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說實話,能換條活命吧?

上回書咱們說到,那黃東來兵不血刃便詐得那雄奉山跪地求饒。

周圍的圍觀羣衆見此情景呢,便都反應過來了這雄奉山確是假神醫,而此刻屋檐上那位纔是真大仙吶。

於是,本着“誰贏咱就站誰”的原則,百姓們當時就開始對這雄奉山破口大罵,各種豬不生仔、雞不生蛋的屎盆子又都給那雄奉山扣上了。

當然了,他們也不傻,都只是遠遠的叫罵着,並沒有哪個敢上前動手打人的,畢竟誰也不想去試試這“妖道”會不會狗急跳牆還個手啥的。

長話短說,黃東來一看局面已盡在掌控,便稍稍安撫了一下在場的羣衆,讓他們收收罵聲,聽他說幾句。

待人羣安靜下來,黃東來便先解釋道,剛纔雄奉山與方泮的對話,乃是自己“略施小計”才讓寺外的大夥兒聽到的。

老百姓們一聽是大仙所爲,也就照單全收,不再去糾結各種細節。

接着,黃東來又言說:這妖道雖然道行不高,但也略通法術,就算將其交給官府或百姓,他們也處理不了,所以最好還是由他捉拿回去,細細問清其罪行再做定奪,希望大家不要阻攔。

百姓們一聽,這話是有道理,但仍有些人對此比較糾結。

糾結什麼呢?

當然是自己被騙走的錢了。

說白了,百姓們並不怎麼在乎雄奉山的死活,他們在乎的是自己這半年裡被騙去的錢財怎麼說?

黃東來也明白這點,所以他緊跟着就躍下屋頂,落到了一間屋前。

這間屋子裡呢,關着有幾十個人,一部分是隨着假方泮一起上山的官差,另一部分則是之前被他們放倒的假和尚;另外,那個被藏在轎中的真方泮,這會兒也躺在這屋裡呢。

此時黃東來打開門,勾了勾手指,便從裡面喚出一人來。

那不是旁人,正是本縣的趙捕頭。

之前黃東來等人放倒衙役和假和尚的時候,特意沒有把他打暈,只是將其制住,讓他別輕舉妄動,安靜地跟那些被打暈的人一起呆在房裡“看出好戲”。

結果,這趙捕頭就躲屋裡看到了雄奉山團伙被破的全過程。

什麼?您問他此前爲什麼不衝出來?

他敢麼?

在目睹了不動子、林元誠和泰瑞爾三人瞬間放到幾十人的手段後,他敢無視他們的命令出來冒頭?

在聽到了假方泮和雄奉山被廣播出來的對話、看到了一衆衝進寺院的憤怒羣衆時,他敢出來阻攔?

哪怕是現在,黃東來親自讓他走出來,他也在猶豫……

因爲方泮貪贓枉法、與雄奉山勾結的那些事,趙捕頭無疑是知道的;而他身爲本縣捕頭,縣太爺的左膀右臂,也不可能沒分過好處。

如今方泮的所作所爲已被曝光,趙捕頭這個爲虎作倀的共犯走到羣衆中來,被亂拳打死算誰的?

然,讓趙捕頭沒想到的是…… ωwш▪ tt kan▪ Сo

他出來之後,還沒等他開口,黃東來便搶道:“各位相親,本縣的趙捕頭想來大家都認識,這次全靠他忍辱負重、大義滅親,向本仙告發了方泮與雄奉山勾結的惡行,今日我才能爲各位伸張正義……”

黃哥一邊說着,一邊就給了趙捕頭一個眼神。

趙捕頭也是立刻會意,數秒前還有些畏怯的神色,此刻已換成了一副正氣凜然的模樣。

“今日也是趙捕頭與我裡應外合,引方泮上山,才讓真相大白於衆。”黃東來見趙捕頭很識趣地配合了,便接着說了下去,“現在方泮和一衆雄奉山手下殘黨皆已被縛於趙捕頭身後的這間屋內,趙捕頭此後自會依法辦事,將他們一一處置……至於雄奉山和方泮多日來從各位身上搜刮的錢財,趙捕頭也會在清算完畢後退給大家的……”

黃東來一口氣說完這些,才衝着已經懵了的趙捕頭道了句:“是不是啊?趙捕頭。”

這個節骨眼兒上,面對着羣衆們的灼灼目光,他姓趙的敢說個“不”字?

