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變相科舉

傅上瑞失敗後,朝廷那邊大概也知道了趙銘的態度。

東海鎮能辦了傅上瑞,朝廷再派個總督來,恐怕還是這個下場。

雖明知道蘇州之變,可能有內情存在,但是傅上瑞已經得罪蘇鬆百姓,朝廷的威信遭受了巨大打擊,趙銘彈劾傅上瑞有理有據,蘇州紳民的萬民書,讓朝廷知道此時,朝廷拜不適合再插手蘇鬆事宜。

政治的精髓在於妥協,不管不顧,那是二愣子。

現在,隆武還是需要維持大明內部,表現上的和諧,只有這樣大明是一統的,他這個皇帝才值錢。

此時朝廷拿趙銘這些軍閥也沒有辦法,隆武只能先解決外患,然後光復大明,收復河山的巨大威望,再行削藩之事。

朱聿鍵同意何騰蛟之意,派遣傅上瑞前往江東,最初的目的,其實只是一次試探。

若是傅上瑞能夠收取藩鎮的行政之權,便能進一步試探,步步蠶食藩鎮權力,最後奪取軍權。

這種情況最爲理想,可以避免藩鎮繼續做大的局面,以最小的代價,將權力收歸中央。

若是傅上瑞失敗,他也可以知道趙銘的態度,摸清藩鎮將領的底線。

現在,藩鎮的底線,朱聿鍵已經知道,其實不僅是派到江東的傅上瑞,派到浙江的姜曰廣,也遭受排擠,被浙系軍閥架空,就連派往福建的巡撫,也與鎮臣多有衝突。

這樣的局面,想要削藩,收回藩鎮權力,顯然不太現實,而一旦藩鎮做亂,隆武朝不斷沒有能力平定,反而還會讓滿清有可乘之機,坐收漁翁之利。

因此,朱聿鍵考慮再三後,決定暫時停止對藩鎮的試探,令何騰蛟將隆武朝的經歷,轉移到擴軍備戰,攻取武昌上來。

如果隆武朝廷能夠攻下武昌,然後收取江西,收復金陵,並北伐擊敗滿清。

那時朝廷威望如日中天,再找機會削藩,就容易許多,而以那時朝廷的實力和威望,甚至可以故意逼反藩鎮,然後以藩鎮造反爲由,發兵剿滅。

這樣削藩,無疑要比現在削藩要容易許多,而且不易留下罵名,反而能被稱爲雄才大略。

有鑑於此,朱聿鍵與內閣商議後,決定不在向江東派遣總督,但是趙銘只佔據蘇鬆常三府,給南直總督的話,朝廷又划不來,所以便給了總督東海的臨時官銜,並暫時將蘇鬆常劃歸於東海,等將來朝廷光復南直隸,在將三府要過來。

畢竟三府原本就屬於南直隸,東海總督只是臨時所設,到時候可以撤銷,將三府歸還南直隸布政使司。

趙銘對於總督東海,還是比較滿意,有這個名份在,他就可以直接管理轄區內軍政事務,做什麼事情都名正言順起來。

這次朝廷除了對趙銘的任命之外,此前趙銘舉薦的人才,也被任用。

常州知府由幕僚董志寧擔任,蘇州知府由幕府書記王家勤擔任,松江知府由幕僚屠獻辰擔任,各州縣的知縣、縣丞等官吏,也都是趙銘推薦之人。

另外,陳明遇加戶部侍郎官銜,出任東海左布政使,徐孚遠爲右布政使。加馮京第爲都察院御史,出任東海按察使,戴之俊爲副使。加馬士鰲爲東海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陳於階爲同知。

趙銘原本是舉薦他們爲南直隸三司官員,不過朝廷不願意給,所以既然爲趙銘特意設了個東海總督,便索性給他把班子配全。

將領方面,朝廷給爵位,便小氣了很多,封了六個伯爵,不過把神策軍各部的名份,確定了下來。

以王朝先爲前軍指揮使,王德順爲左軍指揮使,王翊爲右軍指揮使,李忠明爲中軍指揮使,阮美爲後軍指揮,郭忠爲東海水師總兵官。

其餘的將領也都有升遷,不過朝廷所承認的總兵額,依然是一鎮兵,只有三萬多人。

各軍指揮使,朝廷承認的就是一營指揮,最多五千餘人,但實際上,神策五軍每軍至少有一萬人,中軍和水師都是兩萬多人,總計兵力共計八萬人,遠超過朝廷給的三萬額度。

這樣一來,朝廷給的編制就不夠用,趙銘去要,朝廷也不會給。

不過,對此趙銘也有辦法,軍閥擴充軍隊,哪個是由朝廷同意的呢?

