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

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

公孫珣的位階擺在那裡,洛中最近剛剛冒出來的什麼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還有新任沒有兩個月的全套三公紛紛遣使來致意,只能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卻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唯獨閱兵在即,北軍與西園的校尉們有不少人紛紛到此, 反而着實讓人有些思量。

很顯然,正如張楊所想的那般,大將軍這一手明顯有借公孫珣的威勢拉攏和逼迫這些人站隊的意思。不過,張楊一個假司馬,想法還是淺了一些的。實際上,平心而論,人家何進這一手明顯也有用這些人替數年未曾露面的公孫珣穩住陣腳之好意。

如此情形, 只能說花花轎子人擡人……雖然這年頭轎子還只是非主流, 可道理卻是相通的。而造勢嘛, 既要有實打實的東西,也要善於務虛,最好是虛實結合,一下子弄出一片讓人望之便心折的氛圍來,然後再趁熱打鐵將局勢穩住了,也就省的大動干戈了。

只能說何進這一招,堪稱絕妙,或者說,如今其幕中人才必然充盈。

然而,何進和公孫珣跨河相對,呼應得當,一時震動洛中,可天子的反應卻也極度迅速且有力,他居然當機立斷, 即刻派出使節來見公孫珣……也不知道是不是人只要察覺自己快死了,都會如此清明和果決。

“果然有熱鬧!”

曹操甫一下船便看到了使節的儀仗被堵在了孟津渡口旁的屯所外, 然後不由再笑,卻是眯着眼睛捻鬚從一衆使者中擠了過去, 然後明智的來到了渡口側的一塊臺地上,居高臨下,靠近觀賞起來……這種事情,其人儼然是打小便做慣了的。

至於旁邊幾人,雖然也出於本能跟着擠了過來,但不要說劉備、張楊、張遼等人層次天然不夠,不大懂得其中奧秒了,便是徐榮和呂布也對此茫然不解,外加些許不安……這些人可不像曹操從小混在洛陽,見多識廣,他們對皇權二字天生敬畏有加。

更何況,此番天使,非比尋常。

於是乎,張溫等了片刻,卻只能親自上前報上名來。

“我家君侯有言在此!”婁圭依舊提着劍,走到轅門前,昂首相對。“正所謂士宦不兩立……若有閹宦子弟在此,不得入此門,以免血濺五步;若有擅加奉迎北宮閹宦如前者,也不得入此門,以免自取其辱!”

“請歸洛陽,不敢再問君侯職司……”

“你欲何爲啊?”

無論如何,話還得問清楚。

周邊人看的目瞪口呆,也看的汗流浹背。

“不敢……確實不敢!”張溫無可奈何,只能退後數步,來到節杖後面躬身相對。“今日事是我認識不清,自取其辱……鄙人實在是忘了司馬公便是在此處故去的。”

譬如數年前的崔烈,其人在黃河南岸被公孫珣公開嘲諷,回去鬱郁難耐,便又找自己兒子詢問他在洛中的風評,結果他兒子崔鈞早就因爲父親買官而在洛中年輕士人中丟盡了臉,於是直言嘲諷,結果引得崔烈羞憤之下又動手去揍自己兒子,還被對方給逃了,算是沒揍成,最後只能在家中掩面嘆息。

“你如何不會做這種事情?”那人繼續揚聲質問。“天下人皆知,你張溫乃是以財貨輸西園而爲三公的……向來奉迎北宮閹宦!天下洶洶至此,皆由閹宦所起,你一個南陽名門,就不怕被天下人嗤笑嗎?”

出乎意料,一直笑意明顯的曹孟德此時卻不禁漸漸肅然起來:“那可是奉迎閹宦的罪名,便是位居高位如張溫,又如何能擔在身上?”

劉備猶豫了一下,到底是面色如常的坐到了一個空位上。

那該怎麼辦呢?

張溫也是如此……身爲一個典型的老派士人,他也尤其怕丟臉,只不過他官位太高,大家平素裡都給面子,所以也無人有機會嘲諷他。

“這是自然!”

