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章 圓上了

“是啊六哥,到底啥意思呢?我都快把這本書翻爛了。”老十一從袖子裡掏出那本明顯舊了很多的《魏文帝集》,滿臉不解道:“也沒參悟出個啥來。”

“這裡頭到底藏了本門什麼樣的道理?”老十二也悶聲道:“要不是他們攔着,我都想把這本書燒了,看看裡頭是不是藏着什麼秘籍了。”

“這就是一本普通的書而已,別把那些武俠故事裡的橋段,帶到現實裡。”朱楨拿過那本《魏文帝集》翻了翻纔想起來,這是從南京啓程那天,被他們三個煩的實在受不了,隨便拿了這麼一本書,讓他們到一邊悟去。

麻痹,曹不一這個大傻逼,哪有什麼道理可言?

可這時候也不好實話實說,那未免太有損師道尊嚴了。

見他久久不語,雄英三人都覺得的要來了,便都神情嚴肅的看着他,等待老師的高論。

這回不說兩句是下不來臺了。

好在他現在肚子裡也有些墨水了,總還能應付得了,便一邊尋思一邊緩緩道:“讓你們看這本書,其實是爲了讓你們從曹丕的生平文章中,瞭解他這個人的心路變化,尤其是建安大疫前後的變化。”

“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老十一便下意識唸誦出,曹丕……他弟那篇著名的文章來。

雄英也背了一首王粲的《七哀詩》:“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老十二不像他倆那麼好學,吭哧了半天憋出了一句:“那年死了老鼻子的人。”

~~

秦漢是中國古代瘟疫高發期,而建安二十二年,又是高峰中的高峰。這一年就像曹植所言,家家都有殭屍之痛,被瘟疫滅門滅族者不計其數。

正如曹丕本人在信中所言:‘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單就文壇而言,建安七子中的五個,都死在這場瘟疫中。

建安七子的猝然落幕,對東漢的文壇和曹魏文士集團都是毀滅性的打擊。對曹丕來說,這些都是他的同齡摯友,他們共同成長,日夜在一起談文論藝,關係之親密遠超等閒君臣。

所以他們的去世給曹丕的心靈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所謂‘一時俱逝,痛可言邪’,這種痛苦甚至徹底沖淡了他終於戰勝曹植,被立爲魏王世子帶來的喜悅。

他發現自己成了太子又如何?在恐怖的天災面前,同樣束手無策,根本救不了任何人。日後就算統一了三國又如何?依然無法改變身死國滅的命運。

‘疫癘數起,士人凋落,餘獨何人,能全其壽?’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

~~

“從曹丕的文章中,能清晰的看出,建安二十二年是一道分水嶺。”便聽老十一侃侃而談道:“從這一年開始,他開始深入思考生死有無的沉重話題,而且是急劇的從‘崇有’滑向了‘貴無’。”

“他說‘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僅就立德立言,他肯定是做到了,也算是死而無憾。”

頓一下,老十一嘆息一聲道:“但文人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他卻獨獨漏了立功不提。但那纔是以他魏國皇帝的身份,最應該做的事情啊!”“他做的還行吧。”老十二撓撓頭道:“代漢自立,九品中正,平定北方,恢復西域。怎麼也算是立功了。”

“不,他改變了曹操抑制豪強,重用寒門的國策,以九品中正制與士族媾和,其實是一手葬送了他父親開創的基業,親手把江山交到了司馬家手中。”老十一卻斷然搖頭道:“所以他無論如何也稱不上立功。”

“十一,你能有這般見識,說明書沒白讀。”朱楨給十一弟大大點了個贊,然後正色道:

“他其實逃避了自己最重要的責任,就是重建自東漢以來,徹底崩壞的議事規則和行爲準則。”

“議事規則,行爲準則?”三人不解問道:“都是什麼意思?”

“這是兩個定義簡單,但含義複雜的概念,日後我再慢慢講給伱們。你們現在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即可——什麼是議事規則?就是國家的事情該如何決策。什麼是行爲準則?就是爲皇帝和王公大臣劃出的特權邊界。”

“明白了。”三人點頭。

“這兩樣準則的意義,就在於能夠有效的遏制人的慾望,漢文帝儘管失於操切,漢景帝儘管過於刻薄,但能夠大體遏制自己的慾望,纔有了文景之治。”

“漢武帝、漢宣帝儘管是法家的霸主,但能夠不越雷池,國家纔沒有像秦朝那樣強極而崩。之後掌握國家大權的權臣,也明確知道什麼不能做,才能給人活路。”朱楨正色教育三人道:

