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被捉的遼妃和遼國公主們

由於譚稹對遼夏聯軍的動向缺乏清醒的認識,坐視遼夏聯軍攻城掠寨而束手無策,最終導致雲地得而復失。

對此,趙佶憤怒無比。

趙佶免去譚稹太尉與宣撫使等職務,將譚稹貶爲順昌軍節度副使。

經此一事,趙佶算是徹底看明白了,譚稹還是不行,根本就無法跟童貫相比。

接着,趙佶又重新重用童貫,讓童貫重領樞密院事,繼續擔任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以太原知府張孝純爲宣撫副使。

與此同時,趙佶還給了童貫兩個任務。

第一個是,派人去跟李存商議按照雙方之前的約定交割燕雲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給趙宋王朝。

趙佶也知道這根本不可能。

可萬一李存就信守承諾答應了呢?

趙佶對童貫說,只要李存答應將燕雲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給趙宋王朝,李存要任何條件都行。

而趙佶交給童貫的第二個任務,就是尋找機會,迎候耶律延禧來大宋王朝居住。

趙佶其實心裡很清楚,李存根本不可能將燕雲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給趙宋王朝,換成是他,他也不會給的,不僅如此,他也肯定會找個合適的機會,滅掉趙宋王朝,完成大一統。

別拿守信什麼的說事,大一統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大義,一句爲國爲民,足可以蓋過任何失信、失德。

所以趙佶必須得着手對付李存了。

現在的形勢是,

平灤營三州已經被大幹王朝佔領了,李存以大將吳玠鎮守,大宋王朝想要打通遼西走廊,難於上青天。

而燕地,李存親自鎮守,金人想從這裡南下,更是想也不用想了。

如此一來,趙宋王朝唯一有可能打通的通道,就只有雲地了。

而就是雲地這條通道,

趙宋王朝也無法用武力打通。

趙佶只能試着招降耶律延禧,看看能不能花點錢,買通雲地這個通道。

另一方面,趙佶也想聯合金遼,包括西夏,看看四家能不能一塊對付大幹王朝,以解趙宋王朝的危急。

譚稹把雲地弄丟了不久,王黼就感覺到,趙佶開始疏遠他,並且許多事情都不讓他這個宰相插手了。

更讓王黼惶恐不安的是,趙佶開始對趙宋王朝的高層進行調整。

趙佶先是將蔡攸從前線叫回來,讓蔡攸代替已經病重的鄭居中領樞密院事;隨後提拔白時中擔任特進、太宰兼門下侍郞即右相;提拔李邦彥擔任少宰兼中書侍郎即左相。不久,又任命趙野爲尚書左丞、翰林學士承旨宇文粹中爲尚書右丞、開封府尹蔡懋同知樞密院。

這些人一起構成趙宋王朝新的政府高層決策團隊。

蔡攸,文不成,武不就,不學無術,只會爭權玩樂,十足的弄臣,沒有半點才能。

白時中,雖然是登進士第,歷任吏部侍郎、尚書右丞、中書門下侍郎等要職,但真正讓他發跡起來的原因,卻不是因爲他的學識和政績,而是因爲他負責編輯地方上奏的各種祥瑞編輯得好,換而言之,他擅長的是熘須獻媚,不是治國,更不是救國。

李邦彥,即所謂「李浪子」、「浪子宰相」,也不是什麼「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的人物。他生長市井,習慣猥褻卑鄙,應對便捷,善調笑謔罵,能踢蹴鞠,經常以街市俚語爲詞曲,人爭相傳唱。

近幾年來,李邦彥與王黼一直不斷爭寵,他處處與王黼作對。王黼主張收復燕京,他就反對出兵北伐。..

王黼在陪趙佶曲宴時,經常親自登臺演出粗鄙節目,以獻笑取悅,太子趙桓聞而惡之。

於是,王黼與

趙桓之間便產生了矛盾。

王黼知道趙佶喜歡趙楷,便暗中謀劃企圖廢掉趙桓,立趙楷爲太子。

而李邦彥則針鋒相對,旗幟鮮明地捍衛趙桓的太子地位。

李邦彥很善於交際,很善於奉承,長袖善舞,左右逢源,官職不斷升遷,從秘書省校書郎開始,一步步升遷爲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右丞、尚書左丞,直至現在擔任了左相。

