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萬事開頭難

翌日過午,一衆大臣準時來到文華殿、

分文武列班站定後,大內總管吳公公高唱一聲:“太子駕到!”

“臣等恭迎太子。”文武重臣便跪地恭迎太子殿下。

太子在文華殿升座後,溫聲道:“諸位平身吧。”

“謝殿下。”

大臣們起身立定後,大內總管吳公公又宣讀了皇帝的旨意。

“……人君治天下,日有萬幾,一事之得,天下蒙其利;一事之失,天下受其害。自古以來,惟創業之君歷涉勤勞,達於人事,周於物理,故處事之際,鮮有過當。

“守成之君,生長富貴,若非平日練達,臨政少有不謬者。況人雖有明敏之資,自非歷練,臨事率意而行,未免有失,知悔而改,亦已晚矣。故吾特命爾日臨羣臣,聽斷諸司啓事,以練習國政。欽此。”

“兒臣接旨,謹遵父皇教誨。”太子跪地領旨,然後將旨意供起,這便是他監國的法理依據了。

聽到這兒。階下的胡惟庸和陳寧快速對視一眼,知道皇上這道旨意,除了給太子授權外,還有個很重要的目地——給朱標容錯。

強調這是在歷練。大臣當然要認真對待,一絲不苟,但太子可以犯錯,因爲他是在練習國政。練習嘛,哪有不犯錯的?大家要有耐心,等練習時長兩年半,就不會再犯錯了。

~~

太子重新坐定後,吳公公便對衆位大臣道:“羣臣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奏。”掌大都督府事的大表哥,小曹國公出班道。

隨堂太監呈上奏本,李文忠便高聲稟報道:“啓奏太子,烏斯藏行都指揮使司稟報,前番派出貢使鞏哥鎖南等,率使團入貢途中遭吐蕃截殺。烏斯藏都指揮使班竹兒藏卜,請求朝廷發兵嚴懲吐蕃,爲烏斯藏報仇!”

“吐蕃……”太子聞言稍稍沉吟,他跟着父皇聽政多年,對國家軍政大事,可謂瞭若指掌。

說起來,李文忠口中這個吐蕃,跟唐朝那個佔據青藏高原的吐蕃王國,已經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了。

簡單說,唐朝末年時,吐蕃便因爲王室內訌、宗教等原因,陷入了長期的分裂割據狀態,已經不復存在了。

進入元朝後,藏地納入中央朝廷的直接管轄下。元朝將藏族主要聚居區分爲三個宣慰司,其中兩個在西藏。

還有一個脫思麻宣慰司,亦稱吐蕃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位於青海和甘肅交界處,治所在河州。

所以大明語境中的吐蕃,是指的在河州的藏人。

~~

太子望向鄧愈,溫聲問道:“衛國公,本宮怎麼記得,吐蕃已經歸附了?”

“是,殿下。”鄧愈忙出班回稟道:“洪武三年,皇上命末將爲徵虜左副將軍,協同大將軍收復甘肅。殲滅王保保部後,同年八月,末將率軍進克河州、烏斯藏諸部,招降吐蕃,追擊北元豫王至西黃河,在黑松林斬殺元大將阿撒禿,大軍深入甘肅西北數千裡。吐蕃宣慰使何素南普等投降,河州以西入我大明版圖!”

簡簡單單一番話,卻盡顯國初明軍的彪悍無匹!

“之後朝廷在此地設置了河州衛,以我淮西將領韋正爲指揮使,何素南普爲河州衛指揮同知。下轄河州、洮州、西寧、岷州四衛,合稱爲‘西番四衛’,隸屬陝西都司管轄。”鄧愈介紹完了,接着沉聲道:

“吐蕃會流竄千里之外,截殺烏斯藏貢使,確實出人意料。但狄夷忘恩負義、叛服無常,原也在情理之中。”說着他拱手高聲道:

“末將請纓,率軍直搗河州,痛擊吐蕃,以儆效尤!”

“嗯。”太子點點頭,又問了李文忠、胡惟庸等人的意見,然後沉聲道:

“衛國公所言極是。此番吐蕃截殺貢使、烏斯藏向朝廷求援,朝廷若不展示雷霆手段,擊殺膽敢冒犯天威者。恐怕非但吐蕃,就連烏斯藏也會對朝廷多有輕慢,不再對天朝畢恭畢敬。所以本宮會奏稟父皇,請求出兵的!”

“殿下英明!”鄧愈、李文忠等武臣聞言大喜,太子殿下有這份但當和魄力,足以贏得他們的尊重了。

~~

待大都督府這邊退下後,胡惟庸的也出班稟報:

“戶部上奏中書,言前番發行大明寶鈔,因民間重錢輕鈔,爲保鈔法,罷寶源、寶泉局,停止鑄造‘洪武通寶’。然寶鈔面額最低一貫,百姓使用多有不便,急需銅錢保證交易。故請命各布政司重設寶泉局,鑄小錢,與鈔兼行,以充民用。”

“另外,寶鈔流通一年有餘,已經開始出現昏爛,戶部請示如何處置這些昏鈔,是命其繼續使用,還是允許倒鈔?”

