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君心難測

堵胤錫聽朱聿鍵之言,神色立變,明軍要渡江北擊阿濟格,堵胤錫自認爲他是最佳人選。

“陛下!”堵胤錫當即急聲道:“之前三面合圍之議,乃是臣與東海鎮趙國公溝通,計劃臣有參與,臣以爲臣比何閣部,更加適合領軍!”

何騰蛟反應過來,聞其言,不禁大怒,老堵這是什麼意思,瞧不起人啊!

“陛下,臣願意領軍!”何騰蛟怒視堵胤錫,向朱聿鍵抱拳。

趙銘覺得堵胤錫這個人不錯,是值得託付之人,所以派人聯絡了堵胤錫,而堵胤錫對趙銘的計劃,也大家讚賞,同意了趙銘的提議,並派人告知了趙銘,他會按着計劃行事。

可是,他終究是臣,並且還是個忠臣,無法左右朱聿鍵的決定。

現在,堵胤錫得知因爲他沒有按着約定出兵,造成趙銘孤軍深入,身陷重圍,心中自然是十分愧疚,所以想領兵去救趙銘。

朱聿鍵卻將臉一板,冷聲怒道,“堵閣老,你要抗旨?”

堵胤錫整個人微微一愣,不明白一直以仁慈寬厚示人的皇帝,今天爲何如此,他心中認爲自己沒有錯,何騰蛟的軍事才能,早就得到了證實,讓何騰蛟領軍,還不如隨便點一員大將去統領。

雖然如此,但朱聿鍵是君,他說的話就是聖旨,做臣的無法違背。

堵胤錫只能跪在地上,緩慢的磕頭行禮,心中有些悲涼道:“臣不敢!”

朱聿鍵見此,冷聲道:“如此就好。此事朕心意已決!增援江北之事,就由何閣老去主持,卿家就隨朕進入南京,主持祭祀孝陵之事吧!”

自從當年湘北會戰,何騰蛟險些大敗,讓清軍直接殺到長沙,再加上何騰蛟爲首的主和派,對內推行的削藩政策失敗,引起地方反彈,朱聿鍵便開始冷落主和派,重用起了堵胤錫等人。

如今算起來,何騰蛟在政事和軍事上靠邊站,已經有了好幾年時間。

這時何騰蛟心頭不禁狂喜,身邊的心腹傅上瑞等人也都興奮起來,皇帝一念之間,他們的機會便來了。

皇權社會,大臣手中的權利,往往就是皇帝一句話的事情,國家的興衰,也極爲依靠能出現幾個明君。

當年權傾朝野的幾個大太監,一旦失去皇帝的寵幸,便立時只能任人宰割。

這幾年來,堵胤錫權力極大,可是他的權力,都是來自皇帝的信任和支持,現在皇帝心思一變,失勢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兩人敏銳的感覺到,隨着明軍收復南京,加上浙系對朝廷的威脅,朝廷鬥爭的主線,還有矛盾,可能已經轉變,皇帝不再那麼需要主戰派,他們主和派又要翻身了。