劉備心下坦然而決絕,坐在對面的公孫珣也是心下怪異而又感慨。

圍觀衆人神色複雜,如曹操這種看熱鬧不嫌事大之人卻乾脆笑了出來。

張溫瞬間便鬆了一口氣。

“孟德去哪兒了?”公孫珣送完滿意而歸的王謙出去,回到帳中,卻先是問了另外一人。

出乎意料,張溫這個時候不知道是腦子有些昏沉還是如何,居然沒有害怕,只是渾渾噩噩,有些茫然而已。

“玄德不必掛懷。”胡思亂想了一陣子,公孫珣忽然失笑開口道。“你以兄事我,我以弟視你,皆爲漢臣,難道還要再相互視爲君臣嗎?便是真爲屬吏,向來也只是向上稱德,向下無礙……天下洶洶,你有激盪之心挺身而出,我只會高興。”

“司隸校尉如此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公孫珣終於扶着佩刀淡淡開口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我跋扈過度,讓你受委屈了呢!”

原來,此人居然是公孫珣邯鄲舊交,牽招的恩師,安平名士樂隱!他一邊不能否認何苗與宦官的親密姿態,一邊身爲士人當此選擇,無奈之下便只好乾脆棄官,以故交之身而非車騎將軍使節的身份入內了。

“怎麼可能?!”張溫不敢再讓局勢糟糕下去,當即出言否認,以求推脫。“我如何會做這種事情?!”

上百義從,居然齊聲呼應。

“是潁川戲忠。”劉備先是面不改色說出此人姓名,卻又陡然微微一怔。“原來我兄在做祭祀。”

就在張溫羞憤難耐之際,那邊隨着報信的衛士被趕出帳來,一人卻是從帳中而出,順勢讓人捲起了帳門。

“衛、衛將軍,奉迎、奉迎閹宦之事實乃虛妄之言,我此行也沒有逼迫的意思。”張溫勉強站住身形,也不敢去看那個厲聲作色的文士,只是勉力與沉默着的公孫珣做些解釋。“今日回去後,我一定與天子好好說明……”

“明顯是早有準備。”劉備淡淡言道。

可是誰能想到公孫珣卻忽然出山了呢?而且其人甫一到此地便震動京師,改變大局,讓他之前的辛苦化作泡影兼笑話。

可偏偏就是這個時候,隨着黃巾之亂,新一代的年輕士人又迅速成長了起來,黨錮也解開了,洛中的袁紹,幽州的公孫珣,還有經歷了十幾年黨錮活下來的那些人,全都持刃橫刀,喊打喊殺,儼然是要憑着武力與閹宦不兩立。

但是話還得說回來,張溫畢竟職責在身,他受天子命來此傳旨,就這麼不明不白的直接回去,未免太可笑。

張溫失魂落魄,卻居然無可奈何,只能讓人收起節杖,踉蹌進入帳內,然後俯首拜祭了一番。然而,其人走出帳外,卻又在冬日午後刺眼的陽光下,陡然發現自己居然被百餘名昂藏扶劍武士給團團圍住了。

說是混進去,可這小寨中的五百義從,到底是有兩百老卒的,如何能不認得他曹孟德?個子矮、眯眯眼,特徵如此明顯。

所以,公孫珣不能接這個旨意。

找機會殺了他們?殺了所有人?

而且誰讓他們距離洛中公族這個位置就差一點點呢?

而面對着這一層階級差距,面對着把持北宮要害的宦官們,有人如之前審配的故主陳球,選擇了去圖謀宦官,結果是身死且差點族滅;非只如此,還有之前的王允下獄、陽球慘死,無一不彰顯宦官的強橫……於是到了後來,如崔烈、張溫這羣人再來到這個門檻上,就選擇了苟且,選擇了適度的迎奉。

張楊剛剛還見到對方將堂堂前太尉,如今的司隸校尉逼迫成那樣,心裡發虛呢,哪裡會想到有這麼一出?等到他昂首挺胸飄飄然走出轅門來,卻是心中不禁感慨……衛將軍即便如此位階、如此名聲,卻真還是邊郡出身!

