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盜馬亦盜人

第241章 盜馬亦盜人

東郡東北的發乾縣,城中正亂作一團。

約不到三個月前,本地黃巾軍驟起,殺了縣令,縣中幾家豪右則命運多舛,他們或是被滅族, 或是逃到了鄉下,又或者舉家參與到了黃巾暴動中,當時就狠狠的亂了一陣子;

而十來日前,本地黃巾軍小帥又因爲接受徵召率城中黃巾軍主力前往了東武陽,那時候城中就已經因爲喪失控制力而顯得很不穩了;

但是,等到黃巾軍戰敗後, 這座城市才真正陷入到了徹底無組織的亂境中!

黃巾軍的潰兵;打着光復旗號從鄉中反撲回來的豪右;城中的無賴地痞;周邊的遊俠盜匪……總之,各路人馬在城中四處火併, 到處打劫,紛紛意圖在官軍到來前狠狠撈上一筆!

當然了,這些人所求之利並非一致,甚至有人根本就不是求財……於是乎,等到漢軍旗號遙遙出現在地平線遠方時,城中大規模械鬥便立即心照不宣的停了下來,只有那些不上臺面的盜賊、地痞,依舊不知死活的縱火殺人劫掠。

“先不急接手縣寺,也不着急掃蕩黃巾駐點。”甫一入城,滿目狼藉之下,奉命來此城掃蕩黃巾敗兵並接手縣城的關羽便勃然作色。“與我堵住四面城門,然後讓騎兵沿街道、巷市細細掃蕩,無論劫掠、偷盜、強暴,凡作奸犯科者一律拿下!無由而持刃者,也都與我驅逐上街救火!”

聽到命令, 屬下們自然紛紛嚴肅以對……他們哪裡會看不出來,自家頂頭上司關司馬是動了真怒的。而自從出兵以來, 大家也算相互熟悉了,又有幾個下屬不對關羽敬畏有加的?開玩笑, 誰敢在這時候跟這位主扯淡?!

一時間,騎兵四處掃蕩,而城門洞裡,關雲長下馬佇立許久,鬚髮隨風而動。半晌,直到下午時分,城中秩序漸漸以肉眼可見變得安穩起來,他才勉強壓住火氣,步行牽馬向前。

然而,來到縣寺大門前的街道上,這位漢軍假司馬卻又陡然止步:“寺內院中爲何如此多人?”

“回稟司馬。”一名候在此處的北軍曲軍侯當即躬身彙報。“這些人多是本縣縣吏、大戶,他們或是提前取了縣寺,或是提前打下了黃巾賊小帥佔據的大宅,還有人守住了府庫,俱是有功之人。此番也是按照軍令救了火以後,專門來此覲見司馬的……”

“回稟大將軍!”在地上昂然作答的無賴少年口中,關羽這官儼然越做越大了。“這是城中一個黃巾賊頭目的馬,戰敗後他領人回城,想收拾細軟逃跑,被之前匿在家中的縣中賊曹領人追殺驅趕走了。我年少,並未參與此事,可是看到那黃巾賊頭目趁着暮色領人倉促逃走又無人追索時,便趁着路熟與夜色獨自一人追了上去,結果在城西十幾裡外追到了他們……”

“黃河大堤固若金湯,你沒見過也正常。”程昱復又回頭盯着那些人血字名言道。“但我年長一些,少年時曾見過一次濟陰郡大野澤發洪水的場景……當時洪水來時,滔天怒吼,泥沙俱下,不可一世,可是隻要提前躲到高地上,便不會被洪水吞沒,當日也確實無幾人因此而死!但洪水退後,滿地污泥屍首,龍蛇蟲豸俱隱其中,一時並起,然後便有大疫捲來,十室五空!”