他如果不按照黃東來說的辦,那今天絕對別想活着走出這廟門啊。

但是……他若真按照黃東來的意思辦了,事後黃東來他們一行人是拍拍屁股走人了,但所有善後的工作,還有“背刺方泮”的責任,可就全都得由趙捕頭背下來了。

這“英雄”可不好當啊,誰能說清你把這事兒擔下來之後是福是禍?

正義是正義,王法是王法,你一個吃朝廷俸祿的捕頭,和江湖人物聯手做掉自己的上司、即當地的最高行政長官……這事兒上頭要是追究下來,老百姓到時候會保你嗎?

這些問題,趙捕頭自也想得到,但眼前的情況,不容他有別的選擇。

“是……是。”趙捕頭只能硬着頭皮回了這麼一聲,隨即還借坡下驢,扯開嗓子衝着人羣朗聲言道,“諸位鄉親,你們放心,我趙某一定將這些惡黨繩之以法,給各位一個交代,各位被詐的銀子我也會根據蒐集到的證據全數退回!”

一聽要退錢,鄉民們那是一片歡騰啊,什麼好詞兒都往趙捕頭身上按,就差喊萬歲了。

那這事後來如何了呢?

此處書中暗表,趙捕頭當日把手底下那些懵逼的捕快叫醒後,真就把方泮和那幫假和尚都逮起來辦了。

他也是一不做二不休,心知自己已經不能回頭,所以必須快速把方泮和其相關人士統統“處理”掉,以防姓方的聯繫自己在朝中的靠山(基本上越是貪官,朝中越有靠山,當然靠山也都是以利益維繫,談不上什麼真交情)來脫罪。

趙捕頭很清楚,假如這次方泮能活下來,那要死的就是他。

因此,沒過多久,方泮就在牢中“因病去世”,他僅有的幾個家人,也都在短時間內紛紛死於意外,其中一個兒子還是在上京的路上“因歹人圖財害命而亡”,其下人小妾等則是作鳥獸散。

那些假和尚就沒啥好說的了,本就是土匪,一查身份基本個個兒都有案底,再加上烏仁寺那一寺被他們殺掉並冒名頂替的和尚屍骨都還埋在寺裡呢,坐實了便全是死罪。

還有就是……“把錢退還給百姓”這件事。

其實這事兒也不難做,因爲雄奉山團伙要與方泮分贓,所以肯定是有賬本的,每個百姓那裡該退多少都有記錄。

那錢嘛,烏仁寺裡還剩着一部分,不足的就拿方泮這些年貪贓枉法得來的家當補上了。

等到一切塵埃落定,趙捕頭才向上級衙門上書一封,稟報了此案的前因後果。

而當上頭派人來這鄠縣調查的時候,這兒就只剩下了一堆已經歸案入檔的“鐵證”,和一些已經被火化的屍體了。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奇怪,他一個捕頭竟能將事情做到這個地步嗎?

當然不能。

這整個善後流程能完成得如此周密細緻,憑趙捕頭一人之力自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有方泮的師爺幫他……便不難了。

咱前文也說過,在大朙的行政體系中,知縣和捕快都是吃公糧的、是公職人員,但師爺不是,師爺是知縣私人聘請的秘書。

按說呢,這師爺應該是方泮最信任的人,也是最應該爲救出方泮盡心竭力的人,可方泮的這個師爺,卻在這次事件中選擇了倒戈,站在了趙捕頭這邊,所以趙捕頭才能把事情處理得這麼利落。

若您要問爲什麼這師爺會做如此選擇,那我只能說起因是方泮的小妾有點兒多,他一個人可能有點照顧不過來,而師爺爲了幫老爺照顧其中個別幾個,也是煞費苦心了。

當然,趙捕頭和師爺的風光日子也沒持續太久,這倆人最後也都沒落個好,不過那些事已不足道也。

至於鄠縣的百姓們,在戒斷了雄奉山的“蒙心方”之後,日子也是照樣過着。

爲了紀念那位曾經幫了他們的“旭東老仙”,他們乾脆就把已經無主的烏仁寺改成了“旭東廟”,還按照那旭東老仙的樣貌,在廟裡給他造了座神像,從此該廟久定西安,香火不俗,成了大朙的一景兒,不過那就是後話了。

