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最重要的說服

武英殿外,錦衣衛林立,潭王朱梓親自率兵把守,不讓任何人窺伺。

殿內,朱老闆徹底打開了話匣子,得意的笑道:

“呵呵,小子記住,萬世基業不是越大越好的,你得能管的過來,管了有好處才行。咱常想漢光武時,四夷競相請朝廷派官管轄,光武卻就是不許。”

“蓋是劉秀也起自微寒,知道許多弊病,所以不許他。這是光武識見高處。後來的君王便差多了。便如高麗,也都分爲郡縣,設置官守……那破地方窮的飯都吃不上,朝廷收不上幾個稅,還得往裡頭貼錢賑濟,你說要它幹啥?”

“後頭也是那不才之人,恃倚朝廷威勢,做的不好,國力一衰,都激變了,結果白忙一場,還落了個丟失國土的罵名,真是何苦來哉?“朱元璋吐出一口濁氣,斷然道:

“所以咱打定主意,除了西北胡虜之外,其餘邊陲小國,彼不爲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

“因爲國家用兵,猶如醫生用藥。開了大堆的藥,目的是要治病。不能沒病就亂吃藥,那可要吃壞身體的!”

“治國也如此,國家不太平,用兵來勘定禍亂。等天下太平了,只需整修甲兵,操練士卒,備作國防而已。斷不可學隋煬帝恃富逞強,好大喜功,惹是生非,自然會與別國結仇。可勞師遠征,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很容易戰事不利。朝廷又得增兵,國庫空虛了又要加稅,這不恰恰招惹了禍亂嗎?”

“實在太勞民傷財了,絕對不能輕啓戰端。所以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啊!”

“哇塞,爹成老秀才了!”朱老闆一番長篇大論,把朱楨聽得也是一愣一愣,沒想到老頭子文化水平越來越高了。當年他可說不出這種話來。

“父皇每天早晚都要翰林講書,一日不輟。”太子笑着解釋道。

“還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呢。”朱楨趕忙奉上馬屁。

“你才知道?”朱老闆愈發得意道:

“這就是爲什麼咱會留着高麗、安南這些藩屬不動,又規定雲南三江之外不設流官,只以夷制夷的原因。明白了麼,小子?”

“明白了,父皇。”朱楨一臉恍然,又狀若不解的問道:

“只是父皇,既然‘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爲什麼還要擔心,封在這些地方的功臣,有朝一日會尾大不掉呢?”

“呃……”朱元璋沒想到老六來了個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尋思片刻,點頭道:“倒也是。”

“再就是那雲南之地,與內地相去甚遠,民風彪悍、蠻夷遍地,土司林立,如果只是派流官幾年一任的話,根本鎮不住他們,自然也無從樹立朝廷的絕對權威——將來一旦有蠻族強人橫空出世,根基淺薄的流官根本無法抗衡,雲南必然大亂!”

“嗯……“朱元璋點點頭,以他的見識,當然明白老六所言非虛。其實他封老六爲滇王,派其去就藩雲南,正是基於此等考量。

“這還是設流官的內雲南,更不用說不設流官的三江之外了。”朱楨沉聲道:

“那還不完全就是各部土酋的天下?不然那麓川政權如何做大做強到敢跟大明叫板的地步?” “如果我們不改變策略,依然採取以夷制夷,土司自治的政策,那麼消滅了麓川國之後,勢必留下巨大的權力真空。我們不填補的話,各部蠻夷自然會填補。不管是緬甸、暹羅還是安南,總之很快就會有個新的西南小強國崛起。

“而在其崛起過程中,大明分封的那些土司土官,自然會成爲其擴張對象。到時候他們向大明求援,大明一樣要用兵保護他們,這種替別人打的仗,不比隋煬帝還不慧?”

