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2000萬的賭注】

在今年前五個月時間,香港的輿論開始有利地產商,而指責港府有地不售。

然而在5月下旬的時候,香港各大地產商聯合在土地拍賣會上‘聯手投地’,本意是給港府施壓,誰成想,輿論立即轉變風向。

5月27日《大公報》發表社論,社論說:“可以說,這是近年拍賣場上少有的冷落景況。以往,多半競投激烈,屢創新高……事實上,(官地)地價一下子暴跌三分之一,也終究不是香港整體經濟之福。以5月26日賣地的反應爲例,股市就首當其衝受到影響,地產股急跌,投資者不知所措……”

“地價太高,要回一回;樓價太貴,與市民的購買力脫節,要作出調整。這是大家的共識,也希望能見到這種情形有秩序地、溫和地、緩慢地出現,而非急升之後出現暴跌。5月26日的賣地,是特殊環境、特殊因素的產物,不能以此爲準,否則,會添增香港經濟的不穩定性,對平穩過渡不利……”

“對5月26日賣地場上發展商‘聯手投地’的做法,不少人有異議。這並非不容許發展商組財團購入土地,而是不能出現變相壟斷的局面。倘若真如此,就不是一個公平的市場了。”

《資本家》雜誌稱:“70年代以前,香港官地拍賣場中經常出現地產商合作竟投土地……隨着官地拍賣制度及付款條件制度化,加上地產發展商自律,過去那種聯手壓價、私下分利的方法已不復見。今次重施故技,引起公衆人士猛烈抨擊。”

市場人士分析,自半年多來,港府不斷收緊對買賣樓宇的限制,平抑樓價見效,置業者持歡迎態度,地產商卻耿耿於懷,故聯手壓低地價,向港府示威,不要步步緊逼。

又有人認爲,地產商聯手壟斷地價,必減少政府的庫房收入,政府的錢,還得用在香港,英國又拿不走一分,地產商以犧牲政府庫房收入爲代價,實不可取;還有人認爲,地產商‘執了平貨’,並不會‘平買平賣’,置業者休想買到平樓,地產商壓低地價,只是爲獲更驚人利潤。

批評譴責之詞,從四面八方涌向地產商。這批地產商,甫與港府‘交火’而‘大獲全勝’,卻未聞一聲喝彩聲。他們立即在香港處於‘孤立’的境地,這是他們始料不及的。

長實集團。

林志超看着報紙上的新聞,一臉的無奈,長實集團純屬是‘被脅迫’,畢竟作爲香港地產的‘帥虎’,沒有道理和各大地產商不在同一個陣線。

說實話,以他現在的身價,地產上少賺一點,根本算不上什麼!

他拿起電話,撥打了一個號碼。

過了一會,林瑞寰、周淮安兩人來到他的辦公室。

“淮安,你把那兩個項目的經理位置,讓出去,不要擔任!”

上次在拍賣會上:拍賣官以18億港元開價(粉嶺一幅地),每口叫價加2千萬港元。開投後竟有8分鐘沒有買家承價,在拍賣場,無人承價競價8分鐘可用“漫長”一詞。其後東方集團首先承價,百利保競價,再後新世界叫價至19.8億港元。幾大競投財團‘咬耳仔’異常忙碌。承價競價之中,各財團大聯合終於完成,最終由東方集團出面以20.4億港元投得。

這幅地的買家有12家發展商,它們是長實、東方集團、新世界、新地、信和、嘉裡、恆隆、恆基、太古、百利保、新加坡發展銀行、華夏海外。其中大古是英資;信和、嘉裡、新加坡發展銀行是東南亞僑資的在港公司;華夏海外是中資,隸屬華夏建設部。

整項發展計劃總投資約30億港元,由長實出任項目經理。

第二幅元朗的地拍賣,簡直就是第一幅地的翻版。起價4.8億港元,每口1千萬港元,只叫了三口便徹底冷場,拍賣官只得以5.1億港元落槌。

第二幅地財團組合數更多,達 14個。除上述的12家財團外,莊士企業及廣生行亦欣然加盟。

兩幅地長實集團都沒有喊價,但卻被大家推舉爲‘領頭羊’,畢竟長實集團是‘帥虎’。

如今,林志超見輿論如此洶涌,說什麼也得開始表態了!

周淮安點點頭,說道:“好,我馬上去做!”

他也明白事情的嚴重性,再和港府都下去,各大地產商都不討好。而老闆又是一個比較愛惜名譽的人,所以他肯定要辭職。

林志超又對林瑞寰說道:“港府不會善罷甘休的,一定會推出更嚴厲的打擊炒樓方案。倘若如此,我們撮合地產商會表態,原則性支持港府的打擊炒樓方案。這事,要和地產商會的人溝通一下,不要再硬抗下去了。”

林瑞寰點點頭,說道:“我明白父親的意思了!”