李邦彥曾說自己要賞盡天下花(此花非彼花,而是青樓之花),踢盡天下球,和做盡天下官。

值此趙宋王朝生死危亡之際,趙佶卻用三個弄臣來擔任趙宋王朝的最高決策人。

由此不難看出來,趙佶的用人之道確實是存在巨大的問題。

趙佶不再信任王輔,除了因爲王黼是譚稹的保舉人和後臺,兩人害得趙宋王朝如此被動以外,更是因爲趙佶發現了王黼和樑師成之間的秘密。

也就是,趙佶終於知道了,王黼和樑師成家裡有小門相通。

趙佶一下子就明白了,王黼爲什麼那麼懂他。

原來王黼根本就不是他趙佶的知己,只是樑師成給王黼通風報信罷了。

這讓趙佶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欺騙。 wωω▲ тt kǎn▲ C○

一直以來,趙佶都覺得他所做得抉擇並沒有問題,看聰明的王黼總能跟他想到一塊去。

所以,趙佶力排衆議,破格提拔王黼。

可以說,趙佶對王黼寄予了厚望。

趙佶給王黼的待遇也是最高的,恩寵甚至遠遠高過不識相的蔡京,不僅賜給王黼宅邸,還親自給王黼的宅邸命名爲「得賢治定」,甚至又親自給王黼題寫了載賡堂、膏露堂、寵光亭、十峰亭、老山亭、榮光齋、隱庵等七塊碑額。

結果,王黼和粱師成是真會演。

王黼表現得,才智出衆,能言善辯,既善於攬權斂財,又善於巧言獻媚,逐步贏得了趙佶的信任。

而樑師成則是另一種風格,他愚訥謙卑,老實厚道,不能說,不會道,但他善於察言觀色,處事老道,也深得趙佶的寵信。

近幾年來,王黼和樑師成在趙佶面前一唱一和,陽奉而陰違,把趙佶玩弄於股掌當中。

這把趙佶的心給傷透了。

任何朝代,大臣與內侍相交結都是犯忌諱的,皇帝對此都很敏感。

大臣與宦官不得結交,也是趙宋王朝防範宦官專權的一條重要原則。

按照規定,兩者若相互往來,將受到懲處。

只不過,以前趙佶根本就沒把這當一回事。

這使得,趙佶執政這一時期,特別是宣和以來,宦官與朝官相交結,已經成爲一種普遍風氣。

而由於趙佶特別寵信宦官,士大夫幾乎無不奔走於宦官之門,相習成風,皆以附內侍爲榮。但凡權勢顯赫的宦官,無不門庭若市,他們各立門戶,公受貨賂,以販鬻官爵。

可以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趙佶一手造成的。

皇帝的態度,就是很多大臣的行事準則。

一見趙佶不再寵信王黼了,跟王黼作對了多年的李邦彥立即落井下石,找來年僅三十五歲的御史中丞何慄,上疏彈劾王黼。

何慄連奏七章,列舉了王黼女幹邪專橫、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巧取豪奪、驕奢Yin逸等十五條罪狀,請求趙佶罷免王黼,並按律治罪。

王黼知道,趙佶不信任他,他這個宰相是無論如何都幹不下去的。

而且,目前的形勢,對王黼來說,越來越不好。

所以王黼主動上章請求致仕:

「官家用臣不爲不盡,任臣不爲不專……」

趙佶很快

便批准了王黼的請求,他在御筆中寫道:「王黼陳乞致仕,其應恩人數、朝謁禮數等,一切並依蔡京例施行,仍給節度使俸。」

得說,趙佶對臣子還算寬厚,王黼都這麼傷趙佶的心了,趙佶也沒有對王黼秋後算賬,算是讓王黼平穩的離開了政界,保留了榮華富貴。

金秋八月,燕地大豐收,共得新糧一千三百五十幾萬石。

李存熬過了最大的危急。

再反觀被遼夏聯軍控制的雲地,根本就不像雲地之人,以前所期待的那樣,耶律延禧回來了,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

恰恰相反,耶律延禧還是那個昏庸的耶律延禧,他一入主西京,就大興土木,想要在西京修建一座豪華的宮殿,然後以西京爲中心,慢慢收復被幹金所佔領的遼境,根本就不考慮雲地民衆已經活不下去了的現實。

這兩年,雲地先是被金人所佔,又被宋人所佔,之後又被遼夏聯軍所佔。

三方都沒有用心治理過雲地這塊土地。

更悲慘的是,金夏聯合攻打雲地時,還正好趕上了春耕,使得雲地徹底誤了春耕。

結果導致,雲地大飢,父母食其子,甚至有病死屍體插紙標於市,人售之以爲食錢,牙兵皆骨立,而戍兵飢死者十七八。

士兵都如此了,民衆的情況更是可想而知。

不誇張的說,現在的雲地,就跟地獄差不多。

面對這種情況,西夏其實也努力救援過。

可從西夏往雲地運送一石糧食,沿途運費要花上十幾石甚至二十幾石糧食。

西夏就是一個小國,本身就沒有多少餘糧,更沒有多少人口,怎麼可能支撐得雲地這數十萬人口的消耗?