“嘶……”朱元璋摸着下巴已經花白的短鬚,他不得不承認,老六說的有道理。確實,麓川政權的誕生,自是有其土壤的。朝廷如果不改變政策,就算消滅了麓川,也會有新的麻煩迅速崛起的。

而且老六最後那句話最扎心了——他之前覺得只要藩屬稱臣納貢就不打他們,這樣便可以刀兵不興。

但他確實沒想到,那些藩屬還有土司被人欺負了,朝廷怎麼辦?放着不管是絕對不行了。因爲大明目前這套藩國稱臣納貢體系的核心就是威望。

威望蕩然無存,那麼純靠威望建立的藩國體系也就名存實亡了。

所以說,大明丟不起那人啊。也就只能捏着鼻子硬上了……

這種爲別人而戰的爛仗,確實還不如隋煬帝。起碼人家還是爲自己而戰……

“嗯,原先確實有些一廂情願了……”跟自己兒子探討國家制度時,他也沒必要照顧自己的面子了。必須得實事求是。

“所以爲什麼不把外雲南封給藩王和勳貴,讓他們自行治理呢?這樣朝廷不費錢糧,便可穩定三江之外的局面。而且將來西南諸夷有事,還可命藩王率勳貴討平,同樣不費朝廷一兵一卒。”朱楨便趁熱打鐵道:

“要是他們不能勝任,就換能勝任的人去。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肯定有能勝任的!”

“而且藩王的封國裡雖然有勳貴的采邑,但勳貴並不效忠於藩王,而是與藩王一樣,都是皇帝臣子,都要效忠於皇帝,聽從朝廷的調遣。如此,藩王,勳貴互相牽制,也不會尾大不掉。則西南永安矣!”朱楨最後總結道。

聽完老六的長篇大論,朱元璋的態度終於有些鬆動,他看看太子道:“老大,你怎麼看?”

“兒臣覺得老六是全心全意在爲大明,爲父皇,爲我老朱家考慮。”朱標不假思索道:

“作爲大哥,聽到弟弟這樣爲我考慮,說實話,兒臣感動無比又慚愧無比。”

“嗯……”見太子表態贊同,朱元璋終於鬆口道:

“那就在麓川試點一下吧,當然你們得先把麓川打下來……”

“父皇瞧好吧,兒臣回去便滅此朝食!”朱楨登時笑逐顏開。

他此生事業的最大障礙,終於搬開了……

第1154章 真傻了?祝大家中秋快樂,咱也休息一天哈。第564章 胖胖憐胖胖第441章 尚海也不是吃素的第1265章 東路第593章 起名專家朱元璋第260章 去高麗第346章 天塹變通途第839章 筆談第349章 幾度夕陽紅第1243章 人人自危奇怪的一天,請個假吧。第1303章 勝第68章 徐達第1407章 茶馬交易會第608章 迷霧第57章 破案了第112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53章 破門而入(求月票)第443章 倒黴的老六第829章 你惹了不該惹的人第66章 琉璃第631章 潛夫哥的豬隊友第359章 臘八宴第1207章 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第449章 元首的憤怒第543章 綠茶仙子第57章 破案了第1386章 重操舊業第316章 師兄高升了第866章 宴無好宴第870章 有馬比無馬強第547章 私教之爭第967章 運去英雄第753章 不走了第1384章 拔起蘿蔔帶出泥第1015章 第三次選鋒第569章 廟會與約會呵呵呵呵,喝多了。第412章 又見寶船廠,爲什麼要說又?第1050章 小馬哥第1310章 監軍第911章 安排第762章 孟子他有幾個師?第1061章 狗大戶陪客第225章 師父不是騷第697章 哪來哪去第409章 五哥大婚第114章 秦王聽了都想造反第1373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19章 給老賊一巴掌第592章 不偏不倚第1222章 久別重逢第1358章 燕王的倔強第734章 有鬼第1181章 摸錯門第320章 執夷千戶第13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285章 小神算,預判你的預判第134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第253章 超級辯辯辯第992章 朱老闆茶飯不思第70章 朱氏養成計劃第174章 又一個討飯和尚第517章 從此世上,再無天師第232章 先立於不敗之地第1124章 被害妄想症第430章 中秋家宴第703章 上法場第679章 又鳥第583章 抽椅子第445章 犒賞宴第379章 替死鬼第1381章 我彈劾我自己第508章 遺物第382章 打虎親兄弟第1358章 燕王的倔強第863章 楚王府第679章 又鳥第30章 關門第1176章 小太監立大功第807章 前所未有的絲滑第341章 殺一人者爲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爲十第813章 救救宋太史第401章 捲起來抱歉,有點卡文。第937章 我也有份兒?第53章 家父朱洪武第850章 三人衆二人從第1314章 誤入歧途第333章 夙願得償第478章 唱反調的曾泰第64章 不正經日記(求首訂!)第419章 側舷向敵第435章 胡相進館第21章 娘娘戒酒了第1108章 決戰(上)第414章 超勇的第53章 家父朱洪武第884章 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