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

不過這道旨意發出來,卻受到了很多官員的抵制,原本行政權就在他們手裡,糊弄一個皇帝可比糊弄議會簡單多了,畢竟皇帝只是一個人,而且深居內宮,對民間的瞭解也是籍着大臣們的上書採知道的,如今行政權卻要被議會兼管,議會的人可都是來自民間,對於他們慣用的手法可是明明白白,這讓他們下手撈都變得非常困難。

對於這些人的反對,朱由崧便派出馮裕廷他們手下的一批御用文人,跟他們打嘴仗,總之要讓他們說出來,發泄出來,這才能夠心情舒暢,不至於給自己添麻煩。反正你反對歸反對,手裡沒錢沒權,根本沒辦法阻礙這些法令的通過,畢竟這是上層利益交換的結果。

憲法和議會的改革,讓江南商會和北方財團都放下心來,萬曆帝執拗,不過既然他都同意了,那麼大明朝的議會自然會成爲政局當中舉足輕重的一個力量,而且憲法的確立,也讓他們徹底放下心來,既然聖旨宣下,明發天下,雖然還略顯粗糙,不過聖旨上也說了,憲法各綱會在討伐朱常洛結束之後,成立上議院進行重新編修,並且交由議會審議。

萬曆帝的幾道旨意一下,便得到了全國士紳的支持,萬曆帝旨意當中對他們的好處不言而喻,而北京的朱常洛便頓時失去了大義之名,天津和直隸周圍的府縣也紛紛倒戈,如今北京城直接成了孤城一座,而李如柏卻也一去不返,朱常洛根本沒有可以翻盤的機會,這讓朱常洛沮喪不已,日子過得卻更加放浪奢靡。

昨夜剛剛臨幸了一個美人,朱常洛爲了再振雄風,甚至接連服用了十丸李可灼所獻的“紅丸”,這的確是讓他在美人身上揚眉吐氣,一直折騰到了下半夜,這才沉沉睡去。

乾清宮龍榻當中,身邊的美人醒了過來,溫暖的絲被被窩當中,突然感覺到身邊皇帝的身體冰涼,擡頭一看,卻發現一張死灰色的臉正面向着她,這讓那美人不禁一愣,然後不顧身上不着寸縷,便尖叫着跑了出來,叫道:“皇上……皇上……他……”

徐鴻儒快步走進寢宮,一把揭開還帶有餘溫的絲被被窩,其中那昨天男女歡愛痕跡還殘留在被褥之上,不過太子朱常洛身體已經涼透了,沒有了體溫,臉色灰白,身體僵硬,已經是死去了。

“皇上他龍馭歸天了!”徐鴻儒看着那個身上只有一牀被單裹身的朱常洛新寵,說道:“皇上,他怎麼會死,你們昨天做了什麼?”

那女人哭叫着說道:“不關妾的事情,徐公公饒命啊,都是皇上昨日太……”

“妖媚禍國,若不是你,皇上怎麼會這樣!”徐鴻儒冷哼道,不過原本頗有氣勢的喝聲,此時卻變成了好笑的公鴨嗓。

“徐公公饒命啊!”這些宮女不明世事,以爲朱常洛登上帝位,就能夠一統天下,她能夠得到朱常洛的臨幸,萬一珠胎暗結,說不定就又是一位宮女出身的太后,卻沒想到居然惹來了殺身之禍。

徐鴻儒皺了皺眉頭,說道:“好了,誰讓公公我天生仁慈呢,我問你,皇上變成這樣的事情,還有誰知道?”

“沒有了!”那女人說道:“今天第一個來到寢宮的就是徐公公,別人還不知道皇上這裡的事情!”

“很好!”徐鴻儒撩起衣襬,從靴子當中抽出一把利刃,便向那女子玉白的脖頸劃去,那女子雖然已經看到了這一幕,剛想要喊,卻已經老不及了,利刃劃過玉頸,帶出了一溜血珠,不過馬上就被徐鴻儒用黃緞層層圍了起來,在寢宮當中不宜留下血跡,否則很難處理。

“啊!”在外面突然傳來了一聲驚叫,徐鴻儒擡頭一看,卻發現王安正站在寢宮之前,而王安身邊也並沒有帶什麼小太監,王安看到凶神惡煞一般的徐鴻儒,手裡還有把染血的短匕,不禁驚慌失措,正要喊叫,徐鴻儒突然說道:“王公公,皇上已經駕崩了!”

王安不禁一愣,有些不敢置信地說道:“你說什麼!”