除了朝廷任命的軍官外,趙銘直接自己任命軍官,只是這批軍官,不向朝廷報備,由他自己任命和升遷。

而各軍指揮,在朝廷那邊就是個營指揮使,但在趙銘這邊則給了他們總兵官的待遇。

在使者宣完旨意後,趙銘賞賜大筆金銀,使者便帶着傅上瑞、謝三賓等人,離開蘇州,返回湖廣。

這便預示着,朝廷的勢力,暫時退出江東,趙銘實際上軍政一把抓,東海鎮已經成爲割據一方的藩鎮。

十二月初,趙銘爲了進一部掌握權力,加上大批幕僚出任地方官吏,使得幕府人手不足,趙銘遂即召集錢謙益等人,商議擴大幕府之事。

明朝二百七十餘年,地方行政體系,算得上比較完善。

朝廷設立東海三司後,各州府和衛所的日常事務,都能夠納入三司中來。

不過三司所做之事,主要關於行政、軍事、司法三方面的事情,是執行機構,在他們之上,還卻一個決斷機構。

這個負責決斷,制定發展戰略的機構,原本是朝廷,現在就是總督府,不過趙銘精力有限,管不了那麼多事情,所以他決定擴大幕府,來協助他處理和決斷事情。

這次趙銘的幕僚,出任蘇鬆常各地的知府、知縣,讓許多有才之人,看到了一條做官的途徑。

因此總督府要招募幕僚和謀士,立時引得江東之地的士子文人前來投靠,應募之人,足有上千人。

這讓趙銘嚇了一跳,沒想到居然會有這麼多人,錢謙益遂即建議,進行一場考試選拔幕僚,變相進行科舉選拔。

這讓趙銘眼前一亮,朝廷可以科舉選官,吸引人才,但是東海鎮卻沒有一套選拔人才的制度,確實可以通過選擇幕僚,來間接的選拔官員。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書單推廣。)

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291章八旗進攻第228章誰急打誰第548章張煌言諫言第154章滅明戰略第388章孫可望稱王第196章追至城下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266章意見分歧第177章臨近夏收第1053章周英同盟條約第953章登陸海灣第957章西班牙人潰敗第823章上京第745章勢如破竹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1067章仰光海戰(一)第645章滿清細作第1095章樂極生悲第十章江陰死地第803章鐵棒包圍網第361章困頓城下第964章技術積累第281章選擇戰場第504章僵持第599章進退兩難第七十三章大戰將至第520章多爾滾之死下第二十五章渾水摸魚第一零九章朱聿鍵的困境第五十一章李成棟被逼反正第1030章牽首制尾直擊七寸第598章爭奪旅順第706章滿清內訌第663章登壇拜將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916章回師南京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460章擊退趙雜毛第537章援軍馬上就來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409章清軍突襲第853章軍費有了第607章孫可望封王第198章缺少人才第953章登陸海灣第十五章平息暗流第721章攘外需安內第752章福臨末路上第1033章割地賠款第347章人心惶惶第791章金陵春之陣(七)第121章火器工坊第362章水漫杭城第798章南京解圍第七十五章馬士英的堅持第639章浙軍兇猛第118章大舉進攻第937章追擊吳三桂第222章趙鐵棒師入淮江第508章排槍擊潰第478章沸沸揚揚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620章盆滿鉢滿第595章緊急回援第531章圍殲阿濟格兵團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210章廢除家丁制度第670章阻止何騰蛟第629章驚聞噩耗第963章王鐸效應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779章視察澳門第1023章逃出嘉峪關第722章倉惶離京第281章選擇戰場第734章建藩東洲第975章聲西擊東第457章海峽遭遇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945章又做不了主第541章深夜進軍第835章江淮綿業第813章皇帝要殺我第五十章李元胤大開水門第五十七章江陰巷戰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605章浙系帥臣第839章收復河套第877章例行招降第七十三章大戰將至第900章閻應元入城第145章風氣湖廣第342章炮擊城池第395章默契不在第591章荷蘭人的戰略第253章初戰受挫(爲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