大量雲地的民衆,爲了活命而逃到了燕地,他們紛紛請命,求李存出兵趕走耶律延禧和西夏人。

以韓世忠、吳玠、蘇東、岳飛、趙立爲首的一衆武將也紛紛請戰。

李存感覺火候夠了,下令兵出居庸關。

李存給擔任先鋒的張憲和楊再興下了第一道命令,令他們率領破敵軍和遊奕軍奔襲雲中府城,將雲中府城鎖上,準備將特別擅長逃跑的耶律延禧甕中捉鱉,免得他繼續給李存製造麻煩。

張憲和楊再興接到命令了之後,率領破敵軍和遊奕軍出了居庸關,而後長途奔襲雲中府。

緊接着,李存命岳飛爲左先鋒,率領龍驤軍先取飛狐、靈丘,而後盡取雲南一帶,又命令蘇東爲右先鋒,率領虎峙軍先取儒州、奉聖州,盡復雲北一帶。

儘管張憲和楊再興的動作已經非常迅速了,可一直在警惕大幹王朝侵略的耶律延禧,還是在第一時間得知了大幹王朝兵出居庸關西侵。

不過,比較出人意料的是,耶律延禧這次並沒有選擇逃走,而是選擇迎戰幹軍。

簡而言之。

破敵軍和遊奕軍接到李存的命令了之後,迅速率軍趕往雲中府。

耶律延禧親率三萬餘遼軍,列營於雲中府城城西,準備與幹軍展開決戰。

同時,耶律延禧派人前去向西夏求援。

西夏很快派七千精騎來增援耶律延禧。

軍情處的情報人員很快便探明這一情報,並拼死將這個消息送到了正在往雲中府城趕的張憲和楊再興的手上。

張憲和楊再興收到這個情報了之後,一商量,覺得應該先打掉西夏那七千援軍。

這七千從應州而來的西夏援軍,被張憲和楊再興截至雲中府城東四十里處大戰了一場。

兩人左右夾擊,又佔了兵力的優勢,一戰就全殲了西夏的七千援軍。

而面對耶律延禧所親率的三萬精騎,張憲和楊再興產

生了分歧。

張憲覺得兩萬對三萬,不穩,想要等大部隊上來,再戰。

可楊再興卻覺得,兩萬對三萬,已經足夠了,想要直接去迎戰耶律延禧。

來之前,李存下令,張憲爲主將。

按說,此事應該聽張憲的。

可楊再興並不甘心這個千載難逢的捉遼國皇帝的機會就這麼失去,所以他跟張憲說:「我聽聞,遼主膽小懦弱,極爲擅長逃跑,此次他必是知曉,我軍人馬不如其多,方敢迎戰,若待我大軍前來,遼主必聞風遠遁,遼主乃陛下心腹大患,若錯此良機,陛下何時方能除此心腹大患,又何時能南下完成大一統,我等大將,當爲陛下分憂也。」

張憲被楊再興說服了,兩人率領兩萬大軍去迎戰耶律延禧所率領的三萬精騎。

楊再興猜得沒錯。

耶律延禧就是見幹軍的先頭部隊人少,漢人的馬軍又沒有他們草原勇士擅長騎戰,纔想趁着幹軍的大部隊沒來,先立立威。

當然,這也是因爲逃了好幾年的耶律延禧,真的沒有什麼地方可逃了。

所以,幹遼兩軍,便在雲中府城下大戰了一場。

戰爭一開始,楊再興就親率麾下數千人馬,衝入遼軍的中軍。

——楊再興竟然打着擒賊先擒王的主意。

楊再興一人一槍一馬,連殺數百人,殺得遼軍紛紛潰讓。

自耶律延禧往下的遼軍將領,從未見過楊再興這等勐將,一下子就被幹軍給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而張憲則非常沉穩的命令其餘破敵軍和遊奕軍用弓弩射殺遼軍的兩翼。

遼軍很快就被張憲和楊再興擊潰,逃回了雲中府城中。

不久之後,蘇東率領虎峙軍來到雲中府城下。

蘇東命人搭建高出城牆的雲臺,佈置虎蹲炮、牀弩於其上,完美的貫徹了李存富則火力壓制的打法。

在絕對優勢的火力壓制下,張用率領麾下先登,與守城遼軍展開激烈拼殺。

而遼軍將士,在遼將耶律馬哥的率領下,奮力抵抗,堅守城中,他們甚至還想借着城西的一座高聳入雲的佛塔,負隅頑抗。

可惜,王貴親自帶人用門板頂在頭上,強行攻至塔底,然後用炸藥包,將整座佛塔都給炸倒了,數千遼兵全部砸死於塔中。

見此,遼軍紛紛投降。

雲中府城破。

而在捕捉耶律延禧時,還是出了一點意外。

——蘇東帶人打下皇城以後,竟然沒有找到耶律延禧,不僅如此,連其他皇室和宗室成員,竟然也不在皇城之中。

原來——

耶律延禧在修建皇宮時,特意修建了一條通往城外的密道。

城破的時候,耶律延禧就帶着皇室、宗室成員進入密道之中,打算從密道里偷偷的逃走。

幸好!