“我沒有殺傅南容……”張溫惶惶而言。

而事情傳出來,又是一個笑話。

而具體到眼前這樁事情,其實來的路上,接到了審配的傳信後,公孫珣便已經想的很清楚了。

張溫立在簡易的轅門之前,距離大帳只有幾十步,這一幕看的清清楚楚,身後的竊竊私語聲與周邊的嗤笑聲也是聽得一清二楚……一瞬間,其人幾乎羞憤的想一走了之。

眼見着張溫倉惶逃竄,這裡原本興奮不已的衆多使節、官員,卻無人敢動。

然而,張遼居然也打了聲招呼,與一名幷州口音的義從相對一笑,然後便從容進入,倒是讓張楊不覺心下驚疑起來。

“臣不敢受。”公孫珣起身後,正色相對。

“你這是何必呢?”公孫珣失笑作答。“莫非以爲我會像爲難張溫一般爲難於你嗎?”

周圍人紛紛沉默。

“堂堂司隸校尉,持節來封官,卻反而覺得羞恥嗎?”張楊雖然有些政治素養,卻終究是難以理解。

“衛將軍。”幾乎是出於自保本能,張溫立即咬牙上前半步,試圖低聲交流。“我……”

至於說這位幷州假司馬一直到坐上船,過了一半的黃河,這才注意到張遼沒有跟來,然後愈發心生疑慮,卻也是後話了。

黃河北岸,公孫珣繼續與訪客們交談應酬……隨着一衆不相干之人紛紛離去,再如徐榮等人也好生叮囑問候了一番,任由其過河歸營不說,到最後,帳中到底是隻剩下了一個劉備劉玄德了。

自己若能鞭撻天下,定平河山……劉玄德也好,曹孟德也罷,自然不足爲慮!而如曹操這種聰明豁達,如劉備這種仁義魅力之輩,放在外面填充空間,總比呂布、袁術那些人在外面要強吧?

此人來當使節,只能說北宮天子確實是極度重視公孫珣的。

“現在知道了?”

但公孫珣呢?公孫珣這種人會給他面子嗎?

周圍人相距數十步遠,也紛紛驚嚇失聲,而張溫陡然醒悟,卻立即劈手從自己早已經驚呆的侍從處奪得節杖,然後居然一手舉杖開路,一手掩面,惶惶而逃。

聽得此言,公孫珣不僅沒有得到臺階後的放鬆感,反而陡然一肅,並旋即冷冷看向了對方。

張溫只覺得自己滿腦子嗡嗡作響,他這纔想起來,司馬直就是在這個地方自殺的,而且之所以自殺就是託病不受官卻被天使逼迫……對方如此作態,他是真的無可奈何了。

“回稟兄長。”之前一個下午,一直立在几案後,宛如侍者一般的劉備恭敬上前,應聲而答。“孟德兄拉着子伯兄到外面看黃河落日去了。”

張溫沉默了片刻,他雖然是司隸校尉,卻根本不願意摻和到這種事關兵權的大事中來,尤其是天子身體如今越發不好,再加上本朝天子那可笑的壽數,他基本上可以斷定天子沒幾天好日子了……而按照漢室傳統,天子一死,外戚、士人、宦官又得殺做一團。

這種事情,如張溫這些人是不敢做的,但也不敢反對,而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終究是在意外人評價的,是要臉的!

話說,上月時,他眼見着公孫珣藏身在廣陽數載不動,而洛陽一時雲波詭譎,更兼之前王芬死在他的治下,多少由此接觸了許多內幕,所以心中到底是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兼大志,這才挺身而出,並自以爲不負任何人。

不止是劉備,隨着戲忠讓人捲起大帳簾門,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其中情形——公孫珣居然是備着三牲,在做一場祭祀。

但是,誰讓他們遇到了一個奇葩天子呢?

