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公孰

“殿下,這是您要的望遠鏡。『天籟小 說”

坊監捧着一根長一米二左右,口徑四點五釐米棍狀物說道。

在儒生鬧事之後蕭銘便吩咐玻璃工坊製造天文望眼鏡,衡量了一下當前青州的技術水平,蕭銘最終選擇了十七世紀中葉出現的開普勒式天文望遠鏡。

相比較伽利略式望遠鏡用平凸透鏡作爲物鏡,凹透鏡作爲目鏡的方式,開普勒式望遠鏡採用了兩片雙凸透鏡分別作爲物鏡和目鏡,這讓放大倍數有了明顯的提高。

而雙凸透鏡這種鏡片以玻璃坊的工藝水平也完全可以打磨出來,畢竟這種鏡片不過是兩面向外突出,和現代的放大鏡一樣。

接過大渝國第一個天文望遠鏡,蕭銘對着天空看了起來。

此時已經是傍晚,一輪弦月掛在天空中,在望遠鏡中,月亮上面的環形山清晰可見,此時正處於弦月,明暗對比顯著。

望着這一輪明月,蕭銘陷入了沉思,這次針對儒生的事件在他的刻意操作下取得了勝利,封國新利益階層面對舊利益階層的對抗呈現了一邊倒的趨勢,這對他來說是極大的鼓舞。

但是對他來說封國之外的真正舊利益集團還沒有對他起最後的進攻,而是一直處在蟄伏當中。

尤其還有一個龐然大物正在坐診他的封地,他要爲這隻龐然大物準備一把利劍,一把隨時可以將之斬殺的利劍,而這把利劍就是天文學。

不過現在有了天文望遠鏡,但是讓誰來鑽研這門學問卻是讓他有些頭疼。

和現代的封建王朝一樣,天文學或者說天象學是帝王之學,在明朝時期民間更是被禁止研究此項學問,君權神授的思想讓歷代帝王對此事十分忌憚。

在這兩年中蕭銘不止一次想要建立天文學院,但是最終他還是暫緩了這個計劃,因爲一旦事情宣揚出去基本上就等於他在造反。

試問一個藩王讓手下的人鑽研星象學的目的是什麼?否定皇帝的君權神授,還是準備另起爐竈?

正基於這個原因,他只能選擇隱秘地研究天文學,等到時機成熟再動用這把利劍。

“此事不要聲張,明白嗎?”

蕭銘沉聲說道,他之所以這樣隱瞞只是不想節外生枝,畢竟朝廷對他來說是個靠山。

謝子云被打又被村民趕走之後,青州又鬧騰了月餘,儒生大鬧府衙的事件才漸漸平息下來,一時間封國各處無人再敢對蕭銘的諸般政令大放厥詞。

而且緊隨其後封國各處的私塾紛紛關閉,以前在私塾中讀書的百姓子弟全部涌入了公孰讀書。

因爲在報紙上刊登的政令十分清楚,讀私塾就不能參與封國官員的選拔,只能參加科舉,而讀公孰即可以參加封國的考試,又能參加朝廷的科舉,如此一來,何樂而不爲?

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公孰讀書根本不需要交銀子。

“殿下,這就是青州公孰,按照殿下的意思,這青州公孰被分爲兩個部分,其中六歲到十二歲的小童分在公孰做左側的建築中讀書,而十三歲到十六歲的人被安置在右側的公孰建築中讀書,通過公孰的考試決定這些人最終是夠能夠進入博文學院。”

一邊走着,展興昌一邊將青州公孰的情況介紹給蕭銘聽。

青州公孰的位置距離博文學院相隔只有百米,在公孰中一共七十二間古色古香的學堂,這些學堂青瓦紅磚,鱗次櫛比地排列着。

每間學堂前面都有黑板和講臺,初步具備了現代教師的特點。

根據展興昌提供的數據,如今青州城內的百姓數量已經達到了四十五萬人,能夠進入公孰的小童數目在六千人左右。

公孰內植被茂密,假山池水交相呼應,在學堂的一側還有一個面積不小的體育場,總體而言,公孰的建造上蕭銘很滿意。

在建造公孰這段期間,他倒是很少前來,此次趁着封地內羣情激憤,他覺得開放公孰的機會到了,這正是他將教育普及化的開端。

畢竟雖說在他的干預下,如今青州的軍事工業和歐洲相差不是很大,但是總體而言在人才的儲備上他還是落後太多。

“這次招收六千人公孰的壓力可能會很大,不過你們府衙可要頂住,另外,在教書育人上本王不怕花銀子,記住,給這些教書先生的薪俸一定要高,選拔一定要嚴格,讓這些教書先生能夠一心教書,心無旁騖,本王可不想自己公孰中充斥着一羣濫竽充數的教書先生,爲人師表都做不到的,就不用考慮了。”蕭銘的口氣十分嚴肅,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誤人子弟的教書先生,所以寧願給高薪也要請到有水準的教書先生。

