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中日友好靠棒子

1948年一月一日,第二任新中國的領導在北京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

這一天,進入天安門廣場,組成裝甲兵方陣的,是整整48輛47式坦(蟹)克——因爲其是1947年定型量產而得名。

該型坦(蟹)克,是德國現役的主戰坦(蟹)克E50的中國版,其標準重量爲36噸,五對負重輪,扭杆懸掛,主炮爲一門105毫米/50倍線膛炮,其一出場,就讓應邀觀摩的蘇聯軍方代表瞪圓了眼睛。

在1947年時,蘇聯紅軍也開始了下一代新式坦(蟹)克量產換裝工作,該型坦(蟹)克正是歷史上著名的T54坦(蟹)克,使用100毫米口徑的坦(蟹)克炮,標準重量差不多也3噸左右。蘇聯人鬱悶的發現,東方的“中國小弟”,其主戰坦(蟹)克的主炮口徑居然超過了蘇聯坦(蟹)克。

雖然蘇聯紅軍自己,還擁有使用122毫米坦(蟹)克炮的IS斯大林重型坦(蟹)克系列,但是主戰坦(蟹)克的火炮口徑居然輸給了中國人,這讓蘇聯軍方心裡很是不爽。

47式坦(蟹)克是由德國方面的開發的E50坦(蟹)克的簡化版,德國陸軍自己裝備的E50坦(蟹)克,標準全重高達四十三噸,使用相同的坦(蟹)克炮,安裝有垂直穩定瞄準儀,備彈42發。之所以噸位比中國的多出七噸之多,主要原因是E50是47式的改進升級版。

E50的前身,德國的安裝了4號坦(蟹)克,使用截短炮管的,88毫米/52倍坦(蟹)克炮,其戰鬥全重34噸。不過該型坦(蟹)克只是過渡產品。只生產了五百多輛就被更先進的E50取代。

所以更新換代如此之快,一是德國在戰後迅速和英國修好,加上與蘇聯的緊張關係改善,德國在東西線戰略形勢“從來沒有象現在這般好”。二則是漢娜只是把三十噸級別的四號坦(蟹)克視爲開發下一代四十噸級坦(蟹)克的“過渡產品”,原本就沒有想大批量生產。三則是四號坦(蟹)克的開發過程中,在漢娜的強力干涉下。完全是按蘇聯人開發坦(蟹)克的思路開發的。四號坦(蟹)克坦(蟹)克雖然紙面上的性能極出色,但人機工程很不佳,車內空間狹窄,人高馬大的德國坦(蟹)克坐進去實在難受異常,很受坦(蟹)克兵的詬病。

1943年後,新中國開始大量地引進行德國技術和設備嘗試生產三十噸級的坦(蟹)克。在德國坦(蟹)克兵眼中詬病連連的四號坦(蟹)克,在中方這兒卻好評如潮,東方人相對矮小的體型很適合該型坦(蟹)克,而後決定引進其生產線。

當時林漢更看中的是E50。不過E50屬於40噸級坦(蟹)克範疇,生產難度更大,就連德國自己也纔是新產品,不可能當時就賣給中國。本着先談有,再談精的原則,最後還是引進了這款四號坦(蟹)克的改進型,名爲E36的坦(蟹)克。

1944年後,漢娜期待E戰車計劃開始實施。這時。隨着英德關係改善,和英國進行了技術交換後。尤其是得到了讓德國人眼饞不已的制炮技術後,坦(蟹)克設計師成功地開發出了新一代使用105毫米坦(蟹)克炮E50坦(蟹)克。E50坦(蟹)克是在四號坦(蟹)克的基礎上再開發的,其零件和四號坦(蟹)克的通用度高達百分六十。和四號坦(蟹)克相比,主要的改進是加大車內空間以改善乘座舒適性,而車體長度稍有放大,同坦(蟹)克炮口徑也放大。其車內備彈43發。

