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存培養出來的接班人

第一軍區,第一軍,先鋒營。

見岳飛來了,立即就有人去稟報其軍統領,也就是岳飛的長子岳雲。

岳雲能當上統領,可跟岳飛沒有半毛錢關係。

不。

不能說沒有關係。

要是岳雲的父親不是岳飛,以岳雲的戰功,可能已經升到統制之職了。

岳飛不到二十歲就追隨李存南征北戰,根本沒有時間教導岳雲。

而岳飛原來的老婆劉氏,因爲岳飛常年不回家,而出軌他人,後來乾脆跟他人跑了,留下了年幼的岳雲。

父母都不在身邊,又出生在亂世的岳雲,從小就看到亂世的慘象,所以在其祖母的教育下,岳雲在很小的時候就立下保家衛國的大志。

岳雲自幼習武,十二歲時從軍,被父親岳飛編入部將張憲的隊伍中,當了一名小卒。

在張憲的悉心教導之下,岳雲勤學苦練,可謂文武雙全,大有其父之風。

有一次,小岳雲與將士們一起騎馬進行爬山練習,不小心馬失前蹄摔倒在地。

岳飛見了大怒,指責岳雲:“此皆是平日練習不認真所導致,若在戰場上,豈不誤了國家大事?”,當即下令將岳雲推出去斬首。

衆將士急忙求情,岳飛念岳雲年幼,最後才下令將岳雲打了一百軍棍,那事才罷休。

自那以後,岳雲更加刻苦練習,練就了一副鋼筋鐵骨。

別看岳雲現在才十七歲,但他已經是一名身經百戰的“老將”了。

五年前,張憲被李存調到川陝地區剿匪和用宋軍降卒組建新的軍區時,岳雲也跟着前往了。

在攻取夔州的戰鬥中,岳雲手持鐵錐槍,衝鋒在前,勇不可擋,第一個登上久攻不克的夔州城。

щшш_ ttka n_ C O 後岳雲又隨軍西征,收復了雲陽、萬州等地,每戰都立有戰功。

從那以後軍中皆稱岳雲爲“贏官人”。

——官人爲這個時代對男子的尊稱,“贏”是指常勝不敗的意思。

後來,因爲張憲所組建的第十軍區沒有戰事,岳飛就將岳雲調回第一軍區。

這些年與金國及草原上的諸部發生摩擦或者征戰時,岳雲屢次出戰,經常立下大功,但是卻多被岳飛隱瞞不報,岳雲毫無怨言。

後來,還是張俊知道岳雲的功績,堅持給岳雲報功。

李存得知此事了之後,也多次欲賜岳雲官位,但岳飛卻上書曰其子尚存乳臭,恐不得軍功,十分堅決地推辭李存給岳雲的封賞。

李存也不想揠苗助長,毀了岳雲這個將種,才準了岳飛的推辭。

如今,岳雲已經成了第一軍區第一軍統制王貴手下的頭號勐將,甚至是第一軍區數一數二的勐將,絕對是年輕一輩當中的翹楚。

可就是這樣的岳雲,在見到岳飛以後,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行禮道:“岳雲見過都統。”

“嗯。”

岳飛沉聲應了一聲,然後就趕緊介紹李標道:“這位是李大郎,我故人之子,現調到你營擔任監軍,你與他多親近,不許胡鬧。”

雖然岳飛已經極力控制他自己了,但岳飛的話語中還是免不了帶有恭敬之色和提醒岳雲之意。

岳飛對李標的恭敬,不是諂媚,而是臣子對於未來君主的那種恭敬。

這裡面絲毫孩視之意都沒有。

岳飛這個愣頭青對李標如此恭敬,可見他對李標這個儲君肯定是極滿意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

李標爲人友愛,很有長兄爲父那個勁。

李存兒子衆多,自己又沒有時間管理,所以,自從李標長大,李存的那些兒女,都是李標在管理。

而李存的兒子當中,也有不少不是省油的燈,比如那個不怕死的李杵,原來就是一個混世魔王。

有一回,李杵和另外三個皇子,因爲好奇,偷偷跑去逛青樓,結果喝多了,而跟幾個進京趕考的舉子因爲爭風吃醋而打了起來,李杵他們四個仗着自幼練武,將對方十幾個人全都放倒,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李存大怒,當着滿朝文武的面說,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要將李杵他們四個丟到大理寺依法處理。

李標得知後,以自己監管不到位爲由,願代四個弟弟受罰。

這感動了很多大臣。

於是,那些大臣聯名求情,說李杵他們四位皇子平素並無大惡,那幾個舉子進京趕考,卻流連青樓,還借酒滋事,不配“讀書人”之名,李杵他們四位皇子對其小懲大戒,並不傷大雅。