眼下,我們還是說回這故事中來……

黃東來等人大鬧烏仁寺後,便擒着那雄奉山離開了。

這日午後,一處林中。

跪在地上的雄奉山,方纔同時見到了黃東來、不動子、林元誠、泰瑞爾這一行四人。

即便是到了現在,他都不知道自己上當了,也不是很清楚眼前這四人各自的能耐……可見其道術確實低微。

“說說吧,你是什麼來歷啊?師出何門?又跟誰學的法術啊?”黃東來到這時候也沒卸下僞裝,拿腔拿調地站在雄奉山面前問道。

“是……”雄奉山低着頭,擺出一副很老實的樣子回道,“小的本名雄阿山,就生在這秦嶺一帶,自幼便跟着爹孃種韭菜、噶韭菜……三十歲那年我爹孃都死了,我這一窮二白的,三十多了也沒娶上媳婦兒,正所謂窮則思變嘛……我聽說賣藥比賣菜掙錢,就改去山裡採藥,賣給縣城裡的藥鋪,這麼幹了幾年呢,我也認識了不少藥材,知道了幾樣藥的用法。

“後來有一天,我在山中採藥,遇上大霧,不慎迷失了路途,在山裡困了兩天兩夜,到第三天,我偶然在林間發現一隻受傷不起的母鹿,當時我腹中飢餓,本欲殺其食肉,沒想到我剛舉起刀,旁邊林中又出竄出一隻幼鹿,撲來擋在那母鹿身前。

“我見得此景,想到自己也是父母雙亡,孑然一身,若我殺了眼前的母鹿,這幼鹿便也孤苦無依了,於是我就動了惻隱之心,放下了刀,還取了些草藥給那傷鹿塗上。

“沒想到,我那藥上到一半,眼前的二鹿便消失無蹤,隨即我面前就出現了一位蒙面的道姑,她說我心有善念,應獲機緣,隨即便傳給我些許皮毛本領,繼而揚長而去。

“可惜她老人家自始至終都沒有告訴過我她的姓名,多年來我提及她,也只能以師父相稱……”

雄奉山這段話,說得是言辭懇切、繪聲繪色,看起來並不像是說謊。

林元誠和泰瑞爾幾乎也都已信了他。

然……

“編,接着編。”黃東來對雄奉山的這段描述卻是不以爲意。

雄奉山這套或許騙得了別人,但在黃東來這種吹毛(即“吹個牛逼而已,那麼認真搞毛”)成性、還整天和孫亦諧這個老騙子混在一起的人眼裡,那就是搞笑的。

黃東來很清楚,像雄奉山這種職業詐騙犯,即便到了臨死關頭嘴裡說出來的真話也未必有五成,更何況這雄奉山本就是一個以話術和演技見長的騙子……他這會兒說出的這段把自己描述得又可憐又善良的洗白言論,能信?

“誒?大仙,這……我……”雄奉山一看黃東來對他的說辭不買賬,一時竟不知道該接什麼。

因爲雄奉山對自己精心編排的這段臺詞還是很有自信的,畢竟這是用來“保底”、“保命”的最終手段,所以他早已把訴說這段臺詞的演技練到爐火純青,根本沒想過會被人立刻否定。

再者,雄奉山也想不通:自己這番“七分實三分虛”、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僞的說辭裡,到底有什麼能被瞬間找出來的破綻。

“我什麼我?”黃東來見他話都說不利索了,便不耐煩道,“你這種故事老子拉一泡屎的功夫能編四個……”他說着,就伸出一手,掰着手指唸叨,“我這月初一救了小鹿斑比他娘,初二給卡西莫多整了容,初三改了泰坦尼克的航道,初四我就化身光之巨人撂趴下一隻大恐龍……你看,吹毛誰不會啊?”