而在此之前,在林漢要求下,德國設計師將舊有的四號坦(蟹)克進行改進,體重增加到36噸,重新設計炮塔座圈以便能使用和E50相同的坦(蟹)克炮。

德國方面把這款改進後的四號坦(蟹)克稱爲E36。但實際上德國陸軍並沒有大量裝備,只是將一個坦(蟹)克加強營約十二輛的四號坦(蟹)克按這個標準進行了改進用於測試。但其生產圖紙和生產線以及模具,卻全部打包賣到了中國,交由中國安徽的東方紅坦(蟹)克。

在德國技術師相助下,1947年後,中國方面用兩年多的時間消化吃透了全部的技術,終於可以自己自行生產。

和德國裝備的E50坦(蟹)克相比,47式坦(蟹)克的優勢在於機動性更好一些,缺點是人機工程不如對手對坦(蟹)克兵友好,以及備彈量不如,僅有炮彈34發——不過爲36噸級的坦(蟹)克,34發炮彈也已是極限,蘇聯的T54/55坦(蟹)克也都是這個數量,而斯大林式坦(蟹)克系列,通常炮彈更少得在30發左右(其中IS2只有28發)。

歷史上T54坦(蟹)克的34發左右的存彈量,對坦(蟹)克來說 稍少了一些。不過對玩坦(蟹)克海的蘇聯來說,他們在戰場總能聚集足夠多的坦(蟹)克形成數量上的大優勢,34發的彈藥足矣。而新中國也是有能力在未來和蘇聯一般玩坦(蟹)克海的國度,所以這個彈數倒也適合。而德國方面,34發就明顯不足了。所以造價相對於便宜很多的E36在德國最後被更厚重,彈藥更多的E50所取代。

一月一日的閱兵式上,除了47式坦(蟹)克外,還有二十四架殲1(即TA183)編隊和同樣的數量的殲2戰鬥機(即ME262)編隊飛過主(蟹)席臺上空。

這一年多來蘇聯人自己雖然也弄出了米格9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但由於發動機技術不過關,生產出來的噴氣機全成了機庫皇后,發動機使用壽命很低,飛行(蟹)事故更是屢出不窮。而中方引進德國技術生產的這兩款戰鬥機,都在北海道上空通過實戰證明了自己。

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讓心裡有鬼的蘇聯也感到了不安。而1947八月,日本變色,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後,當時朝鮮在蘇在華人員,都看到了朝鮮半島脫離日本統治獨立的希望。

於是朝共人員趁向中蘇兩方提出請求,要求兩國共同聯手向日本施加壓力。幫助朝鮮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

而蘇聯人在朝鮮問題上,其心態同樣也是矛盾的。

因爲地理交通的原因,蘇聯在遠東地區能投入的力量很有限。雖然目前的情況看,蘇軍在遠東的力量還在中國之上,但斯大林很明白,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的繼續,雙方的實力對立遲早會發生逆轉性的變化。雖然目前中蘇友好,雙方的邊境基本都是處於表面上不設防的“互相信任”的友好狀態。但斯大林怎麼可能將遠東的安危全押在所謂的“中蘇友好”之上?

過去的故意不進入朝鮮趕走日本人。本就是蘇聯人爲了給中國添堵留下來的尾巴。面對朝共高層向蘇聯提出的復國請求時,斯大林很是頭痛。斯大林很清楚,真地將日本人趕走,朝鮮建國成功,蘇聯在遠東的壓力就大增。可是“幫助社會主義陣營兄弟”的事,這是政治正確的事,不能不做。

最後斯大林了耍了個把戲,聲稱朝鮮問題需要詢問中國同志的意見。

面中國方面。主要的阻礙來自於林漢。

對於朝鮮的那些事,林漢本人對金氏一家極其反感。反感程度甚至勝於南邊的越南猴子。穿越至今,林漢對日本的厭惡,在他殺掉天皇全家,又藉助女兒之手,殺光了日本財閥的高層後,其恨意已所餘不多。而奇葩的北棒金家人。他卻極其厭惡。