“當日我在長社破黃巾賊十萬,見孫文臺勇烈過人,便喚軍中司馬以上俱來觀其形容樣貌,今日我帶數百幽州子弟南來,卻不料先見你這種人。”言至此處,公孫珣憤怒難制,卻又轉向自己的義從喝道。“你們聽好了,昔日我在昌平教你們《詩經》,說‘相鼠有皮’,便是此輩中人了!爾等一個個看不過去,記住此人容貌、姓名、官職!然後謹記在心,引以爲戒!”

步入帳中,公孫珣早已經撤去祭奠,而等到這位衛將軍儀式性的與三公九卿的使節粗略相會了一下後,偌大的大帳中到底是按照親疏關係,漸漸顯得稀疏了起來。

言罷,那婁圭居然喊人來,將這柄劍懸在了轅門之上,以作宣示!

一直等到公孫珣和婁圭復又入帳,轅門前這才重新騷動了起來,首先進去的自然大將軍長史王謙,只見其人目不斜視,直接從劍刃之下昂首直入;然而,接下來驃騎將軍董重的使者卻是長嘆一聲,直接轉身就走;有意思的事情發生在車騎將軍何苗的使者身上……這位使者猶豫了片刻,卻是解下了自己車騎將軍長史的官印,然後白衣入內!

“……”

然而,不等張溫解釋,那文士居然復又拔劍出來,直接相對質問:“你身爲司隸校尉,擅專司隸重權,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有所暗示,到底是什麼意思?莫不是我家君侯今日說有恙,你便要直接抓人不成?!”

畢竟,眼前這一幕乃是其人最擔心、最害怕的一幕!

首先,張溫也好,還有之前的崔烈也罷,其實都是個標準的士人,骨子裡還是典型的經學世族名門,還是跟士人們一條心的。

不得不說,司隸校尉加天使的雙重震懾力還是很大的,扶劍立在簡易轅門前的幾名衛士瞬間就有些撐不住勁,然後爲首一人無奈之下,也立即轉身往後面只有幾十步距離的寨中大帳而去。

到最後,張楊居然也得以上前與公孫珣交談了幾句,而且你還別說,對方跟洛中那些高官截然不同,居然毫無架子,更沒有那讓人極度無奈的地域歧視!

一番言談之後,公孫珣居然勉勵了張楊幾句,甚至還讓人取了一把刀來,親自給此人配上。

劉備定定看了看公孫珣,眼見着對方並無作僞之意,便起身俯首而拜:“兄長在上,備自束髮起,便受兄長恩遇,雖非君臣,也是兄弟之情兼知遇之恩……備在此立誓,朝堂雖然詭譎,但備此生絕不會與兄長相對,如違此誓,必讓我血盡而亡!”

換做一般情況下,任何一個天使這時候都該拉下臉來,直接砍了守門的士卒纔對……但眼前這位不是一心一意做大官、和稀泥的張溫張太尉嗎?當日他手握十萬大軍時都不願意跟屬下鬧生分的,何況是在這個微妙的時刻對上公孫珣這樣的人物?

張溫喏喏不知所言。

接下來新任三公其實都是剛剛提拔上來的純儒,反倒沒有問題,而三公使節入內後……曹操卻是昂首挺胸,面色如常的帶着身後一撥人混進去了。

“諸位。”公孫珣不急不緩,負手立在這些武士身後,朗聲言道。“若說這位司隸校尉張公此行是欲對我行逼迫之事,我也是不信的,因爲其人沒這個膽量。但若就此說這等人不能害人那便是自欺欺人了……我弟傅燮傅南容,去年死於漢陽冀城,殺他的,一爲趙忠,二爲耿鄙,三……便是此人了!若非趙忠妒忌南容,南容就不會被驅趕到漢陽那種地方爲太守;若非耿鄙自大,倉促出兵逼反整個涼州,南容也不會被圍;而若非此人提十萬兵馬,勞師動衆,卻大敗而歸,又哪裡有後來的事情呢?”

但如今天子身體不好,握刀的年輕士人們全都蠢蠢欲動呢?

