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使節

76使節 燃文

弘晝最後還是如願以償,跟着弘曆進了宮,到兩宮太后面前當了一把孝子。不過,很可惜,他還是沒能逃脫去禮部勞動改造的悲慘命運。弘晝去了禮部沒幾天,就接了一個大活兒,封后大典。

乾隆九年,皇帝準備舉行景嫺的冊封儀式,爲了凸顯景嫺的不同,乾隆八年的大選,皇帝一個記名秀女都沒留下,這就完全屏蔽了有些女人搭上“順風車”的想法。本來,封后大典是有固定流程和儀式的,弘晝只要嚴格按着前人的腳印一步一步走就行了。可是奈何景嫺是繼後,儀式再盛大,也就是持平元后而已。而富察氏,當年的弘曆根本就怎麼大辦——皇帝很窮,爲了省錢啊!

這回,景嫺的封后大典要是比照元后,弘曆不滿意。要是超過元后,被八股文洗腦了一輩子的大臣們不樂意。爲了給景嫺爭取最大利益,弘曆毫不猶豫的出賣了自家五弟:你不是禮部的最高統帥麼(禮部尚書也就是個一品,在弘晝這個超品級和碩親王面前根本不夠看),就由你去想一個可以把繼後的封后大典辦得比元后還要風光的理由!

弘晝爲了這件鳥事(弘晝語),腦袋上爲數不多的頭髮都要變白掉光了,也沒能和禮部那羣老王八蛋(弘晝語)研究出個四五六來!最後的最後,還是一羣要“參拜”皇帝的洋人拯救了弘晝。

要說到這羣洋人,還真和弘晝的親親四哥,堂堂大清皇帝,乾隆?愛新覺羅?弘曆有直接關係。之所以再次隆重介紹小鉗子,實在是因爲,他乾的這事兒挺牛x的!遙想當年,還是乾隆元年的時候,那是弘曆剛剛登基,滿腦子的大好計劃等着實施,第一件事,自然就是開海禁。

雖然在康熙年間,海禁就已經寬鬆了不少,但由於這些年的疏於防範,海上流寇很多,傳說中的“浪人”也就是日本武士落草爲寇,當上海盜,跑到大清沿海作案的事件時有發生。所以很多人也不怎麼樂意出海。雖然海上貿易的收入很高,報仇很豐富,但成功回來的很少——背景雄厚,戰鬥力強的船隊才能安全返航。

弘曆想賺銀子是一回事,想加強與別國的聯繫是另一回事!想了想當初最霸氣的日不落帝國,他準備仿照和他同一時期的英國君主,伊麗莎白一世,把政府隱藏在海盜的背後,獲取最大利益!

他派人到各個綠林好漢的聚集地去玩潛伏,忽悠那羣行動快於大腦的傢伙們去別的國家“殺富濟貧”。咱們的沿海被那羣狗孃養的倭寇一頓禍害,咱們就坐以待斃?韃子的皇帝和朝廷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探子一身冷汗),咱們可得爲他們報仇!有好幾撥的熱血漢子去了海上,他們是去平了朝鮮還是鏟了日本,那就不是我們所關心的了,我們要關心的,是另一羣人。

有一羣人,不是很嚴重的反清復明分子,也不是什麼良民百姓,不過是被探子們忽悠的愛國之血沸騰的熱血青年。他們的特點就是有武藝在身,而且略有頭腦,但還是玩不過粘杆處的探子。一行人一路往沿海進發的過程中還撿了幾個小乞丐(也是粘杆處預備役),在一個晨光微曦的早晨,自以爲神不知鬼不覺的出海了。這羣人倒是爭氣,竟然一路搭着各種順風船去了英國!靠,這絕對是開了金手指的!

那羣小乞丐裡,本就有跟着傳教士學過英語的小探子,裝作一路上連聽帶學的樣子,解決的交流問題。不過到後來,就不需要掩飾了,因爲到了好望角附近的時候,剩下的那不到十個人就都是乾隆的探子了——果然是正規軍比較經得起摔打啊!

這一行人跌跌撞撞來到英國,因爲因爲他們的特殊身份:神秘的東方來使,所以經過層層上報,很快的見到了伊麗莎白一世。將隨身攜帶的茶葉、絲綢和刺繡呈上去做禮物之後,唯一的那一個宮中暗衛從懷裡取出了乾隆的親筆信,其餘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他們難道不是隻是到別的國家看看風土人情的麼?他們難道不是向這羣夷人炫耀大清是多麼的地大物博怎麼變成了大清使節了?!這是,要做什麼?

女王看了信之後,極其熱情的款待了大清來使。雖然這段日子已經吃了不少苦了,清朝的這幾個倒黴催的孩子還是被大英帝國的暗黑料理給刺激到了。哈吉斯什麼的,那真的是人類的食物麼?!