關羽看到這一幕,本想呵斥幾句,反而心下一軟。

其中,關雲長自然是捻鬚閉目養神,並靜待各路人馬提着那些作亂之人至此,而那些六百石的曲軍侯們卻是喜笑顏開之餘,忍不住閒談不止。

“正是如此,纔要殷勤啊!”這亭長在車上愈發苦笑。

“那我也不送了。”程昱倒是乾脆。“路上小心。”

“喏。”

“聽說,劉君當時被尋到的時候,小腹上直挺挺的被插了一把環首刀,靠着躺地上裝死才躲過一劫……得虧中郎將回去後不見他,專門遣人去尋,否則,怕是要交代在這東郡了!”

“世道要亂了。”程昱難得嘆氣,然後掩卷坦然答道。“我今年四十四歲,已然老朽,辭去吏職安守家中,難道不行嗎?”

見到對方如此反應,這無賴少年愈發大急:“將軍明鑑,我非是一時之念,若非族中不許從黃巾賊,否則當日便裹了黃巾了!之前盜馬,也是聽說官軍最精銳者皆騎白馬,這才棄那黃巾賊頭目的金銀於不顧,只盜白馬便回的!”

衆人一時無言。

這王亭長趕緊便去門內駕自己來時之車。

“仲德公的意思是說……”薛房恍然看向了眼前那行字,這個於毒作爲王度的心腹他也是認得的。“此時洪水剛退,便已經龍蛇並起,蟲豸亂舞了嗎?”

“這是何意?”關羽凜然問道。

“諸位!”那爲首之人見到此景並沒有什麼愉悅心態,反而是面色黯然。“王君死得其所,我等無話可說,可所謂食人之祿忠人之事,我等被王君養了這麼多年,若不能爲其有所爲,又有什麼臉面苟活呢?”

關羽聞言怒氣半消:“你叫什麼名字?”

“那該如何呢?”原本那人立即反過來質問道。“我非是想給王君丟臉,乃是看這縣令如此窩囊,擔憂若是一人一刀,不等大家全都動手復仇這廝就嚥氣了,屆時未動手的如何能出這口惡氣呢?”

“真不是我。”程昱看了薛房一眼,然後一聲長嘆。“薛君見過洪水嗎?”

薛房一時苦笑。

“你也知道洪水剛退嗎?”程昱面色鐵青,猛地一揮衣袖,便昂首而走了。“這算什麼?日後龍蛇紛爭、羣蟲蔽天的日子還早着呢!”

於是乎,聞人縣令不疑有他,便直接下車帶着那兩個吏員、四個縣卒衝入院中。而王度的遠方族人,也就是那位亭長了,最後才進來,卻是直接返身關上了院門。

直到翌日下午,防備疏漏的東阿縣中才發現了聞人生那青腫不堪的屍首,然後終於還只能是將程昱請來做主。

“殺人便殺人,哪有分屍的道理?”又一人立即出言反對。“王君臨死前都氣度非凡,我們千萬不要在他鄉中做這種無端狠戾之事,以免丟了他的臉。”

“回到此處後可還有作惡?”

衆人沉默片刻,紛紛贊同。

“王君死前所言清楚無誤,他造反、起事俱是因爲此人折辱過甚……萬事王君去爲,惡名王君來擔,而此人卻整日在寺內坐嘯,坐收功勞,到最後居然還是個什麼清白道德君子,還要拿王君的辛苦升官發財!如此倒也罷了,別人說王君無德倒也罷了……他如何還要居高臨下嘲諷王君豪強形狀,無德無行呢?諸位,你們說天下有這般道理嗎?”

薛房當即鬆了一口氣。

“那老裴的意思呢?”周圍人繼續問道。

“我有一個主意。”稍傾片刻,倒是那爲首的王度心腹陡然出言道。“取個布袋來,將他吊在屋檐下,然後大家輪番動手,亂棍打死!待所有人都動過手出過氣以後,再檢視他屍首!屆時,留他全屍在此處讓縣中人處置安葬又如何?”