歷史上,朝鮮在1946年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建國後,其領袖對高層的清洗就持續不斷,從1946年起,其組織中的國內派、延安派、抗聯派。以及最後的親蘇派,都被金家人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鬥手段不斷地清洗掉——下場基本都是被槍決。而這種清洗甚至一直持續到二十一世紀。而後來朝鮮對中國的不斷“伸手”,給得少就耍無賴的作風,就更不必多說了。

所謂的中日友好靠棒子,在這問題上,林漢由於收受了大和撫子送過來的不少賄賂,所謂“幫親不幫外”,在這事上,毫無節操的他聯合喀秋莎,更是給朝鮮人狂下套子。

於是將林漢歷史上和朝鮮有關的黑歷史,向中方上層交待得很清楚。所以當斯大林把皮球踢過來的時,中國方面也變得很頭痛。

同樣出於政治正確的原因,中方也不得不支持朝共的“請求”。

於是中蘇兩國最後於1948年三月,和日本方面就朝鮮問題開始了“漫長”的談判。

大和撫子和林漢、漢娜一樣,都是實用主義者。她學蘇聯和中國進行“革命”,只是爲了將財富從舊財閥手中奪過來,以便收買屬於她自己的勢力基本盤。而英靈、艦靈本身,就是一個國家民族主義情緒聚集融合的產物,從來都是不折不扣的民族主義者而不是什麼國際主義者。

大和撫子會同意將臺灣歸還中國,是因爲這是國家利益需要,甚至在加裡曼丹島日佔部分問題上也同意做出讓步,則是爲了收買“父親”林漢的需要。而朝鮮,日本每年在朝鮮都有大量的殖民利益。現在財富被她從財閥手中收回來了,日本在朝鮮的利益也完全受大和撫子支配,要她將朝鮮交出去,這怎麼可能?

對於朝鮮問題,日本方面除了有些“國際主義思想”的部分日共成員同意吐出這塊肉外,絕大部分人都是死不鬆口,這個問題甚至導致日共內也發生了很大的分歧。

社會主義者,在面臨民族主義和國際主義間的矛盾時的立場,在這一刻變得如此鮮明。

日本人採取的態度,是拖字訣,決定用漫長的談判將這個話題無限制地拖延下去。此外大和撫子得到林漢的指點,開始朝鮮人中尋找代理人,準備將來萬一拖不下去時,就推出個傀儡出來“頂事”。

蘇聯人在這個問題上,骨子裡是並不熱心的,他們能接受底線,是將朝鮮一分爲二,一部分歸朝共,一部分照舊扔給日本去統治——這是喀秋莎依林漢的意思向斯大林出的壞主意,斯大林覺得很對他的胃口。

而後蘇聯方通過外交渠道,向中國方面透露出自己的這層意思。當然,蘇聯的說法很好聽:至少先讓朝鮮的同志收回一半的領土,有個立足之地。而蘇聯的意見和中方的底線也相差無幾。

於是,朝鮮半島象歷史一般,被一分爲二的命運,就此被定下了。

關於朝鮮問題的談判,從1948年三月開始,一直談到第二年年初,最後日本人勉強同意,先歸還朝鮮西北龜城市以西到新義洲、鹽川這“一小角”地區供朝共“立足”用,餘下的部分,依舊是“慢慢再談”。

但是要讓日本人吐出吃下多年的朝鮮,哪是這麼容易的事。大和撫子採用“無限期談判”的拖字訣。蘇聯人不熱心,中國人不急,朝鮮人要想復國並且統一,依舊漫漫無期。

最終的結果,這場談判,從1948年開始談,一直談到了1960年,都還沒有見個終結,日本人象拉羊屎一般,一點一點不甘不願地吐出北朝鮮的土地,甚至到1970年時,日本人仍然佔據着朝鮮三分二以上的土地,漢江以北,北緯四十度線的大(蟹)片地區,仍然在日本人的控制下。而這時大和撫子已成功地培養出了聽命於日本的傀儡政權,加上中國的國力日強,蘇聯在遠東的壓力越來越大,爲了讓日本繼續留在朝鮮半島給中國在東北添個堵,以及喀秋莎不停地在背後出壞主意,蘇聯在這事上的態度也越來越冷漠。到最後,所謂的遠東朝鮮共和國,其面積大概也只有歷史四分之一左右。

