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

揚州刺史!管彥心中大吃一驚,直勾勾地眼神看向龍椅上低頭詢問的少帝劉辯。

這小皇帝居然要立孫堅爲揚州刺史,揚州刺史可是秩比兩千石的高官,手握揚州一地的軍政大權,若是依了少帝之言,讓孫堅做上了揚州刺史,那就與管彥的初衷完全相悖了。

劉辯略顯稚嫩的眼神依舊停留在管彥驚詫的臉上,劉辯看似無心之語,心中卻澎湃萬分。

今日早朝之前,劉辯之弟,陳留王劉協曾秘見少帝。

別看這劉協比劉辯小几歲,但是這心思可比劉辯要成熟多了。

對這幼弟,劉辯可不像他的母親何太后那麼厭惡。一看劉協來了,正在更衣的劉辯便笑呵呵地拉着劉協的手問道:”協弟所來何事?“

劉協卻抽開手掌,後退一步,大禮拜道:”臣劉協叩見陛下!“

劉辯一把拉着劉協的手臂,不解地問道:”協弟,你我兄弟,何必多禮?“

”非也!昔日陛下與我皆爲先皇之臣,可爲兄弟。如今皇兄既繼帝位,當以君臣相稱也!“

劉協一字一句說的是字正腔圓,與幼稚的面龐顯得格格不入。

劉辯尷尬一笑,無奈地說道:”好好好,協弟所來是爲何事?“

劉協從袖中掏出一份密報,向劉辯呈道:”皇上,昨夜臣守密報:長沙曲星爲佐軍司馬孫堅所斬!“

”哦?“劉辯對這個信息好似很感興趣,忙接過密報,細細一看,大喜道:”好!這孫堅倒是有些能耐!“

劉協擡頭看向了劉辯:”陛下,孫堅立此大功,當如何獎賞?“

劉辯不以爲然道:”此事自有朝臣商議,驃騎將軍定會拿出了穩妥的法子!“

”皇上不可!“劉協噗通跪倒在地,大聲說道。

”有何不可?自董卓身死,呂布出逃,朝中重事皆由驃騎將軍打理,此等事宜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協弟是怕驃騎將軍有何紕漏?“

劉協回道:”臣非是怕驃騎將軍有何紕漏,而是怕管將軍做的太全面了!“

”這是何意?“劉辯也聽出點異樣了,低着頭看着這個年幼的皇弟。

”陛下,這漢室是我劉家的天下,不是董卓的,也不是王允呂布的,更不是他管彥的。今日皇上事事順從管彥,如若日後管彥心生歹心,陛下當以何制之?“

這一說,劉辯的眉頭也皺了起來,心中也閃過了一絲顧慮,畢竟董卓、呂布之所行還歷歷在目啊!

”那依協弟之意,朕當如何?“

劉協上前一步,湊到劉辯耳旁說道:“陛下當明順管彥,暗扶親信。現今管彥如日中天,不可以強而逆,唯有步步蠶食之。孫堅之名,臣弟早有耳聞,現今揚州尚缺刺史一職,陛下可降恩旨封其爲揚州刺史,孫堅必感恩戴德,爲陛下所用!”

劉協的計策確實超乎了他這個年齡段的能力,可在管彥眼中還是顯得有點稚嫩了。

平了區區一個曲星,便要封做揚州刺史,想當初皇甫嵩以多年的老資歷,又在黃巾之亂中立了首功這才加封爲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曲星叛亂與黃巾之亂相比那真是差太多了!

如此反常,管彥自然心中起了疑慮。

不過還未等管彥說話,殿中的一些循規蹈矩的老臣就不答應了。

臣列中一人大步走出,躬身說道:“陛下,老臣以爲此事不妥!”

衆人視之,乃太尉馬日磾也!

馬日磾乃前朝經學大師馬融族孫。傳融業,以才學進,素有才名。

本爲九卿,後因劉辯繼位,原太尉袁隗擢升爲太傅,故而馬日磾也遷爲太尉。

馬日磾的發話,就代表着朝中原班老臣也不同意劉辯的提議了。馬日磾繼續說道:“曲星,小患爾;孫堅斬除,固有功勳,只可量功封賞。刺史一職,任重道遠,空孫堅力所不及也!”

劉辯木訥,哪能想出什麼方法來反駁馬日磾,當下愣在那裡,不知如何作答。

就在這時,一瘦小地身影走到了馬日磾面前:“馬太尉此言差異!”

衆人視之,乃陳留王劉協也!

劉協年不過十歲,雖有陳留王一名,但衆人始終把他當做一個孩子來看。如今劉協忽然一反常態,出言相駁馬日磾,這倒讓在場衆人感到一絲驚訝和好笑。

馬日磾也是微微一笑:“陳留王請將,老臣洗耳恭聽!”

劉協回了一禮,擺出一小大人模樣,揮袖說道:“俗語云:量才而用!孫文臺以兩千府兵破十倍之敵實爲大才也!如此大才不爲朝廷重用乃暴殄天物!新帝繼位,天下初平,此等人才當不拘一格,委以重任!便如驃騎將軍,年少英才,方及弱冠,便領一國軍政,正是此道也!”

聽到這麼個小屁孩反過來誇自己年少有爲,管彥還真有點不好意思,忙拱手說道:“陳留王過獎了!”

劉協微微一笑:“那驃騎將軍以爲,這揚州刺史孫堅當不當的?”

這就難回答了,劉協都如此說了,不答應的話,恐怕管彥這嫉賢妒能的惡名就要傳播天下了;可若是答應了,不就是養虎爲患嗎?

管彥權衡片刻,唯有尷尬一笑:“陳留王所言甚是,孫堅大才可堪大用!”

劉協見管彥服軟,小兒心態瞬間又顯露出來。只見劉協開心地一拍手,臉上紅撲撲地對着劉辯拜道:“還請陛下下旨!”

“哦哦~~~”劉辯也反應過來:“擬旨!”

身後小太監剛舉筆,管彥忽然大手一揮:“慢!”

劉協眉頭一皺,不滿地問道:“驃騎將軍還有何言?”

“陛下,從一佐軍司馬飛昇爲揚州刺史,如此升遷,我朝從未有過。臣請陛下先令其任長沙太守一職,若確有大才,再用不遲!“

既然不能一下子拍死孫堅,管彥唯有退而求其次,先穩住,別讓孫堅的地盤一下子太大。

管彥這個要求合情合理,不管是劉辯、劉協,還是其他大臣都無法反駁。

劉辯觀望片刻後,也只是微微點頭默認,擬旨頒佈。

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一百二十一節:分封諸將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二百八十七節:衆使來賀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一百六十八節:天下將亂第一百八十七節:再言廢立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二百五十八節:明爭暗鬥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九十八節:馬騰投韓遂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七節:城門風波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九節:徐州糜竺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二十八節:錯打錯着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一百九十四節:密會呂布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四十八節:鶴峰(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七十二節:疾馳回京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五節:路遇官差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二百七十九節:三問趙雲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一百六十五節:龍虎騎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一百九十節:計定殺賊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八十三節:妙計連生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二百四十二節:天元樓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七十八節:追殺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一百八十七節:再言廢立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一百九十節:計定殺賊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