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變法

“拆分博文學院?“

龐玉坤和一衆官員大爲驚訝。

蕭銘點了點頭,“自攻下魏國,燕國,樑國,這來自三地的士子蜂擁而至,試圖進入學園讀書的士子增加了數倍,而博文學院的初衷乃是爲了當初的封國提供人才,如今囊括大渝國的士子,這學院便不夠用了。“

沉吟了一下,蕭銘繼續說道:“術業有專攻,博文學院彙集衆家之長,博而雜,同時也不利於秘密技術的保密。”

龐玉坤點了點頭,他說道:”皇上,總體而言,現在大渝國缺乏對博文學院以及各種學堂的有效治理。“

說到這個,斐濟等人倒是插不上嘴了,相比龐玉坤,他們對這些東西不怎麼了解。

“龐輔說的對,朕還是齊王那會封國小,需要的人才少,這博文學院隨意一點倒是無所謂,現在天下一統,需要的人才多,也該將此事提上日程,而這便是變法的第二項,便是成立文教省。“

”文教省?“

官員們議論紛紛,這中書省他們倒是熟悉的,這是掌管機要,布皇帝詔書的官署。

只是雖然議論,這次卻沒有官員激烈反對,自從上次蕭銘罷免了俞明,朝廷中的官員清楚皇上是執意要變法了。

這取消士農工商是第一項,現在出現了第二項。

斐濟也不反對,但是有些問題他需要問清楚,於是說道:“皇上難道要取消科舉嗎?”

“科舉倒是不必取消,只是卻要變一變。“蕭銘說道,“文教省成立之後將會管轄大渝國所有的學堂,這科舉的改革也要由文教省來執行。“

在博文學院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官員們其實對此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今後的科舉將不再考四書五經這些,取而代之的將是各類奇特的知識。

清了清嗓子,蕭銘繼續說道:“這文教省的主官的職務名爲學政,青州文教省將負責統領其他各府的文教省。”

”府?“這下不僅是斐濟震驚,即便是龐玉坤也有些吃驚了,這是他們從未聽說的東西。

“皇上,這府是何物?”龐玉坤問道。

蕭銘輕輕笑着,他說道:”這便是變法的第三項,撤藩建府,加強朝廷對各州縣的治理。“

雖然現在蕭銘攻下了魏地,燕地,樑地等區域,但是和秦始皇滅六國一樣,這些地方的百姓依舊保留着藩國時期的生活習慣。

這對蕭銘來說自然不能忍,他殺掉這些藩王的目的就是建立中央集權,怎麼能夠容忍這些區域的百姓還自稱魏國人,燕國人。

所以衡量之下,他決定撤藩建府,曾經的魏國設爲金陵府,以金陵府管轄曾經的魏地十三州,再以州管縣。

而燕國舊地則設立亳州府,以亳州爲中心管轄燕國十州,接着是開封府,長安府,慶州府,幽州府,最後則是他的青州府。

如此一來他便將面前佔據的土地劃分成了七個府,如此一來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

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蕭銘看向一衆官員,等待他們的意見。

這時候龐玉坤和斐濟俱都沉默下來,這次蕭銘變法的步子實在太大了。

龐玉坤說道;“下官知道皇上急於變法,只是目前北方尚未安穩,若是貿然推行,只怕不但不會起到效果,反倒是會引起混亂。”

“朕早已考慮到了這點,所以此次變法並非在大渝國所有地方推行,朕也知道諸位愛卿對變法心懷疑慮,正所謂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對諸位來說眼見爲實才能證明變法是正確的,所以朕決定在青州府率先實施變法,是非成敗只看青州府的興衰。”

說千道萬,因爲大渝國沒有被先進的文明吊打,現在官員對變法之事缺乏熱情,外因的缺乏很難讓一個國家自主變革。

在歐洲如果不是上帝之鞭的入侵爲歐洲打開了一扇大門,歐洲也不會尋求變革從而走出中世紀。

同樣,若不是西方的入侵帶來先進的文明,封建王朝會一直循環下去。

“大渝國需要敵人。”有時候蕭銘忽然這樣想。

他漸漸理解爲什麼當代國家要不斷製造國際矛盾,選擇假想敵,因爲這一切正是國家繼續強大的理由。

不過大渝國是有敵人的,這個敵人也是所有人都認同,這便是金帳汗國。

只是金帳汗國是文明程度比大渝國還要低的國度,若是將金帳汗國換成一個比大渝國文明程度高的國家,現在的大渝國必然會全力改革效仿。

當然,比大渝國文明程度高的入侵者已經到來,這也是蕭銘準備抓住的,他準備邀請荷蘭駐琉球軍隊訪問青州。

他相信這會讓那些對變法持反對意見的官員有個清醒的認識。

正在他思索的時候,龐玉坤高聲道:“皇上英明,下官以爲變法之事在六州推行再合適不過。”

