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政務改革

青州府衙中氛圍此時有些輕鬆和歡愉。

連續三個軍火訂單讓以龐玉坤爲的政務官員都鬆了一口氣,現在封地財務吃緊的情況終於因爲這些訂單得到緩解。

一千五百門火炮加上兩萬八千隻火繩槍,這些軍火採購足夠爲封地帶來一千多萬兩白銀的物資。

“你們現在不要高興的太早,這些物資可還沒有到我們手中,下面你們要和朝廷,趙王,樑王做好物資的交接。“蕭銘提醒道。

和上次同楚王做生意一樣,這次交易中白銀,黃金,銅只是一部分,大部分的銀子還是以物資來衝抵。

在大渝國以趙王的戰馬最多,經過商議之後,趙王拿出了黃金十萬兩,白銀一百萬兩,黃銅十二萬斤,鐵九萬兩千斤,麥子一百萬石,蠶絲五千斤,布五萬匹,鈔三十萬貫,戰馬兩萬匹。

而樑王封地露天煤礦豐富,則拿出黃金五萬兩,白銀九十萬兩,黃銅六萬兩千斤,鐵十萬八千斤,麥子一百二十萬石,煤一百萬斤,鈔六十萬貫。

相比較趙王和樑王,朝廷的物資最爲多樣化,其中多了硝石二十萬斤,硫磺十六萬斤。

這些物資的數量看起來很嚇人,其實換算一下其實一點都不多,比如樑王的一百萬斤煤炭,其實不過是五百噸煤炭,黃銅六萬兩千斤也不過三十一噸。

他的一門鑄鐵火炮可就至少五百斤,重型的守城炮甚至都是一千多斤。

“是,殿下,下官這就讓青州各個府庫準備一下接收這些物資。“龐玉坤說道。

相比較銀子,龐玉坤倒是更喜歡具體的糧食,鐵,銅之類的硬通貨,畢竟戰爭一起,到時候有銀子也不一定能買到這些東西。

而且即便都是交易的白銀,他們依舊是要拿去和商人們換成這些物資的,所以直接以貨易貨倒是方便快捷,唯一需要的主意的就是物資的優劣需要管控起來。

蕭銘點了點頭,他繼續說道:“以後我們的軍火交易只會越來越多,青州的府庫恐怕不夠用了,而且以前把什麼東西都堆在一起的方式要改改,針對不同的物資要有專門的倉庫。”

以前龐玉坤倒是沒覺得什麼,現在隨着交易一天比一天多,這府衙的倉庫的確是漸漸不夠用了,他說道:”殿下說的極是,不過說道此事下官倒是想起了一事,這些日子下官讀了殿下在博文學院的政務書籍,頗有所得,下官以爲如今封地該整改一下政務了,畢竟如今封地的事務越來越多,政務也該細化,至少也要模仿朝廷有自己的一套官員體系。“

“官員體系?“蕭銘露出玩味的神色,看來龐玉坤倒真是學了一些博文學院的先進政務經驗。

龐玉坤木訥的臉上露出尷尬的神色,本來他對這些政務書籍倒是不怎麼傷心,但是無意中看了之後頓時覺得書籍上很多東西十分有用,於是重新審視了一下蕭銘放在博文學院的政務書籍。

“是的,殿下,下官以爲該整改一下府衙,讓封地的各州縣的府衙能夠自上而下完成殿下的各項政策,同時處理民間不同的事務。“龐玉坤堅定地說道。

“嗯,你說得對,這段時間本王一直在忙着登州的事而情,倒是忽略了這件事,既然如此,便將這件事提上日程。”蕭銘說道。

總體來說他的封地是一個藩國,既然是藩國就要有一套自己完整的官員體系,如此一來他才能夠對封地進行更爲有效的管理。

其次建立一套完整的官員體系也是爲了隨時能夠掌控新獲得的地盤,比如現在的琉球島。

而在以後,蕭銘會有越來越多的殖民地,這就需要能夠隨時在陌生的地方能夠建立起府衙機構,所以此時一套成熟的官員體系就尤爲重要了。

因爲這不僅是爲了管理現階段的封地,最重要的是能夠儲備官員以備不時之需。

定下此事,龐玉坤下令召集封地各州縣的主官前來青州府衙議事,同時他和蕭銘在幾天時間中將具體的設立的機構和負責範圍擬定了一下。

五日之後,各州縣主官俱都到了青州參與議事。

青州府衙,蕭銘端在主位置上,而一衆官員則是分列在蕭銘之下,情形如同朝堂議事一般。

龐玉坤爲封地百官之站在最前面,其次是分別是青州刺史展興昌,登州刺史楊承業,滄州刺史常遇春,沂州刺史閆長浩,鄆州刺史孔永安,萊州刺史韋昌明,幽州刺史韓進。

在各州刺史之後則是他們分管縣的縣令,林林總總加起來共有上百人。

這些官員一部分是龐玉坤推選出來的,一部分以前封地中提拔的,還有一些則是博文學院中分配出去的。

望着下面一衆官員,蕭銘忽然面露微笑,這一刻他忽然有些理解了蕭文軒對皇權的迷戀。

試想,這麼多官員立在自己面前,是誰都會有一種俾睨天下的感覺吧?