“都有。”

此言一出,莫說周圍軍官、騎士,便是那些圍觀百姓也俱皆鬨笑起來。

薛房戰戰兢兢,朝着程昱行禮彙報。

一名大漢從陰影中走出,聞人生愈發驚恐,因爲他隱約認得此人乃是王度的心腹。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也是各自感嘆劉備命大。

而那聞人生自從被割了舌頭,就只覺得疼痛難耐,根本沒聽明白這些人說什麼。所以,他不知道自己從被分屍的邊緣走了一遭,也不知道自己會被亂棍打死……然而便是聽到了又如何呢?

“願爲將軍負刀!”無賴少年驚喜昂頭作聲。“當官軍非只管飽飯,居然還有餉錢拿嗎?比黃巾賊強多了!”

但學戰勝術,相高甲兵屯。

擔此時什麼都來不及了,不等聞人縣令驚恐發喊,便有四五名大漢各自捏住他軀幹,其中兩人更是強行掰開他嘴,一人直截了當將一柄帶着濃烈腥氣的匕首狠狠的刺入了他的口中……聞人生只是覺得一陣劇痛,然後就鼻涕眼淚乃至於屎尿齊流了。

“潘璋!”無賴少年趕緊再度叩首。“發乾本地人潘璋!”

“司馬,這幾人是黃巾潰兵,從東武陽逃回來的,被本地人指認……”

於是,十五人取了兵器,各自又包上一小包財貨……多餘的也就懶得理了,然後便趁夜翻過牆頭,大踏步的在月下簇擁着新首領於毒昂然往泰山方向而去了。

“千真萬確。”這亭長趕緊正色答道。“乃是下午剛剛發掘出的,財貨古物俱在,小吏怎敢欺瞞縣君?王度那賊的老宅就在城內,若縣君不棄,小吏現在便爲縣君趕車,須臾便到,請您親自過目!”

“潘璋嗎?”關羽俯身按其背而道。“我在河東時曾聽本地老人說,當年西涼兵亂,招募子弟從軍,多有束髮少年匆忙而走,彼時,家中長者便爲之裹頭以作加冠!你今日既然隨了我,族中又無看顧之德,我便做主爲你加冠取字好了……你名爲璋,便取珪字,又粗魯不學,正該習文……如此,便叫文珪如何?”

“一人一塊,分屍如何?”有人咬牙切齒。

“願獻與將軍!”少年聞言趕緊叩首。“亦不求投軍了。”

“那這是好事啊,你爲何還面有憂色呢?”周圍人自然不解。

“如何不去於兄你老家河內?”周圍人分外不解。

“我輩既然已經不容於天下,那豁出去命來也要作出一番事情給天下人瞧一瞧的!”於毒舉着火把左右相顧,正色答道。“經此一戰,大家怕是都看出來,黃巾主力遲早要敗,可從那一戰來看,黃巾的旗號在貧民百姓中卻還是一等一頂用的!既如此,何妨趁着張牛角落難時跟上他,將來借他的旗號攪動天下,朝着世人亮出自己的名號,也算是告慰王君泉下之靈,我輩沒有就此負了他一片心意!”

“也難怪老裴會如此,那劉君須是個體面的幽州豪傑,見到老裴落馬便親自去救,卻不料老裴爬上馬去了,他自己反而落入黃巾賊陣中。”

於是乎,這十幾人也是議論不休,直到那王亭長忽然提起一事:“我前幾日在亭舍中曾聽幾個縣中吏員提起過,說是青州黃巾剛一起事便被當地官府鎮壓,青州黃巾的一名渠帥張牛角如今也逃到了泰山中暫時安頓,彼輩在泰山的話……”

於毒心中一動,便立即開口道:“那咱們就去泰山找他!”