地產商會當然也不會再硬撐下去,相信也會審時度勢,適當的做出讓步。(目前,地產商的會長是何鴻,地產商會發言人則是新世界發展的總經理樑志堅)

一週後。

又丟‘銀紙’、又失‘面子’的港府,推出更嚴厲的打擊炒風措施。

中長期措施則計劃在幾年內增大土地供應量,增加公屋、私人樓宇‘中價’單位的供應量,以保證樓市穩定。

屬首階段的措施有:內部認購由5成降至1成;由目前入夥前2年可賣樓花,改爲人夥前6—9個月始可賣樓花;買樓按金由現時5%提高到10%.等等。

港府有關官員稱,政府稅收減少並非最重要考慮因素,最重要的是令普通市民有能力買到理想單位。

香港地產商‘審時度勢’,明智地發表聲明表示‘原則贊同’港府打擊炒風的措施。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發言人、新世界發展總經理樑志堅,表示對港府遏制樓價措施原則上支持,並認爲措施可以有效阻止炒家入市。但對於措施縮短賣樓花時間及限制買家籤契後,纔可轉售物業則有保留。

他說,今次公佈的措施十分全面,兼具短期內打擊炒家入市,遏抑樓價數個方法和長遠措施的增加土地供應,可緩解香港住屋需求緊張的情況。地產建設商會是會盡量同政府合作,遵守及執行公佈的措施。

措施實施後,香港樓市炒風漸淡,樓價下挫。

用戶歡欣,炒家悻悻,發展商多持悲觀態度。

林志超來到九龍倉集團,林瑞海高興的走了進來。

“爸,東南亞諸國紛紛實現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其金融市場基本完全開放。我們套現的時機到了!”

林志超露出笑容,九龍倉集團在東南亞(不包含新加坡)的淨資本值已經高達160~180億港幣,而他們當年一共就投資才20億港幣,如今獲利8~9倍,可謂相當的理想。

總的來說,就是槓槓(貸款)乘以4~5倍的升值。

而如今,這些國家又主動實現‘可自由兌換’,也就意味着他們賺的錢非常容易跑出去,和日本當年一樣。

當然不是這些國家傻,而是他們認爲‘可自由兌換’是吸引外資的手段,搞好本地市場的營商環境。

當然這種事有利有弊,對於小國家來說,是有利的,吸引外資有利於經濟發展;對於大國來說,本身擁有‘自我發展、自我消化’的能力,所以實行資本管制倒也不是不行。

當然,最終的檢驗還是需要用歷史來書寫。

據林志超的瞭解,後世的馬來西亞比華夏的人均GDP高,泰國只有華夏的70%不到,而新加坡是足足的七倍。

“那就逐漸拋售東南亞的資產吧,新加坡暫時無須理會,爭取用1年半~2年的時間逐漸拋售。時代購物中心,則保留部分股份,繼續管理即可。”

時代廣場,是九龍倉集團的招牌購物中心,但卻不是註冊品牌,而是一個世界性的品牌。

“我明白了!”

有父親的指點,林瑞海頓時信心十足起來。

每一次的資產挪騰,父親是絕對的權威人物,至今(快五十年)從未失手!

接着,林志超說道:“投資美國商業地產的進展如何?”

九龍倉集團雖然沒有長實集團的盈利雄厚,但林瑞海有林志超的支持,所以在年初進行了一次供股集資,總計集資25億港幣;林瑞海如數供股(10億出頭),而供股的資金便是林志超讓恆豐銀行貸款給他,將來進行償還。 本來直接給也沒有問題,但以林瑞海的身價,將來償還毫無問題,便不例外。而且,林瑞海有自己的私人投資公司,也算是小有身家。

林瑞海說道:“進展很順利,我們都是購買一些好管理的商業物業,已經買入約20億港幣的資產。”

林志超點點頭,九龍倉集團在內地投資也不小,滬市的第一高樓(投資6~8億美金)、滬市時代廣場(投資3億美金),以及多個城市的時代廣場、連卡佛百貨大樓,特別是在發展地產(住宅)領域,有着和長實集團差不多的面積.總之,內地市場龐大,不愁資金渠道沒有着落。

當然,九龍倉集團也可以朝着海外發展,特別是進軍歐美的商業地產市場。

“嗯不過你們要記住,有我給你們做後盾,你們可以負債高一點;畢竟如果我指揮錯了,賠給你們就是。但假如沒有我給你們指點,那麼你們投資就要趨於保守,保持低負債,世界不會永遠都是那麼和平的。”

林瑞海認真的說道:“謹記父親的教誨這些企業都是父親辛辛苦苦建立的,我們兄弟都非常懂得珍惜,一定會謹慎投資。”

有父親林志超在,他們兄弟就有靠山,但他們從未想過沒有父親該怎麼辦?

