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剛正

竟然被通判等人給合夥陷害了,而通判等人當初有不在場的證明,還人爲的製造了一些證據,表明是這個知府自己把官銀給藏起來的。假借是盜賊給弄走的。要不是真的有人給查清楚了,這個知府就成了替罪羔羊了。

按說作爲一個州府的一把手,不應該做人失敗到這一步。

趙水生說道:“錦州知府的脾氣呢,太過正直了,所以做了快二十年的官了,都一直在知府這個官位上沒有進一步,這次到了錦州,也不過是從別的地方平調到這個地方,他到了錦州,什麼禮物也不收,冰敬炭敬從不收一丁點,他自己這樣,也要求自己手底下的人也這樣,所以惹惱了那些人,才弄出那麼一出。”

錦州的官員,在這位知府上任之前,都是會私底下收些東西的,畢竟,光靠俸祿,是養活不了全

家的。可是這位知府一來,就什麼都盯得緊,他自己不要這些就罷了,還不允許別人也要這些,不然在考評的時候,就給他們弄個差,或者還讓人舉報誰收了不該收的東西,弄得錦州的官員個個都不滿意。

而錦州通判以前就有貪污公款的事情,他生怕這個知府給查出來了,所以就想了這麼一出陷害的伎倆,要把這個知府給弄下去,他就安全了。

本來以爲是天衣無縫的,可是誰知道被按察使的人給查了出來,這下子坐大牢的就成了通判等人。

所謂的水至清則無魚,這位知府斷了人家的財路,所以大家會想辦法把他給弄下去。

不過,李梨花說道:“這樣的人該到御史臺去,幹什麼要做這個地方官?”完全的不合適,不夠圓滑,能活下來,真是不容易。

太剛正不阿了,自己都保不住了,還能爲民做主嗎?

倒不是李梨花覺得當官的一定要收受這些東西,可是實情是這樣,在有底線的前提想,適當的收一點兒,大家彼此才更放心。

你真的想剛正不阿,那得等你做到更高的位置上再說。

但是,就是皇帝,想要查*現象,也會被人聯合的擠兌,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這樣的事兒的。

還有的皇帝因爲這樣的原因,被趕下臺的都有。

觸碰了絕大部分人的利益,且到了一定的程度,那這絕大部分的人絕對會想辦法反抗起來的。

趙水生說道:“你說對了,這件事過後,朝廷就要把這個錦州知府調回京城,御史臺那邊正好缺一個御史。”

這樣的人當了御史,那肯定是咬着誰都不會放的,不過御史臺本來就是彈劾百官的,只要沒有做錯什麼事兒,也不怕被人彈劾。

何況,也不是說御史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得要有依據,而被人彈劾的官員,也可以進行自辯。

不然這御史的權利也太大了。

皇帝做錯了事兒御史臺的御史也可以上摺子指責的,比如皇帝做出了荒唐的事兒,太過奢侈之類的,都能成爲御史彈劾的內容,端看這當皇帝的能不能聽這些御史的勸諫了。

歷史上有那些撞柱死諫的言官,成就了美名,所以纔有人前赴後繼的做這些不怕死的事情。

趙水生和李梨花也決定了,這次進京述職,就要想法在京城裡了,畢竟也出去五六年,再過幾年,楚楚就要及笄,然後就要嫁人了。

而別看田家比他們晚出來,可是跟趙水生的任期是一樣的,這也要進京述職。

趙水生從座師溫如庭那邊已經得到了消息,他這次十有八、九是要留在京城的,不是在六部,就是在大理寺。以前趙水生在戶部呆了幾年的,但是他本身是按察使,和大理寺密切相關,這次又破了官銀被盜案,名聲就大了起來,端看大理寺有沒有空出來的職位了。

他現在是正三品,而大理寺最高職位的大理寺卿也正好是正三品,從地方到京城,雖然同樣是正三品,可是京城的正三品比外任的正三品要值錢多了,就像大家公認的那樣,是高出了半級。

趙水生又不是失誤回京,所以不可能降了他的品級,那麼也就是說,趙水生進京後,要安排職位,最低也是正三品了。

要是在六部任職,那就是左右侍郎,因爲左右侍郎也是正三品。

越是品級高的職位,越是不好安排,因爲輕易不會少了人,除非是致仕了,或者按錯誤被擼了下去,更有是過世了。或者是重新設立了一個新的官署,但是朝廷的官職都是固定的,很少有機會是多設立一個的。

剩下的就是光有品卻沒有具體事情的閒差。

田夫人那邊,對於回京城,也是期盼的,出來這麼幾年,大家的目標都是最後在京城安定下來。

在外面雖然比當京官來錢容易一些,可是到底是四處的輾轉,沒有個定性。只有到了京城,才能真的定下來。

像他們這種,出了京城,當了幾年外任的,一般回到京城當差,就極少有可能再派外任的。

李梨花和田夫人對目前這個園子都挺喜歡的,所以都打算就是回了京城,這園子也不賣了,當成是家裡的私產,留一房家人,在此處守着。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有空過來一趟了。

大戶人家,並不是說所有的園子必須有人住,才留着,很多都是空閒在那裡,派人守着有時候十年十幾年都沒有人住,可是卻能作爲家產一代代的傳下去。

李梨花的打算是,把這個安州的園子最後當成是楚楚的陪嫁,以後嫁到田家後,和田家的那半邊的園子就能合到一處,成爲一個大園子。她留給自己的孩子也好,怎麼處理,就是楚楚自己的事兒了。

而被趙水生洗冤了的錦州知府,在知道自己要去京城任職後,也沒有什麼欣喜若狂的表情,不過他的夫人還想着,是不是去一趟安州,上門找趙家,去表示感謝。

可是這位錦州知府卻說道:“趙大人本身就是按察使,查出案情的真相,本來就是他的責任,上門感謝,倒成了我們巴結他一樣,很是不必!”