展興昌的臉上帶着笑容,在大渝國鮮有藩王能夠這麼重視教書的,在這些藩王甚至是門閥士族來說,他們只希望百姓們目不識丁,如此一來他們便能夠讓自己的地位穩固,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變過,但是在這裡一切都變了。

現在只是青州公孰便培養了六千人,整個封地加起來一次性就可以培養四五萬人,這是一個何等可怕的數字。

“是,殿下,在公孰這件事上下官全力支持殿下,堅定不移。”展興昌斬釘截鐵地說道。

蕭銘點點頭,繼續說道:“還有,在公孰中要也不能太死板,對於能顧提前接受跟高層次教育的學員可以讓越級學習,如此一來也能夠早些培養出可用之人。”

這次的公孰他沒有照搬現代,畢竟在這個時代男子十三歲就可以結婚生子,而十五六歲的士族子弟甚至就能夠入仕。

而且,他也沒有必要按照現代的素質教育來,這很不符合當前的實際,這些入學的學童只需能夠掌握十八世紀的知識體系就足夠了。

正因爲如此,他們學的東西不會像現代一樣駁雜,接受教育的時間也會大大減短,十**歲之後他們就能夠爲青州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1080章 鼓動第九百六十三章 鐵甲艦出擊第1190章 維也納第五十章 工坊區第五百六十章 免賦到期第1186章 普魯士的選擇第1160章 以牙還牙第五十八章 工分制第六百八十章 勝券在握第1076章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第1142章 好望角第二百六十六章 流民第八百八十五章 密信第一百六十九章 擒獲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帝登基,楚王自立第七百八十一章 松江城第四十八章 李三歸來第七百五十九章 巡視萊蕪第九百八十七章 法蘭西第五百二十八章 舊臣的問題第六百六十章 風雲際會第七十九章 未知第九百九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一百四十三章 失敗的計謀第1013章 澳大利亞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路並進第九百六十七章 真實情況第八百四十三章 攛掇第八百九十七章 罪魁禍首第九百七十八章 有線電報第二百六十六章 流民第1095章 受降第六百八十五章 採礦設備第三百四十三章 廝殺第八百一十七章 貝善之死第四百二十章 物有所值第七百零八章 進擊的蕭銘第六百三十一章 鄆州城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斐濟第六百五十一章 報社的考量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路並進第八百四十六章 軍用罐頭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敗趙軍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宿第九百一十七章 那之津事件第一百零七章 王家跌倒,蕭銘吃飽第三百二十九章 瘋狂的野望第七百四十九章 狼狽爲奸第1064章 帝制第九百三十三章 交鋒第五百九十五章 背水一戰第八百三十九章 謂之龍幣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災難逆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後會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名狀第1058章 寒意第六百五十八章 圈套第八百五十八章 平定第九百一十八章 兵力雲集第一百零一章 各懷心思第十章 巨人的肩膀第六百零八章 和親?第九百七十七章 雪橇第32章 戲弄王世傑第九百五十八章 尚武軍魂第一百九十三章 青州軍魂第三百一十四章 列裝燧發槍第一百一十四章 刀光血影第三百零一章 蠻族火炮第八百六十二章 杯酒釋兵權第一百三十章 毒計第七百八十九章 北伐前奏第1024章 令人不安的消息第八百四十三章 攛掇第三百二十三章 岳雲歸來第九十四章 青州軍第九百零二章 大筆橫財第一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1075章 貧油的滋味第二百八十一章 地球儀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義第八百三十三章 曹家異動第六百七十二章 蕭銘的反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臨行第九百三十一章 朱三四的重任第一百八十二章 退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投降第七百九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二十二章 顆粒無煙火藥第五百六十四章 燕王的條件第七百四十章 貝善的滑鐵盧第1075章 貧油的滋味第五百五十二章 官員班子第九百九十八章 騎兵的黃昏第二百一十二章 衝突第九百七十八章 有線電報第八百五十四章 楚王死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鹽運司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名狀第二百三十一章 獅子大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