李存這才網開一面,只將李杵他們四個全都丟到軍中管教。

類似的事,比比發生。

因此,李標在李存的兒女當中很有威望,大家都服李標這個大哥。

至於那些大臣被李標感動什麼的,其實都是扯蛋。

主要是,被當世大儒教導大的李標,忠孝守禮,重視文治,不像李存這樣,把文人當成工具人,用的時候就找出來,不用的時候就晾在一邊,因此,文人大多推崇李標,也願意爲李標背書,說李標其仁慈天性然也,將來必爲明君。

關鍵,兩年前,李存突然要去南巡,讓年僅十三歲的李標監國。

在羣臣苦勸無果了之後,李存留下一道聖旨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然後就率領東海水軍和虎賁軍南巡去了。

李存走後,李標展現出來了極專業的處理國事的素養。

那時,很多後知後覺的人才知道,李標從十歲時起,就被李存帶在身邊,看着李存處理政務,甚至是看着李存處理國家大事,十一歲的時候,李存就開始教李標批閱奏章,讓李標參與到處理國家大事當中,十二歲的時候,李標就已經開始幫李存批閱奏章,甚至幫李存處理簡單的國家大事。

當然,那時的李標,還是太稚嫩了,讓他一個人處理國事,還是太過兒戲了,所以,李存將李綱、劉彥宗、時立愛、趙鼎、陳康伯調回來,同呂將、張世、錢載、唐恪、張邦昌、李光、宋江一塊,組成了十二大輔政大臣,幫李標一塊處理政務和國家大事。

也該李標少年成名。

當時,金人也不知道是怎麼知道李存人不在京師的消息的。

恰巧,那時完顏宗翰想要幫完顏亶造勢,於是同完顏亶一塊帶五萬精騎到鬆亭關外“借糧”。

前線在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傳回大乾朝廷。

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得知金人在這個要命的時候前來借糧,頓時就吵翻了天。

有人主戰,認爲應該向以往一樣讓岳飛、韓世忠、蘇東率軍出關迎戰,免得被金人看出大乾王朝的虛實。

有人主和,認爲完顏宗翰勒索的一百萬石糧食,對大乾王朝而言,九牛一毛,不如先給完顏宗翰,施以緩兵之計,等李存回來,再從長計議。

還有人主張,趕緊用電報將李存請回來,主持大局。

那時,大乾王朝的電報還不發達,最遠也就能傳七萬米左右。

不過這沒關係,因爲,大乾王朝的情報部門,還是可以藉着大乾王朝強大的驛站系統,將長途電報變成一段又一段的短途電報。

這可比原來的飛奴傳書傳遞信息快多了。

哪怕是將消息從京師傳到定南路,有幾個時辰,也足夠了。

另外,當時大乾王朝的遠航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除了更多更先進的航海技術被特別重視遠洋航行的大乾王朝的官私研究人員研發出來,大乾王朝的造船技術在大乾王朝建國的這十幾年間也得到了質的飛躍。

木船的缺欠表現爲速度慢,運量增加受限,抗風浪能力欠佳,人工動力小,天然風力動力使提高艦船的速度受影響等等。

而以現在的工業科技,純鋼鐵鉅艦,又太過沉重了,動力問題也不好解決。

於是,在李存提出鋼鐵鉅艦和蒸汽機的概念不久,大乾王朝就研製出來了既帶有風帆又帶有蒸汽螺旋槳的鐵包木船。

這種鐵包木船,雖然跟後世的鋼鐵鉅艦沒法相比,但其從內部設施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提升。

後來,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了鐵包木船的堅固性、大運量、抵抗風浪能力等優勢,遠遠大於純木船。

李存當時的座駕,就是當時最先進的鐵包木寶船。

四十四丈長、十八丈寬、船有四層,船上九桅可掛十二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船體外面和部分主體結構包有當世最先進的鋼鐵,並配有當時最先進的蒸汽螺旋槳十二對,最高時速可達四十五公里。

哪怕不一個港口一停,李存的座駕也能一鼓作氣的從定南路駛回南京,而且耗時最多三天三夜。

當時,大乾王朝的大臣們很快就達成一致,選擇請李存回來主持大局。

可讓大乾王朝的大臣們傻眼的是,李存竟然早在三天前,就率領東海水軍以及虎賁軍從定南路出發前往皇子大陸去了。

這可嚇壞了大乾王朝的滿朝文武。

有人主張,趕緊派人去追李存回來。

有人主張,趕緊派人去跟金人談“借糧”,先穩住金人。

還有人主張,應該以雷霆之勢打退金人,免得金人的試探,變成真正的南侵。

當時的情況是,追李存回來,肯定是來不及了,畢竟李存已經先走了三天。

退一步說,就算能追上李存,也不是短時間就能辦到的事。

而且,李存再往回趕,也需要時間。

所以,當時擺在李標和大乾王朝滿朝文武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要麼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要麼答應金人的“借糧”勒索,先穩住金人,等李存回來再決定到底是打還是和?

