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家宴

家宴

皇帝向兩宮太后敬了酒,就不再理會後邊那羣女人們說些神馬做些神馬了。他的關注重點是在與宗室子弟們聯絡感情上。因爲是家宴,所以包括了弘瞻在內的所有包子也都出席了中秋大宴。都說男女七歲不同席,永琛剛好六歲剛過七歲不到的年紀,在母后皇太后的寵愛下被強留在了後面的女人堆裡。倒是大阿哥永璜和二阿哥永璉被乾隆帶在了身邊,對此,永琛包子表示不滿。

其實他不知道,有一個人可是流着口水想要坐到他這個位置上呢!這個人就是一樣帶着兒子出來炫耀的和親王弘晝。特許貴妃着“明黃”欸,那得有多少熱鬧可以看啊!爲什麼他的侄子就能近距離圍觀,而他卻只能接手自家福晉的二手消息呢?真是令人感到遺憾不已啊!

而坐在裡面的和親王福晉在不斷的擔心自家大兒子的“狀況”的同時,還要跟各路福晉太后宮妃們和諧相處,另外還要“觀察”她大伯子家的“宅鬥”情況,一心三用真是忙的不得了。景嫺倒是沒那麼多的顧慮,反正永琛跟在母后皇太后身邊安全的很,不必擔心有任何問題,所以一心看戲就好。

一轉頭,看着明顯在“看熱鬧”和親王福晉,心中感嘆,當年的自己就想着怎麼在那羣女人中爭一席之地去了,怎麼就忽略了和親王福晉呢?誰能料到“端莊大方”、頗得和親王“敬重”(對正妻一般不好用“寵愛”這個詞)、穩得住王府後院的和親王福晉,居然是個與和親王“臭味相投”的人!怪不得當年和親王辦活喪、吃祭品的時候,聽聞福晉偶爾也有“哭靈”的,估計是當票友去了!

因爲永瑛剛出生的時候有些先天不足,需要更多的照顧,所以在她的勸告之下額林布採取了避孕的措施,於是應該在雍正十一年出生的永璧到現在也沒個影子。當然,避孕是全和親王府一起“避孕”的,反正額林布是自願的,別人是不是自願,誰要去理會呢?反正永瑛一直活到現在也好好的,並沒在雍正十年就早早夭折。

景嫺自己也擔心過永琛的安全——據乾隆自己說,女子真正的生育年齡應該是在二十歲以後,那樣的孩子才更容易活下來,不會夭折。如今,自己這麼“小”就生了永琛,萬一養不大怎麼辦?這是今生自己第一個孩子,一旦出了什麼意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撐下去。不過,現在看來,永琛的健康還是不用擔心的,早幾年已經種過痘了,應該可以平安長大的……

吧!

景嫺這邊還在“端莊賢淑”的神遊,那邊額林布看戲看的已經進入劇情了……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座次的安排。上首正坐上自然是兩宮太后,但聖母皇太后肯定是要比母后皇太后矮那麼一塊磚頭的高度的。母后皇太后的左手邊自然是皇后而聖母皇太后的右手邊竟然不是景嫺而是高貴妃,景嫺則只能坐在皇后的左手下方,這其實早在入場之初就令一干宗室福晉暗自嘀咕了。

結果,在乾隆敬酒過後,皇后作爲兒媳婦總要象徵性的“伺候”一下婆婆,而有此“殊榮”的僅有皇后。額林布雖然也是兒子媳婦,但鑑於弘曆的特殊身份,所以即使是弘曆的小老婆,某個等級上的人也是要高着額林布一頭的。所以在這樣大型的家宴上,額林布並不好越矩去伺候上頭那倆婆婆……也許是仨,還有耿氏太妃呢!而皇后,也不過爲了彰顯一下她的“尊敬恭順”纔會給倆太后佈菜,至於耿氏,也要象徵性的給夾一筷子,以顯示一下她的“爲人親厚”。作爲皇帝的嫡妻,又是在這樣的家宴上,這麼做也是懂禮孝順的表現。至於其他妃嬪,說的再好,那也是側室、妾侍,分爲再高也穿不得正紅、明黃,根本不具備給太后佈菜的資格。舉例說明,依舊是化石書《紅樓夢》,賈母吃飯的時候,伺候的總是王熙鳳、賈王氏、賈李氏(賈珠孀婦)以及有頭有臉的大丫鬟鴛鴦等人。你何曾見過有趙姨娘、周姨娘出場的時候?不是賈母看她們討厭,而是她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出現在那些重要的場合伺候婆婆!

就在富察氏要給兩個太后,外加弘曆半個養母的耿氏佈菜以顯示其堪爲“宗婦表率”的時候,高氏居然也娉娉婷婷的站起來要給鈕鈷祿氏佈菜。氣的鈕鈷祿氏當場就摔了手上鑲金的象牙筷子!

崇慶太后(乾隆生母封號)如此生氣不是沒有原因的,皇后爲兩位太后以及太妃佈菜自然是“知禮守矩”的表現,一個貴妃,咳,說的不客氣一點,你一個無子通房擡上來的側室姨娘,藉着皇帝身份特殊能來參加家宴就該心知感激了,居然敢穿着正妻才能穿的“明黃”並且“搶”皇后的活計,你簡直不要太囂張哦!