“此次諸位前來青州議事,想必都知道了政務改革的事情,如今封地的事務日漸繁多,變化日新月異,各州縣府衙必須爲今後的展提前做出改變,同時,此次議事也是爲了讓諸位明確封地的官員體系,以後在政務上誰的問題誰處理,避免出現推諉的情況。”

見人都到齊了,蕭銘這時朗聲說道。

“是,殿下。”

一衆官員頓時躬身說道。

這時蕭銘繼續說道:“既然如此,本王便將封地的政務和官員體系告知諸位,自今日起,本王命令龐玉坤爲封國內閣輔,設立封國內閣,內閣將由包括輔在內的九名內閣大臣組成,負責審理各州縣政務並同本王商議政務,內閣之下分設六司,職責如同六部,除此之外成立監察院獨立於六司之外,主管封國司法刑法,監察封地官員……“

回憶着設計的官員體系,蕭銘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說出,從此,他的封國將擺脫混亂的政務管理體系,具備一個小朝廷的周全管理體系。

第1123章 中亞博弈第八百四十七章 刺殺計劃第二百一十章 贈詩第1141章 滾動的車輪第五百八十三章 假仁假義第一百五十七章 擒賊第七百五十章 徵虜火槍第四百八十二章 武士第三百零三章 轉動的鑽牀第1158章 進擊的普魯士第一百二十九章 朝論第五百四十一章 將士出征第十六章 四家紛爭第五百零二章 私掠船計劃第六百四十九章 謀取巴蜀第六百二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四十三章 失敗的計謀第一百八十四章 勝利的凱歌第四百七十二章離間第七百一十九章 持續震撼第七百九十九章 衝向平州第六十五章 水力鍛壓機第二百二十二章 蓋倫船的進展第三百四十章 長恨天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發藥第八百二十四章 掌管關東第1048章 迫擊炮第九百七十二章 紅衫軍第四十七章 化學基礎第一百三十六章 鐵模鑄炮第一百七十章 滄州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鐵模鑄炮第1184章 白旗第六百三十四章 破局之師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勝第1095章 受降第九百二十一章 那之津條約第二百八十三章 倭寇第1124章 拆分第六百五十四章 燕國覆滅第九百九十五章 將心第六百四十四章 淮南王第1055章 朝會第九百六十三章 鐵甲艦出擊第五百九十九章 投降第八百四十六章 軍用罐頭第一百八十七章 朝野震動第八百三十六章 後膛槍第八百五十八章 平定第四百九十三章 狂熱的商賈第一百六十五章 燃燒的官莊第九百九十四章 以血還血第一百八十二章 退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機械製造第八十章 小躍進第八百二十三章 全球視野第七百七十四章 蠻族的反擊第九百一十七章 那之津事件第十五章 不傻呀第三百五十六章 跨時代溝通第四百五十一章 陷阱第六十五章 水力鍛壓機第八百八十二章 推進戰術第一百五十九章 糞坑尋硝第六百二十一章 唯我獨皇第十五章 不傻呀第七百一十章 高麗的動向第六百九十四章 心結第1169章 新成員第1065章 福利政策第六百一十一章 殲滅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自行車第五百三十三章 給斐濟挖坑第八百零一章 大勝之威第六百六十五章 首次交鋒第八百七十七章 南下契機第三百四十二章 緊繃的弦第1025章 哥薩特騎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擊的熱氣球第1023章 日暮西山的金帳第八百四十四章 雙簧第一百八十八章 長安影響第五百零七章 廣泛影響第六百零四章 金陵城中第六百四十三章 楚王稱臣第四百七十五章 公孰第三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六百六十八章 援軍第七十七章 密信第六百四十九章 謀取巴蜀第六百七十九章 瘋狂第七百二十六章 拉動內需第十五章 不傻呀第一百八十七章 朝野震動第九百八十三章 全殲第七百九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九百五十八章 尚武軍魂第八百五十七章 漢時版圖第一百九十八章 父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