這不是他們兄弟無能,而是他們兄弟這些年也明白,活不活得過父親,還是另說。

這不是他們‘悲觀想法’或‘討好父親’,而是兄弟們和父親一起的時候,發現父親的精神狀態,比他們這些兒子還好。

當然,他們也是心中希望,父親能隔代培養出第三代。

做父親的‘賢內助’,他們從來都是這種想法。

時間匆匆,轉眼到了秋天。

正所謂秋高氣爽,是個戶外活動的好時機,富豪們一般都希望打高爾夫爲樂。

林志超、鄭裕彤、李兆基、李家成算是粉嶺皇家高爾夫球的常客,平日裡多較量,成了‘死腳(死黨)’。

這天,四人又組局打高爾夫,一杆輸贏25萬港幣。

由於四人的水平、體力不一樣,大家都知根知底,所以自然要實行‘讓杆制度’。

粉嶺高爾夫是‘十八洞’,而一洞需要好幾杆打進,大家水平都互相清楚。

李兆基的體力、球技不如鄭裕彤,李家成體力不如鄭裕彤,三人比起林志超來,又有不等的差距,畢竟林志超的體力好,球技也好。

李兆基率先打起免戰牌,說道:“不行啦,林生和彤哥體力和技術都比我們好,這一局下來,怕是得輸給幾千萬,搞得太野了!”

鄭裕彤露出彌勒佛的笑容,說道:“讓杆打,你又不是沒有贏過,先講好條件,再決定打不打嘛?”

李家成也開着玩笑,想推辭這個局,說道:“我體力沒有那麼好,現在都和那些年輕人打了,比如說林建嶽、趙世光他們打,我還能比比!”

林志超馬上拱火說道:“來都來了,大不了每洞讓你們兩杆,阿彤讓你們一杆,兆基和阿誠覺得怎麼樣?”

李兆基和李家成頓時來了興趣,畢竟一洞也就六七杆進洞,這個輸贏還真不好說!

接下來,四人進行了一場較量。

打四人比賽,比的是誰多少杆進18洞,然後最後一名可就輸得最慘,因爲他要支付另外三人的錢。和四川麻將的血戰到底差不多,輸家真賠三家錢。

比賽開始!

18洞的高爾夫球,四人組基本上是4~5小時一局,但四人定了三局,也就是需要兩天時間。

期間,李兆基運氣不佳,不想中途放棄。

但由於事前講好,中途放棄需要輸一局100萬給另外三人。

李兆基不甘心,堅持賠大家打完。

結果就是,李兆基足足輸了1400萬!

李家成也輸了600萬,林志超和鄭裕彤同時成爲贏家,分別贏了1200萬、800萬。

林志超可是每洞讓兩杆,而鄭裕彤每洞讓一杆,可想而知林志超的體力、技術有多好!

要知道,香港富豪的高爾夫水平都不差的!

結束後,李兆基和李家成紛紛搖頭。

“體力差太遠了,就是和彤哥相比,都比不了!”

“就是呢,看來以後得和年輕人打了,他們體力雖然好,但技術差點,還能拼一拼!”

“林生,我說你乾脆去打個職業比賽,彤哥不就有倫敦比賽的證書嘛!”

事後,大家甘拜下風!

林志超也是心滿意足,每洞讓兩杆,他還能贏大錢,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當然,兩天三局高爾夫,李兆基和李家成確實體力吃大虧了!

“圖什麼呢!那些職業選手,我未必打得過。打業務比賽,我這又勝之不武。”

“哈哈,這倒也是!”

衆人爽快的結束戰局,至於輸贏的錢財,晚點都會送上支票的,當然不會在現場開支票,不然被人知道,‘賭球’影響也不是很好。

翌日。

無孔不入的某週刊,還是爆出轟動全港的特大新聞:粉嶺高爾夫球場,發生過一場輸贏達到千萬巨的高爾夫球比賽。涉及2000萬港幣(近250萬美金)的‘獎金’高爾夫球賽事,只是世界級的職業高手比賽吧!