四個縣卒、兩個縣吏都來不及出聲,便軟綿綿的倒下,而直到鋼刀架在脖子上,聞人生才悚然而驚,卻也不敢出聲了。

人贓俱獲,那幾個盜賊聞言並不敢喊冤,只能磕頭求饒……但剛剛經歷如此大戰的漢軍騎士又如何會跟他們講仁慈,剛一得令,便幾乎是立即動手,直接砍下了這些人的首級。

聞人生聽得此言,得意大笑,然後便坐上車子,然後又讓兩個心腹文員,四名縣卒依次跟着,這才任由這車子往城西而去。

眼見着聞人生身體較弱,只是每人數棍那袋子就停止了掙扎,衆人也是依舊覺得悲憤難耐,惡氣難處。但偏偏又不好再毆打一個屍首,以免污了王度德行,於是紛紛駐足不言不動……而就在這時,那爲首的王度心腹卻忽然上前,從地上用手抹了一把這聞人生的血,然後藉着火把的照亮,直接在這老宅廊下柱子上寫下了一行字:

虛施神仙要,莫救華池源。

“不是我!”不待對方開口,程昱便頭也不回的黑着臉言道。

“你父母俱皆早死?”沉默了好一會,關羽方纔緩緩問道。“族中也只管你不餓死?”

“仲德公。”燭火下,當日助程立奪回東阿縣丞的本地大戶薛房,此刻正侷促坐在一高凳上,然後恭敬對着改了名字的程昱彙報着什麼。“如你所言那般,我等沒有爲難縣令,他要我們族中青壯隨縣卒去光復範縣,我等也無絲毫推辭。”

“劫掠、偷盜,還是這麼多人,儼然便是羣盜了!”關羽怒極言道。“即刻依法梟首示衆!”

“至於說聞人縣令。”程昱復又搖頭冷笑道。“我今日已不是他屬吏,便也無所顧忌了。他固然是個廢物,可終究是六百石縣令,是漢室的命官!我讓你們遵從他,不是要你們遵從聞人生這三字,乃是要你們謹守本分,遵從東阿縣君!懂了嗎?”

實際上,此時官寺前的街道上,無論是軍官還是普通士卒,甚至是眼見到官軍入駐卻凜然無犯所以好奇出來圍觀的百姓,居然無一人有所觸動。

“我是在擔憂玄德君的氣運。”這裴軍侯皺眉道。“聽人說,當日中郎將在涿郡大破廣陽黃巾時,也是如此大勝,可玄德君居然在大勝中捱了一個老頭一刀;之前在韋鄉,雖然有所小挫,但傷亡不大,偏偏他一個斷後的軍侯又捱了一刀;如今,這第三戰剛來,他就捱了第三刀……這三刀,一刀比一刀狠……你們說,他這人是不是有些運道上的說法,是不是跟從軍相沖啊?”

“你莫說你一人宰了一羣黃巾賊,搶了馬來!”那嘴角腫着的屯長實在是聽不下去。

“將軍!”少年一手抓着繮繩,一手撐地,連連叩首不止。“此馬獻給將軍,請許我從軍!”

孰料,這少年甫一被釋放,便回身奪過馬來,復又急促牽到關羽身前,然後執繩跪地相拜。

話說,自從王度從了賊以後,這薛氏便是實打實的東阿第一大戶了,所以薛房手下數十精壯各自持刀小心護衛,一路上浩浩蕩蕩、橫衝直撞,從縣寺前路過也不停歇,倒也顯得威勢十足。

“且住!你也姓王,想必是王度遠房宗族,爲何如此殷勤呢?”即將登車之時,這聞人縣令卻忽然想起一事。

“讓他說!”關羽揮手斥退了那兩名甲士。“非是你物,如何不算偷盜?”

