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包抄敵後

東海趙大帥聲名遠播,五萬大軍登陸江北之後,各地望風而降。

江北清兵明顯多於明軍,不過清軍並沒有主動迎擊,而是向揚州方向收縮。

在出兵之前,趙銘已經與朱以海商議,並派人聯絡堵胤錫和隆武朝廷,約定三面夾擊,聚殲清軍主力於淮南之地。

如今滿清朝局動盪,趙銘認爲是絕佳時機,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趙銘相信以堵胤錫的戰略眼光,當能抓住此次時機。

阿濟格並沒有主動迎擊,多半是面臨西線壓力,或許堵胤錫之軍,已經自楚贛進入安慶和廬州,撲向鳳陽府泗州縣,威脅揚州之西,使得阿濟格不得不收縮兵力,保證大運河通道不被明軍切斷。

這樣一來,東海鎮與楚贛明軍,就像是迅速系攏的口袋,從東西兩個方向,迅速推進,在清軍從南京撤軍之前,將口袋扎死。

因此,趙銘在收取揚州東南的泰興、南通、如皋之後,留下一萬餘人,而後率領四萬大軍,迅速向揚州側後穿插,準備拿下楊州之東的泰州,而後迂迴到揚州之北,也就是揚州後方的高郵,切斷運河,並等朝廷之軍,自西而來,完成對阿濟格的合圍。

現今滿清缺少機動兵力,只要圍住阿濟格,滿清短時間,不會有援兵來解圍,趙銘有極大把握消滅阿濟格兵團,一舉鼎定天下戰局。

計議已定,趙銘率領四萬大軍北進,留下心腹李忠明、阮美領一萬兵,鎮守泰興監視揚州,並隨時準備增援主力。

畢竟,阿濟格有二十萬人,趙銘並不敢馬虎。

一切準備妥當,四萬東海鎮精銳,並未直撲揚州清軍大營,而是繞開清軍集結之地,沿着運鹽河,直撲泰州。

泰州是承南啓北的水陸要津,爲蘇中門戶,自古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

趙銘要繞道揚州後方,奪取高郵,就必須拿下泰州,打通向揚州之北穿插的道路。

“大帥,往前三十里,就是泰州城!”王德順騎着馬,跟隨在趙銘身邊介紹道。

此前王德順常年鎮守崇明島,加上他乃江陰人,對於長江兩岸的地形和城池分佈十分熟悉。

趙銘擡首四望,四周都是農田,遠處則是起伏的丘陵和樹林。

“泰州城有多大,可有重兵把守?”趙銘問道。

“泰州在揚州之東,原來東臺、如皋等地的海鹽,都是經過運鹽運河,過泰州運到揚州,所以泰州此前還算富庶,城池自是比一般縣城要堅固。這裡屬於揚州外圍,之前又未受到我們的威脅,所以並沒有駐紮多少人馬。不過我們登陸江北,原本設防於泰興、南通、如皋的清軍不戰而逃,或許有不少人逃至泰州,大帥還是不可大意!”王德順答道。

趙銘點了點頭,“本帥登陸江北,阿濟格有點腦子的話,應該已經猜出了本帥的意圖,所以他才集結兵力於揚州,想守住江南清軍撤退的通道,爲南京清軍撤退爭取時間。泰州乃是蘇中門戶,本帥向揚州後方穿插的重要通道,他應該會派兵駐守,只是不知道領兵的是誰!”

王德順道:“此前泰州只有一個清軍千總,如今是誰領軍,還真不知道。”

趙銘微微皺眉,遂即派出騎兵前往偵查,並傳令大軍,加速前進,中午之前趕到泰州城下,儘早突破泰州,殺奔高郵,截斷阿濟格的退路,以免清軍主力跑了。

大軍繼續前進,不多時,前去偵查的羅文耀,領着騎兵奔馳回來,趙銘見此一拉馬繮,駐立於道路邊。

“大帥打探清楚了!”羅文耀於馬上抱拳。

趙銘看他身後,還帶着幾名百姓,有老有少,都是穿着灰色的滿衣襖子,有的帶着破滿帽,有的則光着發青的頭皮。

正月間,江北天氣很冷,這些人襖子上到處都是破洞,凍得瑟瑟發抖,神情悽苦,目光呆滯,典型的滿清統治下的百姓,一點精氣神都沒有。

趙銘問道:“什麼情況?”

羅文耀揮手道:“你們把跟我說的,給大帥說說。我們乃是大明官軍,如今收復失地,解民倒懸,大帥問你們什麼,你們如實回答。”

一羣人聽了羅文耀的話,立時紛紛跪在地上,戰戰兢兢,沒一個敢擡頭來看。

趙銘露出微笑:“老鄉們都站起來說話!”