胡惟庸這廝是憋着壞水,一上來就稟報大明朝眼下最棘手,也是專業性最強的金融問題。存心讓太子露怯。

“如果繼續使用,是繼續以面額定面值,還是進行一定折扣?如果允許倒鈔,是免費以舊換新,還是收一部分工墨費?”

“……”太子果然微不可查一蹙眉,問道:“前朝先例如何?”

“回殿下,歷代都是錢鈔並舉,錢充小額,鈔以大額,搭配使用,方便百姓。”胡惟庸便緩緩答道:“所以老臣建議,同意戶部奏請,命各布政司重設寶泉局,鑄小錢,與鈔兼行,以充民用。”

“可。”太子點點頭。

“另外,歷代都有倒鈔的規定。爲了保證鈔票完整、避免僞造,歷代都不允許使用破舊的鈔票,需要到有司更換新鈔,方可繼續使用。但要向有司交納一定的成本費,叫工墨費或貫頭錢,始可倒鈔。

“例如北宋交子換易的時候,每緡收費三十文;金代的交鈔換易時收費十五文。”胡惟庸侃侃而談一番,給出建議道:“所以老臣建議,本朝應當制定倒鈔法,禁止昏鈔流通。當然舊鈔換新鈔,是要收費的。”

“這就有點過分了。”太子皺眉道:“百姓手裡的銅錢,可是一百年都不會變樣的。方纔丞相也說了,百姓本就重錢輕鈔,要是舊鈔換新鈔,還得收費的話,豈不更加劇百姓嫌棄寶鈔,選擇銅錢?這樣怕是愈加破壞鈔法吧!”

“殿下英明……”胡惟庸垂首道。

心說,太子殿下還真是不可小覷呢,見識就是高啊。

不過白搭,因爲小農朱老闆,肯定會不答應免費換鈔的……

第1219章 下輩子做個好人第827章 牆內血戰第1286章 僵局第54章 你方唱罷第779章 頂級說客第1306章 奴兒干都司第1041章 我能行第235章 開業大吉第1230章 誰也別想白吃六王爺的飯第175章 我會一直看着你第728章 不要內卷要外卷第1282章 剛纔外頭人太多第415章 貼加官第534章 扯皮今天有點卡文第100章 羅貫中的憤怒(求月票)第125章 太子罵爹今天有點卡文第427章 漢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間第1203章 穩穩拿捏第895章 廣州熱第645章 辭舊迎新第1012章 叛亂第1288章 平平無奇第669章 忍無可忍第615章 師生互換第1374章 一字之差第363章 生出來的麻煩第163章 老泰山壓頂,朱老闆搬山第995章 吃菌子第847章 面對現實吧第321章 六大海商第969章 能者多勞第1026章 先修路第518章 置換第89章 作家第32章 我的怨種兄弟第1264章 藍魔鬼第1300章 王之怒第285章 小神算,預判你的預判第757章 道衍的任務第1171章 冥頑不靈第1131章 南院放榜第364章 阿七遜斃了第448章 胡相出館再也不來第229章 兩場婚事一座宅子第1088章 最重要的說服第438章 燕王賣柺第49章 胡相的騷操作第392章 空手套白狼第1190章 青州有齊王第1111章 圓方陣第1351章 親爹第292章 縱火第28章 爹,你咋慫了?第199章 沙場秋點兵第1380章 等第634章 男人,不止一面第589章 有點東西第249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501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第487章 隱情第1240章 嚴絲合縫第704章 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第403章 鎩羽第1348章 一看就是親爹第342章 援兵(上一章序號錯了,應該是340,第659章 地下有知第784章 徐仁杰第932章 自知之明第438章 燕王賣柺第526章 鐵拳之下,勢如破竹第1342章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六天六十更,可以了吧?第1352章 歸來第580章 你是真的勇士第736章 審呂第1098章 思倫發第1113章 破陣第809章 京裡套路深,俺要回農村第1139章 衆人皆罪第236章 營銷仙人第265章 聽牆根第1367章 天地之間一杆秤第181章 萬安宮又迎回了尊貴的楚王殿下第961章 驅狼吞虎第631章 潛夫哥的豬隊友第912章 貴州不是省第1267章 不得不戰第953章 抽籤第190章 遲來的父愛第400章 二蛋第1118章 泥首禮第322章 太極第776章 既怕兄弟過得苦第670章 胡相的反擊第1170章 你不配第1218章 輪到大哥了第740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836章 好飯不怕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