如今朱聿鍵已經年過五十,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了。

眼下大明朝,基本收復了南方半壁河山,已經沒有了亡國的危險,但是想要收復北方,在朱聿鍵看來,估計也難以實現。

因此,朱聿鍵隨着年齡的增長,雄心已經逐漸消退,性格也趨於保守,不再執着於收復北京,能夠收復南京,做明之高宗皇帝,也算對得起祖宗,算是中興之主了。

時下,猶豫清軍的威脅減少,加上朱聿鍵有感自己年齡曾大,時間不多,相比於冒險繼續與清軍作戰,朱聿鍵更想爲子孫守住眼下已經得到的基業,爲他們留下一個安穩的江山。

現在大明朝內部藩鎮割據,朱聿鍵不認爲他解決不了的事情,他那不到十歲的皇長子能夠解決,他不能給子孫留下一羣如狼似虎的強藩。

此時,隨着南京收復,朱聿鍵的心中,廢掉朱以海的儲君之位,扶立自己的兒子朱琳源爲儲君,以及消除藩鎮對朝廷的威脅,已經逐漸壓過了繼續與清軍作戰。

這樣一來,朱聿鍵的心境已經變化,便有意打壓堵胤錫,扶持何騰蛟等主和派上臺,以便大明國策進行轉變。

這就像宋高宗一樣,當主戰派,已經擊敗金軍,南宋已經沒有亡國的危險之後,態度便逐漸轉變,不再需要主戰派,開始重用秦檜等人,穩固起自己的統治起來。

今日朱以海的表演,博取了朝中不少大臣的認可,讓朱聿鍵感到了威脅,也增加了他廢掉朱以海的難度。

剛纔朱以海的說辭,使得朱聿鍵不得不答應發兵,去救援趙銘,可此時朱聿鍵其實並不想去救援趙銘,增強朱以海的實力。

東海鎮是明朝數一數二的強藩,並且功勞極大,可以說是功高震主。

若是趙銘活着,朱聿鍵很難找到理由去削藩,也不敢去削趙銘的藩。

若是趙銘死在江北,雖說折損一員大將,比較可惜,但是卻能削弱朱以海的勢力,並乘機收取蘇鬆常等地,收編東海鎮,可以說利大於弊。

宋高宗能捨得對宋朝忠心耿耿的岳飛,朱聿鍵自然捨得一個趙銘,何況這個趙銘還不是他的人,是他政治上的敵手,朱以海的人。

爲了大明的江山,朱聿鍵便下定了決心,不救趙銘,不過不出兵必然惹人非議,所以兵要派,但是又不能把趙銘救了,便只能選擇何騰蛟去。

堵胤錫並不傻,能夠感受到朱聿鍵內心的變化,不過作爲傳統的士大夫,堵胤錫的思想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束縛,使得他無法反抗朱聿鍵。

何騰蛟拜服於地,作爲皇帝心腹,他自是明白皇帝的意思,不需要朱聿鍵明說,便表態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負陛下期望。”

何騰蛟沒說一定救出趙銘,而是說不負皇帝期望,便是迴應朱聿鍵,他什麼都明白。

朱聿鍵一揮手,“都退下吧!”

何騰蛟與傅上瑞等人行禮,興奮的離開大帳,而堵胤錫亦有些失魂落魄的走出來,臨近帳門處,一不小心險些跌倒,幸而被李來亨一把扶住,“閣部怎麼呢?”

堵胤錫有些失神,推開他的手臂,搖了搖頭神情寂落的,深一腳淺一腳的離開。

第270章博安甚騷第844章江浙紳商第288章閩江口大海戰下第744章虎狼之師第702章政變中第963章王鐸效應第1043章至明國攝政書第七十七章緊急軍情第七十三章大戰將至第九十一章殲滅李率泰第709章兵臨錦州第823章上京第912章兼併河洛第886章再議攻城第612章呂宋海戰中第677章擇主而事第1065章丞相救我第720章江北生變第714章趙雜毛撤軍第707章刺探消息第527章驚聞噩耗第415章大破豪格第892章裡應外合第944章割地求和第621章圖謀浙江第556章突出重圍上第543章生死激戰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499章出城決戰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398章拒接聖旨第688章喜聞捷報第887章轟塌城牆第731章移民南洋第726章要封就封漢王第662章建藩立國第八十八章迎頭痛擊第341章負隅頑抗第922章內應暴露第651章困局第1091章讓大明再次偉大第351章馬某豈會背叛大清第988章雙面間諜第736章軍資交易第597章遼東風起第576章柳宿金礦第635章吳越王第214章整編髮餉第1018章排槍擊斃第289章清軍水師覆滅第971章殺個回馬槍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186章激戰四明山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799章隆武駕崩第995章天造地設的戲臺子第400章常州之戰第311章恢復海貿第942章滎陽合戰下第1055章明輪船試航第739章漢王震怒第510章焚燬兩陵第421章南北議和第1023章逃出嘉峪關第379章裡應外合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226章席捲山東第833章送子入質第504章僵持1098章能給大明做狗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601章英國商船第117章浙東危機第263章兵臨雞籠第654章接受條件第902章兵臨南京第396章錫澄防線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235章隆武帝欲離福京第1007章緊急馳援第224章本將是不是被坑呢第677章擇主而事第788章金陵春之陣(四)第789章金陵春之陣(五)第八十五章防線缺口第655章仇恨的種子第458章施琅避戰第491章黃海大戰中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346章馬光輝投降第629章驚聞噩耗第695章淮江酒肆第279章進退兩難第735章提前佈局第三章好爲人師第十四章打了件裝備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524章滿清危機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191章激戰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