除此之外,在1978年時,日本人還做了一件讓朝鮮人和蘇聯人都很想罵孃的事,就是將朝鮮東北的從羅津到會寧的這一小片土地,有意地“歸還”給了中國,聲稱是作爲過去日本侵略中國的賠償。這一決定讓中國成功地獲得了進入日本海的出海口,而當時收了“女兒”送上來的好處李華梅,在朝鮮問題和“中日友好”二選一的問題上,很理智地選擇了後者,母女倆一起共建大東亞共榮圈。

PS:其實寫完太平洋戰爭的劇情後,這本書就可以宣告結束了。不過爲了負責任,還是要把該交待的交待清楚。本書現在正在收尾中,把各國戰後未來的的變化情況都交待清楚。雖然我的本家流浪的蛤蟆常爛尾,不過我可沒有他的毛病。

第10章 原來你是女人第420章 低空流氓空戰第149章 石破天驚第178章 沒有炮黨的中國第476章 合流免費孔乙己周伯鶸版第121章 鬱悶的宋委員長第52章 喀秋莎第112小鬍子之死第281章 拔刺第329章 斷絃(下)第245章 丘吉爾的疑惑第268章 林漢式的謊言第215章 林漢和斯大林的會面(3完)第193章 極不情願的戰爭第252章 丹麥淪陷,挪威告急第452章 阿留申戰役第192章 刺殺丘吉爾第448章 補天記(上)第68章 林漢的野望(下)297章 財團第475章 聖誕節攻勢第319章 狗女養的丘吉爾第51章 扶他第471章 榮譽布列塔尼亞人和聖戰士第335章 離間英美第190章 被政治影響的戰爭第350章 荷蘭大餐第22章 我和魔鬼有個約會(三)第172章 空戰之前第105章 醉倒的林漢第164章 天堂 地獄 贖買 改造 準備第460章 一個宗教的終結第201章 蘇德同盟的可能性第113大權獨攬第92章 大賽之前第32章 九月十八日,東北無戰事.第65章 華盛頓流血事件(上)第516章 即將變革的日本第416章 順風順水第27章 鄭三發子,你將被終結第418章 蝙蝠夜行第271章 兵臨城下第235章 誰是獵物第28章 被終結的常凱申第290章 戰艦少女第131章 草紙一般的和平協議第41章 接頭(上)第511章 詐彈第468章 南亞變局東南亞獨立運動的興起2序章黑德爲樂的穿越者第14章 亢龍有悔第521章 大和號一聲炮響.......第85章 林漢很忙(1)第183章 箭在弦上第6章 那一刻,小鬍子不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348章 海蛇第382章 爲了核平第82章 採訪第372折斷的右翼第514章 資本的“愛國”第367章 開戰在即第125章 面目全非的沙恩級戰列艦第212章 中、德戰爭準備第419章 最糟糕的空戰第506章 蘑菇豐收的季節第228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298章 提前下水的埃塞克號航母第11章 敬畏第122章 李潤石的老鼠籠第306章 誰能拯救你,高盧雞(1)第506章 蘑菇豐收的季節第305章 法國天鵝的輓歌(3)第116章 真真假假第524章 印度攻略第60章 暗殺(1)第258章 不能留,不能戰,不能逃第52章 喀秋莎第193章 極不情願的戰爭第368章 噩夢開始第353章 瓜分印尼第333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322章 英國海狼的悲歌第354章 “根”在行動第440蘇聯英靈現第9章 非男非女,是男是女第139章 沒有一個是無辜的第446章 意識形態上的戰爭第346章 紛亂的歐洲第247章 魔改中的大和和蠢蠢欲動的日本第29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42章 跳大神從意大利開始第354章 “根”在行動第472章 陰險的阿爾託利婭第56章 從橫濱到舊金山第54章 櫻花樹下(下)第218章 即將吹響的戰爭號角第168 東海夜戰第348章 海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