黨90年價值觀話語表達方式的變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意識形態教育兼容和滲透高等學校依法管理 面向市場、走向法制的若干思考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與指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哲學思考——關於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兩大原則的對立統一認識科學發展維度下高校廉政文化功能要素與建設實踐新探雙因素理論在高校管理中的若干應用與思考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堅持與創新從世界金融危機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生命力清廉爲政 克服貪慾 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努力構建學習型黨組織逐步實現學習型向研習型方式的轉變論科學發展觀的四個維度與大學和諧文化建設科學發展維度下高校廉政文化功能要素與建設實踐新探高校質量文化建設探研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構想與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現代闕如與觀念補闕“和諧社會”價值理念與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學分制下學生“參與式”教學管理模式構建與實踐雙因素理論在高校管理中的若干應用與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學性原則之我見論科學發展觀的四個維度與大學和諧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價值理念與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努力構建學習型黨組織逐步實現學習型向研習型方式的轉變從世界金融危機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生命力論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與社會功能考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意識形態教育兼容和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構想與探析把握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特徵和導向推進學生社團文化建設努力構建學習型黨組織逐步實現學習型向研習型方式的轉變網絡話語影響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新模式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話語的“泛化”與哲學社會科學觀念創新論科學發展觀的四個維度與大學和諧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現狀、問題與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意識形態教育兼容和滲透把握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特徵和導向推進學生社團文化建設努力構建學習型黨組織逐步實現學習型向研習型方式的轉變“創先爭優”概念下高校黨建“四項活動”實踐探索與理論思考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探討論科學發展觀的思維觀念理性化與思想理論教育理性化新觀念論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與社會功能考量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學分制下學生“參與式”教學管理模式構建與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哲學思考——關於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兩大原則的對立統一認識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現狀、問題與發展科學發展維度下高校廉政文化功能要素與建設實踐新探論反物質作爲觀念存在及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析“和諧社會”價值理念與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以思想大解放促高等教育大發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探討用鄧小平理論指導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和反腐敗鬥爭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現狀、問題與發展深化“三個代表”主導價值觀念教育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思路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