一時間,林志超、李兆基、鄭裕彤、李家成站在了輿論的巔峰。

高爾夫球被視爲有錢人的高尚運動,香港一張會籍,大約相當一個高檔住宅單位的價錢。皇家高爾夫會可轉讓的公司會籍,1992年是300多萬港元,到1994年中,竟炒到1200萬港元!不可轉讓的普通會籍,要等20年才能輪到。

高爾夫原是洋人的時髦玩意,隨着華人的得勢,華人間的波友漸漸多起來。波友者,非富即貴。林志超、鄭裕彤、李家成、李兆基、已故郭得勝,還有商界新貴林建嶽、唐友千、趙世光、榮智健等,都是波場上的大好友。

富豪賭波的傳聞,由來已久,富豪均避而不談,或予否認。

所以這次的某週刊,並沒有實質性的證據。畢竟富豪們打高爾夫,只是口頭承諾,不會現場開支票;而高爾夫場的員工,更不敢冒着風險去多說一句話。

所以這次週刊爆出的內容,並沒有得到佐證!

反倒是一向在媒體當中‘沉不住氣’的鄭裕彤,吐露一些消息:“賭波是有的,但只限於朋友間。其實說穿了,賭博是假的,今天你是贏家,明天他是贏家,到頭來還不是打和,沒贏輸。只是帶着賭博性質的球賽,可令自己加倍用心,更快進步吧!”

雖然沒有透露更多,但也證明富豪打球是有彩頭的!

鄭裕彤、何鴻是比較喜歡接受媒體採訪的富豪,李兆基一向比較低調,至於已故的郭德勝和陳曾熙都是‘隱士’。

至於林志超,說不上喜歡接受採訪,但是比較好說話的富豪。

第58章 【未雨綢繆】第384章 【越活越年輕】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525章 【手段高明】第564章 【真正退休】第306章 【林爵士】第356章 【大時代來了】第77章 【局勢反轉】(加更!求月票!)第254章 【新年計劃】第436章 【陰謀詭計】第449章 【收購世嘉】第249章 【又一個賺錢項目】第82章 【商業盟友】(求首訂!)第522章 【霸氣林志超】第522章 【霸氣林志超】第549章 【剛正不阿】第345章 【就是缺錢!】第61章 【碗裡鍋裡】(求月票!)第243章 【新官上任】第514章 【遷資海外】第284章 【真的好美味啊】第355章 【發展科技產品】第213章 【超人偶像】第235章 【岳父的聰明】第464章 【風水大戰】第430章 【再次擊敗】第204章 【食餅仔】第109章 【抄底機會】第158章 【區別對待】第175章 【門當戶對】第222章 【小氣的王室】第135章 【君子協定】(求月票!)第76章 【合縱連衡】第419章 【再購黃金】第567章 【世界首富】第576章 【虎父犬子?】第20章 【拓展事業】第579章 【大決戰】第404章 【船王間的共情】第242章 【撿錢的機會】第536章 【拿錢買青春】第336章 【和置地的較量】第203章 【願者上鉤】第69章 【長兄如父】第548章 第547張 【老將出馬】第480章 【波子平治】第475章 【首嘗‘失敗’】第84章 【航運初丁】(求月票!)第285章 【銀行擠提事件】第549章 【剛正不阿】第176章 【開放門戶】第195章 【林家的城】第419章 【再購黃金】第150章 【鬥志昂揚】第166章 【削弱對手】第148章 【麻煩上門】第444章 【祖墳被扒?】第83章 【牆角偷聽】第368章 【女強人】第11章 【沒法不管】第207章 【十二生肖】第249章 【又一個賺錢項目】第452章 【尋根之旅】第452章 【尋根之旅】第347章 【是心動的感覺!】第402章 【浪裡個浪】第291章 【東邊損失西邊補】第4章 【初逛港島】第510章 【做空石油】第571章 【提升安保等級】第464章 【風水大戰】第193章 【又一個金蛋】第41章 【強勢迎敵】第518章 【半退休狀態】第68章 【嚇倒蝦仔】(求月票!)第458章 【扶持造船工業】第417章 【洛克菲勒家族】第393章 【跌勢洶洶】第558章 【林氏第三代】第337章 【折了面子的置地】第442章 【航運危機】第196章 【地產霸權】第78章 【不計前嫌】第377章 【破腹自盡】第430章 【再次擊敗】第1章 【初始之章】第139章 【用之於港島】第286章 【少一個朋友】第367章 【非同層次】第109章 【抄底機會】第344章 【天助我也】第340章 【貨櫃碼頭】第21章 【陰謀詭計】第12章 【居者有其屋】第577章 【金融危機】第165章 【磨刀霍霍】第362章 【提前投資】第379章 【培養新人】第439章 【新的一年】第63章 【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