巧合的是,李存留下的十二個輔政大臣,竟然是六比六,一半主戰的,一半主和的。

於是,壓力就給到了當時只有十三歲的李標身上。

就在大乾王朝的滿朝文武以爲李標會難以抉擇之際,李標卻果斷的選擇了打。

有監國的李標支持主戰派,樞密院立即制定作戰計劃,也就是,跟往常一樣,由就近的韓世忠擔任統帥,第一軍區、第二軍區和第三軍區各抽調五萬精銳人馬,出關與金軍在鬆亭關外會戰。

結果,雙方試探着打了一場,各丟下了幾百具屍體後,完顏宗翰見沒便宜可佔,就退兵了。

經此一事,李標不僅在大臣當中獲得了更多的推崇,軍方對李標的表現也很滿意。

關鍵,後來事實證明,李標當時的決斷很正確,因爲李存那趟出去,整整一年時間纔回來,要不是李標決斷果決,及時制止了那場試探向大戰方向發展,沒準就麻煩了。

順便說一句,因爲李存有近一年時間沒有回來,有人開始造謠,說李存肯定是在海上遇到了意外,想爲李標登基稱帝造勢。

還有人主張,將李存留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的詔書取出來,看看李存有什麼交待的。

可這些全都被李標給壓了下去,李標堅定的認爲,李存肯定沒有遭遇任何意外,他還聽從李綱、趙鼎、陳康伯、李光、宋江等人的建議及時處死了造謠說李存死在海上的人。

一年後,李存還朝。

得知李標的表現了之後,李存什麼都沒說,只是又處置了那些慫恿李標打開李存立下的詔書的人。

在那之後,李存就讓李標負責處理政務和一般的國事,而他自己則躲在後宮中吃喝玩樂,只有遇到李標搞不定的事時,李存纔會親自主持。

誰都能看得出來,李存這已經是在爲李標接自己的班而做準備了。

有些人甚至猜測,李存離開的那一年,也是對李標的考驗,實際上,當時大乾王朝一直都在李存的掌控當中,君不見宰相呂將、樞密使張世始終都表現得特別冷靜嘛,而且這兩個人當時不論什麼事都始終一個投贊成票、一個投反對票,關鍵從不干涉李標的決斷。

更有人猜測,李存根本就沒去皇子大陸,或者李存去了皇子大陸,也留下了處理任何突發事件的後手。

至於李存留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的那道詔書,有人猜測上面沒準是:廢除李標太子之位的聖旨。

換而言之,只要李標打開那道聖旨,李標的太子之位就沒了。

真不怪世人有那麼多猜測,實在是,李存這個人,太高深莫測了,這麼多年來,李存始終算無遺策,誰都不相信,李存會無緣無故的冒險去皇子大陸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待了整整一年時間。

不過不管怎麼說,李標的優異表現,都算得上尤以,肯定是得到了李存和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的肯定。

這也使得李標成了大乾王朝公認的儲君,李存皇位不二的接替人選。

岳飛也是這麼認爲的。

所以岳飛是發自肺腑的尊重李標這個未來的皇帝。

岳飛臨回平州之前,李存突然將岳飛叫到宮中,然後要讓岳飛將李標也帶上戰場。

岳飛聽罷,先是滿臉震驚,接着堅決反對,岳飛甚至明確表示,李存就是砍了他的腦袋,他也堅決不會帶李標上戰場的。

當時,岳飛覺得,他有抗命不遵的理由。

李存太過風流,兒子無數。

不僅如此,李存還把自己的一衆兒子全都給放出去鍛鍊。

關鍵,李存的不少兒子,不僅已經表現出來了卓越的才能,還已經有了一定的勢力。

這種情況下,不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是最適合當太子的李標萬一有個閃失,那麼大乾王朝很可能就會陷入到皇儲之爭當中,進而讓大乾王朝出現動亂,甚至是出現分裂。

得說,岳飛想得也不無道理。

如果李標出現意外,李存的江山社稷的傳承,是很麻煩。

可李存卻對岳飛說:“太子兩年前主張出兵,乃少年衝動之勇,可貴而不可取也,若他不經歷戰場洗禮,真正瞭解軍隊、真正瞭解戰爭,只憑衝動而定國家大事,將來必定會害了大乾。”

李存又說:“太子在文人中長大,飽讀詩書,深曉忠孝禮法,這很好,但這書讀多了,人便難免迂腐,也易被文人左右思想,朕必讓他經歷些戰陣殺戮,充分見識到文武當並重,削一削他峰上的酸儒之氣,也要他知曉,何爲真正的敢戰之心,何爲衝動之勇。”