斐濟等人也鬆了口氣,他們就怕蕭銘來個大刀闊斧,他們同聲說道:”皇上英明。“

望着一衆官員,蕭銘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次他的計劃順利實施。

其實他這次的目的就是搞一個試點區,這類似於當代改革開放的步驟,先畫出一部分地區搞試點。

若是成功了,變法在其他地方推行起來就簡單了,而與此同時先變法的地區富裕起來也能夠帶動其他地方展。

而且因爲變法的區域小,這有利於重點監管,同時這個地方又得有變法的基礎。

思來想去,他曾經的封國是再合適不過了,如果變法成功,接下來他便會向幽州府,金陵府等沿海區域實施下去。

“變法之事涉及政令繁多,朝上就不再議論了。”蕭銘這時示意了一下錢大富。

向前走出一步,錢大富喊道:”有事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官員們聞言高呼萬歲,他們現在不敢多說什麼,今日朝會皇上一下拋出太多匪夷所思的東西,他們需要回去仔細商量一下。

散了朝,蕭銘和錢大富從議政殿側門離去,二人沒有回王府,而是準備去檢查一下鐵軌的生產。

第六百五十九章 慶州城破第五百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倭寇第四百四十章 驚豔衆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即將啓程第二百二十二章 蓋倫船的進展第七百五十六章 坑錢計劃第八百八十四章 哄騙第一百二十九章 朝論第二百四十四章 玻璃鏡子的誕生第1145章 百年大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密衛第五百八十章 碾壓第六百九十三章 敲打第八百五十六章 削藩第八百一十一章 知趣的葛宜人第九百七十章 靜夜思第九百三十四章 達斡爾人第一千零二章 不滿第一百零四章 痛打落水狗第三百二十六章 要上天的人第六十一章 挑選第八百二十五章 小國的生存之道第五十三章 商業模式第五百零七章 廣泛影響第七百一十五章 民兵難惹第二百五十一章 游擊戰術第七百九十二章 雄赳赳,氣昂昂第九百二十二章 戰端再起!第五百一十一章 長安陰雲第一百八十二章 退了?第八百零七章 小亂子第九百三十七章 普魯士使團第八百一十五章 貝斯特之死第四百一十七章 敲打曹家第二百零二章 朝會議事第三百零二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七十三章趁勢而起第三十九章 香水的律動第1107章 定論第八百三十六章 後膛槍第十一章 王家第六十九章 蕭文軒的震撼第七百五十二章 里程碑第八十八章 范增的餡餅第二百零三章 舌戰崔浩第四章 生存還是滅亡第二百八十五章 秘密情報第九百六十六章 困境第六百五十八章 圈套第六百四十章 決勝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觸即發第六百七十二章 蕭銘的反擊第九百五十一章 漢式步槍第八百六十二章 杯酒釋兵權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義第二百二十二章 蓋倫船的進展第四百六十二章 政務改革第二百六十六章 流民第1055章 朝會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王來使第八百三十一章 震懾第八百九十章 司馬皓的決定第七百九十二章 雄赳赳,氣昂昂第四百五十三章菊花島第七百七十三章 材料限制第六百二十三章 精細生產第一千零九章 驅逐第九百四十六章 蕭琪再現第五百七十七章 四州歸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四皇子之死第一百七十四章 蠻族弓手第1168章 閃擊第1052章 寒貴之分第三百五十六章 跨時代溝通第四百三十章 城下之圍第七百二十七章 高麗王的決定第四百一十九章 收買第八百一十九章 馬力收割機第九百五十七章 橫掃第五百九十章 硝煙再起第1181章 漸轉的形勢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第二百一十八章 即將啓程第八百八十四章 哄騙第1145章 百年大計第九百三十三章 交鋒第八百二十九章 移風易俗第五百四十章 魏王發難第八百零六章 引信第一百零九章 民心所向第八十三章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炮入長安第二百三十五章 艱難的教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內鬼第七百六十一章 擴張軍隊第五十六章 分贓第三百一十五章 紀律和訓練第1093章 麪包和子彈第九百九十四章 以血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