列位,就他說的這四樣啊,他身邊幾人那是一句都沒聽明白,不過從他的語境,已能猜出他的論點。

可能是爲了防止黃東來把話題進一步帶歪,不動子這時也開口了:“姓雄的,你嘴裡若再敢有一句假話,可別怪貧道手下無情……”

“師伯,息怒、息怒……”黃東來一聽不動子說要動手,趕緊上去勸阻,生怕後者一個衝動把這老騙子給拍成芝麻糊。

而雄奉山看到這“旭東老仙”居然管一旁那名看起來很年輕的道士叫“師伯”,心裡也是咯噔一下;他這時才反應過來,不動子纔是現場最厲害的高人,是已經到了“返老還童之境”的人,而有這種修爲者,雄奉山此生只見過一個,就是他的師父……

“好……我說……”自知已不太可能矇混過關、也不會有脫身的機會,雄奉山的語氣又一次變了,“我全都如實說,能換條活命吧?”

“你先說着,留不留你命我們自有計較。”而黃東來並沒有給他一個肯定的答覆。

因爲這種時候,如果黃東來一口就答應下來,來句“你只要說出來我們一定留你活口”,那雄奉山一聽就知道這是爲了讓他儘快開口的敷衍之詞,這樣的承諾是毫無可信度的。

但這“自有計較”卻很真實,反倒讓雄奉山感覺生存機率大些。

“剛纔我說的那段兒,前邊那些,都是真的……”雄奉山道,“只是……在殺鹿的那段,我說謊了。”他頓了頓,沉聲道,“那天,我看到那隻幼鹿跳出來保護母鹿時,我想的是……那母鹿傷重,即便救助,也未必能活,但我若能食其肉,我是定能活下去的,所以這母鹿非死不可,而母鹿一死,那幼鹿怕也難以長活,在加上它們母子分離,甚是悽慘,所以我乾脆就先殺幼鹿,再殺母鹿……省得它們痛苦。”

聽到這裡,剛纔相信了雄奉山的林元誠和泰瑞爾已雙雙皺起眉頭。

一個人,一張臉,兩張皮。

一件事,一張嘴,兩番說。

此刻,雄奉山這個老騙子着實是給小林和泰瑞爾上了一課,讓他們今後凡事又多了些心眼兒。

畢竟江湖上像雄奉山這樣的人太多了,當一個人在你面前跪地求饒時,他的言行很可能會讓他顯得像一個值得同情的、值得放過的人,但實際上,他真正的內心是怎樣的,他會在何時露出那險惡的一面,你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

“而你的那位‘師父’,就是在見到你做了這樣的事情後,才決定收你的?”不動子這時看着雄奉山,順勢問道。

“不錯……”雄奉山點頭,“她老人家並非因爲我救鹿而收了我,而是因爲我不但殺鹿,還將兩鹿一併殺了,才收了我。”

“哼……”不動子冷笑,“而你那師父的名號,其實你也是知道的吧?”

“是,只不過師父讓我不要外傳,所以我一般會用方纔的說辭搪塞……”雄奉山這時爲了活命,也沒啥好隱瞞的了,“我師父姓潘名慧,據她所說,她乃是一世外散修,道界人稱不死魔王。”

聞言,就連不動子臉上的神情也是微微變化,其口中不禁念道:“竟是她……”

“嗯?”黃東來見狀,即刻輕聲問道,“師伯,你認識這個‘不死魔王’?”

“我也只是聽說過她的名號而已……”不動子道,“此人究竟活了多久已不得而知,反正據我所聞,她至少也是我的師父那一輩兒的人了……”

說到這兒,就連不動子都有些後怕,心說:還好眼前這個雄奉山只是得了點那不死魔王教的皮毛法術,倘若他是正式弟子,恐怕今日得有一番惡鬥。

“那後來呢?”過了幾秒,黃東來又道了一句,示意雄奉山接着往下說。

“後來……”雄奉山也是邊回憶邊道,“我因從師父那裡學了些許法術,便不想再幹這採藥的苦差事了,想靠學來的本領謀個富貴……

“奈何我是山野村夫出身,嘴笨言拙,當了方士後,甚至還沒那些全無本領、招搖招騙的假道士混得好。

“於是……慢慢的,我也跟他們同流合污,學成了個巧言善辯的騙子……加上我確會法術,那自然是慢慢就‘富貴’起來了。

“我就這樣混了幾十年,東西南北到處騙,換了不少身份,直到半年前,搭上了劉二他們一夥兒,我便開始在這烏仁寺裡假冒神醫。”

說到這裡,雄奉山語速忽急:“誒,不過我可得說清楚了……烏仁寺裡原來的那班和尚,都是劉二他們殺的,那可真不是我的主意,我當時根本不在,等我到的時候人都死完了。”說着,他連聲音也高了起來,“我發誓!這些年,我雄阿山雖然靠着些皮毛法術到處招搖撞騙,但我真沒害過人命!”