這裡有些話李存並沒有說,那就是,李存也讓李標在軍人當中好好刷一刷威望,否則不利於李標將來掌管大乾王朝這些南征北戰多年的驕兵悍將。

“朕寧願太子戰死沙場,也不願太子將來因不稱職而葬送我大乾。”

說到這裡,李存推心置腹的跟岳飛說:“現今朕正值春秋鼎盛,若太子不能執掌大乾,重新選拔儲君還來得及,即便太子有所不測,有朕在,我大乾的天也塌不下來,若是待朕駕崩,才知太子不能執掌大乾,那我大乾斷了傳承事小,天下蒼生再陷入水火當中事大。”

李存的推心置腹,說動了岳飛。

而且,李存還跟岳飛說:“真龍不死,想當皇帝的人,必須要有天命護佑,不然,人不亡他,天亡他,亦然也。”

最終,岳飛被李存說服,岳飛冒着成爲大乾王朝的罪人的風險,將李標也給帶到了平州,還按照李存的意思,讓李標跟能征善戰的岳雲搭檔,讓李標和岳雲一塊擔任伐金的先鋒……

第一百一十一章 迎接姑爺歸家第三十四章 整軍和監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李存有子初長成第四百一十章 拆長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寧殺錯,不放過第一百五十八章 快樂一秒是一秒第五十七章 可怕又可敬的敵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趙桓覺得自己又行了第四十六章 杭州!杭州!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須有(求月票!)第二百二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二十九章 房中的那個女人是誰?!(求月票!)第二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六十八章 到李存享受的時候了第百七十六章 岳雲:長公主的腚大不第二百八十五章 李存:朱皇后,久仰大名第七十章 鎮江!江寧府!第四百章 給天下美人一個家第三百零七章 全都千刀萬剮(求月票!)第一百七十四章 趙佶:李存回來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占城求和第三百一十三章 戰爭要結束了(求月票!)第五十六章 趙佶的應對第一百一十章 我家大小姐尚紅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存:我娘說,落袋爲安第一百零四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三百零四章 真正的皇后駕到(求月票!)第一百六十章 皆大歡喜第六十一章 規矩奴家懂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存:趙宋是我的了第九章 好伙食能頂半個指導員第一百七十四章 趙佶:李存回來了?!第二百六十章 如有神助的趙跑跑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國的優勢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變樣的東京汴梁城(求月票!)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軍全面壓境第一百九十八章 趙佶:我大宋已立於不敗之地第一百二十九章 疾風知勁草第二十七章 看走眼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構再見邢秉懿第二百三十五章 李師師第四十四章 解渴纔是最重要的第二百六十四章 送六個帝姬求和第八十章 年富力強步穿楊第三百五十章 李存與趙構見面第二十八章 賞罰分明第一百二十六章 初心未改第二百四十九章 岳飛,朕的衛青、霍去病第三百三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月票!)第二百五十章 李清照和趙明誠再相見第三百三十二章 秦檜:你腹中的孽種是誰的?!(求月票!)第三十九章 樑小娘子第二百七十六章 李存:盤絲洞,朕來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李存有子初長成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構的新妃嬪也歸李存了第三百零三章 趙佶VS耶律延禧(求月票!)第五十六章 趙佶的應對第三百六十一章 五年!第三十八章 二害相權取其輕第一百六十二章 好漢們的近況第六章 心生嫌隙第一百三十七章 勝負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構改名爲“李構”(求月票!)第三章 亂世來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存:我娘說,落袋爲安第六十七章 趙家世界朱家壞第一百九十七章 西遼皇后第三百二十八章 李存:朕要竊玉偷香(求月票!)第二百七十八章 來日……方長第六十三章 明礬密信第二百八十三章 趙明誠:小丑竟是我自己第四百零七章 靖康恥罪魁禍首的末路第三百六十一章 五年!第一百三十二章 陳妙真第二百一十二章 徹底撕破臉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存:小孩子才做選擇題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亡趙宋第二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七十六章 定都國號第一百零三章 任重道遠第二百四十五章 趙佶:趙桓你真是你爹的好兒子第六十四章 北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存:岳飛是我的了第九十三章 譚稹:我有破敵之計第四百零八章 李存對完顏宗翰的報復第四百一十三章 尼姑?那更好玩了第三百三十章 求陛下就當此事並未發生過(求月票!)第二百三十章 茂德帝姬趙福金第一百七十二章 威震中南半島第四百零八章 李存對完顏宗翰的報復第八十四章 如出一轍第三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炮射程內全部碾壓第三百九十章 讓契丹人看管女真戰俘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種入浙第一百零九章 老情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方臘:追悔莫及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佶:古一帝ing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妃陳妙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