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李存入主東京汴梁城

趙桓給李存獻了降表之後,李存不僅不跟趙桓談議和的事,甚至都不見趙桓,只讓趙桓把趙構給叫回來。

而且,趙桓還發現,不少趙宋王朝的大臣,比如吳開,比如莫儔,比如胡思、王紹、王及之,跟宋江、吳用等大幹王朝的大臣走得很近。

這讓趙桓感覺很不好。

因此,趙桓時不時的就讓何慄組織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來朝見他或是來跟他開會。

何慄之前主戰,堅決反對割地,甚至堅決反對遷都。

如今,東京汴梁城被幹軍給攻破了,何慄又積極參與議和,半點愧色都沒有。

所以,何慄的聲望一落千丈,毫無宰相的威望。

還有,昨天晚上,趙桓躲在被窩裡嗚咽哭泣,何慄竟然獨自一人坐在門口吃肉喝酒,甚至還在跟屋中的文武百官談笑風生。

這讓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都很不服何慄這個宰相。

另外,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表面上看起來,還都在遵趙桓的命令,實際上卻是各有各的打算。

比如,以孫傅爲首的一些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還在想着保住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他們甚至溝通過,如果保不住趙桓的皇位,就想辦法立趙桓的兒子也就是太子趙諶爲帝。

而以吳開、莫儔等爲代表的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現在卻是極力轉投大幹王朝。

當然,還有不少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在觀望,沒有着急下注。

再把主戰的與主和的、保守派與變法派等等勾心鬥角、甚至不死不休的政治鬥爭關係算上。

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表面上來看是凝聚在一起跟趙桓商討國事,實際上則是早已經分崩離析。

而造成這一切的一切的主要責任,還是在趙桓身上。

趙桓在位僅一年多時間,卻走馬燈似地拜罷了二十六名宰執大臣。其中對危局產生關鍵性影響者,則是李邦彥、吳敏、种師道、徐處仁、唐恪、耿南仲、何慄、孫傅等人。

他們的一些重要的救國之策全都不被趙桓所採納,而他們的一些重要誤國之謀卻又全都被趙桓所採納。

而且,趙桓在明知道李存今年還會來伐宋的情況下,卻不好好準備應對李存的伐宋,而是不停的挑釁李存和清算內鬥。

這充分體現出來,趙桓極沒有政治頭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不誇張的說,趙宋王朝能有今天,趙桓得付很大的責任。

事到如今,幹宋兩朝勝負已分,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不可能不總結造成這樣結局的緣由。

自然而然的,作爲趙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趙桓難辭其咎。

想當初,趙桓還是太子時,一點失德的地方都沒有,不奢侈,不好色,一副千古聖君的樣子。

也正是因爲如此,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才勸趙佶退位給趙桓。

等到趙桓剛登基時,趙桓能從諫如流,清算王黼等奸臣,也讓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對趙桓大爲滿意。

可緊接着,當初被趙佶、蔡京君臣聯手消滅的黨爭在趙桓一朝再度出現。

——趙桓私心太重,利用黨爭大肆清除趙佶時代的舊臣,結果將趙宋王朝越帶越歪,最後讓趙宋王朝深陷清算和內鬥的政治鬥爭漩渦當中不可自拔。

而且,趙桓明知道河北和河東已經救不了,還將趙宋王朝的主力部隊前仆後繼的往河北和河東送,中了李存的圍點打援之計。

最終,越來越多的趙宋王朝的大臣看出來了,趙桓剛愎自用,不能跟大臣同力協謀,以濟斯難,囚禁生父,毫無人性,膽小懦弱,又毫無政治智慧的本質。

老實說,現在絕大多數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都對趙桓失望透頂,尤其是在跟英謨睿略、豁達大度、知人善任、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的李存對比過後。

關鍵,趙桓傻,不代表所有人都傻。

不少聰明人都看出來了,趙宋王朝完了,李存肯定會幹翻趙宋王朝吞併之。

所以這天下馬上就全都是李存的了。

這種情況下,肯定有不少人想要去抱李存這個新皇帝的大粗腿。

關鍵的關鍵,李存也是漢人皇帝,大幹王朝也是漢家王朝,而且李存還不歧視在趙宋王朝當過官的人。

如此,很多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實在是想不出來他們有什麼理由死忠於一無是處的趙桓和已經爛到根子裡的趙宋王朝,而跟擁有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而生的李存和政治清明、軍事強大、經濟發達、民衆安居樂業的大幹王朝死戰到底。

這也不符合這些人所受的“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教導。

這天,趙立突然來報,說東京汴梁城中的大量僧道父老想要來拜見陛下,感謝陛下全活性命之恩。

有大臣建議李存,值此東京汴梁城即將完全被拿下的關鍵時刻,不應該節外生枝。

可李存卻說:“民爲國之本,天下百姓皆朕子民也,如何能拒?”