他這幾句呢,儘管一聽就是求饒時的急切之言,但還是可信的。

誠然,這雄奉山對他人的生死十分冷漠,可他確不是什麼嗜殺之徒。

就如當年他面對那兩隻鹿時一樣,他在生死關頭自有一套生殺的邏輯,但在平時,他和劉二那些爲了利益或一時興起就會殺人的人還是有區別的。

也正因如此,那不死魔王纔會高看他一眼,教他些東西。

“行,我信你。”不動子聽罷,不作多想,便道,“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饒……你的命是可以留下,你身上的道術,卻不宜再留。”

這話出口,雄奉山還未及做出任何迴應,就失去了意識。

對不動子來說,要廢掉雄奉山這種小角色身上的道術並讓其今後都無法再練,那是很容易的。

只是這能掐會算的不動子也沒想到,今日他留這雄奉山一命的舉動,竟會是日後一場浩劫的引子。

當然,那“四魔亂神州”的故事,也是後話了。

第三十五章 各聊各的第十七章 教訓第一章 攔路之人第四十四章 渺音子第四十二章 巧登劉公島(下)第三十章 未果第368章 慶次郎第十二章 遊子第三十五章 傳說第十二章 殺手們(上)第十八章 總之你先上第338章 對質第352章 雙諧戰雙邪(下)第四十七章 善緣得報尾聲 摘胤第十章 巧言動賊心第三十五章 十二諦之神第一章 行俠仗義第四十五章 寢技(上)楔子第一百零六章 新仇滾滾來第三章 七日第九章 殺人誅心第三十七章 長線釣大魚第十五章 天上山神社第七章 南鳶村第二十五章 戲耍(下)第六十四章 神水第二十六章 黑店(上)第二十二章 偷天換日第四十二章 合流第三章 草堂會故友第三十三章 “一品”第十三章 收割情報第七十三章 順手一擊第二十三章 主動承辦第六十一章 高手過招(下)第七十五章 接應第五十八章 裝聾作啞第二十九章 雙忍之援(上)第340章 戲弄第九章 殺人誅心第三十章 拳打猛虎第六十章 文治往事(中)第十八章 逃命(上)第四章 興師問罪第六十四章 雲水參戰第二十九章 孫門弄換(上)第六十章 善後之事第六十一章 文治往事(下)第五十七章 先祖之疑第339章 佈陣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紛紛起第十七章 龍門客棧第四十一章 茅廁相會第五十九章 命懸一點香第360章 無常太歲第十八章 放下屠刀,就地正法第四十四章 拱火七雄會(上)第八十六章 漫天來要價第五十章 混戰開始第二十三章 公子之謀第四十三章 意外(下)第二十六章 進城第348章 破而後立尾聲 摘胤第345章 雜物間的王(下)第二十六章 怒呆第四十六章 面聖(中)第二十二章 歸案第十九章 共識(下)第三十一章 二戲亢海蛟(上)第五十八章 裝聾作啞第十七章 再度啓程第十九章 北地逸事第一章 行俠仗義第十六章 再遇隼人第四十九章 設局難成第333章 “鴻門宴”(上)第350章 壞我好事?(下)第二十六章 怒呆第十九章 夜會陰陽師第四十六章 寢技(下)第六十一章 文治往事(下)第三十四章 雙諧終入局第一章 家鄉遇故人第三十八章 到底誰是魚?第三十二章 致命推理第十五章 混入曾府第八十八章 慧眼識太監第五十六章 兵與賊第二十四章 智取雄奉山(下)第四十六章 途經匪村第三十一章 淳空第四十六章 牆倒衆人推第五十六章 奪槍(下)尾聲 東諧西毒第二十七章 暫避風頭第五十八章 裝聾作啞第二十五章 見不得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