一時間,身爲天使,張溫羞憤難耐,卻又無法解釋,反而只想匆匆逃離。

“敢問薊侯。”張溫思索片刻,然後儘量用一種比較平和的語氣詢問道。“這到底是什麼緣故呢?天子之詔,不能無故而不奉的,可是身體有恙嗎?”

但是怎麼可能走呢?自己分明是來傳旨的……而且他也不信了,這公孫珣何至於跋扈到這個地步?真要是公然拒天子使者於門外,怕是何進也兜不住他吧?更何況如今衆目睽睽,他張溫怕丟臉,公孫珣就不怕背後落得一個亂臣賊子的名頭?

然而,以張溫的身份,再加上持節而至,公孫珣建立在渡口畔空地上的小寨卻居然閉門不應。

說到底,在疑慮之餘,到底還是他劉玄德打小心裡便有一股志氣!

大丈夫生於世,豈能久居於人下?!

公孫珣相信,此時在外面看落日的曹操,之前恭敬告辭的呂布,或許心裡都藏着這麼一句話!

“不該進去祭拜一下司馬叔異再走嗎?”公孫珣忽然平靜質問。

“敢問司隸校尉,你出此言是何意?莫非是要仿效當日天使逼死我家君侯故友司馬直一般,逼死我家君侯嗎?”就在這時,隨着公孫珣身後一名文士忽然作聲呵斥,張溫當即面無血色起來。“你難道不知道,我家君候剛纔在賬內祭奠是誰嗎?!而且,你難道不知道,當日司馬公死後,我家君侯曾立誓,此生絕不會交一文錢來與閹宦買官嗎?”

但是話又得說回來……自己在冀州、在河內、在洛陽安排了那麼多人,爲什麼別人都能忍住,都願意相信他公孫珣,但劉備就不願意呢?是其他人都不生疑慮?還是其他人都是凡夫俗子?

這下子,連張溫都安生了下來,轉而靜待對方結束祭祀,唯獨曹操愈發眯起眼來,然後捻鬚失笑。

然而,接下來讓人目瞪口呆的是,衆目睽睽之下,洛陽各路顯貴的使節目前,那武士入帳之後幾乎是立即就被趕了出來……很顯然,公孫珣依舊還是不做理會。

收拾河山,不靠自己的強橫與德行,難道要靠對手太爛?

祭祀按部就班的結束,公孫珣倒是毫無拖延推辭之意,居然乾脆利索的親身出來,然後就在轅門內與張溫相對,行禮接旨。

話說,此時雖然是初冬時節,但天氣卻不是很冷,尤其是午後陽光直射,反而很是溫暖怡人,而被對方近在遲只這麼一瞪,張溫卻居然有些遍體生寒。

但是,瞬息之後,一直沒怎麼開口的公孫珣就立即讓年輕的張遼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厲害。

張溫隨即驚嚇失語!

公孫珣再度失笑:“不求你此番誓言,只求你日後不要負了此時心中決絕之意便可。”

劉備一時嘆氣,卻是默然不應。

旨意很簡單,加公孫珣爲特進、光祿大夫,入洛。

爲什麼殺他們?因爲有野心就殺了他們,那真正被天下人視爲怪物的反而是他公孫珣吧?而且這天下缺少野心之輩嗎?殺了曹操,中原戰亂就會少死很多人嗎?甚至之前在河內這地方殺了韓遂,西涼就會不反嗎?

而如果不是因爲野心,那莫非要因爲曹操聰明而殺他?因爲劉備有魅力就殺他?

簡直可笑!