於是乎,上萬僧道父老,攜帶金帛、好肉與美酒等來到青城拜見李存。

李存在見到這些僧道父老後,和藹可親的說:“路途泥雨,你等亦來犒軍,朕心甚悅,當賞之。”

結果,這些僧道父老帶來的金帛,李存沒要,只留下好肉和美酒賞賜城牆上的幹軍將士,又賞賜給這些僧道父老每人二十緡錢。

更爲重要的是,李存讓這些僧道父老選出十人代表,李存在齋宮之中親自接見了這十人,好好勉勵了他們一番,並親自跟他們保證,自己會盡快結束這場戰爭,讓東京汴梁城中的民衆安居樂業,然後李存又讓沉琯、許採等人與這十個代表暢談了一番,問問他們現在有什麼不便之處,需要朝廷幫他們解決。

經過雙方充分溝通過後,李存下旨,允許東京汴梁城中之人自由買賣,也允許城外的民衆給東京汴梁城運送生活必需品,像柴米油鹽等物,並打開東華門允許東京汴梁城中的民衆與城外的民衆交易。

僧道父老見李存的態度如此之好,又如此通情達理,緊張的心情頓時就放鬆下來,他們將這些消息帶回東京汴梁城後,東京汴梁城中的民衆也放鬆下來。

趙桓得知此事了之後,越發的着急。

在心急之下,趙桓竟然主動請求李存派人去東京汴梁城查看趙宋王朝各府庫的庫存情況。

這樣的好事,李存又怎麼可能拒絕?

李存隨後派陳角、趙良嗣、蕭容和許採進入東京汴梁城去查看趙宋王朝各府庫的庫存情況,並且立即接管趙宋王朝的所有文籍檔桉。

李存還特別提醒陳角等人,重點去接管記載着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的文籍檔桉,不能有半點紕漏。

趙桓聽說李存願意接受趙宋王朝的府庫,趕緊安排吳開和胡思引領陳角等人去入庫接收趙宋王朝的庫存。

最近這段時間,吳開和胡思都在極力向大幹王朝靠攏。

如今機會來了,吳開和胡思立即拿着雞毛當令箭,先帶着陳角等人將趙宋王朝的所有文籍檔桉,尤其是有關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的文籍檔桉全部運到青城。

接着,吳開和胡思又帶着陳角等人重點核查趙宋王朝的內藏庫。

所謂趙宋王朝的內藏庫,其實就是趙匡胤設置的封椿庫。

趙匡胤還活着的時候,對他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讓趙宋王朝完成真正的統一耿耿於懷,因此將趙宋王朝每年結餘的錢財全部都放入封椿庫中儲存起來,打算等到貨財豐盈之時,用這些錢財贖回燕雲十六州,或者用這些錢財來激賞將士以收復燕雲十六州。

爲此,趙匡胤還留有詔誓:後世子孫對於封樁庫中的錢財不得別用。

後來,封椿庫逐漸演變成爲內藏庫,成爲趙宋王朝的國庫。

宋真宗對於封椿庫以一首御製詩頌,曰:

“五季失圖,𤞤狁孔熾。藝祖造邦,基以募士。母暢侈心,要遵遺業。予不勝茲,何以成捷。龍虎興昌運,山河鎮國都。龜疇延寶祚,鳳德顯靈符。道盛堯諮嶽,功高禹會塗。九重方執象,萬里定寰區。”

這首詩頌共七十二個字,每一字,榜書爲一庫之號。

如此,封椿庫便有七十二座倉庫。

經過近二百年的積累,封椿庫的每座倉庫,皆充滿盈溢,裡面裝滿了金銀錦綺與各種寶貨。

在吳開和胡思的引領之下,陳角等人先從“五季失圖”開始按順序逐庫查看。

當陳角等人看完“𤞤狁孔熾”幾庫之後,陳角等人就再也不敢繼續查看了,因爲封椿庫中的寶物實在太多了。

陳角等人商議過後,由許採立即快馬加鞭回青城就此事向李存做了彙報。

李存得知了封椿庫之盈溢之後,重新派遣陳箍桶過去,來將內藏庫諸庫全部貼上封條,予以封閉,然後又派牛皋率領三千親衛前去看管。

可讓趙桓心涼的是,他都已經將趙宋王朝的庫存全都給了李存,可李存還是沒有見他,不僅如此,李存還派了宋江、吳用、蕭容、趙良嗣、陳角、許採、沉琯、時立愛等八位大幹王朝的大臣前往趙宋朝廷坐鎮。

而且,李存很霸道的下令:“此後趙宋朝廷但有任何軍政活動,皆必須事先向宋江等八人告知。”

無疑,李存這手伸得太長了,管得也太寬了,就是說李存插手趙宋王朝的統治都不爲過。

可李存現在已經控制住東京汴梁城,具有隨時屠光東京汴梁城的能力,甚至連趙宋王朝的皇帝趙桓都握在李存的手上,李存這麼霸道,怎麼了?誰又敢說李存半個不字,難道嫌命太長了?