在經過了大英暗黑料理少油、少鹽又少火候的摧殘,剩下的這幾個粘杆處侍衛們表示:就是咱家最粗糙的稻米和鹹菜頭,也比什麼英吉利宮廷宴好吃一萬倍!爲了能儘快和那個遍地黃金(馬可波羅遊記)的東方國度建立正常邦教,建立一個真正的日不落帝國(小鉗子企圖夥同伊麗莎白一世瓜分世界),一個五艘遠洋船組成的船隊很快從英國出發,踏上了返航的旅程。

我們說的容易,可這其中的辛苦又有誰知道,那不到十個人的小隊伍,最後只剩下四個人抵達大清的土地。這一來一回,走了整整八年,帶回了皇帝最需要的周邊國家的基本資料和西歐國家的幾個使團。除了英國,老牌的航海大戶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甚至法國都插了船進來。最後,在廣州的港口,一個由十二艘遠洋船組成的使團船隊向兩廣總督表達了他們相見大清皇帝的強烈願望。

原本還有些摸不着頭腦和遊移不定的兩廣總督,在看見粘杆處侍衛的令牌的時候,立馬着人好吃好喝好招待的把這一羣紅毛番子送進京城。金牌令箭什麼的,不要太好用哦!這羣人到達的時間也挺湊巧的,正是乾隆八年的歲末。

弘曆爲了能給景嫺過一個盛大的生日,特意把封后大典定在了正月十六,剛好是個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又能避過春節的熱鬧。弘曆倒是爽了,禮部和內務府卻忙了個腳打後腦勺。過年祭祀和封后儀式連在一起舉行,皇上陛下,你是玩兒我們呢還是玩我們呢?

這羣洋人一到,弘晝馬上就想到了在封后一事上鋪張浪費的理由了:爲了向那羣蠻夷彰顯一下我們大清的威嚴和霸氣,封后大典必須大搞特搞,必須讓那羣洋人回去之後向他們的皇帝稟告一下,我們大清的帝后是多麼的和諧,夫婦和順,國泰民安,國力雄厚,軍備完善。我們的封后大典要搞,而且要大搞特搞!

就在皇帝眯縫着眼,坐在高高的御座上,說不清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弘晝在底下一頓慷慨激昂,把一件半國事,半家事的“封后”,上升到了民族風貌和國家大義的高度。底下的官員倒是想要反駁一下——我們可以在別的方面展現實力,比如軍備!封后慶典上露臉的可是個女人啊!主角是皇后,連皇帝也只是個男配,這要是讓各國使節圍觀了一通,豈不是讓外國蠻夷分不清主次?實在是太突顯皇后的地位了!這樣不好。

皇帝也不說話,弘晝又開始蹦躂:誰敢說自己不是娘生爹養的!皇后母儀天下,當然可以露臉。外面早就傳了消息來,那羣蠻夷的國家裡可是有女王的!女性地位高怎麼了!我們皇后作爲全天下女性的表率,當然要一把把那羣洋鬼子震住!到時候他們的女王也不敢小瞧我們的皇后和皇帝!必須隆重!展示軍備……可以和封后大典同時進行!(此乃皇帝錦囊)

最後,一個一天就可以結束的封后慶典,楞是折騰成了三天:第一天皇帝宣佈封后儀式開始,進行歌舞表演,順便給外國使團接風。第二天,皇后行冊封禮,接寶冊和寶印,接受朝臣、使團、內命婦朝拜。(嗯?內命婦不見外男?你丫皇后都接見外國使團了,你家老婆就那麼金貴?允許帶幕笠)。第三天,閱兵,就照着後來天朝的架勢,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有什麼上什麼。

雖然還有兵部的尚書半真半假的嚷嚷:“把閱兵放在封后儀式裡,有許多不尊重、成體統的地方,但是也沒多少人跟風就是了。”

皇帝的態度很明顯,雖然皇后這次的封后儀式辦的比皇帝登基還隆重,但是,架不住人家皇帝樂意啊!皇帝這邊使不上勁,後宮,總可以吧!烏拉那拉家的太后,怎麼着也不能叫她家的姑娘這麼囂張啊!這不是讓皇帝心存忌諱,秋後算賬麼!

退了朝之後,許多大臣成羣結隊的跑到慈寧宮的宮門口長跪不起,請求太后全解皇帝。

兩位太后倒是接見了朝臣,結果被後宮不得干政的名頭給堵了回去。崇敬太后一拍桌子:“弘曆!你倒是長本事了!”相信我,即使後宮不得干政,也不要小瞧了崇敬太后的地位本事和她背後的力量。

“皇額娘,這關係到大清的顏面。那個什麼英吉利、西班牙、葡萄牙都是有女王或者女王儲的,女性在歐羅巴的地位很高!我們必須也凸顯一下我們大清女性的地位,然後通過景嫺來反襯出我地位有多高,是和他們那些所謂的親王不一樣的!”弘曆牌大忽悠開始工作。

“我之所以要把封后弄的這麼盛大,也是有讓洋人見識一下的意思。如果把迎接什麼的單列出來,實在是顯得他們過於重要了!我們要讓他們覺着,我們的封后就是這麼辦的!他們能見識到這些,不過是趕得巧了,沾了皇后的光而已。”

“嗯……有點道理。”崇敬本也就是做做樣子,給烏拉那拉家長臉的事,她爲什麼要着急,真正着急的是崇慶,可惜,她沒什麼戰鬥力,被她那不孝的兒子給忽略了。

最後的最後,乾隆九年,別開生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場封后大典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