“我知道你們什麼意思。”程昱繼續言道。“我既然推辭了公孫將軍的徵召就不會出爾反爾的,說要守鄉梓也會守下去的……以後但凡鄉中有禍事,你們儘管來尋我便是。”

關雲長身側兩名軍官親自動手,輕鬆將地上這少年拽起來往旁邊扯去,少年不敢再反抗,只能邊退邊喊:“將軍收了我吧!我輩閭左貧民,黃巾賊未起時宛如草芥,黃巾賊起時亦如草芥,黃巾賊走時還是如草芥……徒然一身,若不能持刀而起,還能如何?今日不能爲官軍,難道是要逼我去做賊嗎?!”

殺人者,東阿王君門客,河內朝歌於毒是也!

如此狠狠寫完,於毒這纔算是出了一口自蒼亭-東武陽戰後在胸中憋了許久的悶氣。

衆人聽到此處也是紛紛亂言……有人說請個本地巫婆給劉玄德開個光什麼的;有人說災厄三次爲滿,說不定劉備很快就時來運轉了;還有人說,這運道是改不動的,不妨這次回去就一起找中郎將求個情,讓這劉玄德跟着王修王長史去黃河上管後勤。

不過,也有人面露憂色,顯得極爲突兀,倒是立即引起了同僚們的注意:

“老裴還在擔憂玄德君的傷勢?”

這幾句話說的可笑至極,然而這個時代巫道於民間廣泛流傳,軍中也自然不能免俗,如此話題倒數尋常……於是乎,幾人越說越遠,最後聽得飽讀經書的關羽都忍不住要睜開眼睛開腔呵斥了。

“你年歲未到。”關羽認真言道。“軍中不會收你爲正卒的,更不要說入白馬義從了。但這匹馬確實神駿……”

少年聽完此言,不及叩首做謝,卻居然情不自禁,淚流不止,一時間連自己新字是什麼都迷糊了。

這十幾人從戰場上下來,早已經不是數月前一個縣丞的門客做派了,所謂心如鋼鐵、手段利索,當即便捆縛完畢,又幹脆套上布袋,直接將這東阿縣令吊在了前東阿縣丞王度老宅屋檐之下……隨即,連那個亭長在內,衆人掄起棍子,居然就把這個堂堂縣令給活活亂棍打死在了王度老宅屋檐下。

五賊忽迸逸,萬物爭崩奔。

“拖回來!”關羽忽然色變。

“不錯。”此人說到此處,卻又陡然冷笑。“其實天下都是這般道理……但這道理不對,所以王君纔會反!我們今日纔要把他帶到此處來!毋須再多言了,都說說,如何處置他?!”

薛房抿嘴不言,只是緊隨程昱腳步不停。

衆人紛紛點頭。

“黃河畔死人太多了,不必多造殺生,充爲軍中陪隸好了。”

就這樣,車子果然是如着亭長所言那般須臾而至,而城西王度老宅中也果然是燈火通明,並早有幾十名舉着火把、持着鋤棍的壯丁在此久候……更要命的是,只來到院門前,未及進入,聞人生便親眼看到院中火把之下有一堆錢帛堆積散亂,數量頗多!

這曲軍侯根本不敢多嘴,反而乾脆的把縣寺大門一關,將一羣‘有功之臣’給關入了縣寺院內,免得關羽眼見心煩,這纔去準備凳子。

就這樣,一羣縣吏、豪右在縣寺內隔着大門目瞪口呆、提心吊膽,關羽卻和屬下一羣有品秩的曲軍侯在縣寺外的街道上安穩落座。

“問我什麼?”程昱無奈放下手中書卷。“是問我爲何辭去縣吏,還是問我爲何要你們盡力配合聞人縣令?”

“將軍請明鑑!”這少年聞言愈發掙扎不止,引得身後兩名甲士趕緊出手按住,倒顯得有幾分膂力。“這馬雖然是我趁着城中亂時奪來的,卻非是偷盜……放開我!”