親軍都衛府的密探早就探明瞭這一密道,並及時的將這個情報送到了蘇東的手上。

所以,蘇東在攻城之前,就先令張憲和楊再興去密道口守着。

結果,遼國的一衆皇室宗室,包括耶律延禧的一衆妃嬪、一衆兒女, 以及宗室人員的妃嬪、兒女,全都被張憲和楊再興一網打盡。

張憲和楊再興,還繳獲了耶律延禧事先準備好的輜重萬餘車。

需要說明的是,耶律延禧的那三千匹日跑五百里的寶馬,和他那三千囊遼國攢了兩百多年的絕世珍寶,全都在此列。

張憲和楊再興在跟蘇東請示過後,在第一時間將耶律延禧等俘虜和繳獲送回燕京,獻給李存……

好多了。

但還是虛,一動就

出冷汗。

還咳嗽的厲害。

我老婆嚇唬我,說好多人都是在這個階段拼命幹活猝死的,讓我再養兩天,別差這兩天。

她說得挺嚇人的,所以,我決定聽她的,再養兩天。

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后、皇妃和公主第三百九十三章 要想學得會,就得跟師傅睡第三百零九章 金人:這是奇恥大辱!(求月票!)第二百零九章 六賊之首第一百二十章 李存的兵力第一百四十八章 蒼天饒過誰第九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四百零五章 李存的女人政治第一百七十二章 威震中南半島第一十八章 他比我哥更適合當義軍領袖第一百五十一章 趙桓:龍女焉能嫁犬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哥是皇帝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韋氏、刑秉懿婆媳(求月票!)第二百零一章 李清照來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溫水煮青蛙第七十八章 總是棋差一招第九十一章 功績碑第二百六十八章 到李存享受的時候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用王后換苟安第六十五章 鎖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孤勇者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步天王一步死亡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存:岳飛是我的了第四十二章 聞戰則喜第一百零三章 任重道遠第八十二章 我幫你插個隊第三百四十四章 趙構的新妃嬪與李存的初磨合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姬姐妹的交流第二百六十一章 李存斬蛇第二百七十四章 處境艱難的朱皇后第二百四十三章 得勝班師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存回來了第四百零五章 李存的女人政治第一百五十章 王黼:李存的胃口也太大了第四百一十章 拆長城第四百一十一章 這個時代的日本第一百一十章 我家大小姐尚紅第三百零九章 金人:這是奇恥大辱!(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五章 李存:朱皇后,久仰大名第一百七十一章 占城求和第一百零八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炮射程內全部碾壓第三十二章 風光大嫁第三百八十章 李存安慰女人的方式第二十七章 看走眼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零二章 驚蟄,微風第三百一十二章 三年(求月票!)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存:朕就是心軟啊(求月票!)第二百九十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求月票!)第三百七十二章 岳飛的大膽戰略第三百四十六章 猛將如雲也沒用第四百零七章 靖康恥罪魁禍首的末路第三百二十七章 靜水深流(求月票!)第二百零六章 幹宋的藉口有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存:岳飛是我的了第二百七十章 李存入主東京汴梁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趙桓覺得自己又行了第六十九章 背水一戰第四百零七章 靖康恥罪魁禍首的末路第三百七十九章 中年喪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古第一反間計第一百八十一章 登個基稱個帝第二百九十九章 兒子多到氾濫成災(求月票!)第二百四十八章 雪藏岳飛第三百一十二章 三年(求月票!)第三百四十六章 猛將如雲也沒用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乾太子李標第九十一章 功績碑第一百三十九章 坑爹第三百九十章 讓契丹人看管女真戰俘第六十七章 趙家世界朱家壞第二百一十四章 割地賠款嫁帝姬還有用嗎?第三百三十三章 窩囊至極的秦檜(求月票!)第一百九十一章 亂世佳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女婿不錯,就是有點費丈母孃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桓“進大觀園”第一十五章 包康第一十九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得勝班師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清照:你去看看病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后,朕來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趙桓的妃嬪全處第三百七十二章 岳飛的大膽戰略第九十三章 譚稹:我有破敵之計第六十五章 鎖城?第二十三章 出征第二百五十四章 二次伐宋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后,朕來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寧殺錯,不放過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是李存起家時的南軍第三十七章 陽謀第九十八章 隊伍大了不好帶了第八十四章 如出一轍第九章 好伙食能頂半個指導員第四百一十三章 尼姑?那更好玩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存:我狐假虎威?第二百零一章 李清照來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西宋就這麼亡了?(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