勢是勢,人是人,公孫珣這些年想的最多的就是這個東西。

“幾年不見,婁子伯倒是變得好一張利嘴。”徐榮一時感慨。

“我乃司隸校尉張溫,奉天子命,有詔給薊侯,還請他速速出來接旨。”原來,此番作爲天使來見公孫珣的,居然是前太尉加前車騎將軍,現任司隸校尉張溫,也就是那個昔日統帥十萬大軍徵西之人。

平心而論,僅憑今日這道旨意,公孫珣對天子此番應對的評價便又再高了一節,因爲這是一個很有餘地又很節制同時又很有效果的旨意……簡簡單單,合情合理,既沒有逼迫公孫珣重新站隊的意思,也沒有居高臨下的姿態,但到底是彰顯了其作爲天子的影響力,若公孫珣就此接旨入洛,那他此番輕騎而來爲何進撐腰的氣勢便不免被化解了六七成去了。

便是呂布呂奉先、徐榮徐伯進、劉備劉玄德也都是故識。

“那可是白得的光祿大夫!”呂布也是感慨無言。“想我等自黃巾後,幾乎被棄置不用,數年寸步難行……衛將軍居然想都不想便直接不要這個光祿大夫。”

“他就這麼小覷於我嗎?”公孫珣一時失笑,然後隨意坐回到了帳中主座之上。“玄德且坐。”

“南容卻因你而死!”公孫珣凜然對道。“無能而居高位,與賊何異?!無功而賄取高位,與投靠閹宦又有什麼區別?”

講實話,公孫珣此時居然格外理解劉備的心態,因爲這個時候的對方正如數年前的自己一般,他甚至可以替劉備說出那些不負天下之類的話來,甚至可以想象對方是用什麼理由才說服他自己做出這種舉動來的。

剛剛加冠的張遼完全聽不懂這羣人在說什麼……只是覺得他們和那邊轅門內對峙的雙方一樣,都很厲害的樣子。

其人到了渡口,坐上船隻,也不顧自己侍從有沒有跟來,便俯身在船底,催促船伕速速行船南歸洛陽。

更重要的一點是,若如此,他劉備之前的行爲又算什麼呢?若公孫珣心生怨氣,以二人之間的關係,他又能如何相對?

不過,劉玄德絕不是敢做不敢認之輩,這纔有了第一時間便與洛中禁軍諸位舊識一起來拜會對方的舉動。

“滾滾大河啊!”帳外河畔,曹操負手而嘆。“子伯啊,你還記的咱們少年時的煌煌大言嗎?”

“不記得了!”婁圭當即嗆聲。

——————我是不忘初心的分割線——————

“中平六年,冬,大將軍何進以信與太祖,言失兵權,或礙誅宦事,太祖聞之,自引私兵輕騎至河內,洛中北軍、西園多太祖舊部,紛紛來謁。洛中宦官聞之,俱驚,乃語於靈帝,以詔付司隸校尉張溫,使其拘太祖入洛。及至,太祖懸劍於轅門,以示本心,張溫見而嘆之,竟羞慚而走。”——《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本章完)

第460章 漢室諸公鳴玉佩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74章 秋風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44章 醫無閭第168章 天命第109章 道旁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166章 漁夫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343章 新人敢言天下事第45章 莫須有第436章 師生貴禮輕(2合1小小還賬)第1章 楔子第256章 借問佳人何處有牙疼的受不了,請假去急診第364章第288章 須信人心有真僞第138章 劫持(上)第319章 紛紛塞上行第292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452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下)第247章 公孫珣且戰且思第424章 請降須受縛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一週年總結兼百盟感謝第196章 不聞新人來(中)第163章 岔口第368章 王侯螻螘同丘墟(2合1還債)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535章 山形依舊枕江流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第260章 太守孝衣橫野渡第463章 渭水一竿霜月白第258章 孝衣白肥衝南風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276章 門前立故友(下)第140章 慷慨(上)第69章 大饗(上)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54章 見識第513章 誠既勇兮又以武附錄2:動物牌補全計劃——榴彈怕水、寒門、第94章 放火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第443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第319章 紛紛塞上行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第56章 路遇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253章 思故明來意第8章 破營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100章 大事(上)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466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8k爲白銀盟加更)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217章 范陽之枉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369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521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續)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第464章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452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下)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27章 膽大包天第34章 義舍(7k2合1)第107章 內堂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第137章 直下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103章 麥飯第391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續)第344章 平城逢候騎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504章 金樽應啼別離後第86章 霜降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153章 無力(下)第325章 萬里望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