下面屯長雖然憤憤,卻哪裡敢說個不字,立即拔出刀來劃開了少年背上繩索。

“若是做山賊。”於毒繼續言道。“也無外乎是兩處,一處是往河北去我老家河內,河內北面是太行山;一處是往東走,去泰山……你們說咱們去哪裡?”

“既然受人救命之恩,那就要盡力幫一幫他。”裴軍侯坦然答道。“他本是盧公子弟,又是中郎將和護軍司馬的師弟,戰後論功,品階應當無憂,屆時我再讓家裡人幫幫忙,說不定能幫他取個縣令來做,轉成地方正經文職……不過,看眼前局勢,黃巾賊南北兩處依舊勢大,說不定戰事遷延,咱們還要再打,那他下一次要是再挨刀又該怎麼辦,若是下一次頂不過去又如何?”

所謂衣甲整齊,旗幟分明,威風凜凜之下,登時便鎮住了場面。

關羽懶得聽他多言,直接揮手讓人把這小無賴拉下去。

薛房立即搖頭不止。

“先割了他的舌頭。”

且不提潘璋潘文珪如何對命中貴人關羽感激涕零,也不提公孫珣如何分遣諸將掃蕩安頓河北局勢。只說隨着這日天色漸暗,由於大戰和潰兵都在河北發生,河南諸縣,尤其是始終沒有被黃巾賊攻下的東阿縣城,此時卻依舊顯得秩序井然。

“也罷!”聞人生思索片刻,卻還是頷首相對。“若是明日再去,兩件古物或許還在,財貨怕是要被你們這些奸猾小吏給偷盜的乾淨!”

衆人不應。

不過,如此高調姿態卻又引得暮色中立在縣寺門內的一人掩鼻怒目,細細看來,此人正是‘守土有功’的本地縣令聞人生。

喜笑顏開是必然的,打仗打贏了,還是如此迅速如此乾脆的大勝,那升官發財自然指日可待。

“縣君何必生氣?”立在聞人生一旁的一人立即躬身諂笑。“縣君守土有功,此番又收復範縣,不等數月亂平,必然要高升他處,屆時縣君臨行前尋得一事,好生折辱嘲諷這薛房一番便是。”

衆人手持火把,包括那名王姓亭長在內都默然靜聽。

關羽難得嘆氣,並搖頭不止:“你纔多大?”

“將軍莫要被他騙了,他今年剛束髮,十五。”身後有人忍不住喊道。“乃是城中有名的小無賴,素來偷雞摸狗,全然無狀!”

“未曾言。”

“那不就得了。”程昱繼續翻看着手中的《太平經》,連頭都不帶擡的。“還有何事嗎?”

“好了。”關羽果然捻鬚言道。“如此倒也說得通……且解了他的捆縛,讓他牽馬在旁侯立,等處置好人犯,待會問問那賊曹,若對的上,便放了他就是。”

詩曰:

“這幾人所犯何罪?”身材威武的關雲長捻着鬍鬚站起身來,帶着幾分怒氣開腔質問,身側幾名閒話的六百石曲軍侯也紛紛扶刀起身立在其左右。

“那便讓這些有功之人在官寺內‘覲見’好了。”關羽當即嘲諷道。“我自在官寺外處置事物……取幾個凳子來,再去將捉到的賊人俱皆帶到此處,我要親自過問辨識,晚間再去‘覲見’那些有功之人。”

聞人生笑而不語,只是居高臨下盯着此人睥睨問道:“且不說此事,王亭長,你剛纔說今日下午在那王度宅中尋到了他掩藏的許多財物,其中還有兩件周時的古物……是真的嗎?”

而於毒也是當仁不讓:“王君死前讓我們好好活着,那便要好好活着,而諸位託付前途給我,我身爲王君生前心腹也無話可說……如今局面,無外乎是投黃巾或去做山賊!我思來想去,官軍如此厲害,那冀州、豫州兩處黃巾便都不能去,因爲去了也是送死。而且再說了,那兩處不缺人,我們十幾人去了也不會被人看重。”

“將軍在上!”這少年渾身邋遢,衣着破舊,聞言登時掙扎大喊。“這馬不是我偷來的!”