這位的意思是,他本來就是被冤枉的,趙大人的職責就是洗冤的,如果他沒有查出案情的真相,那就是他的不稱職。所以根本就不用特意去感謝。

畢竟趙大人就是拿這份俸祿的。

知府夫人聽了,再次爲自己丈夫的倔強而感到無力,他這次都吃了這麼大一個虧,還不知道改變一下。

雖然說趙大人的指責就是那個,也沒有說錯,可是這當官的,有好有壞,那些壞的,管你是冤枉還是不是冤枉的,到時候就是認準了是你幹得事兒,看你怎麼辦。

你就是清清白白的,可是人家就認準了你,看你怎麼辦。

知府夫人正要再勸幾句,知府大人說道:“我正要到京城的御史臺當御史,跟趙大人那邊來往的頻繁了,反而被人說成我和趙大人親近了,這對我們都不好,還是各自安分一些,比較好。只要大家都好好的當官,也沒有什麼需要相互幫襯的。”

這個倔驢,知府夫人不知道說什麼了。

她想偷偷的去找趙夫人,跟趙夫人說聲感謝,可是丈夫卻催着要出發去京城了,這裡離安州還是有段距離的,從西南省回京城,坐水路是最快的,而走水路最近的地方就是林州了,根本繞不到安州去,於是只能作罷。

她想着,等到了京城,要是有機會見面,那麼她再去趙府表示感謝。這份人情,可不能忘了。

而在安州的趙家和田家,終於等到了上頭的公文,公文裡有了接下他們差事的新的按察使和副使,也就是說他們要回京城去了。

這次來接替他們的,分別是皇后的族兄和別的一個省的按察副使。皇后的孃家是名門望族,又是有爵位的人家,她的族兄過來這邊,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官場上,裙帶關係很正常。

這位皇后的族兄不是進士出身,可是因爲有個好的家族,所以才入官場就比別人起步要高,又做了這麼些年的官,現在成爲正三品的按察使,也不出乎意料。

雖然有些人爲趙水生可惜,覺得他現在是給皇后的孃家人騰地方,好不容易趙大人把這西南省的按察使司給弄好了,結果是別人接手了。

這三年的辛苦反而成全了別人。

趙水生不置可否,人心隔肚皮,這些人表面上這麼說,等新的按察使來了之後,他們絕大部分都肯定要巴結起來,畢竟皇親國戚,多少人想見都見不到,更何況是皇后的孃家人?

家族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而孩子們呢,一聽說要回京城了,比大人們要高興的多,瑾哥兒對京城記憶猶新,因爲離開京城的時候,他都五歲了,只有瑜哥兒那時候還小呢,才一兩歲,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對京城的嚮往。

“娘,我們回去還是住在原來的地方嗎?”楚楚問道。

“是啊,怎麼了?你不願意?”李梨花問道。那個宅子是御賜的,不住也不好,雖然和現在的宅子比起來,是小了很多,可是京城本來就是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那麼大的宅子,已經很不錯了。

第161章 開解第198章 閒暇第63章 說開第32章 歉收第144章 田老大人第161章 開解第53章 仲秋第43章 府試第80章 搬出去第26章 調戲第18章 去縣裡第96章 到任第20章 撒歡第92章 人逢喜事第131章 熱情第80章 搬出去第161章 開解第34章 異想天開第129章 解脫第150章 見面禮第198章 閒暇第182章 母子第162章 各自的想法第32章 歉收第161章 開解第190章 風雨欲來第101章 調任第1章 掐死你第30章 搶劫第199章 放人第208章 攔截第15章 不分房第106章 收拾第110章 彩頭第161章 開解第49章 喪事第127章 半途而廢第38章 入股第132章 緣由第7章 轉機第75章 陰差陽錯第83章 斷絕關係第125章 看不清第9章 新生第85章 再升第17章 這一跪第75章 陰差陽錯第82章 奇聞第101章 調任第167章 執拗第103章 回鄉第144章 田老大人第87章 丫鬟的婚事第210章 分心第80章 搬出去第47章 謠傳第102章 媳婦難爲第103章 回鄉第166章 醒悟第147章 衆生相第33章 效果第5章 一無所有第15章 不分房第8章 租房子第13章 算清了第47章 謠傳第187章 官場之道第114章 通家之好第123章 案情第44章 廩生第158章 不容易第62章 賀壽第154章 運氣第77章 說媒說親第181章 瑣事第78章 坦白第39章 說親第122章 煙消雲散第97章 求情第97章 求情第75章 陰差陽錯第102章 媳婦難爲第7章 轉機第10章 回去第98章 使絆子第34章 異想天開第42章 縣試第49章 喪事第118章 花宴第81章 所求第137章 道歉第52章 收成第148章 聰明第61章 處理第126章 海盜第127章 半途而廢第111章 歡喜第4章 打算第138章 調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