百姓們卻都不敢動彈,恨不得把頭埋進褲襠裡。

一旁的羅文耀見此,有些不賴煩的喝道:“大帥發話,還不起來回話!”說完又對趙銘道:“他們剃了頭髮,當了韃子順民,以爲我們見了留辮子的就殺!”

趙銘聞語冷笑道:“看來范文程那廝的宣傳很到位啊!”說完看着百姓,溫聲道:“老鄉們,起來吧!官軍不殺百姓,只殺韃虜!”

滿清對治下百姓,進行嚴格的控制,一是限制流動,村子裡的百姓,可能幾年時間都沒出過村子,沒進過縣城,二是對明軍進行醜化宣傳,恐嚇百姓,那些靠近明軍的地方還好,腹地的百姓,消息不通,便誤信了許多滿清的謊言。

說明軍見了剃頭的就殺,便是范文程的謊言,目的是讓百姓恐懼明軍,從而支持滿清,將百姓綁架上他們的破船。

聽趙銘這麼說,一羣百姓才慢慢站起來,但任然低着頭。

這讓趙銘心中沉痛,滿清統治幾年,把漢人的精氣神全都給打掉了。

“你們可知到泰州城的情況?”趙銘儘量用溫和的口氣相問,以免嚇着這羣百姓。

半響,一陣沉默後,其中一個漢子才壯在膽子,回道:“回大帥的話,前面十五里,就是泰州城!”

趙銘問道:“你最近去過嗎?”

“最近剛去過,小人挑了擔木柴,去城裡換了點米吃,不過城裡亂兵太多,拿了小人的木柴,又不給錢~~~”

趙銘問道:“你可知道城中有多少亂兵,統兵的是誰?”

漢子搖了搖頭,“城中到處都是清兵,統兵的小的不清楚,只知道姓吳。”

“姓吳?”趙銘一陣疑惑,旁邊王德順道:“可能是吳六奇,這廝原本駐防泰興,卑職一上岸他就跑了,沒想到他沒去揚州,居然跑到了泰州。”

趙銘聞語給羅文耀使了個眼色,羅文耀翻身下馬,從胸口逃出兩枚銀元和十多枚銅元,仍在地上,“這是大帥賞你的!”

那漢子嚇了一跳,不敢去撿,也不認識這種錢,但是看銀元和銅元的精美的樣子,便知道肯定價值不菲。

“拿着,走吧!”趙銘揮手道。

漢子這才匆忙將地上的銀元和銅元撿起,然後給趙銘行了一禮,壯着膽子看了趙銘一眼,一羣人倉皇跑開。

等跑遠之後,纔敢拿出銀元仔細觀看,才發現銀元正面印着一個人頭側身,樣子正是方纔那位大帥。

第117章浙東危機第801章傅上瑞投清第335章準備再戰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597章遼東風起第512章光復楚贛第804章兵臨武昌第922章內應暴露第四十九章胡爲宗慷慨相助第215章遷民禁海第249章抵達臺灣第八十章魯王危機第941章滎陽合戰中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582章踊躍應募第285章聯絡鄭鴻逵第453章組建幕府第284章亂敵軍心第610章教化四夷第三十章生擒屯齊第1064章被拒絕了第332章荷蘭勾結滿清第454章再下西洋第588章趙銘出海第607章孫可望封王第1087章趙雜毛來了第386章豐臺大營第385章擴軍備戰第八十三章攻杭事敗第365章十萬雄師氣吞吳第944章割地求和第466章接管朝鮮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613章呂宋海戰下第十九章華夷之爭第650章招降李過第450章聖旨到來第十五章平息暗流第283章擊退鄭軍第359章水師對決第165章宣旨使者第822章我是集權派第三章好爲人師第772章驚惶失措第583章程璧歸航第675章投奔江東第637章洪承疇復起第762章大帥穩住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889章臣想打他第806章反漢同盟第574章先下手爲強第284章亂敵軍心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893章北京城破第699章兵變前兆第483章不死不交權第452章變相科舉第467章朝鮮宰相第1062章暗度陳倉第1068章仰光海戰(二)第279章進退兩難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456章再次北上第130章路遇阻擊第503章激戰第864章攻心爲上第349章速定湖南第194章棒殺準塔第755章西清滅亡第1076章兵臨勃固第670章阻止何騰蛟第510章焚燬兩陵第783章緊急求援第1025章糧荒第366章驚聞噩耗第125章夜佔崇明第513章爭復金陵第773章廣州完了第510章焚燬兩陵第202章激戰金華下第406章謝遷危急第859章暗示孫可望第464章不堪一擊第877章例行招降第639章浙軍兇猛第841章收編蒙古第607章孫可望封王第230章包圍滿達海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275章軍火生意第949章調整國策第1044章扶持新將軍第一章煉獄模式第993章威服羣胡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869章入城安撫第965章西方山寨貨帶來的危機第266章意見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