徐鴻儒說道:“昨夜皇上與那妖女鬼混,結果……如今皇上的遺體就在裡面,如今外面那北海王緊逼,在朝中那些大臣有各有不和,如果一旦皇上駕崩的消息傳出去,恐怕馬上就會大亂,向我們這樣在皇上身邊的近臣,能有什麼好果子吃?”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剛剛遭逢大變的王安也已經失去了判斷能力,不禁開始對徐鴻儒放鬆了警惕。

徐鴻儒此時卻也沒有再行兇的意思,直接將匕首插回了靴子裡,說道:“北京城這裡是沒辦法呆下去了,不過遼東那裡是李如柏的地盤,我想他們一定會歡迎我們的!”

王安皺了皺眉頭:“李如柏,他怎麼會歡迎我們?我們兩個人對他們又能有什麼作用?”

“我們兩個人自然是沒有用,不過現在我們手裡可是有皇上新建的內帑的鑰匙,從銀行和交易所裡抄來的銀錠和金條現在都在內帑當中,只要我們操作隱秘一點,將這些金銀帶到遼東,遼東就能夠發展起來,到時候我們也能夠安如泰山!”

此時形式平靜下來,王安也恢復了思考能力,對於徐鴻儒的提議,王安卻不怎麼熱衷,他卻說道:“徐公公,投靠李如柏,他一介武夫,萬一眼紅我們的財產,直接把金銀強奪了去,我們那不是給人家做嫁衣了?要我看,那還是找艘船從天津出海的好,如今南洋、南越、暹羅等地,託北海王的福,都對我們天朝子民頗爲友善,只要到那裡,我們有這麼多錢,快活地過上一輩子那有多好?”

萬曆四十六年三月,度過春節之後,天剛剛回暖,無數的兵艦就涌入了天津港,一共六個師,十萬大軍由閻應元統帥,從天津港登陸,直逼北京城下,此時北京城的那些士兵根本就兵無戰心,那些剛剛招收的禁衛,還沒怎麼訓練就被拉到了禁衛當中,雖然拿到的金銀不少,不過現在北京城除了金銀,什麼都缺,就算是有金銀也買不到東西。

而下面,閻應元讓三百門100mm加農炮一字排開,足足圍着北京城繞了大半圈,並且在城根上安放了土石製作的靶子,一次齊射,百炮齊發,土石飛濺,有幾門的炮手打得不準,有的打進了筒子河裡,所幸沒打到城牆上,北京城可是日後朱由崧的地盤,要是打壞最後還得自己修理。

“他XX的,城頭上怎麼連個人都沒有,我們表演的精準炮擊怎麼連個欣賞的都沒有?”閻應元對北京城裡的逆黨非常不滿,有膽子發動政變造反,卻沒膽子守城,而且城門都是人用土石給塞住了,也不像是要投降的樣子,真不知道他們打得什麼主意?

朱由崧並沒有給閻應元下達攻城任務,北京城是大明首都,而且朱由崧又沒有打算遷都,所以閻應元也只能打炮嚇唬人了,除了這種真炮實彈的嚇唬人之外,閻應元他們主要打的炮彈其實是宣傳彈,也就是將宣傳彈塞進彈頭,到半空中,彈頭殼爆開,宣傳單就會像天女散花一樣撒遍北京城。

閻應元當然不知道被京城當中的情況,此時北京城中已經亂作了一團,楊漣、李三才和汪文言等人面對外面圍城的局面,再加上宣傳單當中萬曆皇帝現身南京,下詔討逆的詔書,直接把他們給嚇壞了。

楊漣、李三才等東林黨人雖然反對朱由崧,卻不是反對萬曆皇帝,那畢竟是當朝皇帝,反對皇帝那就是大逆不道,他們對於宮廷政變的具體內幕根本不清楚,他們還以爲皇帝早已經駕崩,因爲太子他們近水樓臺,所以纔沒有反對太子登基,如今皇帝居然還活得好好的,當時太子和徐鴻儒他們打得什麼主意,他們也就能夠想得出來了,太子徐鴻儒他們打的主意根本就是想讓弒君篡位,如今他們這些人自詡忠義,此時卻被徐鴻儒他們騙到了,也背上了這種弒君不義的罪名了。

夏允彝就更悲慘了,他不過是一時衝動,因爲反對朱由崧的政策,到北京來參加了復社,卻沒想到居然就被牽連到了這次大案當中。

“李大人,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啊?難道繼續這樣下去?”

李三才說道:“馬上進宮,這次並不是我們的錯,我們雖然有附逆之舉,不過如今卻不能繼續錯下去了,否則就算是我們死了,也是會被排除家譜,留上污名,此時只能勸太子不要頑抗,趕緊投降,才能夠讓我們有一線生機!”

李三才的話馬上就得到了衆人的同意,在家丁的擁蹙治下,來到了皇城當中,此時皇城也已經一片大亂,很多宮衛懷裡都鼓鼓囊囊地,似乎是裝着無數的財寶,李三才卻無心去管這些,徑直來到了朱常洛的寢宮,但是剛一進入就聞到一股臭味,這讓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十章 東林內部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五十六章 徐鴻儒的野望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五十四章 山東變局(下)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