而這還不算完。

很快,李存就又派人跟趙桓索要良馬兩萬匹。

還對李存將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還給他抱有希望的趙桓,不敢怠慢,他立即就派吳開去給開封府尹王時雍傳達詔令:包括現任執政侍從卿監郎官等職事官在內,東京汴梁城中的人不論是誰,都必須在三日內將他們手中的馬匹全都交赴開封府,膽敢隱留者,全家並行軍法,告者,賞錢三千貫。

在趙桓的嚴令下,自御馬以下,開封府總共收到了一萬七千餘匹馬。

——不是趙桓君臣不想再給李存更多的馬匹了,實在是,交出了這一萬七千餘匹馬了之後,東京汴梁城中再也沒有半匹馬了。

爲了給李存湊齊李存想要的兩萬匹戰馬,王時雍、徐秉哲等人甚至將宮中內侍班直禁軍也就是趙桓的親衛所掌控的馬匹都給收了起來,然後全都給李存送到了青城。

宮中內侍班直禁軍是趙桓目前所掌握得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甚至說宮中內侍班直禁軍是趙桓還能維持其統治的基礎,也不爲過。

關鍵,宮中內侍班直禁軍掌握着趙桓能逃出東京汴梁城唯一的一個機會。

所以,宮中內侍班直禁軍交出他們所掌握的戰馬,就意味着,東京汴梁城中最後一支擁有跟幹軍一戰之力的軍隊喪失了大半的戰力,而且意味着他們再也沒有護衛趙桓或者趙諶離開東京汴梁城的可能。

換而言之,從此以後趙宋王朝的皇室、宗室和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徹底喪失了突圍離開東京汴梁城的可能,他們全都成了甕中之鱉,插翅難飛。

對此,宮中內侍班直禁軍心裡其實很清楚。

所以,在交出他們的戰馬時,不少宮中內侍班直禁軍都面帶愧色。

然而,這些宮中內侍班直禁軍雖然覺得他們有負皇恩,但他們中卻沒有人抵抗交出戰馬。

一來,這是趙桓的命令,他們得遵命行事。

二來,當初蔣宣、李福、盧萬等人想過護衛趙桓殺出東京汴梁城,可結果怎麼樣,那些想要向趙桓盡忠的宮中內侍班直禁軍,最後全都被趙桓給誅殺了,有這樣的例子在,誰還敢再動護衛趙桓逃出東京汴梁城的念頭?

東京汴梁城中沒有了戰馬之後,甚至就連城中的士大夫們(包括姚友仲、王瓊、範瓊等宋將)全都得跨驢乘轎,甚至徒步而行。

徹底斷了趙宋王朝的皇室、宗室以及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逃出東京汴梁城的可能了之後,李存又派人去讓趙桓下令,將東京汴梁城中的兵甲全都交出來。

這回,李存好歹是給了趙桓一個理由,那就是,這些兵甲留在東京汴梁城中的軍民手上很不安全,有可能釀成混亂,不利於東京汴梁城恢復秩序。

此時,東京汴梁城中的軍民手上藏有大量的兵甲。

這些兵甲,有些是東京汴梁城被攻破時,宋軍丟棄在大街小巷被民衆撿走的,還有一部分是,何慄想要跟幹軍巷戰時,分發給內城中的居民的,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宋軍原來就有的。

趙宋王朝的這些兵甲,甚至都能武裝起來數十萬大軍,不妥善處理,很可能會釀成不小的麻煩。

趙桓不敢怠慢,趕緊下詔,讓王時雍張榜公告,限東京汴梁城中的軍民在三天內將所藏兵甲全都交到開封府,期滿不交者依軍法處置。

皇命誰敢違抗?更何況這皇命後面還有一個大皇帝的命令存在!