“十七……不對,明日就十八了!”少年趕緊應聲。

“十六也好,十五也罷!”關羽強忍住耐性呵斥道。“如此年紀正該在家好好上進,或是讀書,或是習武,哪裡便要從軍?”

“是!”少年小心應道。

然而,如此情形,程昱又能如何呢?無外乎是一邊指揮着衆人收拾屍首,交給縣寺中聞人縣令的家人,讓他們扶靈歸鄉,好生安葬;一邊讓縣中爲首的吏員趕緊寫公文,給在河北東武陽持節主持大局的公孫珣彙報……東郡太守在大亂一開始便逃到了外郡,此時已然被朝廷治罪!

屍首被擡出,大部分人也都掩鼻逃到了院外,而程昱卻依舊立在滿是紛亂血污、棍棒、錢帛的院中,盯着廊下那些人名出神。

“倒不是很憂慮傷勢。”那裴姓曲軍候聽了半天,卻又不禁搖頭。“我臨行前專門去探視過玄德君,才知道他腹上捱了如此深一刀,卻居然沒有傷到內臟,故此復原的極速,眼瞅着就能下地了。”

“他們人多,我自然不敢動手!”這少年面色漲紅,憤然回頭答道。“便趁着他們不備,直接解開馬繮,縱馬逃了回來……彼輩果然不敢來追!”

“這個束髮少年又犯了何罪?”關羽不由微微皺眉。

邋里邋遢、衣衫襤褸的無賴少年自知失言,被拽回來後更是想起之前被砍的那些盜賊首級,一時手腳冰涼,四肢俱顫。

“不還是如我所想,是個盜馬賊嗎?我在街上一遇到你牽着此馬,便猜到是如此。”這屯長說完便笑,卻又戛然而止,儼然是聯想到了關羽的脾氣,然後意識到自己嘴角是白挨這無賴少年的腦殼一撞了。

“斬!”

薛房不再多言,徑直離開了堂上,又由程昱長子程武送着一路出了程府,這才登車回家。

“這……”

“不要亂扯!”少年面色漲紅回喊,復又懇切對關羽言道。“將軍,我今年實爲十六,而且在城中打架素來是號稱西城第一的。”

關羽難得失笑,卻依舊不答。

這個主意好,衆人自然紛紛響應。

“懂了。”薛房趕緊起身行禮,一副受教的樣子,也不知道是真懂還是假懂。“多謝仲德公解惑,天色已晚,我就不打擾了。”

這兩個去處優劣都很明顯,去太行山,自然是首領於毒對彼處熟悉,但偏偏要過河,穿過漢軍密集的地區才能到達;而去泰山,則是反過來,那裡人生地不熟,偏偏路上沒什麼阻礙。

“彼輩豪強姿態,端是無德,如今更仗着功高屢屢輕視於我,若非是還要用得着彼輩,否則遲早要折辱一番,以出我胸中惡氣。”聞人生放下掩鼻之手,乾脆言道。

“回稟司馬!”下面的一名隊率也當即揚聲拱手作答。“我在西城掃蕩街道時,正遇到這幾人負着一擔錢帛鬼鬼祟祟而行,還在他們懷中發現了帶血匕首等物,儼然是剛剛從民戶中劫掠、偷盜歸來,意圖遁逃出城!”

關羽循聲望去,果然看到這屯長身後有人牽着一匹高大白色駿馬,也是不由心下了然,然後微微嘆氣搖頭。

“回稟司馬。”聽到詢問,這名被捆縛着雙臂的少年身後,一個嘴脣腫脹的屯長簡直氣不打一處來。“這是個盜馬的小賊!”