更何況,崇慶太后一直對於烏拉那拉氏壓在她頭上的事情耿耿於懷,如今高氏這一舉動,更加激發了她內心的陰暗面:怎麼,她一個母后皇太后就當得皇后的服飾,我這個聖母皇太后就低她一等,只配你高氏的服侍?更何況,就算是要個貴妃來服侍,也輪不到你這個高氏!那邊還有個皇帝欽賜、母后皇太后的侄女,烏拉那拉氏呢!高氏這一裝乖討好拍馬屁,外加顯示自身存在感的舉動算是實實在在的拍在了崇慶太后的馬腿上。

其實高氏倒沒有鈕鈷祿氏想的那麼多,她不過是覺着自己既然已經被特許穿明黃,而且宴會座次也已經僅次於皇后(你確定那不是景嫺故意讓你當出頭鳥?),當然有資格給太后佈菜,畢竟,這是皇后纔能有的“殊榮”啊!看到沒有,高氏從來都只把富察氏當成對手,其餘的人在她的眼裡都是不構成威脅的。如果不是景嫺有個當母后皇太后姑母,外加上一個還算健康的兒子,她可是連眼藥都懶得給景嫺上的。本以爲崇慶太后看在皇帝對自己寵愛有加的份上會拂照一二的——畢竟崇慶皇太后是“母憑子貴”需要與兒子打好關係的,沒想到她居然這麼不給自己面子!

當然,她更沒想到的是,竟然有人會更加的不給她面子。“豈有此理!高氏你什麼身份,竟敢越矩爲崇慶太后佈菜!”開口的,是被乾隆封爲崇敬太后,她既是弘曆嫡母,地位尊貴甚至不用“母憑子貴”,她都是“貴”的,說起話來自然有分量。

太后發怒,一切妃嬪宗室都跪下懇求“太后息怒。”

息怒?息哪門子的怒?你沒看見崇慶太后她已經被氣的說不出話來了麼?太后怒了,還是兩個太后一起怒了,皇帝就不能當看不見了。趕緊派人到後面來詢問緣由,不問則已,一問倒是無話可說了。

按照“成例”,小鉗子其實是想“頂撞”一下兩宮太后,讓高氏再“火”上一把的。因爲自打永琛進了上書房,各種小動作就源源不斷,是該給後宮的女人們找個“同心抗敵”的“敵”了。可是,自打小鉗子重生以後就比較看重“面子”這回事,頂撞太后事小,被衆多宗室子弟婦人圍觀,那事可就大發了。更何況,這羣宗室裡還有以八卦他四哥爲樂的和親王弘晝呢!

於是,皇帝只是宣佈,崇慶太后(起封號就是爲了區分的,總叫“聖母”我怕小鉗子心裡壓力過大)身體不適,宴會即刻散去,於是各宗室人家又拖家帶口的出宮去了。雖然連菜都沒能吃上一口,小盒子表示,可以如此近距離的圍觀到他哥的“宮闈秘辛”,他表示十分滿意。吃飯麼!爺家又不差那口飯菜。其餘宗室對這起事件表示“沒有看到”,皇帝的後宮不是他們能夠隨便議論的,畢竟不是誰都有一個當聖母皇太后的養母,是不?

而眼見着皇帝如此明顯的包庇高氏,兩宮太后也拂袖而去,完全不理會身旁的一衆宮妃和那些還沒能離開的宗室衆人,轉身回了慈寧宮。僅皇后和景嫺被兩宮太后帶走,其餘妃嬪不曉得是跟着太后走掉好,還是守着乾隆更好些。倒是乾隆比較好說話,直接讓她們回自己的地盤上去了……

待回到慈寧宮坐定,面對着皇后、烏拉那拉氏以及趕來賠禮道歉的乾隆並同高氏,崇慶太后也不再壓抑她的怒氣了(當媽的多不容易,被氣成那樣了,還要顧忌着兒子的面子),對着乾隆怒道:“皇帝,今天你務必要給我一個交待!”

所以,請各位放心,這八月十五月圓夜,完的沒那麼快……

1. 關於景嫺的名字:其實俺也知道,既然是封爲嫺貴妃的,其實她的名字裡就不會有這個“嫺”字,禮部擬名字的人就會避諱。可“景嫺”這二字在我反瓊瑤的圍觀史上佔據了深深的不可磨滅的地位。反而令我覺得別的名字都不配這個乾隆繼後了。於是,我明知不可爲,也爲了。當然,特此聲明:歷史上,烏拉那拉氏哪怕被起名叫“胖丫”都不可能被起名叫“景嫺”。也許和我筆下的額林布一樣,有個滿族氣息濃郁的名字也未可知。

2. 關於種種不符合“歷史”的設定。這文本就是建立在架空世界(瓊瑤奶奶的世界)上的,根本不具備考據的可能性。所以諸如高氏封福晉過早啊,景嫺指婚過早,禮儀不合之類的……俺真的沒詳細考據過。至於,我之所以考據一些東西,無非是想着更加貼近那個時代。請各位“較真兒”的讀者不要太在意,實在接受不到也可以直接點“X”。作爲一個作者+讀者,我完全可以理解各位都有“不能接受”的東西。一句老話說的好:勉強是沒有幸福滴~

3. 另,感謝各位讀者長久以來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我雖然更新的不是很給力,但我真的在努力……昨天晚上做夢都夢到“中秋大宴”了,我內牛……可惜,沒看清當場的人都長什麼樣子,甚爲遺憾。

插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