“這些君臣正是接受了議事規則和行爲準則的約束,纔不至於讓社稷傾頹。”

“六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老十一恍然道:“你的意思是,十哥就是缺少了這兩樣,纔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沒錯。”朱楨點點頭,接着道:“漢末的崩潰正是議事規則和行爲規範的崩潰,黨錮之禍,桓靈二帝,十常侍,都是規則崩潰的產物。而董卓則是崩潰的巔峰,徹底的混亂,徹底的弱肉強食——”

“結果就是,天崩地裂,社稷傾頹,四百年皇漢,人相食。天子隨意被廢殺,君臣到處逃難,食不果腹。帝國驕民徹底淪爲草芥,所有驕傲的文化藝術、軍事、經濟、成就也全都化爲烏有……”

“儒生們震撼了,豪強們震驚了。無論是思想界,還是各路諸侯,都在努力重建這個時代的議事規則和行爲準則,讓這個世界重新恢復秩序。”

“但在當時,這種新的規則,只可能誕生在魏王府中。這份歷史責任,自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爲世子後,便落在了他的身上。”朱楨長嘆一聲道:“可這時大瘟疫也來了,毀掉了他所有的豪情壯志,讓他逃避自己的責任,甚至帶頭無視規則,開始隨心所欲,濫殺無辜,視世間一切法度於無物!”

“如他自己所言——‘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正是這種徹骨的悲觀主義,讓他視一切有形的功勞如糞土,鄙視世間一切的規則,沉迷於對永恆虛無的推崇與追逐,開啓了隨後華夏四百年最黑暗的歷史。”

朱楨最後目光炯炯的看着三人道:“而今,正是又一次建立這兩樣規則的時候了,你們千萬不要學曹丕,更不要學老十,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來,協助父皇和大哥,建立起大明的議事規則和行爲準則來,並嚴格遵守它,這樣我們才能避免再一次的華夏陸沉啊。”

“是,六哥。”

“是,六叔。”三人忙恭聲受教,也不知聽懂了多少。

第323章 搬家第1353章 功夫在詩外第800章 躺平仙人第369章 夭壽啊,告狀啦!第280章 謎團第596章 當街懲齊王第263章 站着如嘍囉第695章 胡相的決斷第972章 渡江第651章 第一狀元第345章 朝歌會議第524章 裡甲之威第672章 血第1138章 殿試第822章 來日第1400章 被三年前的子彈擊中第1332章 朕也難第1224章 納哈出第378章 劉英捅了馬蜂窩第208章 我不同意這門婚事第389章 胡丞相最大的靠山第286章 癩蛤蟆娶青蛙第609章 如朕親臨第1256章 寬河城第1388章 審問第910章 救火隊員第47章 密審德慶侯第487章 隱情第888章 敬酒不吃第820章 出征第1032章 五哥的勝利第41章 黑心老闆朱元璋第1386章 重操舊業第1120章 自覺第409章 五哥大婚第243章 大的要來了第240章 新年第259章 祖宗成法我來改第489章 楚王來了第272章 又見耽羅第325章 上書第1327章 三十六計第1362章 韓國第1264章 藍魔鬼第853章 分贓第615章 師生互換第192章 楚楚可憐,劉看穿第1122章 龍兄鼠弟第734章 有鬼第155章 六娘告御狀第1069章 第一封信第1146章 勢如破竹第541章 你若有心,就喝了這一杯第306章 阿桂跪了第2章 求人不如求自己第1101章 一個打十個,怎麼贏?第1370章 得意忘形第1169章 專業第627章 真相第1335章 在貝加爾湖畔第981章 還有頭鐵的第1244章 開端第925章 萬水千山只等閒第586章 東陽馬生第584章 國子學第945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第598章 慣子如殺子第1294章 痛苦的釣魚佬第218章 兒子們的禮物第443章 倒黴的老六第577章 都是千年的妖怪第885章 楚王上門沒好事第413章 江陰侯第1322章 海剌爾第123章 明王的來歷(求訂閱求月票)第1337章 瓦剌第456章 王之安慰第265章 聽牆根第8章 娘娘有請第395章 老六就是花活兒多第403章 鎩羽第1171章 冥頑不靈第678章 太子訓弟第176章 小胖補完計劃第262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997章 五哥的戰鬥第290章 夜宴第533章 新財路第760章 衍聖公的作用第32章 我的怨種兄弟第936章 你這編的太假了第863章 楚王府第1375章 多情應笑我第306章 阿桂跪了第271章 偉大的航路第550章 收工第351章 師兄你好第271章 偉大的航路第3章 魏武遺風第916章 楚王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