“莫要狡辯。”關羽見此人年紀極小,終究是不想不教而誅。“你如此衣着,儼然是城中閭左無賴,如何有這麼一匹神駿之馬?儼然是黃巾賊敗,我軍又未至,城中亂起,你趁機偷盜而來的!”

不過,好在也就是在這時,城中被抓到的那些作亂人犯被帶到了跟前,一羣軍官便紛紛主動閉嘴。

其餘人見狀紛紛仿效,前後一十五人,便是不識字也求着別人手把手寫完了這話,這才返身回到院中……卻又心中空落落的,不知何去何從了!

“於兄。”那王姓亭長思索再三,乾脆盯着於毒直言不諱道。“咱們做下這種事情,便不要再想着分了財帛各自歸家了。你是個有主意的,此番又替我族叔報了仇……我隨你走!”

“我如何貪你一馬?”關羽當即怒目道。“我是說,若你獻馬與我家中郎將,我便做主,讓你入我部,拿半餉,做我私衛。須知我有一兵器,重八十二斤,雖然鋒利無比,卻因極重,難得使用。故此每每上陣,都使一親衛騎馬在旁,爲我負刀。而我又見你頗有膂力……”

“將軍!”這少年依舊不依不饒。“我父母早亡,家貧如洗,僅靠族中接濟才能活下去,如何上進?”

“哎,”這薛房小心問道。“諸家諸戶都想讓我問一問仲德公……”

其餘十三人也是立即響應。正如這王亭長所言,通過出主意給王度報仇,這朝歌於毒已然是這十幾人的領袖了。

這就是戰亂之下的人心……人命不值錢的,何況是有法可依下對盜賊的處斬呢?

“回稟司馬,這幾人是閭里指認縱火!”

龍蛇競起陸,鬥血浮中原。

—————我是跟着你不放的分割線—————

“潘璋,字文珪,東郡發乾人也。性博蕩無賴,素無形狀。黃巾起,太祖至東郡,其年十六,先於城上觀太祖儀仗,復於城中見關羽威風,乃大嘆之,遂盜馬相從,爲羽帳下負刀卒。”——《舊燕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

PS:重申一遍,爲了大家的健康,請晚上不要等……強烈建議每天早上看……而且這不是今天的,這是明天的!

還有書友羣,684558115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345章 單于在山西(上)第541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全書完)第57章 歸家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36章 潁川論士第99章 小謀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第493章 變化紛紛入靜觀第86章 霜降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25章 勤奮苦讀完本總結第373章 禾生隴畝無東西第441章 雲臺千尺盡功臣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452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下)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43章 僞書盜印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第393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第112章 洶洶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266章 天涼好個秋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105章 渡口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451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上)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248章 城門口公孫仗勢欺太守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447章 幾人虛費一生心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64章 臨陣(下)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91章 疾趨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424章 請降須受縛第64章 臨陣(下)附錄2:動物牌補全計劃——榴彈怕水、寒門、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292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309章 莫嫌舊日雲中守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443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第102章 大事(下)第524章 劍閣崢嶸而崔嵬第3章 請戰第158章 定策(上)第294章 人事常相參(二合一)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247章 公孫珣且戰且思第69章 大饗(上)第160章 秋獵(上)第110章 宮前第315章 白馬獵長原第294章 人事常相參(二合一)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315章 白馬獵長原第46章 幘巾第23章 不疑(6.6k)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48章 務實第124章 待死第150章 明白第26章 緱氏縣中第271章 豐年好大雪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278章 鼙鼓病氣紛紛來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269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中)第236章 鐵騎橫百里(上)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65章 臨陣(終)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67章 大人(上)第104章 折返第433章 一鼓難做氣第96章 處置(上)(8k補前兩天的字數)第159章 定策(下)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12章 請賞第502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續)第77章 撤屯(下)第168章 天命第176章 定奪(還債)第477章 宛城龍盤雖可貴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96章 處置(上)(8k補前兩天的字數)