所以,東京汴梁城中的軍民,陸陸續續的將他們所擁有的兵甲全都交到了開封府。

結果,開封府前的各種各樣的兵器琳琅滿目,堆積如山。

王時雍和徐秉哲組織了數萬人力,用車輦運,用民夫挑,經過差不多十天時間,纔將這些兵器全都送到了大幹王朝的綱船上。

此時,早已經有人看明白了,李存這是一步一步的控制東京汴梁城中的趙宋王朝的君臣和軍民,並且還讓大幹王朝的兵力一點損傷都沒有。

可趙桓君臣似乎不知道他們正一步一步陷入李存的算計當中。

——趙桓君臣仍然樂觀的以爲,他們議和已經成功,幻想着,只要他們再忍一忍,等李存拿到自己想要的,就會退兵。

見此,李存就更不用客氣了。

這回,李存親自給東京汴梁城中下旨招募軍隊,對象就是原來的宋軍將士。

此時,東京汴梁城中還有很多沒有歸隊的宋軍將士,尤其是郭京、傅臨政等人招募的那些神棍。

這些神棍,盡是一些潑皮無賴,打不能打,守又不能守,紀律還特別差。

東京汴梁城被攻陷時,這些神棍就是最先潰散的,而且這些神棍還乘機作亂, 他們常常假扮幹軍將士,劫掠良民,爲非作歹,影響極壞。

不過——

雖然李存知道這種情況,但爲了東京汴梁城的穩定,爲了下一步自己入主東京汴梁城,李存也先將這些烏合之衆聚集起來,養着他們,等以後再慢慢收拾他們。

李存的聖旨下達不久,一夥兒又一夥兒宋軍潰兵,前來大幹王朝的招兵點應召。

——此時,這些宋軍潰兵已經沒有了趙宋朝廷的供養,李存又嚴格管制治安,他們也無法去搶劫了,因此,要想活命,他們也只能是聽從大幹王朝的安排。

至此,李存完全掃清了自己入主東京汴梁城的所有障礙……

第三百六十四章 當世第一強軍第五十五章 羣雄並起第二百八十八章 韋氏、刑秉懿婆媳(求月票!)第三晨六十五章 “血洗”鄆王宮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變樣的東京汴梁城(求月票!)第三百五十三章 吳皇后第二百三十四章 帝姬的美好回憶第三百二十五章 錢貴妃:官家,臣妾真不能再懷孕了第九十八章 隊伍大了不好帶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猛將如雲也沒用第三晨六十五章 “血洗”鄆王宮第四十六章 杭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存:趙宋是我的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和條件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構:李賊,你不講武德!第九十五章 警告第一百五十五章 封王第三百零五章 捉到完顏宗望了(求月票!)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存培養出來的接班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趙構:大丈夫何患無妻第一百八十六章 性格剛烈的蕭太后第二百六十二章 六甲神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童貫:別打,有事好商量第四百零六章 神炮?!第七十章 鎮江!江寧府!第三十八章 二害相權取其輕第二百四十三章 得勝班師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乾的政工幹部第一百三十一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是李存起家時的南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初心未改第三百零二章 趙佶的眼淚(求月票!)第二百八十八章 韋氏、刑秉懿婆媳(求月票!)第一百六十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四十六章 郭藥師的下場第二百六十八章 到李存享受的時候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猛將如雲也沒用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存培養出來的接班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盤絲洞第四十六章 杭州!杭州!第三百八十章 李存安慰女人的方式第三百九十五章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三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八十九章 沒有白辛苦第一百八十二章 哥是皇帝了第一百零五章 幸災樂禍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彥仙鞭打趙構(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哭昏過去的新皇帝第七十八章 總是棋差一招第一百九十三章 枕邊風第七十一章 童貫,大宋就靠你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徹底撕破臉第一百二十六章 初心未改第二百五十二章 趙明誠:我願意當接盤俠第三百五十八章 狗咬狗第三百八十八章 牛嚼牡丹第八十七章 童貫:此戰與我軍不利也第一百六十八章 李朝亡第一百二十二章 方臘:包康,你罵誰?!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存:岳飛是我的了第四十四章 解渴纔是最重要的第二百零九章 六賊之首第二百五十四章 二次伐宋第三百零一章 李存:朕和趙構不是外人(求月票!)第三百章 趙構登基,皇后在李存牀上(求月票!)第三百三十八章 陳箍桶:苗傅、劉正彥聽封(求月票!)第一百七十八章 我家大都督比你家皇帝如何?第八十六章 童貫來了第八十九章 割地和親第九十八章 隊伍大了不好帶了第一百章 釣大魚第二百五十六章 太原城破第七十二章 方臘:我不信!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妃陳妙貞第三百三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月票!)第五十六章 趙佶的應對第五十八章 金買骨第一百七十二章 威震中南半島第二百八十八章 韋氏、刑秉懿婆媳(求月票!)第一百八十五章 收復燕雲竟如此簡單第三十三章 武德司第三百五十章 李存與趙構見面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種入浙第九十章 刀在手,跟我走第三十五章 息坑大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世忠:士爲知己者死第九十六章 方臘:我擁兵萬第三百六十章 一個時代落幕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陳箍桶:苗傅、劉正彥聽封(求月票!)第五十章 嬪妃第三百二十章 朕很看好你們(求月票!)第二十四章 埋伏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國的優勢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后,朕來了第五十五章 羣雄並起第二百八十四章 孤勇者第二百四十四章 趙桓的妃嬪全處第四百零四章 米已成粥第一百二十六章 初心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